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三八大盖有多准?

我敬我业


三八大盖,是抗战军民对侵华日军步兵制式装备“三八式步兵铳”的称呼,原因盖是此枪的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方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

此枪是由“三十年式步枪”改进而来,而三十年式步枪是德国早期毛瑟步枪的仿制版本,其最大的区别就是,日本人将德制7.92毫米口径,改成了6.5毫米口径,原因就是德械发射大威力步枪弹,导致枪械后坐力偏大,将7.92毫米口径改成6.5毫米以后,后坐力就明显减少,适合日本人操控此枪。

三八大盖全枪长1.275米,加上长长的30式军刺,非常适合个头不高的日本兵拼刺刀,军刺训练对战时日军来说非常重视,为此军中有专职的拼刺教官,强调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军队,对拼刺刀有点近乎疯狂,在侵华战争中屡试不爽,军刺冲锋常能突破守军阵地。

此外,对资源有限的日本军队来说,也很重视射击训练,因此,日军步兵中枪法好的兵非常多,根据抗战军人的回忆录,当日军跪姿射击时,即便三、四百米的距离,命中率也非常高,大都能命中胸腹,爆头的也屡见不鲜。

得益于三八大盖是长枪管型步枪,长度似乎可以排全球第一了,且制作非常精良,特别是日军步兵训练有素,因此,三八大盖在战场上以精准射击而出名,抗战军队以能从战场上缴获日军的三八大盖而引以为豪。

搜狗百科上记载,三八大盖发射6.5×50毫米有坂步枪弹时,其有效射程为460米,不知道这个技术数据从何而来,反正从抗战老兵的口述包括回忆录来看,日军步兵枪械三八大盖实际上射程很远,最起码有五里路好打。

以一里路500米计,三八大盖最大能打2500米,则有效射程这么得有一里路,也即500米吧,500米的有效射程都没有,三八大盖何以成为二战栓动步枪中的名枪,日军步兵跪姿射击400米何以精准击杀目标。


国平军史


三八大盖即指三八式手动步枪,是日本1905年开始服役的一种单兵制式武器。之所以被中国称之为“三八大盖”,是因为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因此而得名。那么这把步枪究竟怎么样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把步枪的基本参数,三八式步枪全长1.275米,加上刺刀后长度接近1.7米,重4.1千克,弹匣容量为5发6.5×50毫米的有坂步枪弹,有效射程可达460米,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款射程远,精度高的手动步枪了,也是二战时期日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我们同样拿二战时期的名枪,德国手动步枪98K来做一个对比。98K全长1.1米,重3.9千克。弹匣容量为5发7.92×57毫米的步枪弹,有效射程可达800米。

 虽然我们从步枪的参数上可以大概想象三八大盖的精准度。但实战中三八大盖远远不止这么简单。虽然它的有效射程通常为460米,但如果士兵接受过严格训练,可将有效射程提升到800米,300米内可对单一目标进行精准击杀。虽然德国的98K有射杀1000米外目标的记录,但那是在装了6倍狙击镜的情况下实现的。日军对美作战时,加装四倍瞄准镜的三八大盖同样表现出了惊人的杀伤力,击杀了大量的美军。因此也难怪传言当时的三八大盖,并不逊色于当时美军的M1903步枪和德军的毛瑟98K步枪。





ArmyfansR


日本三八大盖的意思是日本明治38年(1907)制式步枪,而且采用的是德国毛瑟1898式步枪的枪机结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三八大盖就是日本版的毛瑟步枪(98k),而且日本还根据自己的国情来使用6.5毫米口径的步枪弹,因为这个口径更适合体型更小的亚洲人。而采用后端闭锁的毛瑟枪机最大的优点,枪击闭锁时燃气泄漏少,所承受的膛压更高,而随之带来的就是射击精度高和远射程。


至于它的射击精度到底有多准,主要还得看射手的水平,但射手还是后期的问题,但枪支本身是否优秀才是最大的前提。毕竟都是使用同一种枪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王牌狙击手。但在二战的时候日本的38式步枪是所有参战国的制式步枪里枪管长度最长的,38式步枪的枪管长度高达797毫米,而长枪管有利于火药充分燃烧,弹丸在旋转加速时可以达到最大的效果,而这就是保证一款枪支射击精度高的原因。

