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萬億投資吹響“新基建”號角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数十万亿投资吹响“新基建”号角

圖蟲創意 圖

数十万亿投资吹响“新基建”号角

東方IC 圖

2020年伊始,中國經濟便遭遇到疫情的“強幹擾”。在諸多因素的共振下,“新基建”再次被提至新高度。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在各大城市發佈的2020年重點項目計劃或清單中,有關“新基建”的項目均為列為規劃重點,特別是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領域紛紛打起了頭陣。在河南省發佈的980項總投資額3.4萬億元的項目中,以數字經濟、先進製造業為核心的產業轉型發展類項目高達674項,傳統基建項目僅116項;北京市發佈的300項重大項目中,超高速無線通信技術綜合承載研發試驗線工程、5G中高頻組件創新中心等高精尖產業項目佔比達三分之一;廣東省1230個重點建設項目中,5G通信、新能源、大數據等項目將佔據主導……

除了成為投資“寵兒”,“新基建”在資本市場也是“春風得意”。自2020年春節後,與“新基建”有關的指數基本都呈連續上揚的狀態。以5G板塊為例,5G龍頭股票通光線纜股價年初至今漲幅超150%。

實際上,“新基建”並非新名詞。早在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相關的基礎設施已被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過,今年以來,特別是春節過後,在疫情影響下,“新基建”被賦予了刺激經濟的重任。

“如果說傳統基建可以比喻為造高速公路,那麼,‘新基建’可被認為是建設信息高速公路。從絕對規模看,中國基礎設施存量已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水平和質量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新基建’可以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向《國際金融報》表示。

聽起來還是熟悉的“配方”,但已經增加了全新的內容。現在的“新基建”包括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

那麼,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新基建”投資戰場裡,將潛藏著怎樣的行業機會?在政策加持的“新基建”賽道上,誰將跑出加速度?

5G:

市場達萬億,三大運營商加碼

“新基建”風口下,幾乎所有的討論均離不開5G建設。

今年以來,中央多次會議提及“新基建”,其中5G建設被頻繁提起,2月21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推動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3月4日的會議中再次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此外,在“新基建”涉及到的七大領域中,5G基建排在首位。

目前,多家券商發佈研報表示看好5G新基建。太平洋證券稱5G毫無疑問成新基建抓手,中國銀河也表示繼續看好5G帶動的科技新基建投資機會,安信證券亦稱堅定看好“5G科技新基建”,5G 工業互聯網方興未艾。

為何5G建設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資深通信行業專家劉啟誠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基本都是以通訊網絡為基礎去實施或實現的,5G作為基礎最為關鍵。另一方面,相比其他領域,5G網絡建設對拉動內需的效果會更好更快一些,能夠帶動通信各個產業鏈條發展。

根據中國信通院預測,預計到2025年,我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累計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將超過3.5萬億元,5G將直接創造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

作為5G網絡建設者,運營商此前已經進行了一系列部署,根據三大運營商此前公佈的數據,目前國內開通的基站數已經超過15萬個。記者注意到,伴隨著新基建成為熱點,三大運營商近期密集地公佈了5G採購項目,中國移動率先行動。3月5日該公司稱啟動2020年5GSA核心網新建設備集中採購招標。一天後,該公司發佈2020年5G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集中採購公告,共涉及28個省(區、市)總計232143個5G基站的採購指標,採購資金高達數百億元。

中國移動方面表示,力爭今年年底5G基站數達到30萬個,2020年5G網絡覆蓋到全國地級以上城市,並提供商用服務。

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不甘落後。3月10日,這兩家運營商聯合發佈了“2020年5GSA新建工程無線主設備聯合集中採購項目集中資格預審公告”,啟動5GSA無線主設備聯合集中採購,預計採購規模不少於25萬站,計劃在三季度前完成全部建設進度。

按照三大運營商目前公佈採購計劃,2020年將完成55萬個5G基站建設目標。劉啟誠表示,三大運營商這一表態,給外界傳達出5G網絡建設提速的信號。短期而言,包括中興、大唐、烽火等設備、光纖光纜上市公司在內,以5G為龍頭的新基建概念股肯定會有所反應。

工業互聯:

疫情催生數字化“基建”

和5G、人工智能等同列“新基建”,工業互聯網成為數字時代的基礎設施之一。

2012年,“工業互聯網”概念被提出,但要談到真正落地,還是近三年的事情。此次疫情導致物理空間阻隔、人員交通隔離、緊急狀況下的關鍵物資調配需求難以滿足等,都催生了工業互聯網的發揮空間。

前不久,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簡稱“GMIC”)首期在線峰會上表示,因此次疫情給產業帶來的改變,產業互聯網需求增加,多個垂直產業引入數字技術。

湯道生指出,此次疫情給用戶、企業和城市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首先,用戶認知改變。疫情讓待在家裡的C端用戶,通過在線的方式,去獲得更多生活服務,比如生鮮到家、在線學習、在線問診等,疫情普及了更多O2O在線服務,改變用戶認知,培養用戶新習慣。其次,B端企業對產業互聯網的內在需求被激發,疫情會結束,但被激發的需求,會保留、延續下來。最後,疫情之下,城市整體規劃性增強,產業互聯網的時空貫通、產業鏈打通,成為趨勢。

但是,湯道生也稱,此次因疫情原因企業被迫引入數字技術更多是應急需求,如果5G、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新基建能力,能有更深入、更廣泛的支持,大家還可以做得更好。

