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局里局外都是人

文 | 末安笙

最近热播剧《都挺好》,开篇就是苏明玉处理母亲葬礼的事情,所有流程、事项安排的井井有条,没有任何纰漏,然而明玉在葬礼上没有表现悲痛的情绪,一种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态度,让苏明成大打出手,苏家人都认为这是大逆不道,没有做到做女儿的本分。

在我们老家,葬礼上必须痛哭流泪、必须下跪守灵,这样后期别人评价你才会说你“孝顺、懂事”,如果有人没有流泪,就会被人指指点点,说你不孝、大逆不道,是一个白眼狼.....

社会上的种种规则约束着我们,我们必须按照“正常人”的生活准则生活着,葬礼要嗷嚎大哭,聚会要表现的开心,收到礼物要回礼,他人不开心要安慰......

特定的环境和场景必须出现特定的情绪,否则就会被谴责、质疑、申讨,会被认为是怪胎或另类,你为何和他人不一样?

正如加缪所说:“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不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

《局外人》局里局外都是人

《局外人》里的主人公默尔索就是这样被世俗认为的怪胎。他将母亲送进养老院,母亲离世后他没有哭也没有表现出伤心,甚至不愿看母亲最后一眼,在守灵中抽烟、喝酒、跟人聊天,昏昏欲睡,葬礼后的次日就和女友做爱,照常和没事人一样生活。

作者加缪,是“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作家,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文学理论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加缪的作品始终从人的现实生存困境出发,揭示了世界的荒诞性。他主张人类要直面荒诞,并且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坚持真理和正义。

《局外人》中的默尔索,把“我怎么都行”挂在嘴边的小说主人公,对一切社会规范都显得无动于衷、置身事外,同时又以一种近乎魔鬼般冷峻的目光静观世人,甚至在自己的审判大会上也仿若一名看客,却又在诸多隐秘的瞬间表露着对世界的亲和,沉浸于其生活的当下性之中。

这是一部简短的小说,分两部分总计十一节,两三个小时即可读完,然而却在作者极其精简的笔墨之间隐下无穷伏笔,丰富了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

第一部分是默尔索自己的生活,参加母亲的葬礼,工作、生活;第二部分是因防卫过当而杀人后外界检察官、律师、神父等对默尔索的审判,最终他被判处死刑。

整本书读到默尔索的都是默尔索的冷漠,对任何事都无所谓,甚至对于自己审判都表现的无动于衷,然而,他却不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他只是不遵守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表面上他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其实,内心在追寻着绝对真实,他所追求的真实,是如昼夜般绝对的光明,不为任何一点阴影留一点余地。

他的内心是坚韧不拔的,他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只为了追寻那一抹真实,他拒绝撒谎,拒绝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

作者也说:“本书的主人公之所以会被判死刑,是因为他不参与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

最终,默尔索走了,他解脱了,向这个世界温柔的冷漠敞开了胸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