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多年渣男的魯迅,是負了自己和許廣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體面

魯迅是文壇史上人人皆知的一代大師,他的代表作傳頌至今,讀起來仍然讓人回味無窮。他的一生有過兩個女人,一個是在父母包辦下,一生無性無愛的朱安,還有一個是跟他攜手並進,有著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的許廣平。

他形容朱安是父母給他的禮物,他將一生將其供養,對於這分2禮物,他卻是一生也未拆。

民國時期的文壇出了大批才子佳人,那個新舊更替的時代,也有許多人為了追求所謂的自由戀愛,拋妻棄子,上演了一段又一段渣男渣女的戲碼。

很多人說,魯迅也是一個渣男,正大光明地冷落原配,找了個小三,還把愛情說的那麼理直氣壯。可是,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我覺得魯迅算得上民國時期難得幾個好男人了。

被罵多年渣男的魯迅,是負了自己和許廣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體面

01 朱安,一生無愛無性卻從未想過改變的女子

朱安出生於浙江紹興,從小母親就給她裹了一雙象徵“大家閨秀”的小腳,說這是榮耀的象徵,朱安也像她纏起的足一樣,一生被包裹在了這種封建思想中,頑固且如終如一地堅持著。

她21歲還未許人家,這在當初算是大齡青年了,朱安父母也是心急如焚,後來有人為她說了一戶周姓人家,雖然當時周家條件不是太好,但是周家祖上也是做過官的人,後因科場賄賂而入獄,隨後便家道中落了。

朱安比魯迅大3歲,長相也不算出色,在那個時代,朱安這樣的年紀,要找好人家也算比較難了,所以面對門戶也算清正的周家來說,能斷文識字,有文化學識的魯迅可謂是最佳選擇。

兩家一來二去,互換了庚帖,滿心歡喜地為兩人訂了婚。但是魯迅也是新新時代讀過書的人,人人都崇尚自由戀愛,個個高喊廢除包辦婚姻,他自是也不想被這種封建禁錮,跟家裡抗爭無奈之下,他只得一人獨自外出求學。

求學的過程是漫長的,但是這種逃避並沒有讓兩家取消婚約,魯迅無奈之下只得妥協,於是他給朱安去了一封信,希望她能從此放足,並且進學堂。

他希望她能跟上他的腳步,不至於兩人婚後沒有共同語言,他希望他們能有共同的話題和理想抱負,那時候的他,對婚姻應該也是充滿了期待的吧。

他希望能看到一個女子,不受舊封建思想的禁錮,跟上時代趨勢,跟上社會主流,這是他對這段包辦婚姻默默的妥協,同時也給了他和朱安這段婚姻一絲亮光,一個平等相處的機會。

但是朱安卻並未看透魯迅真正用意,她一心躲在自己的固執裡,自我安慰道:女子無才便是德,我這樣才是正統女子的樣子,我始終都是周家媳婦!

正是朱安的這種固執,註定了她一生的悲哀。

他們訂婚七年,魯迅才被母親一紙病危通知騙回了家,在父母的逼迫下,他不得不跟朱安完婚。

結婚當天,他看著從轎子上走下來的朱安,也不知是過於緊張,還是鞋子太大,抑或是命運的驅使,她一腳踏出轎門時,鞋子應聲而落,他看到她從未放過足的腳,還有填滿棉花的繡花鞋。

這種赤裸裸的欺騙,讓魯迅提起的熱忱瞬間如澆下一盆涼水,寒了心絕了意;而朱安的人生,也如她那雙作假的繡花鞋,一生都活在這種自我欺騙中,無法自拔。

新婚當晚,魯迅便把她冷落一旁,獨自在書房度過了他的新婚之夜,婚後沒幾天,他便再次離家求學去了,這一走,便又是三年。

被罵多年渣男的魯迅,是負了自己和許廣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體面

魯迅這樣形容朱安:“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她,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在他的內心,因為孝道,他拒絕不了這場婚姻,但是對於朱安,他只把她當成一件禮物,他一生都不會去拆,只會把她放在家,好好供養,此生他不會再愛,這是他對她唯一的彌補。

