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因为葬礼没有流泪而被处以极刑的人,是否值得同情?

对于《局外人》这部小说,我早已慕名,可惜一直没有得空去仔细拜读。我只大概知道它是一个荒诞小说,情节据说十分简单,简单概括甚至可以归结到一句话,

一个人因为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流泪,而被判以极刑。

仅凭这个故事梗概已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而这样一个简单的梗概竟能撑起一部中篇小说,其中的深意更是让人不得不想要一探究竟。

《局外人》:因为葬礼没有流泪而被处以极刑的人,是否值得同情?

拿到《局外人》时,我着实喜欢,去掉读客统一的“三个圈”外国名著外封后,《局外人》的封面格外简洁,黑色的底色上只有一个简单的人头轮廓肖像,这个肖像上甚至没有一张具体的脸,当时觉得这个设计很好,很容易让人展开想象。

而我后来读完这本书之后,才惊觉这个形象大抵有暗示《局外人》的主角默尔索的意思。在这部以他为主角,而且是唯一主角的书里,关于这个人的形象问题却没有一次正面或详细的描写,默尔索就像一个模糊的人,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却让人没有深刻的印象,同时,默尔索又像我们身边的人,普通,平凡,也因此更显真实。

《局外人》:因为葬礼没有流泪而被处以极刑的人,是否值得同情?

01

《局外人》的作者加缪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也是迄今为止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中最年轻的一位。加缪因《鼠疫》而崭露头角,因《局外人》而成名于世,虽然两部小说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大相径庭,但两部小说却又一个相同之处,那便是两部小说中都运用了荒诞的写作手法。

其实,加缪不仅在这两部作品中将自己的荒诞主义表达的淋漓尽致,引发人们的思考,在加缪的其他作品中,荒诞主义的元素也贯穿始终,同时,它们的共同点在于,这些作品的故事明明让读者觉得荒谬至极,但却又无力反驳。因为这样的荒谬之事,在社会中时常上演、由来已久,这也正是加缪的高明之处,世界本就荒诞,大多人生活其中而不自知,加缪捅破了这层荒诞的外壳,却把这荒诞的内核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探寻。

《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默尔索是一个公司小职员,他收入低但却不思进取,因为无力赡养母亲,默尔索只得把母亲送到了养老院,而这也是一切悲剧和荒诞的源头。

《局外人》:因为葬礼没有流泪而被处以极刑的人,是否值得同情?

某天,默尔索收到了养老院里母亲忽然去世的信息,他需要去参加葬礼。虽然默尔索很爱母亲,但这样的爱似乎仅限于内心的感受,不足与外人道,也无需表现出来。于是,在母亲的葬礼上,默尔索表现的很平淡,没有撕心裂肺的痛哭,没有依依不舍的痛苦,一切都貌似与平常无异。

在世人看来,母亲的离世足以让人失魂落魄,精神萎靡,而默尔索无关痛痒的表现,让参加葬礼的人们心中十分诧异,甚至不满,这些不同常人的表现,

让默尔索的在葬礼上有了“局外人”的感觉,也正是默尔索这种异于常人,置身事外的态度,让人们愤怒。

《局外人》:因为葬礼没有流泪而被处以极刑的人,是否值得同情?

02

随后,加缪用他惯常使用的白描的手法,交代起了默尔索的日常,他是个单身汉,他对待生活没有热情,他安于现状,他的口头禅是,“我怎么都行

”,他对待生活看似随意,实则冷眼旁观,在生活中,默尔索始终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参与者,而是一个无关紧要,无足轻重的“局外人”,这种对待生活的疏离感,也让生活对待他格外苛刻。

默尔索仿佛一个游离在社会边缘的人,他对待邻居,对待情人,甚至对待生活都无精打采,漠不关心,套用一个时下热门的词来形容默尔索的生活,那便是,他很“佛系”,对待生活无所追求,也就无所谓了。

《局外人》:因为葬礼没有流泪而被处以极刑的人,是否值得同情?

很可惜,世界有自己的规则,不认真对待生活的人,分分钟,生活也会去教导他怎样做人。

默尔索因为帮所谓的朋友“出头”,意外的杀了人。原本这只是一个意外杀人事件,但因为默尔索之前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表现,甚至被捕后的种种不认错的态度,让人们对默尔索的杀人案有了更为深刻的解读——他是一个有预谋的杀人犯,他是一个冷酷的杀手,一个在精神上杀死母亲的人。

最终,默尔索被宣布将要在广场上斩首示众。

《局外人》:因为葬礼没有流泪而被处以极刑的人,是否值得同情?

03

毫无疑问,现代的我们会觉得这样的审判是无稽之谈,一个人们想象的情形怎么可以变成一个指控的证据;一个人们自认为了解的状态怎么能够成为审判的依据,但是很遗憾,人们的理智最终由感性和主观意识所主宰,道德替代了法律,并做出了人们认为的情理上的审判。

纵观整部《局外人》,默尔索的死让人气愤,但回想他在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又发觉这死正如他本人说的那样,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甚至对于自己行刑时的情形,默尔索都能坦然想象,在他看来人三十岁死和七十岁去死并没有什么区别。

默尔索的一生都在追寻自由和坚守自我,而这些品质和本真,在群居的人情社会其实是难以实现的,这其他的代价便是作为异类而被人排挤和诟病。默尔索一生“独善其身”的坚持和对社会的疏离感,让他在违背社会规则时,成了众人排除异己最好的机会和最佳的借口,这是人对待异己最本能的态度和方式。

这样的结局看起来现实,实则荒诞,谁不是一边苦苦挣扎着保持真我,又一边边小心翼翼的去迎合社会呢?

《局外人》:因为葬礼没有流泪而被处以极刑的人,是否值得同情?

加缪曾说:“这个世界是不合理的,这是人们可以明确说出的表述。但是,荒诞是这一不合理性与人的心灵深处所呼唤的对理性的强烈要求的对立

。”听上去,他的这句解释特别的拗口和费解,其实,他理解的人生荒诞感,是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而这样的主观感受,如今的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其实能够感同身受。

在接近死亡的谁可,默尔索没有忧伤,反而有种如释重负的解脱。

那一刻,他想着妈妈的死亡,大概也是一种解脱,或许早已准备好了从头来过。而这样的安排和结果,没有人需要伤心难过,也没有人有权利去为她哭泣,正如此刻即将死去的默尔索,他不需要人们为人辩解和哭泣一样,他坚守着内心的孤独,并不需要和这个世界去和解,即使在死去的时候,他感受到了世界的气味,温度,美好。

加缪在构思《局外人》时曾说这部小说旨在“对妥协的扬弃和自然中的真理”,小说中的默尔索对妥协已然扬弃,反观,生活中的我们,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是否领悟到了自然中的真理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