除此之外,新基建還將極大推動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的建設。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瞭解,京東集團正在以技術為基礎、以數據為驅動、以供應鏈和物流為依託,全力打造高效的新一代基礎設施。以智能供應鏈為代表的新一代基礎設施,不僅成為京東抗疫作戰的核心能力,也幫助大量企業實現“逆生長”;京東智能物流則有力地保障了超過5000萬件醫療救援物資的及時送達。2019年6月,作為北京地區第一批開通5G室內信號服務的試點商業辦公樓宇,京東總部大廈率先完成聯通/移動的5G信號覆蓋。與此同時,京東物流已在全行業率先建設了國內首個5G智能物流示範園區,依託5G網絡通信技術,通過AIoT、自動駕駛、機器人等智能物流技術和產品融合應用,打造高智能、自決策、一體化的智能物流示範園區。

作為一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京東集團方面表示已構建起以人工智能(AI)、大數據(Big Data)、雲(Cloud)、物聯網設備(Device)及前沿探索(Exploration)的“ABCDE”技術戰略,“ABCDE”深度融合,將更加體系化地推動京東的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融入國家在新基建的總體部署。

充電樁:

市場提速,想象空間大

受“新基建”概念熱度的影響,身為其七大領域之一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在沉寂了近兩年後,又重新成為了資本市場的“寵兒”。特別是春節過後,充電樁指數在春節過後,除了第一個交易日(2月3日)受大盤影響大跌外,幾乎一路上揚。

除了在資本市場“受寵”外,充電樁實體投資也受到了大資本的青睞。近日,中國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和一家區域性的充電網絡運營商百城新能源合資成立了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這一舉動也正式宣佈寧德時代也開始入局新能源充電樁行業。

國內主流電動汽車充電樁運營商星星充電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他們一直對充電樁行業的發展非常樂觀。

新能源汽車充電解決方案提供商特來電方面也向記者稱,新基建之特高壓是電力的高速公路,5G是信息的高速公路,而充電樁將是“新能源和大數據”的高速公路。

實際上,在此之前,充電樁行業發展並不慢。根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截至2020年2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4.5萬個,同比增加43.8%。

但這距離政策規劃的充電樁數量仍相差較遠。根據2015年11月出臺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規劃,到2020年將建成480萬個充電樁。

新時代證券研究所分析師認為,隨著未來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充電樁需求量巨大,市場空間在千億元級別。

隨著充電樁行業發展前景的廣闊,很多資本都在湧入,但缺乏成熟商業模式一直是充電樁行業發展的一大“攔路虎”。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對於行業中的大部分企業來說還處於盈利非常困難的情況。

雖然行業大部分企業還處於虧損的狀態,但也有頭部企業和小微企業開始盈利。在仝宗旗看來,頭部企業是因為運營及服務得當,而小微企業因規模小更好管理,往往能在較短時間內就能盈利。

特來電是最早宣佈開始盈虧平衡的頭部企業,特來電方面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難以盈利的企業一般是兩方面出現了問題,一是技術路線,另外就是運營運維。“充電是一個智能化的產品,技術迭代要求高,同時要具備能源互聯和數據互聯的屬性。而充電運營運維,更需要龐大的團隊和技術要求”。

特來電方面稱,經過近6年的發展,讓他們明白充電樁並不能做成一個簡單的充電插頭,而是要堅持充電網的技術路線;在設備方面,要堅持做高質量、高標準的充電設備;在運營方面,則是要實現模塊結構、智能運維;最後,導流能力也非常重要,要積極推動車企、支付、導航、地圖、網絡等各方面端口的導入。

【記者觀察】

阿里巴巴的“新基建”樣本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社會按下了“暫停鍵”,但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證社會的運行和救援的效率,成為中國面臨的一場大考。

疫情帶來的困難和挑戰,於阿里巴巴而言並不陌生。2003年非典,因一位員工疑似感染非典,阿里巴巴不得不全員在家辦公,但疫情既是危機亦帶來機遇,淘寶也就是在這樣的隔離期間上線了。

面對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阿里巴巴的表現有目共睹:1月22日,淘寶向商家發出口罩不漲價的倡議,盡全力保障各類防疫物資在平臺上的供應。1月25日,阿里巴巴宣佈“馳援武漢”的系列措施,設立10億規模的醫療物資全球採購基金,菜鳥開通全球物資直送湖北的綠色通道,盒馬、貓超等業務線全力保障武漢民生,1688推動義烏、深圳、廣州等58個地區的工廠緊急復工,加急生產醫療物資。

無論是菜鳥物流配送物資,盒馬、餓了麼提供生活所需,阿里健康送藥,各地政府通過支付寶上線的健康碼,還是釘釘的在線辦公網課,淘寶直播上的企業自救等等,阿里巴巴成了從抗疫到復工的危機救助基礎設施。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就曾表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新基建,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得數字化者得先機。

阿里巴巴在數字領域的投入,正在成為“新基建”的柱石。阿里巴巴不僅提供底層的雲、中層的應用,還提供數字化的運營方案,這降低了品牌和商家轉型升級的門檻,也將讓“新基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無疑,互聯網競爭已到下半場,App時代正在演進為生態時代,單靠一個App的流量就可以講故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疫情的衝擊也讓全社會迴歸到商業的本質。而依託強大的數字化能力和完整的商業生態正是阿里巴巴打贏“抗擊疫情”和“發展經濟”這兩場仗的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