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未解之謎,讓人事後想想是最為匪夷所思的?

史學達人


晚清《刺馬案》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早上10:30左右,兩江總督馬新貽自金陵校閱場觀清軍射箭訓練,閱兵後,返回總督轅門,半途突然有人攔路喊冤。

不料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刺殺,刺客張汶祥趁機以匕首刺傷馬新貽,馬新貽受傷後不治身亡。而刺客張汶祥刺殺成功之後束手就擒,在獄中透露,下手行刺的主因是馬“不仁不義”,但具體的實情卻閉口不言,指名要曾國藩和刑部尚書鄭敦謹來審理,才能供出實情。

據說案發前,江蘇巡撫丁日昌之子丁慧衡在秦淮河畔為了爭奪妓女,與馬新貽手下官員爭風吃醋起衝突,後來馬新貽下令逮捕了丁慧衡。丁日昌出於湘軍系統,有人說是他為了報復馬新貽拘捕其子而策劃暗殺。也有一說為馬新貽本身並非湘軍系統,慈禧太后任他為兩江總督,是密令他暗查湘軍曾掠奪多少太平軍財寶,因而被湘軍人士謀害。

不過這些都是猜測,做不得真。

再回到案件審理上來,江寧將軍魁玉審理刺馬案一月有餘,毫無進展。九月一日,張之洞與其兄張之萬趕赴金陵,與魁玉會審,馬新貽部屬袁保慶等人要求嚴刑問訊,張之萬以“案情重大,不便徒事刑求。償未正典刑而瘐死,誰負其咎”拒絕,最後仍無結果,只得上報說刺客是為了給被馬新貽所殺的同夥報仇。

慈禧太后對此調查結果不滿,再派刑部尚書鄭敦謹與曾國藩親至兩江總督轅門再查此案,慈禧曾問曾國藩:“此案豈不甚怪?”曾國藩答:“的確怪。”

慈禧促曾國藩接任兩江總督,並速至金陵查案,曾國藩卻稱病延遲數月未行;慈禧第二次問起,曾國藩才赴任。

抵達金陵江寧府後,曾國藩不審案,卻每日翻看紀曉嵐寫作的志怪小說《閱微草堂筆記》,悠閒度日,至鄭敦謹抵金陵後,曾國藩才開始調閱案卷。鄧之誠《骨董三記》說:“國藩不欲深求,必有不能深求者在。”鄭敦謹連審十四日,案情一無所得,只好和曾國藩聯名上奏:“此案張之萬等審訊結果,是實!”

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二十六日,朝廷下旨,將刺客張汶祥凌遲處死。鄭敦謹感嘆官場黑暗,索性辭官歸鄉。

未及一年,曾國藩病逝於兩江總督府轅門內,刺馬案遂成為懸案。

馬新貽被刺一案後來成為不少戲曲、電影和電視劇中“刺馬”的題材,據說《投名狀》就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