虽说当时世界各国趋势都在把步枪的枪管给缩短,我们也都知道日本38式步枪的长度很长,但苏联当时大量装备的装备的1891/30型莫辛纳甘步枪的长度也不短,全枪长1.23米,带刺刀全长1.67,枪管长730毫米。日本38式步枪的长度为1.27米,也就比苏联1891/30型长0.04毫米。而苏联这一款步枪的射击精度非常高,苏联在二战时期的第一狙击王牌瓦西里·扎耶采夫、直到现在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狙杀记录的芬兰狙击手西蒙·海耶用的都是1891/30型步枪。而拥有类似长度的38式步枪精度也不会差到哪里。



瓦西里用的是1891/30的狙击版,精度更高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为何称作三八大盖?机匣上方刻有“三八式”的字样,检机上方有一个防尘盖。要问它的准确度,有效射程460米内,较高。子弹只有6.5毫米,但枪身长,加上刺刀有1.7米,赋予了其射程和精准度。由于子弹口径小,威力一般,张大彪在《亮剑》一句台词,被小鬼子的三八大盖咬了一口,没事。其中的原因,穿透身体后,创面小,伤口得以很快愈合。因是张大彪的话没错,好像被蚊子叮了一口,当然带有一定艺术夸张。八路军当年缴获了大量三八大盖,成为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枪,缺个件什么的,到抗战后期,我军兵工厂,大多能制造。用之朝鲜和越南,直到1959年,才正式退出了战斗序列。

枪从何来?

仿造的德国毛瑟,口径变小,仿制的并不十分成功,落入很小的灰尘,也会造成故障不能使用,这才给它加上了一个盖子。从外形看起来与毛瑟母版一模一样,这也是该枪比较长的原因之一。毛瑟枪有多长,它就有多长;毛瑟枪有多重,它也大概就有多重。以当时的工业化先进程度,基本上,德械第一,美国第二,苏联第三,日本只能排在末位。拿过来就造,多少装备一如此枪。造是可以造出来,也能勉强满足使用。但在强国军械面前,称不上精良。我国当时落后,造出的中正式还不如它呢,对不?现在有称它是亚洲最强者,当时的亚洲国家,也只有日本基本实现了工业化,造出38式,也毫不奇怪。

设计取舍

生吞活剥毛瑟,日本看中的正是瞄准基线长,子弹飞行初速高,后座力小等优势,如此一来,精准度上去了,但也留下了贯穿有余而杀伤力不足的缺点,侵彻效果不错,减小了弹径,射击稳定性是高了,准也怪准,只是枪的固有毛病仍在,又笨又重又长,这便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毛病。凡武器设计,优秀与否,大都懂得取舍之得,三八大盖的因循,一说明其工业能力水平不足,二也说明日本还没有完全弄清步枪设计。


魂舞大漠


在清朝洋务运动到抗战时期,有一款枪始终是部队的主力装备,它就是“汉阳造”。在1860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建设了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当时出于对德国制造的崇拜,张之洞引进了德国步枪实验委员会设计的1888式步枪的图纸和制造工艺,准备在国内制造。


当时德国的经销商谎称1888式步枪就是毛瑟枪,骗了清政府。这款枪有一个特点,就是枪管容易炸膛,为了防止伤到士兵,德国人在枪管的外面又加上一个套筒,所以,当时原装进口的那一批步枪又叫“老套筒”。

张之洞经过实验之后,也发现了这个缺陷,因为害怕朝廷责备。于是,张之洞从美国和英国高价进口了一批优质钢材,把1888式步枪的枪管加厚,大量装备部队后,成为“汉阳造”。汉阳造从1904年改进到1944年停产,总共装备部队108万支,直到解放后,还用作民兵训练用枪,堪称一代神枪。