他也一直如他所說的那樣,給了她安逸的生活,給了她該有的體面,除了夫妻之實,他無法給她之外,他沒有像徐志摩對待張幼儀一樣,給足了她刻薄和冷眼。

朱安跟張幼儀所不同的是,從始至終,她都從未想要改變,張幼儀為了迎合徐志摩,她會投其所好,懂得用實際行動去爭取,讀書學字,只是徐志摩從未給過她靠近的機會。

而朱安,卻一直自憐自艾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她只堅信,我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我是周家媳婦,面對丈夫對自己的冷漠,她說:“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

可是,她卻從未真正往前爬過,連周家老太太都懂得審時度勢,放了足,學了字,讀起了報,她一個年輕女子,卻一天到晚獨自哀憐,守著活寡,侍候公婆,從沒想過,要往前邁出一小步。

在那個處處透著不平的年代,人人高喊著男女平等的口號,而那些在包辦婚姻下的糟糠之妻卻每每總是被厭棄拋棄。

才子們一味追求自己的愛情,卻總是忘了給她們一個安身立命的根本,魯迅對朱安的態度,比起那些拋妻棄子的渣男們好太多了。

他不愛朱安,但是他會尊重她,不會為了一已私慾,為了家族延續香火,給一個不愛的人生孩子,他的骨子裡,其實有他的堅持,也有他的道義。

朱安命運的悲哀,來源於她的不懂變通,他們有過靠近的機會,卻被她一推再推,直到把那個人推的越來越遠,再也不會停在她面前。

而她依然固守自封,從未想過自己的原因,總覺得是她的大先生嫌棄她,看不上她。這樣的她,也註定了她充滿悲劇的一生。

被罵多年渣男的魯迅,是負了自己和許廣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體面

02 許廣平,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仰並肩而行

魯迅這一生如果不是遇到了許廣平,我想他也許會跟朱安一生都維持這種有名無實的婚姻吧。

他追求愛情的定義,沒有徐志摩那樣的浪漫,也沒有郁達夫那樣的熱烈,更沒有徐悲鴻那樣的不顧一切。

他所認定的愛,是跟自己有著共同的理想和抱負,有共同語言,能相扶相承,共同前進,所以許廣平的出現,讓他的對愛燃起了一絲希望。

許廣平跟魯迅的相識,沒有什麼浪漫,也沒有什麼一見鍾情,更談不上什麼日久生情,他們的感情應該是從理想和信念慢慢擦出來的火花。

那時,她還是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的學生,而魯迅,則是她的老師。

對於魯迅講課時淵博的文化和他開闊的精神視野,她對他充滿了仰慕與敬重。許廣平坐在第一排,喜歡提問題,魯迅認為她聰明,肯動腦子,有才氣,這是他對她的第一印象。

被罵多年渣男的魯迅,是負了自己和許廣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體面

兩人真正的交集,應該是許廣平給他寫的一封長信,因為“憤懣不平的久蓄於中的話,這時許是按抑不住了罷,所以向先生陳訴”。

魯迅給她回了一封平易近人的信,跟她談學風,談女師大校中的事,又著重談了他的處世方法。

這一封回信讓許廣平備加興奮,從此以後,兩人經常書信往來,沒有情深意長卻有靈魂交匯,兩個有著共同追求的靈魂,也在這一次次的交流中,慢慢對彼此產生了愛意。

在那個戰亂紛紛的年代,對國家和民族的強烈使命感,讓他時刻肩負著國家命運的重任,面對一個跟他一樣有著民族熱情的女生,他心中又恐慌,有期待。

他說:“我已經是這個年紀,又有這麼多內心的傷痛,還能夠容納這樣的愛情,還配得上爭取這樣的愛情嗎?”

亂世顛沛中,四年四座城市,136封信,記錄下了他們感情的心路歷程,他們的愛也在彼此間越來越深。後來,他們搬到了上海安定下來,過起了夫妻自居的生活。

被罵多年渣男的魯迅,是負了自己和許廣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體面

這個一向不苟言笑的男人,也彷彿換了個人般,他會他帶她去逛公園,看畫展,為了照顧她近視,買來最好座位的電影票,甚至寫信時也細心地為她挑選好看的枇杷花紋花箋。

他們像所有普通的夫妻一樣,為對方做著普通的事,沒有什麼轟轟烈烈,也沒有什麼浪漫衝動,一切順其自然的就好像本該如此。

深夜時分,她會側臥在一旁,靜靜陪著他寫作。他每晚教她學習,教她學日語。她為他查閱資料、抄寫校對,將他的書稿精心保管,儼然成了他工作中最得力的助手。

有時候她戲稱:我為什麼總覺得你還是我的先生!

