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丑陋的世界,真实的自我

第一次用心去拜读加缪的作品——《局外人》。“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深致哀悼。”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

”匪夷所思的开头,却把我带入了思考,主人翁默尔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连妈妈的死,这么重要的事情,都能描述的如此清淡,甚至都不知道她具体的死亡时间,是冷漠还是麻木不仁?带着这些疑问,我继续读了下去。

《局外人》:丑陋的世界,真实的自我

加缪


  • 1.冷静而深沉的爱

母亲的葬礼在马朗戈举行,默尔索只向老板请了两天假,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在葬礼上,他没有掉一滴眼泪。当有人问他想不想看母亲最后一眼的时候,他的答案是坚决而否定的。当被问及母亲的年龄时,他也不知道她到底多少岁。

母亲的一个朋友,都会因为母亲的离去,而在葬礼上哭泣。而默尔索,作为死者唯一的儿子,却没有丝毫悲伤的情感,在大家看来他是麻木不仁的,更确切的说,他根本不爱他的母亲。

然而,事实并非像大家所看到的样子。默尔索深爱自己的母亲,他的爱冷静而又深沉。

当默尔索因杀人而入狱后,书记员问他爱不爱他的妈妈时,他的答案是“爱,和所有人一样。”他确定,如果生命可以选择,他更希望妈妈没有死。

母亲的死,使默尔索悲伤到了极致,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范围。他选择了用肉体的满足来麻痹自己,让自己更快忘记母亲的离去。于是他和女友去了海边,看了喜剧电影,还上了床。

我跟他解释说我有一种天性,就是肉体上的需要常常使我的感情混乱。安葬妈妈的那天,我太累了,也非常困,以至于我根本没有意识到周遭发生的事情。

这段话足以说明,对于母亲的离去,默尔索是悲痛的。但是人死不能复生,他不过是比别人看的更透彻,活的更真实而已。母亲的离去,属于正常现象。就像阿萨拉马诺的狗,它真正的毛病是衰老,而衰老是治不好的。

默尔索理解母亲在晚年找一个“未婚夫”,玩“从头来过”的游戏。养老院里,一个个生命行将消逝,而那四周包裹着它的黑夜,如同一场忧伤的间歇。如此接近死亡的时刻,妈妈也该感到解脱,并准备好把一切从头来过了。没有人,没有人有权利为她哭泣。

人生的路很漫长,没有人应该为死去的人去悲痛,即使是自己的母亲也一样。何况,母亲是正常的衰老而离去,即便死,她也很幸福。对母亲而言,死亡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逝者长已矣,生者当自强,默尔索明白这个道理。

  • 2.从局外人变成局内人

默尔索对人对事,都是可有可无的样子。当女友玛丽问他,愿不愿意和她结婚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怎么都可以;当老板想让他去巴黎工作时,他怎么都行;当雷蒙希望和他成为朋友的时候,他觉得是不是朋友无所谓。一个彻底的局外人,仿佛这一切都和他没有一丁点关系。然而,人活在世间,没有谁能彻底的孤立自我,独善其身,成为一个真正的局外人。

默尔索接受了邻居雷蒙的邀请,带女友玛丽来海边度假,本是愉快的一天,然而他却杀了人,死者是雷蒙情妇的哥哥,一个阿拉伯人。原本毫无关系的局外人,却变成了局内人。

雷蒙认为,情妇乱花钱,用自己给她的钱吃喝玩乐,不懂得尊重她,于是想方设法地羞辱了情妇。而情妇的哥哥,为了报复雷蒙,跟着他们到了海边。当默尔索独自返回海边时,那个阿拉伯人向他掏出了刀,在太阳的作用下,他开枪打死了那人。阿拉伯人死后,不知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冲着他的尸体又开了四枪。

《局外人》:丑陋的世界,真实的自我


  • 3.荒谬的世界,没有人正真关心默尔索因何而杀人

默尔索杀人后,被拘捕了。可荒唐的是,经过多次审讯,焦点都在参加妈妈葬礼时,默尔索没有一丁点悲伤,甚至没有掉一滴眼泪。没有人真正想知道他因何而杀人。

正像律师所说的,“说到底,他到底是被控埋葬了他母亲还是被控杀了人?”

在法庭上,没有人关注默尔索犯罪的细节,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与之毫不相干的妈妈的死,甚至传送证人都是为了坐实他是一个“异类”。的确,默尔索是杀人了,但这似乎毫不重要。在众人看来,他真正的罪名不是杀人,而是妈妈葬礼上他是多么冷漠和无情,没有掉一滴眼泪;而是他没有活成世人所接受的样子。案件的最后,默尔索被判处了死刑。

我没有时间,因为庭长用一种奇怪的方式对我说,要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在一个广场上将我斩首示众。这时,我才感觉自己认清了在所有这些脸上读到的感情。我确信那是一种敬重。

“法兰西人民的名义”是具有讽刺意味的,多么冠冕堂皇,多么可笑滑稽。因杀人而被法庭指控,却因为“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泣”,被判处死刑。我很难想象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难道默尔索所生活的社会里,任何不在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判处死刑?唯独死亡,才能让他们觉得默尔索值得敬重吗?

那么多年来第一次,我有一种想哭的愚蠢冲动,因为我意识到所有这些人是多么憎恨我。

默尔索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去伪装,也不愿意去假意合群。没想到,自己无欲无求,不去逢迎,不去招惹别人,活出真实的自我,到头来所有人都憎恨他。

《局外人》中,加缪所塑造的社会是荒谬的,所有人都披着虚伪的面具,认为自己是善良而高尚的。可当他们摘下面具,露出真实的自我,他们的面容是多么丑陋。他们容不下默尔索,容不下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或许,在他们看来,默尔索是怪人,他的存在本来就与社会道义相违背。因此,他们用正义和高尚的名义,将默尔索送上了断头台。

《局外人》是具有讽刺意味的。默尔索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谬,不近人情,实则正是他用来抗击这个荒谬世界的武器。突然想起契诃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两部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主人翁都在塑造自我的世界,不与外人接触。但不同的是,默尔索并非因害怕新事物,恐惧变革,而把自己的内心封装起来;相反,他是因比别人看的更透彻,更理性,用自己的方式来与世界相抗衡,才活在自己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