歷史上,為什麼感覺官僚世家稱帝一般不殺忠臣,相反有些窮人地痞稱帝都會殺?

奔跑的小輝哥


我二十多當皇帝,跟我打天下的比我大,我就不殺。我當皇帝的時候都老了快死了,跟我打天下的猛將權臣還年輕活蹦亂跳的,我也會殺幾個危險的。


陸柄亦


我們仔細分析趙匡胤和李世民、朱元璋的時候就會發現朱元璋和這些皇帝明顯不對路。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對於那些官員該殺的殺一個都不含糊,而那些原本就是是官僚世家的人,他們當了皇帝之後,對於手下的臣子是愛護有加。

自卑心理在作祟

在朱元璋的電視劇當中,見過這樣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話,這一段對話可能是導演不經意之間安排出來的,但是對於整個劇情而言有著非常大的連續性。

馬皇后想到了一個非常巧妙的主意,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這個主意之後,就跑到劉伯溫的面前去炫耀這個主意,炫耀來炫耀去問劉伯溫,你覺得這個主意是誰出的?

劉伯溫聽了之後趕緊跪在地上說:是不是馬皇后、是不是胡惟庸、是不是李善長?

劉伯溫問了一個圈之後,朱元璋說:這就是我出的主意,你怎麼就是不相信我呢?你怎麼就是覺得這些主意,非常聰明、非常好的辦法不是我出的呢?

劉伯溫聽了這句話之後跪在地上,連頭都不敢抬,整個臉上都是汗。

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對話,在這個對話當中,我們能夠看到朱元璋的心裡面有一種感情,這個感情就是自卑。

自卑的情緒無以復加,而且朱元璋的自卑情緒的演化過程中慢慢有了這樣或者那樣的極端。

帝王之術不一樣

首先,甭管是趙匡胤當皇帝還是李世民當皇帝,他們在當皇帝之前就已經位極人臣,他們在當皇帝之前就已經享受過很大的權力。

因為他們之前就已經擁有過,所以在面對更大權力的時候,能夠保持理智,能夠始終剋制自己的慾望和野心。

而更多的時候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當官的,知道當官的門道,甭管你是文官也好還是武將也好,都知道這裡面有一些東西,水至清則無魚,所以他們也不會對所有的官員斬盡殺絕。

朱元璋從小就是乞丐出身,而且落魄了,突然之間當上了皇帝,對於手中的權力掌控幾乎達到了極限。

再之後朱元璋就開始疑心疑鬼,總是覺得有人要害他,然後覺得有一些臣子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合格,於是就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殺戮。

我們只能說帝王之術在一定程度上是:這些皇帝在沒有當皇帝之前,他們的身份地位決定的。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按通常的說法,官僚世家出身而當皇帝的人,一般都不會殺和自己一同打江山的忠臣們,主要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備較高的眼界、心胸和格局,對駕馭手下人非常有信心,所以通常不會鳥盡弓藏。相反,窮人地痞出身而當皇帝的人,喜歡兔死狗烹,主要是因為他們道德品質、心胸格局要低下一些。

這種說法咋看上去有道理,但其實,這就是標準的扯淡。從某種意義上說,官僚世家出身而當皇帝的人,之所以不怎麼殺功臣,並不是他們的道德品質更高,只是因為他們不需要。

因為,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通常都具備非常強大的家族背景,所以他們在打江山時,最主要依靠的力量,通常都是他們的親人。

而且,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他們在起兵造反時,通常都擁有強大的軍政力量,也就相當於自帶的基盤非常強大,這也就導致外人和他們合作時,只能淪為他們的打工仔。所以通常他們在起兵時可以直接公然表示,我們這個軍政集團,就是我們家的。



舉個最簡單例子,李淵晉陽起兵後,最核心的權力者是四個人。第一個是51歲的李淵,他是大元帥;第二個是28歲的李建成;他是左軍元帥。第三個是19歲的李世民,他是右軍元帥。第四個是14歲的李元吉,他是中軍元帥。

在這四個人之下,擁有獨當一面權力的統帥,就只有李孝恭和李道宗兩人,但他們兩個也都是宗室成員,至於什麼李靖、秦瓊、程咬金、徐懋功等人,都是這些人下面的將領而已,根本不具備挑戰李淵皇權的能力。

事實上,當時李淵手下的臣子,主要就是這兩種:一種以前就是跟著李淵混的,李淵原本就是他們的上司,而且出身又比他們高貴,他們自然不敢奢求和李淵分庭抗禮;