他們的關係亦師亦友,有師生之間的情誼,又有夫妻之間的平實無華,為了一心支持魯迅的創作工作,她放棄了自己的前程,一心一意在家照料他,幫他整理書稿,成了他名副其實的賢內助。

1929年9月27日,魯迅和許廣平的孩子周海嬰出生,在那個子嗣為大的年代,虛弱難產中的許廣平猶聽到當大夫問魯迅保大人還是孩子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保大人!

他們之間沒有什麼驚心動魄,也沒有什麼海誓山盟,有的是細水長流下的歲月靜好,和彼此心意相通的相輔相成,是歲月流轉的溫柔,是季節更替的點滴柔情;是你許我一生安寧,我護你一世周全,是此生不悔的相依相偎。

他們就是一對普通的俗世夫妻,過著凡塵俗子的日子,相護守候著對方的執著和熱情,成全對方的事業和使命。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於上海,年僅56歲,許廣平36歲,一生未再嫁!

被罵多年渣男的魯迅,是負了自己和許廣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體面

03

魯迅把自己一生的熱情都貢獻在了事業上,前半生他壓抑痛苦地沉浸在包辦婚姻的陰影下,從18歲訂婚起,他就把自己的心封閉了起來。

我想那時的他是絕望的,一邊為了孝守候著一段毫無波瀾的婚姻,一邊壓抑著內心向往自由地煎熬,始終如一地堅守人生底線。

他在44歲才遇到了許廣平,遇到了屬於他的愛情。

從婚後到他們在一起生活,朱安在他的人生裡有將近20年的時間,如果她願意嘗試改變,或許她可以用這20來年的時間,去打動他,慢慢靠近他,可惜她從未嘗試過。

她固執地堅守著她的封建理念,魯迅逝世後,生活困頓的她開始賣魯迅的藏書度日,上海文化界進步人士知道後倍感焦急,於是上門勸阻,她卻對著勸阻人員大罵道: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終其一生,她都沒有改變依附他人的想法,魯迅在世時,確實做到了把她當禮物一樣地供養她,給了她衣食無憂,給了她生活安寧。

反觀許廣平,魯迅逝世後,依然全力為魯迅未竟的事業付出畢生精力,奔走於魯迅全集的編輯和出版,以弘揚他的作品和思想作為自己後半生的事業。

甚至在自己拮据的情況下,贍養著魯迅的母親和朱安。他想守候的人,她傾盡餘生為他守候;他熱忱的事業,她用一生去支持。

我想,這便是許廣平和朱安最大的不同,兩種性格,兩種人生。

被罵多年渣男的魯迅,是負了自己和許廣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體面

魯迅的一生,並未負過誰,若說要負,他大可婚後幾年便像徐志摩或者郁達夫一樣休妻再娶。

朱安於他來說也是時代的悲劇產物,所以他同情她,也願意尊重她,但是這種尊重卻並不能用愛來成全,所以他盡他所能,給了她衣食無憂的生活。

即使他有了許廣平,也並沒有絕情休妻,對於他來說,休妻是很容易的事。

但是被棄後的朱安,又該何去何從,舊時女子,身無所長,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回孃家也會讓人看不起,離婚對一個女子來說是一輩子的恥辱。

他沒有跟朱安離婚,很大程度上應該是出於對她的同情和責任,也是感激她對父母的照顧,所以他願意給她留一個名分,願意供養她一生。

他和許廣平都壓抑了內心的渴望,來成全她安然的一生。

那個婚姻處處是悲劇的時代,有多少被才華橫溢的文人騷客休棄的女子,生活困頓,晚景淒涼。

魯迅是少數幾個能善待原配的人,他寧願負了許廣平,負了自己的內心,也沒有強制跟朱安離婚,他給朱安的雖然是一世寂寞,卻也是一份責任和尊重。

不愛,他便一生未碰她,娶了,他便給了她一生的衣食無憂。

魯迅的一生,很少有風花雪月的緋聞,他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振興中華的事業上。

能在思想和情感上遇到一生的靈魂伴侶,是他一生之幸,他們卻放棄了光明正大在一起的機會,許廣平也放棄了本唾手可得的名分,用大義成全了朱安的虛名。

而她一生背了個小三的罵名,他一生得了個渣男的惡名,或許誰也不曾想過,他負了自己,給了寂寞一生的朱安一份體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