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名將劉長佑曾提出一項滅亡日本計劃,為何不被採納?

黃潔儀


19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眼看著以前的小兄弟日本逐漸的崛起,部分清朝官員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在不同的場合或多或少的發表過進攻日本,遏制日本發展的建議和計劃。

1879年4月,日本方面借中俄兩國邊界問題發生衝突,沒有更多精力照顧其他事情的時期,吞併琉球國,設置沖繩縣,這就是當時震驚國內外的琉球事件。1880年8月日方派專人到中國協商“解決”琉球問題,實際上是意圖將吞併琉球合法化。經過幾個月的談判直到1881年1月份,中方拒絕日本方面提出了條約。

正是由於此事,清朝部分官員對於日本的敵視態度被無限度的擴大和激化,劉長佑就是在此時提出攻打日本的建議和計劃。

劉長佑意識到了日本必然會走上擴張道路的狼子野心,而且也意識到了日本擴張首先受害的必是中國,所以就建議成日本羽翼未滿之時先下手為強。而且此時正是日本公然違背國際公約,出兵強佔琉球,不會得到向來以遵守國際公約自居的西方列強的支持,甚至會對日本進行輿論上的譴責。

同時他認為自同治朝以來,大清王朝一直在推行發展洋務,努力發展水師,為了打造海洋強國,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個時候正好是有用武之地的時候,如果一戰成功還可以警告日本,振興中國,揚我國威,順便讓琉球復國。

劉長佑的計劃是這樣的,兵分三路,一路從東三省起兵,出松花江到庫頁島震懾日本;一路從朝鮮出兵遏制其西側;另一路水師從寧波定海一帶率領水師艦隊直奔長崎,從南向北進攻日本本土。這樣的話即便日本人派出海軍艦隊騷擾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也可以提前做好防備。

劉長佑和當時的一些清朝官員想法相似,認為大清國“天威所至,有不倒戈相向乎”,“以中國全力誅一日本,何患不濟?”這種認為日本弱小,而中國天朝上國佔據倫理道德制高點以及天威所至的刻板印象顯然不能反映當時中日兩國正常的實力對比。況且中國當時怎可能“集全國之力誅一日本”,大清王朝內憂外患的,可不是隻有一個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