第二種是後來被李淵俘虜,或是投降李淵的人,他們以前的地位,雖然有些人比李淵高,而且出身也可以和李淵相提並論,但是他們畢竟是被李淵俘虜或是投降李淵的,哪有資格敢與李淵相提並論。

在這種背景下,李淵自然不需要幹鳥盡弓藏的事情。因為,大唐帝國真正的權力,都在自己的兒子或侄子手中,其他人都是打工仔而已。當然,也正因為類似的原因,大唐帝國皇族之間的鬥爭,那可謂是相當的慘烈。

還有趙匡胤,他所依靠的最主要力量,是他的弟弟;至於劉秀,所依靠的是劉氏皇族和他兩個老婆娘家人的力量,所以自然也犯不著對臣子下死手。



再反觀劉邦、朱元璋起家時,因為他們的出身太低,一方面缺乏強大的家族力量做依靠,所以就只能重用異姓臣子,讓他們作為統帥獨當一面,在這種背景下,這些臣子的勢力自然會越來越大,最終威脅到劉邦、朱元璋的權力。

另一方面,那些投靠劉邦、朱元璋的人,他們起點、出身,他們都不比劉邦、朱元璋差勁,而且起兵後,這些人常常就是獨當一面的,所以他們和劉邦或朱元璋合作,那都是標準的合夥人,而不是打工仔。

在這種背景下,指望這些人發自內心的承認,天下就是劉邦、朱元璋家的天下,難度實在有點大。既然如此,他們不大開殺戒,怎麼能保證一世二世萬世的相傳呢?

從這層意義上說,之所以會出現“官僚世家稱帝一般不殺忠臣,而那些窮人地痞稱帝都會殺”的現象,這與道德品質、心胸格局沒有任何關係,主要就在於帝國的權力在誰的手上。如果帝國最主要的權力在臣子手上,那皇帝自然會對臣子下殺手;但如果帝國最主要的權力在皇帝兒子、兄弟和老婆娘家人手上,那皇帝就會對這些親人下殺手。


我是趙帥鍋


地位有別

舉個例子吧,比如你原本就是一個手握大權的重臣,然後稱帝,你的忠臣,基本原本就是你的下屬,也就是說,在你稱帝之前,上下尊卑都已經確定了,不過是大家都往上提了一點,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只要不犯忌諱,就很少殺忠臣,因為從一開始你的權力,名聲等各方面都在對方之上。

但從草根崛起的就完全不同,想必大家都知道,一般皇帝登基之後,都會造一些輿論,證明自己登基稱帝的重要性,比如什麼神龍入夢而生皇帝,什麼生下來的時候,天上彩雲環繞,什麼自幼就與常人不同之類的。

但這樣的人,隨著他一起崛起的,一部分人是泥腿子,以前草根朋友,這些人對他知根知底,什麼祥雲環繞,什麼異於常人,當初一起偷雞摸狗以為我忘了,他心裡也明白,所以自然覺得這些人跪拜時眼光異樣。至於另外一些,以前的位置還在他之上,這樣的人恐怕未必真正心服,現在這樣的人也很多,既然乞丐流氓都能坐上龍椅為什麼我不能,所以這樣的皇帝,他和重臣並非一開始就是上下級關係,地位和階級穩固,這使得他缺乏安全感,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他會除去覺得會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存在。


葉飄刀


這個題目只要解釋清楚朱元璋為什麼“大殺功臣”也就回答清楚了。

劉邦沒有殺過忠臣,他的基本班底那些豐沛子弟一個一個活的好著呢!他殺的基本是原六國舊貴族出身的人。

所謂“窮人地痞”稱帝的也就這兩個人了唄!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忠臣呢?

朱元璋要廢除相權,廢除相權,廢除相權。重要的事說三遍。

李善長,胡惟庸,劉基,藍玉等人要反對的也不是朱元璋,他們既不敢,也理解自己沒有本事反對朱元璋,他們只是要做丞相。

尤其李善長,胡惟庸和劉基這三個讀書人,范仲淹說:“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嘛!

三個人既然有機會輔佐朱元璋治理天下,拯救天下蒼生,第一反應當然是好好工作了,讀書一生,以良相名垂青史,夫復何求?

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

可是,其中一方認識不到這一點,反而竭盡全力的去試圖把“丞相工作”去做好!

等於去和朱元璋搶權,所以朱元璋殺人!

