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品讀第十七章 最好的父母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譯文]

最好的統治者,人民並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並且稱讚他;再次的統治者,人民畏懼他;更次的統治者,人民輕蔑他。統治者的誠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統治者是多麼悠閒。他很少發號施令,事情辦成功了,老百姓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


道德經品讀第十七章 最好的父母


感悟:


老子的道德經雖然是講給統治者聽的,但是過了幾千年,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我們現代社會的人,當領導、當父母的藝術。


道德經品讀第十七章 最好的父母


最好的家長,孩子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各司其職,各做各事,和諧相處,比如,父母做好了榜樣,該學習時學習,該工作時工作,該享受時享受,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能夠自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學習、生活、運動,安排得妥貼穩當,家長看似“無為”,但是卻無形中影響、教育了孩子,孩子能時時覺察到父母的愛、關心、照顧、期盼。當然,這是想像中最完美的理想狀態;


稍稍遜色一點的,父母與孩子很親近,而且相互之間時時鼓勵稱讚,總結反省,孩子需要父母的適當管教,但是親子關係寬嚴相濟,雖偶有不快,但總能夠很快冰釋前嫌,重歸於好。


再次一點的,父母嚴厲苛責,孩子害怕恐懼,每天壓力巨大,即使孩子表現優異,但是活得並不完整,更甚至有的孩子索性破罐破摔,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孩子迫不及待,想要快點長大,快點逃離家庭。


以上都不算太差勁,最差的,是父母不講誠信,對孩子不關心不管教,只管生不管養,任孩子自生自滅。


道德經品讀第十七章 最好的父母

當然,千千萬萬的家庭,幸福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又各有各的不幸,父母與子女之間一定還有其他各種特例,但是上面這些應該能夠包括大部分的家庭吧。


我們應該反省的是,我們正在做哪種父母,我們的目標又想成為哪種?


接著,該怎麼改變、調整,改善關係,改變現狀,最好的形式是用愛、榜樣、無形的力量影響、教育孩子。


在孩子出現問題、反抗叛逆的時候,能夠冷靜反思、分析、調整,認識到每個孩子的個性,尋找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孩子能夠早日迴歸,重新恢復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


這裡的“無為”,不是不作為,不管教,是要讓孩子長大成人,有一天,他才覺得,這沒什麼,“本來就是這樣的。”


道德經品讀第十七章 最好的父母

大家好,我是拂塵記,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

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同名微信,加入我的圈子,我們一起來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