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品读第十七章 最好的父母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道德经品读第十七章 最好的父母


感悟: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讲给统治者听的,但是过了几千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现代社会的人,当领导、当父母的艺术。


道德经品读第十七章 最好的父母


最好的家长,孩子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各司其职,各做各事,和谐相处,比如,父母做好了榜样,该学习时学习,该工作时工作,该享受时享受,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能够自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学习、生活、运动,安排得妥贴稳当,家长看似“无为”,但是却无形中影响、教育了孩子,孩子能时时觉察到父母的爱、关心、照顾、期盼。当然,这是想像中最完美的理想状态;


稍稍逊色一点的,父母与孩子很亲近,而且相互之间时时鼓励称赞,总结反省,孩子需要父母的适当管教,但是亲子关系宽严相济,虽偶有不快,但总能够很快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再次一点的,父母严厉苛责,孩子害怕恐惧,每天压力巨大,即使孩子表现优异,但是活得并不完整,更甚至有的孩子索性破罐破摔,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迫不及待,想要快点长大,快点逃离家庭。


以上都不算太差劲,最差的,是父母不讲诚信,对孩子不关心不管教,只管生不管养,任孩子自生自灭。


道德经品读第十七章 最好的父母

当然,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又各有各的不幸,父母与子女之间一定还有其他各种特例,但是上面这些应该能够包括大部分的家庭吧。


我们应该反省的是,我们正在做哪种父母,我们的目标又想成为哪种?


接着,该怎么改变、调整,改善关系,改变现状,最好的形式是用爱、榜样、无形的力量影响、教育孩子。


在孩子出现问题、反抗叛逆的时候,能够冷静反思、分析、调整,认识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寻找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孩子能够早日回归,重新恢复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这里的“无为”,不是不作为,不管教,是要让孩子长大成人,有一天,他才觉得,这没什么,“本来就是这样的。”


道德经品读第十七章 最好的父母

大家好,我是拂尘记,写日常感悟,聊亲子日常,拂生活尘埃,感人间之爱。

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同名微信,加入我的圈子,我们一起来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