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时候,日本也开始了明治维新,它也引进了一款步枪,是1888式步枪的改进型号——毛瑟步枪。日本人在毛瑟步枪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改进,因为在东北、在远东经常遇到沙尘暴,毛瑟步枪容易卡壳,日本的设计人员就增加了一个随枪联动的防尘盖,并印上了“三八”字样,三八大盖由此而来。这款枪从1905年日俄战争一直用到日本投降,足足有四十年。

三八大盖全长1275mm,有效射程460米,采用6.5mm的半底缘尖弹头,在射击时有非常平直的弹道和稳定飞翔的状态。具有高精度、高穿透力、攻击距离远的特点。在战场上,往往我们的汉阳造还没有打着敌人,小鬼子的三八大盖就已经呼啸而来。

拥有一款三八大盖,成了当时八路军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一愿望在平型关大捷之时成为了现实。

传说,在抗战时期,我老家的村子被两个日本鬼子占领了,民兵都撤到了东边山顶上了碉堡里。在我们村子的中间,有一座小山,有一个日本鬼子正在巡逻,突然,他发现了东边山上拿枪的民兵,就在一瞬间,日本兵用三八大盖打死了东边山上的一个民兵,要知道,论直线距离,足足有1000多米。

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从侧面证明了三八大盖的精准度和超长的射程。也说明了抗战初期,日本单兵作战的能力非常强,枪法很准。


品读春秋001


在二战的众多栓动步枪中,日本的三八大盖在性能上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而且在设计之初为了照顾当时矮个子的日本兵,使用的弹药是6.5×50mm有阪步枪弹,这种步枪弹与当时主流的7毫米口径以上(德系和苏系7.92毫米、美系7.62、英式7.7毫米)的弹药相比,装药量明显更少,不过优势就是开枪时的后坐力也会更小,下图中从左至右分别是.303 British、6.5×50mm有阪弹和.30-06春田步枪弹:

▲三种弹药尺寸对比

除了尺寸更小之外,三八大盖使用的6.5×50mm有阪步枪弹还是一种“非船尾型”弹药,所谓的“非船尾型”弹药就是指弹头尾端是平直的,不向内斜切,比如下图所示,“非船尾型”弹头的优点是尾端面积更大,气密性更好,燃气的作用面积更大,弹头可以获得的能量也就越多,不过同样也有缺点,那就是气动性能没有“船尾型”弹头好,弹头的尾端更容易出现空气涡轮,能量的衰减速度也更快,远距离存速性能差。所以,6.5×50mm有阪步枪弹虽然依赖枪管的缠距短、长倍径以及弹头自身的高长径比,可以带来中近距离(150米内,最远在200米内)上良好的射击精度和杀伤力(弹头高速下易翻滚、形变),但是当射击距离较远时(200~600米),由于弹道过于稳定,杀伤力就会大打折扣,而超过600米后,弹头的速度衰减严重,就跟其他步枪弹的性能相差无几了。

▲船尾型和非船尾型弹头

除了弹药之外,日本的三八大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长度,跟二战期间的其他主流栓动步枪相比,三八大盖的长度优势也更加明显,全枪长达127.6厘米,加装刺刀时的长度则是达到了166.3厘米,这种长度都已经超过当时的日本兵身高了,而同时期的其他步枪因为30年代“短枪流”的兴起,长度基本上都已经缩减到了110~115厘米左右,像汉斯的98K长度为111厘米、老美的春田M1903长度114厘米、李恩菲尔德长度113厘米等,而三八大盖这种接近1米3的长度带来了两个好处,其一是拼刺刀有优势,其二就是枪械的重心靠前,靠前的重心会带来一种“前倾力”,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开枪时产生的后坐力,从而保证了操控性和精度。

▲各种步枪长度对比

当然了,有利就有弊,三八大盖重心靠前带来的前倾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后坐力,但是也使得士兵在无依托射击的情况下托枪的手臂更容易出现过负荷,也就是更容易累,尤其是对于当时个子普遍偏矮的日本兵来说,这种情况更加明显。总之,在中近距离上,三八大盖的精度和杀伤力应该都是挺不错的。


哨兵ZH


大家好!

