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孟子是很懂“变通”的人,在《孟子》书中展现的很多,能否谈谈?

中国传统文化集锦


孟子(Mencius、孟轲,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的变通思想著作里都有,在他言论中以《揠苗助长》为例,他明确地看到,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进程。他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作为比喻:宁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说:“智者没有不应该知道的事,但总是急于知道当前最重要的事;仁者没有不该爱护的人,但总是急于爱护德才兼备的贤人。以尧、舜的智力,尚且不能知道所有的事情,是因为他们急于做好眼前最重要的事情;以尧、舜的仁义,尚且不能爱护所有的人,是因为他们急于爱护德才兼备的贤人。如果有人不实行三年的丧礼,却讲究三五个月的短期丧礼的细节;如果有人在长辈面前大吃大喝,却讲求不用牙齿咬断干肉这种细节,这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什么是不紧急的事。”

【阐释】凡事根据轻重缓急有所变通,这是孟子的一贯主张。在这一章里,孟子联系“智”和“仁”,着重阐述了权衡和权变的问题。权衡和变通的意义在于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就什么事都办不好了。怎样的人才能称为智者呢

孟子认为,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知道自己要做的所有事情,二是在知道要做的所有事情的基础上,通过权衡,先做完最要紧的事情。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仁者呢?也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敬重所有的人,二是在敬重所有人基础上,经过权衡,先敬重圣贤之人


阳高快乐


孟子是传统文化中较早提到变通的人,但他说的变通,是大原则不变情况下的变通。如《孟子·离娄上》中提到: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译文

淳于髡说:“男女之间不亲手传递接受东西,这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吗?”

孟子说:“是社会行为规范。”

淳于髡说:“如果嫂嫂淹入水中,要伸手去救她吗?”

孟子说:“嫂嫂淹入水中不伸手去救,简直就是豺狼。所谓男女授受不亲,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嫂嫂淹入水中,伸手去救,是一种权宜变通之计。”

礼是古代治国的纲纪,是人人必须遵守的;男女授受不亲,是古礼中极重要的一条。孟子解释说,男女授受不亲,是礼;嫂溺援之以手,是权。

这里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权变思想。就是变通。礼的规定,只能是针对一般情况,而世事复杂,总有许多预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因而必须有变通;没有变通是行不通的。如果上文中,眼看着自己的亲人落入水中,而不救援,心里完全被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的古礼所束缚,心里会受到谴责,同时也失去一个亲人,于情于理都不符合积极向上的原则。

「权宜变通是成功的秘诀,一成不变是失败的伙伴。」的确,想要成功,必须懂得变通,不能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梅的船只,如果想要行驶到达目的地,必须懂得如何见风转舵一样。其实,走在人生的大道上也是相同的道理,也就是说如果想要成功,除了坚持到底之外,最重要的是必须在该转弯和变通的时候,千万不能固执己见,否则只会让自己离成功的目标愈来愈远。


惊鱼乱水纹


彼一时,此一时也。

这句话出自是战国·孟轲《孟子》表示时间不同,情况也就不同了。孟子的好多经典语录放在现在看上去是那么的实用,不得不说古人思想的深邃,这也是我们当代人需要学习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