為什麼湯和能善終?因為湯和連縣官都真心實意的不想幹,不要說什麼勞什子宰相了。

為什麼沐英能善終?因為沐英對於永鎮雲南的富貴非常心滿意足,從來也不打算“拯救蒼生”,服務全天下。

以上不是評價好壞對錯,只是要找準矛盾點。

說“感覺官僚世家稱帝一般不殺忠臣”很容易舉出反例的:

李世民“玄武門兵變”完全可以不殺人的,把人抓起來也可以呀!李淵不就是沒有殺嗎?親手殺死自己的哥哥可比殺忠臣要心狠吧!

康熙削三藩可對不起人家吳三桂這個大清忠臣呀,吳三桂從關外一直打到雲南省,功勞多大呀!

這個問題設置的前提不成立,歷史上沒有“窮人地痞稱帝都會殺忠臣”這個事實。


葭明通半瓶歷史


首先,官僚世家格局大、見多識廣、心胸廣闊、受過良好的教育,沒有品嚐過底層人的艱辛,靈魂不至於太黑暗,所以,他們一旦掌權,則相對寬容,一般不會大開殺戒。

而窮人地痞,窮怕了,苦日子過夠了,被欺凌、嘲笑、侮辱與打壓慣了,再加上經常挨餓受凍,看不起病,上不起學,不僅沒學問,沒有道德,素質低下,還導致了心理扭曲,這種人一旦掌權,就會對社會來狠的,因為這社會曾經給他帶來了恥辱,他什麼都看不慣,所以要給社會動大手術,而那些功臣良將,有些不僅見證了他過去的恥辱,還結黨營私,擁兵自擁,這些人,首先要上斷頭臺。

官僚世家出身而當皇帝的人,之所以不怎麼殺功臣,並不僅僅是他們的道德品質更高,更因為他們不需要。

因為,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通常都具備非常強大的家族背景,所以他們在打江山時,最主要依靠的力量,通常都是他們的親人。

而且,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他們在起兵造反時,通常都擁有強大的軍政力量,也就相當於自帶的基盤非常強大,這也就導致外人和他們合作時,只能淪為他們的打工仔。所以通常他們在起兵時可以直接公然表示,我們這個軍政集團,就是我們家的。

比如趙匡胤,他所依靠的最主要力量,是他的弟弟;至於劉秀,所依靠的是劉氏皇族和他兩個老婆娘家人的力量,所以自然也犯不著對臣子下死手。

再反觀劉邦、朱元璋起家時,因為他們的出身太低,一方面缺乏強大的家族力量做依靠,所以就只能重用異姓臣子,讓他們作為統帥獨當一面,在這種背景下,這些臣子的勢力自然會越來越大,最終威脅到劉邦、朱元璋的權力。

另一方面,那些投靠劉邦、朱元璋的人,他們起點、出身,他們都不比劉邦、朱元璋差勁,而且起兵後,這些人常常就是獨當一面的,所以他們和劉邦或朱元璋合作,那都是標準的合夥人,而不是打工仔。

在這種背景下,指望這些人發自內心的承認,天下就是劉邦、朱元璋家的天下,難度實在有點大。既然如此,他們不大開殺戒,怎麼能保證一世二世萬世的相傳呢?

從這層意義上說,之所以會出現“官僚世家稱帝一般不殺忠臣,而那些窮人地痞稱帝都會殺”的現象,這與道德品質、心胸格局沒有任何關係,主要就在於帝國的權力在誰的手上。如果帝國最主要的權力在臣子手上,那皇帝自然會對臣子下殺手;但如果帝國最主要的權力在皇帝兒子、兄弟和老婆娘家人手上,那皇帝就會對這些親人下殺手。

底層是人踩人,見不得身邊人好。上層是人幫人,所以聯姻,共創未來。

綜上,股東與打工者是有區別的,股東必須殺,而打工者則不需要殺。



當代曹植


我是小炁圓寶兒,我來回答一下!

其實題主仔細看史書之後,這個問題可能就不存在了,這個問題的產生是被很多的民間野史和演義小說帶歪了節奏!

一個朝代的開創者,絕對是世間少有的奇人,永遠不要低估他們的能力,因為翻遍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他們的人數也就那麼幾個,如果只算大一統的朝代,開國之君連三桌麻將都湊不齊。所以題主的這個問題,稍加分析就能得出答案!

西漢:漢高祖,出身低。幫助劉邦打天下的沛縣老部下全部善終,不存在被清理的情況。唯一一個韓信,因為經歷太過傳奇,所以被後人添油加醋傳頌至今,但以韓信的能力,如果劉邦不下手,他死之後,還有哪個能夠駕馭得了?再說韓信並非真的沒有稱帝之心!