我是小白

三八大盖也就是日军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在二战时期的优势:射程远,精度高,制造简单,善于白刃战。反正是比我国装备强太多了。


1.射程远

虽然三八式步枪的表尺射程高达2400米,但是有效射程仅为460米,或达到600米。在战场上受过严格训练的日军士兵往往能在300米内射杀单个目标,700米内射杀集群目标。

精度高

在二战是日军有很多的神射手,这不仅需要射手的射击能力也需要枪械的精确度。三八式步枪的子弹在400米内有着平直的弹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子弹在中等距离有着非常稳定的飞行状态,可以在中等距离精确击中目标。实战中有三八式步枪在800米距离多次射杀集群目标敌军的记录。



全视野一小白


(抗日战场上的明星武器三八大盖步枪)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武器资源都十分紧缺,很多装备都是在战场上缴获的,所以日本的许多武器也都成了我们的主要武器,除了“盒子炮”“歪把子机枪”以外还有很多战场上的明星武器,其中三八大盖就是其中之一,三八大盖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

三八大盖的起源

从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三八式步枪就成为了日军的主要制式装备了,一直到战争结束,日本投降,整整40年日军都没有更换过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步枪也是在抗战时期我们国内军民最喜欢步枪,那么三八式步枪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它成为中国战场上最炙手可热的武器呢?

(三八大盖特有的防尘盖)

三八式步枪的原型是三十年式步枪研发过来的,而明治三十式步枪则是借鉴与德国毛瑟步枪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在中国被成为“金钩步枪”。在日本发起战争初期,常年在东北地区作战,该地区风沙严重,使用三十年式步枪的日军在没有作战时都使用麻布裹住枪身防止风沙进入枪管,但是在作战时,需要将麻布解开难免就会有风沙进入,出现卡壳现象。日本的军工厂为了解决这一现象于是在三十式步枪的基础上增加了随枪机联动的防尘盖,而且在枪身处刻有“三八”的字符,以及其他的改进,发展出了三八式步枪,后来被中国军队缴获后被称为三八大盖。

(枪身刻有三八式的字符)

三八大盖的精准弹道和远距离射击

不仅仅是因为这一个简单的防尘护盖,才让三八大盖成为了双方军队最喜爱的武器,该枪还拥有极高的射击精度和射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三八大盖的数据参考:

全枪长:1275mm(加装刺刀可达到1700mm)

枪管长度:797mm

全枪重:4.1千克

口径:6.5mm

射程:460m

弹药:6.5×50mm有坂步枪弹

初速:765m/s

(加装了刺刀的三八大盖)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三八式步枪有效射程通常都在460米左右,标尺射程高达2400米,但一些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使用三八式步枪精准射击到600米~800米的目标,这样的射程和精度是其他国家的大多数步枪都达不到的,已经和现代的大多狙击步枪射程相当了,十分优秀。在抗战初期,我们的军队几乎全部都使用的汉阳造,在和日军的三八大盖对阵时,经常都是我们打不到日军,反而日军却能准确的打到我们的士兵。

(我军缴获了大量的三八大盖作为军队主要武器)

并且三八式步枪使用的是6.5毫米的半底缘尖弹,该弹在400米内的射程里有着非常平直的弹道和高度稳定的飞行状态,让一些枪法好的士兵可以在很远的距离精确击中目标,其精准度令人惊叹。

(日军一个分队士兵的武器配置)

另外三八式步枪对于新手也十分友好。抗战时期,我们国家的士兵大多都是没有受过专门军队训练的,在和日本军队对抗时单兵作战素质处于下风,在后来三八大盖成为军队主要制式武器后,一些没有开过枪的士兵经过简单的训练也能快速的投入战斗,而且还拥有不俗的战斗能力。这一切都归功于三八式步枪的后坐力很小,让新兵可以快速上手,而且稳定的弹道,也能够很大程度的弥补枪法的差距。

