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这个说法正确吗?

树枝和树叶


后期?什么后期,首先时间不精确。其次代表人物太多,不只是孟子一个,即使是与他同一时期的也有一个与他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关于人性论他俩还持有不同意见,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其次,西汉时期的董仲舒也算是儒家代表人物,这也是首次在国家层面被尊为“国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时的程朱理学,这也就有三个代表人物了,二程,(程颐,程颢),朱熹。进一步完善了儒学体系,并且提出了许多的理论体系,将儒学从另一个方向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儒学理论化,体系化,哲学化,一体化。另外还有一个与他们同一时期的大儒——陆九渊,这家伙倒是和朱熹不对付,但他所提出的心学也是影响了一大批人,也是继续丰富发展了儒学,和朱熹也算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明朝的王阳明,唯一一个算是儒家所说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这也算做儒家的代表人物,同时他和陆九渊的心学合称为陆王心学,二者算是一枝同源,承上启下的关系。明清之际也出现了一些儒家的代表人物,李贽,异端思想家,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接受了很多先进的思潮,影响了许多有识之士,并且还招收女弟子,这在当时是多大的魄力,所以最后也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还有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合称明清三大思想家,这三位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如果不太清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出处就来自于顾炎武。就算是近代,章太炎也算是典型的儒家代表人物。所以说,如果仅仅是孟子就成为了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那么儒家,也就成为不了中国的儒家了。


骑青牛的十四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孟子·尽心上》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孟子是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的门人(门人指学习于某人的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的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子思门人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根据历史记载,以及生卒年月,孟子应该是儒家早期的代表人物。


你聴


不能说是儒家后期。孟子是战国时期思孟学派重要代表。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 ,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荀子非十二子》: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韩非子显学》: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儒分为八。


筠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 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因而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不敢去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韩诗外传》载有孟母“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孟母“三迁”和“去齐”等故事。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有一种说法是,孟子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孟子出生时子思已逝世三十载。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就连孟子自己也曾说:“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 离娄下》)无论是否受业于子思,孟子的学说的确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孔子逝世后,儒家分为八派)

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 画像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

《孟子》一书,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和孔子的《论语》并列。至五代,后蜀主孟昶下令将《易》《书》《诗》《礼》《周礼》《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论语》《孟子》十一经书写刻石。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一棵扎了根的杨树


你好,我是曹镜明;

首先笔者以为:孟子确实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但绝谈不上后期;

具体原因如下:

儒家发展的不同阶段

1)原始儒学

儒家为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最早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集大成,历时二百五十年左右;最早的儒家是以“仁”为核心(孔子提出),孟子完善“礼”的内容,荀子填充进“伦理”之道,成为一门“显学”;

2)汉代儒学

儒家在秦初立的时候,曾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一些儒家的有识之士,认识到皇权对于学说发展的重要性;由至汉朝的时候,董仲舒,结合阴阳谶纬之说,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使得入学进一步经学化、神学化;

3)宋明儒学

随着“摆出百家,独尊儒术”的后续影响,儒学成为官学,儒家成为官家的代言,一方面是没有外部学说上的郑明压力,一方面是内部的腐朽,使得儒学逐渐力疲;由此涌现出朱熹、王阳明等“理学”、“心学”的新发展,一方面巩固君主专制,一方面强化道德体系;

4)现代儒学

此概念最早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初,以传统“儒学”为主题,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已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即用西方的文化来冲击东方的守旧文化,让儒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如梁簌溟、熊十力等人,虽然是以“儒学”为根基,但未能将“儒学”和“西学”放在平等地位;

孟子的主要作用

孟子(孟轲,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不光是在儒家之中,即便是在整个中华文明之中也是一款璀璨的“礼仪”丰碑,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到《孟子》一书,无不阐述着“仁者无敌”对于我们民族的影响;

1)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认为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都是善良的,要求大家注重“内省”的作用;

2)政治方面:突出“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的理念,由此才能征服天下;同时也是“民本思想”的雏形;

综述:孟子作为原始儒学中期的代表人物,儒学亚圣,对于儒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将孔子的“仁”与政治捆绑到一起,并将“礼”学填充,提出“性善论”的主张等,把统治者与民众放到同等视角中,进行妥善的阶级划分,高度发展“重德”文化,使其成为“显学”,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厚实基础。


曹镜明


不正确。孟子人称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所以我们又会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孟子是继孔子后儒家思想的又一个高峰。儒家思想在孟子后发展至今,连绵不接。


精卫填


这是孟子个人见解之书。

不如他先生。

老子统事百态,民行一致定条,

绘纸成书。


用户97062005697


谢谢题主命题,我来回答。

首先,这句话不够准确

儒家是由孔子创立的学说,又经后世不断充实完善而延续,其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至今仍有生命力,对世界哲学及其思想均产生巨大影响。如果说儒家思想有创立时的“前期”的话,那么,在当下有“后儒学”之说,在儒学发展史上却没有儒家“后期”之说,因为它的影响力一直存在。“后儒学”是现当代儒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在传统儒学的机场和创新,因此儒学的研究以及发展还在继续,并没有“后期”。

其次,准确说,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去世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时鲁国人;孟子出生于约公元前372年,于公元前289年去世,战国中期鲁国人,孟子的出生距孔子去世大约100年左右。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非常推崇孔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为“亚圣”,他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合称“孔孟之道”。孟子继承了孔子思想,但又极大地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在观念上提出了新的想法,如在孔子天人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还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心之官则思”,以及“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等等,都是在继承中的创新。

其三,孟子之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众多

孟子之后,有战国末期的荀子。到了汉代,有董仲舒。北宋有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颐,还有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

,以及与朱熹齐名的陆九渊。明代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

以至于到当代,出现了“后儒学”,“后儒学”将传统儒学也就是前儒学从政治制度层面和宗教化倾向下剥离出来,有了新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后儒学奠基人为当代儒学家苍山牧云,原名潘成稷,著有《后儒学》。

综上分析,“孟子是儒家后期的代表人物”,这个说法并不正确。

仅个人观点,欢迎批评。再次谢谢题主。


音准不准的作家刘剑锋


免强的过去。


空空道人2020


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