東漢:雖是皇族,但實際出身情況也不高。位面之子劉秀,天選之子,一生幾乎沒有做過錯事,可稱得上最完美的皇帝,沒有虧待過功臣。

晉:這是一個儘可能被忽略的朝代,三國末期三司馬給後人留下了太好的基礎,基本上他也沒啥可乾的,所以給華夏惹了最大的禍,但和本提無關。

隋:隋文帝楊堅,世族出身,歷史上口碑很好,但他上位後對擁立他稱帝的世族開始了打壓,清洗功臣,開創了科舉制度。他的接班人楊廣繼承了他打壓世族的思想,結果被世族拋棄,隋二世而亡。

唐:李唐得益於隋楊拋棄的世族的支持,快速立國,李淵對其他勢力也有清洗的傾向,但沒等開始實施,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由於李世民得位不正,所以儘可能的給自己豎立仁君形象,手下大臣多有善終。

宋:宋太祖趙匡胤,行伍出身,出身地位相對並不高,但比較重義氣,杯酒釋兵權,開國大臣善終。

元:中原大一統第一個外族立國,元世祖忽必烈因為重用漢臣,才能夠稱帝立國,立國之後黃金家族內部爭鬥不斷,他也沒有機會內部清理。

明:這個應該是題主想問的重點。明太祖朱元璋,全地球唯一一個從最底層爬到最高層的人。明初四大案是造成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但仔細分析一下,胡惟庸案清理文官勢力、藍玉案清理武將勢力、郭桓案空印案清理貪官汙吏。朱元璋每件事都是有其目的性的,因為他自己家族勢力小,為了江山穩固,清理內部隱患,對官員來說過份了些,但老百姓的日子並不算差。

清:這個題主自己去查吧

所以題主所提問題歷史上並不存在,政治人物所做所為都是政治鬥爭,極少是個人好惡!


小炁圓寶兒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卓越的帝王將相比比皆是,可是縱觀歷史,有不少人都會覺得在古代,那些官僚世家大族做了皇帝,一般都不會去殺那些忠臣,像李世民,而那些白手起家甚至可以說是地痞的人稱了皇帝,就會大肆的殺戮忠臣,像朱元璋。

雖然在我們眼中看來,事實的確如此,但實際上這只是我們眼中的事實,我們所看到的這些都只是典型的個例,它並不能代表一種傾向,看待歷史,我們更應該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分析。所以說,當我們站在帝王的角度再來看這件事,我們就會發現,每一個皇帝的做法不一樣,必然有他自己的政治目的。

就拿李世民來講,他是一個勵精圖治,任用賢才,從諫如流,嚴明賞罰的典範君主,可他實行的每一項制度都是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李氏家族屬於官僚世系,有著較好的根基,能夠穩定朝政大局,自然就不必再大費周章地去戮殺忠臣,而太宗能夠從諫如流真的只是因為胸襟開闊嗎?

事實並非如此,在太宗皇帝善於納諫的背後其實都只是維護國家穩定與個人統治的手段罷了,他需要擺脫眾臣對朝政的控制,加強中央集權罷了。

再來看看朱元璋,的確是殺了不少功臣,但在朱元璋眼中,他們真的是忠臣嗎?如果說他們是功臣,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他們不一定就是忠臣,這些開國功臣隨時都對國家的政局存在著威脅,朱元璋當然要剷除異己,穩定國家秩序啊。

再來看漢高祖劉邦,建立國家政權之後,不斷地剷除異姓王,培養同姓王,而那些異姓王大都是開國功臣,與劉邦一起打天下的人,但最終的結局還是被劉邦剷除,那是因為劉邦看到了周代社會的分裂與動盪,吸取了周滅亡的教訓。

我們回過頭來看,光武中興時期的劉秀也是官僚貴族家庭,他在登上皇位的時候也是殺了不少功臣,李淵建立李唐政權時,又何嘗沒殺過功臣呢。

在我們看來,那些被殺的忠臣只是我們眼中的忠臣,他們為國家政權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他們並非君主眼中的忠臣,他們都只是幫助自己建立國家政權的統治工具而已,可以給他們錢,給他們地位,但絕對不可以給他們權,一旦哪一個臣子的權力過大,威脅到皇權時,必然會被君主剷除。

換一個角度來講,像劉邦、朱元璋這樣沒有什麼背景的人做了皇帝,必然要培養自己的勢力,樹立威望,而像李淵、劉秀這樣的皇帝本身就有很多人擁護,自然不用大費周章的折騰。

所以說,這個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錢穆先生說過,古人是很有智慧的,他們絕不會無緣無故地去幹一件事情,每一件事情的背後一定都有它的政治目的。我們可以說劉邦、朱元璋建國的確殺了很多功臣,但絕不能說這是因為他們的出身低下而殺了很多忠臣。況且到底何為忠臣呢?我們對於忠臣的定義又是什麼,而古人對於忠臣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科技歷史說