结语

即便是到了战争末期,其他国家都在大量的研发发展高射速的冲锋枪,大量列装部队作为主要武器,渐渐取代单发栓式步枪,但是在中国战场,栓式步枪依然是最主要的武器。不只是因为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后勤无法大量的生产冲锋枪列装部队,还有双方的子弹弹药工业都十分落后,产能严重不足,比起百发中一的冲锋枪,还是更加青睐于百发百中的单发栓式步枪。


桌面战争兵棋


说起二战时期赫赫有名的“三八式步枪”,大家都有所耳闻,该枪械频繁出现在各大抗战题材类影视剧中,是日本的主力枪械。据记载,三八式步枪是日军二战中装备量最大的制式武器,在日本侵华时期被日军广泛使用。

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才退出历史的舞台。在抗战中我国兵工厂也有对该枪械大量仿制的记录。

三八式步枪(日语:三八式步兵铳;,英文:Sanpachi-shiki hohei-ju)为手动步枪,在中国一向被俗称"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

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

三八大盖

因为抗日战争,“三八大盖”步枪也逐渐被中国人所熟悉。它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沾满了中国军民的鲜血。同时,英勇的中国军民通过缴获日军的“三八大盖”,也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如今许多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都少不了“三八大盖”的身影。那么,“三八大盖”在抗日战争时期有着怎样的传奇历史呢?

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陆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该枪定型生产是在1905年,也就是日本的明治三十八年,因此被命名为“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枪”,俗称三八式步枪。因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所以被中国军民称之为“三八大盖”。首先说一下我们的汉阳造步枪,在清朝统治的末期,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洋务派开始了革新行动。张之洞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

三八大盖

在武器方面,清朝开始学习西方各国。1895年,也就是甲午战争结束的那一年。清朝决定在德国1888式步枪的基础上,仿制自己的步枪。由于在汉阳兵工厂生产,所以俗称汉阳造。其实到了30年代,全国好几个兵工厂都能生产汉阳造步枪。但这个名字通俗易懂,所以也就没有变过。其实德国1888式步枪的性能并不好,德国军队自己没有装备。由于清朝方面在这方面经验不足,被德国商人忽悠了一回。

·

当时,德国商人谎称1888式步枪是毛瑟家族出的新枪。我们接下来说一下日本三八大盖步枪,日本在推行明治维新期间,一直使用法式步枪。比如日本军队的春田式步枪的原型就是法国货,但日本逐渐发现法国货也就那么回事。从技术水平来说,三八大盖明显由于汉阳造。由于二者有10年的技术差距,而且汉阳造的原型枪又是一款不完美的产品,这就更是问题。在射程和射击精确度方面,汉阳造都不如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步枪在远距离射击时,穿透力很强,因此有些士兵甚至把三八大盖当真狙击枪使用。三八大盖的长度仅次于苏联的莫辛纳甘,在拼刺刀时也有优势,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虽说三八大盖步枪明显强于汉阳造,但二者没有代差,顶多就是水平上的差距。如果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枪械相比,日本的三八大盖就明显不行了。当时,世界强国已经开始使用半自动和自动枪械,比如苏联的波波莎冲锋枪等等。面对这些步枪,日本三八大盖是要吃苦头的。

·即使面对英国的英77步枪,三八大盖也没有多少优势。说到英77,这可是一个传奇,现在仍有国家在使用。“三八大盖”是日军侵略中国的利器。但是,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我八路军、新四军及各支抗日武装力量也缴获了不少“三八大盖”。“三八大盖”一度成为八路军士兵们梦寐以求的先进武器。据相关资料记载,1943年9月的一天,驻扎在山东省栖霞县的八路军64团。

有一名当时年仅18岁的战士宋岭春,曾使用缴获的一支“三八大盖”步枪,准确击中驾机的日军飞行员,并将该机击落,从而得到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接见,并在山东各解放区到处宣传其战绩。

“三八大盖”利用其简单而又实用的设计,使其成为整个抗日战争中使用时间最长的步兵武器。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八大盖”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民兵部队的主流武器。在解放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子弹有三个特点:

