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亲人过世了,我一定要“哭”?

《局外人》:亲人过世了,我一定要“哭”?

《局外人》:亲人过世了,我一定要“哭”?


第一次对这书有印象,是在之前大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反复提到《局外人》这本书,也没有很好去了解,今天终于有机会一睹为快。


01


这书分为俩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人公默尔索住在养老院的母亲去世后,所表现的一种淡然的态度,以及之后照常的生活习惯。


人生的改变就是在一瞬间,在海边,他意外开枪打死了一个阿拉伯人。


第二部分是入狱后,默尔索这种表现出的漠然,置身事外的态度,以及法官们对这件案子的判决,不是来源于这个案子的本身,而是取决于默尔索日常的生活习性,待人待事,以及母亲过世后的态度,这个反倒成为这件案子的重点。


《局外人》:亲人过世了,我一定要“哭”?


02


通过这本书,我想讲个话题:亲人过世了,我一定要“哭”吗?


这里的哭不单单是指哭泣,以及这段时间里我需要沉浸在一种悲伤的情绪里吗?


我附上一段主人公默尔索,在母亲去世后,参加葬礼时的描写。


“此外,还有教堂,还有站在路旁的村民,开在墓地坟上的红色天竺葵,还有贝雷兹的晕倒,那真像一个散了架的木偶,还有撒在妈妈棺材上的血红色的泥土与混杂在泥土中的白色树根,还有人群、嘈杂声、村子、在咖啡店前的等待、马达不停的响声以及汽车开进阿尔及尔闹市区、我想到将要上床睡上十二个钟头时所感到的那种喜悦”。


这里一段主人公的态度,他觉得母亲死了是正常的事情,生活不会改变,照常继续,葬礼上并没有陷入巨大的悲伤,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大哭一场,他还有心去留意观察葬礼上的情景,以及累了就要睡的这么一个生理需求。


03


但他的这种态度,日后遭到了法官的谴责。


“陪审团的先生们,此人在自己母亲下葬的第二天,就去游泳,就去开始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就去看滑稽电影、放声大笑,我用不着再向诸位说什么了。”


我看到这一段,我会觉得这个法官先生,真多管闲事。


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就是漠然,置身事外,好像什么事情都不会影响到他,就是一个社会规则的局外人。


不会去敷衍,顺从社会上的规则,自己是什么人生态度,就怎么面对这个事情。


《局外人》:亲人过世了,我一定要“哭”?


04


所谓人生百态,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生活态度。对于亲人过世后,其实大家的普遍态度都是悲伤,不管是真假悲伤,还是真假哭泣,都是个人的态度。


小时候在老家那边,参加过几个老人过世的葬礼,其中一个印象最深的是,如果是父亲过世了,女儿就得第二天早上开始哭,村里走一遍,带有节奏的哭泣,喊着爸爸的尊称,以及说着一些自责的话。


小时候不懂,后来问家里的长辈,这是怎么回事。


才知道,这叫哭丧,一种以哭的形式表达哀思的礼俗。


我记得在参加葬礼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是沉浸在一种情绪里,不能去一些文娱活动,别人看到你,一定会察觉到你的悲伤。


如果你要是活泼乱跳,那你真的会像《局外人》的主人公一样,遭到谴责,村里一遍一遍流传你的作风和态度。


05


其实道理很简单,每个人对亲人死亡后,应该持有什么态度,这都是个人对死亡的看法,淡然或是哭泣,都是面多人生的态度。


如果哭可以带来缓解你的悲伤,那你就哭,不管流眼泪,还是在心里暗自哭泣,都是自己对这件事的一个态度。


那反然,像主人公默尔索觉得,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顺其自然,化为尘土,回归自然,也是另一种人生态度。


借着文中主人公的遭遇说一句,哭不哭泣由自己决定,生活态度也是自己的事,别人要是插足一脚,闲话谴责,就是多管闲事,不予理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