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講中文的時間夾雜幾個英文單詞在語言裡邊是什麼心態?

西安強子


我覺得需要分幾種情況吧!

一、顯得有高級感吧!證明自己是比較牛逼的人!出過國,接受過西方教育,洋氣!這種多少帶點虛榮心和優越感!

二、長期在國外生活的人,英語比中文說的好,說純中文會不利索,所以夾生!可能他也覺得不太好,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了!

三、覺得說shit比說狗屎要文明一些!

其實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能合群,而只有讓自己跟其他人一樣才能合群,如果不一樣,應該不會太招待見吧!

個人選擇吧!表示尊重!


寶兒窩窩頭


這種事情,我也偶爾碰到過幾次,我把他們歸納為四類,你看對不。

1.久居異國的人。由於長年生活在國外,平時工作、學習都是用英語交流,漢語表達能力弱化了,退步了,一開口,英語就不請自來,要插隊佔位。如果是這樣,時間一長,英語自會慢慢落潮。

2.學習英語的人。有些學習英語的所謂達人,每天在英語學習上投入很多時間,成了一個生活在中國的語言上的外國人,開口說話也會不自覺地出現飆洋話的情況,當然也有可能是他為了練習英語有意為之。對這種情況,我們就抱著理解的態度就可以了。

3.模仿時髦的人。現實生活中也有少部分人認為大米飯裡夾玉米粒很時髦,經常模仿港澳片上的人物對白,時不時蹦出個英語單詞,覺得很酷。當然也有可能是為了搞笑,如果是這樣,我們就跟著大家笑一下唄,成全他!

4.顯擺招搖的人。這種人呢,不多,但偶爾也會撞大運碰上,特點是不僅說漢語夾雜英文,而且還很大聲,好像巴不得把整個餐廳、商場、車站的人的目光都吸引過來似的。這就有些過了!

你碰到的是哪種情況呢?其實,不管是哪種,我的態度就是:別人有說與不說的權利,而我,有聽與不聽的自由。兩不相虧,皆大歡喜!


畫面英語


這種調侃式的心態,往往會讓交談雙方進入輕鬆的氛圍。能在漢語交談中加入一些英語單詞,也是“學以致用”的表現,能機智幽默地巧用英語單詞,是很會說話的人,不是大家所說的“不倫不類”,就像好多生動有趣的文章裡,偶爾在方正的漢字裡出現幾個英語單詞,反而閱讀起來饒有情趣,如果不解其意,查詢一下也無妨。很樂意與這樣英漢結合的高手暢聊哦。





談文化論教育


不能流利的說外語,但骨子裡又覺得會說外語是一種炫耀,那怎辦呢?只好漢語裡夾雜著零零碎碎的幾個單詞以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僅此而已。


清流9


第一種,在境外或港澳英語環境中長大的人,可能對於英語的運用比漢語熟練,在遇到有些語境中,或許覺得用英語更能表達意思。第二種,國內漢語環境長大的,時不時冒一句英語,完全就是顯擺或虛榮了。兩種情況要分開看待。


路任甲乙


我就不用回答了。

錢鍾書先生早已有言在先:“他並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文來講;所以他說話裡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裡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裡嵌的肉餡,表示飯菜好吃,此外全無用處。"



萬水千山28890814


要看一下他們的學習、生活環境,在外企工作、留學都會造成這樣的情況。

大部分的時候是習慣的,並不是真的有意顯露。


不誤正業的Lily


有些人在講中文時夾雜幾個英語單詞,我也很討厭這種表達方式,好好的講中文就講中文,好好的講英文就講英文吧,幹嘛夾雜來講,在講中文時有時碰到講的英語單詞也可把它翻譯成中文來表達啊,我覺這些人不是中文退化不會表達,是在表露自己懂英文,顯示自己懂英文就表現自己知識淵博的心態。





菩提覺道


這是一種語言強姦,不倫不類。中國人聽不懂,外國人不明白。這些不倫不類的東西甚至出現在我們的正板宣傳媒體中,有NBA,WTO,CEO,TV。AEPK,CC,等等難道這些名稱中國漢文沒叫法。只能這樣寫呢。會板的漢文,出現幾個這樣字母不扎眼嗎?


北方的狼____


因為中文學得半生不熟,英文也學得半生不熟,所以只能夾雜著湊合著來了。一桶水裡又有黃色又有白色,晃盪晃盪,它也沒本事把它糅合在一起,變成奶白色,那晃出來的就是白色和黃色夾雜著的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