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周軍:重症救治,時不我待

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統一部署,自1月26日起,中日友好醫院先後組派6批醫療隊共162人出征武漢,在一線承擔了大量疑難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和病區改造工作。

戰疫院長訪談錄|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周軍:重症救治,時不我待

2月1日,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周軍擔任領隊,帶領第三批醫療隊共25人抵達武漢增援,整建制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說起剛到武漢的感受,周軍用了“任務重、條件苦、責任大”這三個詞來形容。回顧兩個月以來團隊取得的成果,周軍感慨頗深。

前方後方聯合作戰

“中日友好醫院作為國家隊和頂尖級呼吸與危重症團隊,在此次援鄂救援中發揮了優勢,經受住了考驗。”周軍說。截至3月18日,醫院駐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累計接診72名危重症患者,56人治癒出院(含轉科4人)。其中,與同濟醫院強強聯手成功實施IABP(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及VA-ECMO(靜動脈體外膜肺氧合),救治危重患者。

如此高的治癒率離不開中日友好醫院大後方的支持。用周軍的話來說,就是“家裡給備足了槍支彈藥”。2月7日,配合中日友好醫院第五批醫療隊出征,援鄂車隊載著醫療物資和29臺設備連夜開往武漢。

戰疫院長訪談錄|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周軍:重症救治,時不我待


“如何儘早發現重症患者生命體徵變化並儘快處置,提高救治及時性和準確率,是醫療隊最為關注的。”周軍介紹。為此,醫院構建了三級監護救治體系即患者危急事件自動預警及快速反應系統,包括第一級移動式中央監護站、第二級患者病情分級監測及第三級報警系統和患者病情分級監測及報警系統。

移動式中央監護站系統可以實現不同品牌的監護儀和呼吸機的信息通過手機移動端、PC端和移動中央監護站等界面實時顯示,重症患者的生命體徵得到24小時不間斷監測;患者病情分級監測及報警系統則集監護、報警、呼叫三個功能於一體,報警後可第一時間救治患者;可視化對講系統不僅具備傳統對講機功能,且可傳送實時視頻圖像。每名醫療組長的駐地房間內都放置了終端,可隨時指導一線醫護人員開展診療,專家會診也可通過該系統遠程高效組織,進一步保障了醫療質量和安全。

做好隊員們的“大管家”

“到現在我的心還一直懸著,越到最後關頭,越要咬定青山不放鬆。”周軍說,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危重症患者都能轉危為安,隊員們都能平平安安地回去。

醫療安全,規範先行。中日友好醫院在接管病區後,就迅速與同濟醫院團隊進行充分溝通,周軍在第一時間組織大家制定了交接班、查房、病例討論、重症規範操作、個人防護等一系列診療流程與制度。他說,落實醫療核心制度,就是為了保障隊員安全,大意不得。

戰疫院長訪談錄|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周軍:重症救治,時不我待

到武漢後,周軍成了隊員們的“大管家”。從乾燥的北方到溼冷的武漢,周軍會叮囑剛到駐地的隊員:注意保暖,保證睡眠質量;要時刻在工作、交通和生活上注意個人防護,身體不舒服時要及時報告……一向嚴肅的周軍自稱“變得有點嘮叨”。他說,中日友好醫院醫療隊員承擔的重症救治工作壓力很大,自己能做的是多關心他們,盡最大努力保證他們的安全和健康。

疫情當前,黨組織成為了隊員們最堅強的後盾。周軍介紹,醫院黨委根據工作需要,在武漢成立2個臨時黨支部,已有56名同志在武漢一線遞交入黨申請書和思想彙報,按照組織程序,有17人被吸納成為預備黨員。

戰疫院長訪談錄|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周軍:重症救治,時不我待

同時,面對前線的艱鉅任務和實際需要,臨時黨支部利用碎片時間開展疫線課堂,對全體隊員進行院感知識和專業知識培訓。“隊員們無私奉獻和團結拼搏的精神,就是入黨誓詞的真實寫照。”周軍說,醫療隊160餘名醫務人員“拉得出、上得去、拿得下”,用衝鋒陷陣、捨生忘死的實際行動把初心寫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將使命詮釋在每天繁重的醫務工作中。

“回京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面對日漸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勢,周軍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從此次救援中總結經驗。他說,醫院發揮醫學與工學、信息結合優勢,構建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三級監護救治體系已初步形成專家共識,在疫情結束後也可通過醫聯體、互聯網醫療中心等遠程醫療網絡進行,提高基層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水平。

戰疫院長訪談錄|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周軍:重症救治,時不我待


面對日漸嚴峻的國外疫情與壓力劇增的國內輸入壓力,周軍說,院感是醫院管理的重中之重,中日友好醫院作為國際呼吸疾病診療頂尖醫療機構,更要時刻防範院感事件發生。


同時,預約診療制度至關重要。接下來,要通過就醫流程設計與優化,合理錯開就診時間,保障患者醫療安全。“離開‘家裡’這麼久,希望回去後和大家一起儘快全面恢復醫療工作。”周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