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革命:從古代歷史的角度,看中華民族的形成。

  雖然有很多人包括專業的學者都不認同將“民族”一詞移入中國古代史的研究中,他們認為中國古代根本就沒有民族概念。的確,中國古代所有仁人志士所研究的命題只是停留在“家”,“國”,“天下”這三大層,

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使中國古代沒有“民族”這一近現代意義上的詞彙,但我們不能就因此否認古代中國人的民族意識。舉一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人類早在文字沒有產生以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數百萬年,難道在人類一直出現以前的人類不能被稱為人類嗎?顯然沒有人會糾結糾正這個問題。

民族革命:從古代歷史的角度,看中華民族的形成。


  從中國古代史的角度看,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歷經五次民族革命,才最終形成現當代意義上的中華民族。分別是:

  (一)上古時期——“炎黃革命”爆發並完成,華夏族誕生。(約公元前三十三世紀——公元前二十一世紀)

  上古時期為了爭奪中原霸權,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兩個部族之間爆發了阪泉大戰,炎帝戰敗,炎黃部落就此融合。不久之後,炎黃又大戰蚩尤於涿鹿,蚩尤戰敗被殺,蚩尤部族逐漸融入炎黃部族,經過多年的融合與發展,一個區別於部落族群的嶄新民族——華夏族正式誕生。

  (二)秦漢時期——“帝國革命”爆發並完成,漢族誕生。(公元前三世紀——公元三世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首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在完成統一之後,秦王朝頒佈了一系列政策,實行了一系列措施加速推進華夏族的完全融合,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到了漢武帝時期華夏族已然成為一個多元整體。

民族革命:從古代歷史的角度,看中華民族的形成。


  (三)隋唐時期——“華夷革命”爆發並完成,中華民族的雛形誕生,並初步發展(公元六世紀——公元十世紀)

  東漢滅亡以後,中國進入了長達三個多世紀的分裂,從三國到西晉,從東晉到十六國,從南朝政權的更替到北朝政權的鼎立,漢族人民與各少數人民在血與火的碰撞中交融,經過長達幾百年的碰撞與交融,最終迎來了隋唐大一統。在隋唐氣象的包容下,一個整合的民族在奮進中蓬勃向上。

  (四)蒙元時代——“胡漢革命”(公元十三世紀——公元十四世紀)中華民族進一步發展。

民族革命:從古代歷史的角度,看中華民族的形成。


  唐朝滅亡之後,神州大地再一次陷入了混亂之中,雖然亂世之中也湧現了許多英雄試圖將分裂的九州再次統一,但是不知是個人能力有限,還是天意使然。宋王朝,遼王朝,以及後起的西夏國,金王朝都只能完成華夏大地的局部統一,而沒有完成九州的混元一統,直到袁世祖忽必烈的出現才以氣吞如虎的魄力徹底統一了中國的東西南北。宋元易代,金元易代不同於以往的政權更迭王朝更替。這是中華歷史上,第一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完全統一的王朝政權,是一次歷史的鉅變,如果說,隋唐破除了華夷之防,那麼蒙元徹徹底底的打破了胡漢的界限,並將它擊得粉碎。

民族革命:從古代歷史的角度,看中華民族的形成。


  (五)明清時期——“滿清革命”(公元十七世紀——公元二十世紀)中華民族正式形成!

  雖然由於歷史發展的慣性,漢族人民以自己強大的意志力推翻了強大的元王朝,再一次確立了自己在華夏大地上的獨尊地位,但是中華民族已然形成,民族整合統一已是不可阻擋的潮流。清王朝之所以能夠在中原立足,並實行統治近300年,絕對不是因為某一任統治者的英明,而是歷史的必然。

民族革命:從古代歷史的角度,看中華民族的形成。


  中華民族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歷經血與火,苦與難忍受了一陣又一陣蛻變的劇痛才最終浴火重生,直到今日仍能夠以超強的毅力憤然向前。

春暖花開日,中華勝利時。

民族革命:從古代歷史的角度,看中華民族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