首先必須明確一個觀點,臣子忠不忠,並不取決於他們本身,而是取決於皇帝認為他們忠還是不忠。如果皇帝覺得某個臣子忠,那他就是忠臣,如果皇帝覺得某個臣子不忠,他自己再認為自己忠,那也不算數。



再有,並不是說一個臣子忠,皇帝就永遠不會殺他,皇帝殺不殺誰,並不取決於他忠還是不忠,而是基於自身利益考慮的。

還有就是,並不完全說是官僚世家撐稱帝就不殺人,窮人地痞稱帝就一定會大開殺戒。一些官僚世家也會殺人。比如唐高祖李淵,他可以算是官僚世家了,他稱帝后也殺了劉文靜、闞稜、杜伏威等人。再比如漢高祖劉邦,我們覺得劉邦殺人多,但其實他殺人殺的並不多,而且殺的主要是彭越、韓信、英布等異姓王,因為他們都是劉邦以重利誘惑來的,而對於他自己的老班底,雖然他也有所猜忌,但其實並沒怎麼動。



這裡可能比較特殊的是朱元璋。

當然,朱元璋殺人殺的是多了些,當然這可能與他多疑和自卑的心理是有關係的,但這可能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應該是朱元璋晚年痛失太子朱標,深感自己一旦死去,皇太孫朱允炆無力掌控開國功臣,這才一怒之下,以各種藉口大殺功臣,以便給後世留下比較安定的統治局面。



所以說,官僚世家寬容不殺人,窮人地痞就大開殺戒,這種觀點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即便窮人地痞比較偏執吧,他也是當了皇帝的,如果連剋制自己情緒的能力都沒有,他又怎麼有能力當皇帝呢?


達摩說


一、官僚世家稱帝的代表人物:唐太宗李世民。(1)李世民出生於官宦世家。在起兵造反前,他的父親擔任太原留守。(2)在打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以老闆二公子的身份統領軍隊東征西戰,是唐軍名副其實的主帥。(3)在李世民主政期間,先後處死功臣侯君集、張亮等人。

二、窮人地痞稱帝的代表人物:漢高祖劉邦、南朝宋武帝劉裕、明太祖朱元璋。

三、漢高祖劉邦:從年輕的時期開始,他一直不願意去生產勞動,整天和一幫狐朋狗友瞎混,是一個典型的小混混。後來,劉邦在楚漢爭霸戰爭中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稱帝后,將韓信、彭越等八人封為諸侯王,又將其他的功臣封為列侯。

劉邦屠殺功臣主要是針對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異姓諸侯王。在八個異姓王中,只有實力最弱的長沙王吳芮, 最終能夠壽終正寢。其他被封為列侯的功臣們,多數人最終也是壽終正寢。

四、南朝宋武帝劉裕:他出生於平民百姓之家,自幼家境家貧。他參加北府軍以後屢立戰功,逐漸掌握軍政大權。他逼迫晉恭帝退位,建立南朝中的宋朝。雖然劉裕是平民出生,但是在他稱帝后沒有屠殺功臣或忠臣。

五、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稱帝后,對開國功臣們大開殺戒,毫不留情。朱元璋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有:

(1)丞相胡惟庸爭權奪利,意圖謀朝篡位,被朱元璋察覺。朱元璋將胡惟庸一家處死,並且株連九族。李善長等人也受到牽連,被滿門抄斬。

(2)很多開國功臣平時違法亂紀、囂張跋扈、貪汙受賄,被人告發。朱元璋將他們全部滿門抄斬、株連九族。例如:藍玉案。受藍玉案牽連,明朝有一萬五千多人被殺。

(3)因為繼承人朱標和朱允文生性仁慈為人寬厚,所以朱元璋擔心他們駕馭不了那些桀驁不馴的開國功臣們。朱元璋羅織各種罪名,屠殺開國功臣,將可能對朱允文構成威脅的大臣們全部處死。例如:潁國公傅友德、宋國公馮勝等人先後被朱元璋殺害。

從以上這些案例可以證明: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無論是窮人地痞出身的皇帝,還是官僚世家出身的皇帝,都會對有威脅的功臣或忠臣大開殺戒,毫不留情。

而劉裕的案例可以說明,即使是窮人出身的皇帝,也可以做到不殺功臣或忠臣。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3688892787462663"}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