首先它的弹头呈诡异的红色,仿佛是一种特别的标记。

其次这种子弹在天空飞行时会产生恐怖的呼啸声,与一般子弹的声音完全不同。

最重要的是,这种子弹在打中后人体后,不但在体表会出现巨大的创口,而且子弹在人体内也会发生碎裂。多年之后,一些日本老兵在回忆中仍然心有余悸:“打中肩膀后,伤口被完全撕裂,仿佛整个肩膀都被从这个洞里强行挖走了。”

三八式步枪的主要使用战场就是中国大陆战场,从一战时日本陆军攻击青岛的德军开始,日本陆军就把三八式步枪作为制式武器,西伯利亚出兵,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日中事变(卢沟桥事变),第一,第二次上海事变,张鼓峰事变,诺门坎事变等,直到1945年停战,日本陆军基本上没有改变步兵的制式武器,这是为何呢?

是当初研制这款武器时就有超前意识,所以在太平洋战争没有必要更换,还是另有隐情?很多人说38大盖一枪俩眼,养个把月就没事了,那么二战中日军的步枪真的性能很差吗?

38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射击精度高射程远。三八步枪射击精度高与它的瞄准基线长有关。子弹翻滚与它的射击距离和口径有关。38式步枪发射6.5mm口径枪弹,射击时后座力小、易于控制,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准确度。

·

但是6.5×50毫米枪弹由于弹头飞行过于稳定,虽然侵彻效果好,但是停止力反而不高。38步枪弹的长径比较大,因此弹丸弹道稳定性极好,这对于讲究精确射击的日本人而言是首选的。

但经过长期的使用实践,最终发现其贯穿有余而杀伤力不足,最终还是增加口径和在战争的中期改用7.7毫米子弹的99式步枪了。38式步枪配有单刃刺刀,刀长500毫米,可装在枪上用于拼刺,也可握持刀柄进行劈杀。

三八大盖的评价:

有利就有弊,三八大盖重心靠前带来的前倾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后坐力,日军战斗力强,火力猛,但是也使得士兵在无依托射击的情况下,托枪的手臂更容易出现过负荷,也就是更容易累,尤其是对于当时个子普遍偏矮的日本兵来说,这种情况更加明显。总之,在中近距离上,三八大盖的精度和杀伤力应该都是挺不错的。

关注我@烈焰糖糖品历史,我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精彩的历史故事和干货、问答,大家畅谈历史,谈古论今,以古鉴今,提升硬核实力,增强社会竞争力。


烈焰糖糖品历史


在网络上,一直有言论认为,日本的“三八大盖”不但射程远,而且精度高。但很奇怪的是,一直没有相关证据来佐证这一事实。于是战甲菌今天就专门去找了找自己的资料库,没想到还真找到了三八大盖的精度数据。

日本的三八大盖

在日军的《草案教范》中,对于“三八式步兵铳”有一个专门的射击用表来记载三八大盖的各项数据。其中,就有一个对于精度的记载。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100米的距离上,三八大盖的50%弹着点位于一个长4.4cm、宽5cm的矩形框内。这是个什么意思呢?相当于说用三八大盖对着一个100米的目标打十枪,其中5发会落在一个比一部手机还小的区域内。

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手机屏幕的面积

那么再看远一点呢?在500米距离上,三八大盖的半数命中区域为一个长25.2cm、宽28.4cm的矩形。换句话说,在500米的距离上,三八大盖有一半的概率能够命中人头大小的目标。听上去是不是精度很高?

差不对就是这么大一个区域

实际上,这个精度肯定是有一些水分的。根据战甲菌的分析,这应该是把枪固定在枪架上之后,打出来的数据。而在实战中,这个数据肯定是打不出来的。毕竟敌人不会等你在地上找到一个稳固的掩体后,卧倒在地上,慢慢调整射击姿势,然后调机械瞄具,精确的瞄准之后射击。

三八大盖的立框式标尺

其实除开实战因素不谈,本身像三八大盖这种配发给普通士兵的步枪,精度也不会太高。而且受制于当时的闩动步枪枪托大多使用的是木材,所以枪机和枪托的固定不会非常稳固,这也会间接降低步枪的射击精度(具体原因可以去看战甲菌以前的回答)。

我是战甲装研菌,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