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 你的罪名是不迎合世人

加缪的《局外人》,篇幅不大,仅有五六万字,但却成为了法国二十世纪一部极有分量、举足轻重的文学作品。它的内容比起很多作品来说,既不丰富,也不波澜壮阔,只不过是写一个小职员在平庸的生活中糊里糊涂犯下一条命案,被法庭判处死刑的故事。在《局外人》中,最着力的揭示点之一就是现代司法罗织罪状的邪恶性质。


《局外人》- 你的罪名是不迎合世人


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自己没有钱赡养母亲,再加上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出于理性的考虑,把母亲送进养老院让她结识更多的朋友。三年后,母亲去世,默尔索来到养老院时,母亲遗体已经被放进了棺材。他拒绝见母亲的遗容,也没有流露悲伤的表情,他觉得母亲已经死了,再见这一面又有何区别。


丧礼完毕的第二天,默尔索去游泳,遇到了他以前的女同事玛丽·卡尔多娜,随后和她一起去了电影院,最后共同回到了默尔索的住处。


《局外人》- 你的罪名是不迎合世人


忽然有一天,平静的生活被一声枪响改变了。 默尔索枪杀了自己朋友的仇人,他们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争执,只是当天被烈日烧得头昏眼花,失去理智的他射杀了阿拉伯人。


面对如此多的群众和司法机构,默尔索非常干脆地承认自己犯了杀人的命案。他真诚地感到了心虚理亏,有时还“自惭形秽”,甚至第一次与预审法官见面,为对方亲切的假象所迷惑而想要去跟他握手时,就想到“我是杀过人的罪犯”而退缩了。


《局外人》- 你的罪名是不迎合世人


但他从未想到的是,曾经的“旁人”被请到法院,诉说着他曾经的所作所为 。默尔索不想看母亲的遗容被指责为冷血。丧礼完毕的第二天就和女友出去约会,被指责为没有人性。他含混的杀人动机,被指责为残忍。总之,默尔索平常浑浑噩噩,漠不关心的生活状态,在法庭上全都变成了一个变态杀人狂魔残酷的冷静。尽管与当前的案件没有直接关系,但随着“旁人”描述的增多,默尔索在群众和陪审团心中的形象似乎越来越清晰。人们将其描述为没心没肺,放纵自我,结交恶党,甚至是没有灵魂的这么一个人。


《局外人》- 你的罪名是不迎合世人


法律和道德就这样来回地撕扯着默尔索单调的生活,前者想定他的罪,后者想要杀掉他!检察官在法庭上义正言辞地控诉说默尔索在精神上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在行动上杀死了一个男人,以这样一种方式自绝于人类社会!结局默尔索被重重地判处了死刑。


在人间的最后一天,在生命的尽头。默尔索说:我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这一刻,默尔索爱上了生命,但一切都晚了。


《局外人》- 你的罪名是不迎合世人


小说概括起来就是,披上“主流”的保护色就能存活,穿着格格不入就会额外显眼,也许有人会敬佩你的特立独行,但大部分人会觉得你让他们很不舒服。究竟是我偏离了世界,还是世界偏离了我,然而不管哪种情况,这种“偏离”本身也是世界的一部分。


每个人各自的“真我”都有差异,这是再正常不过。但“真我”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差太大时,这时就需要“表我”来做缓冲(妥协),以便在社会存活下来。默尔索的“另类”在于他的“真我”与“表我是”一致的,并且不太在乎“他我”,这直接导致他的“真我”是赤裸裸地面对着社会的道德审判。一开始看到默尔索这样对待母亲,是否也觉得不妥,也觉得他只是找借口,其实就是不爱他的母亲呢?他没有不爱母亲,只是单纯地觉得去做这些事情没必要。 而这也就造成了这场悲剧,“真我”与“他我”的彻底决裂。


《局外人》- 你的罪名是不迎合世人


此外,小说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点。我们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局外人的影子,主动的我们不想卷入任何事情中,被动的我们用手机切断跟他人的情感连接。其结果就是,我们将会逐渐地失去了爱与同情的能力。面对一个社会事件,我们理性地评论,所以那些“键盘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当我们以这样一种所谓“旁观者清”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进行理性的分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