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袁鵬飛,甘肅環縣人,生於1968年8月,1983年12月入伍,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中國美協會員,甘肅美協理事。現聘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任惠中工作室班主任。數百幅作品發表於《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求是》《美術》等國家級報刊雜誌,大量作品被多家單位館藏。

代表作:《吳起大捷》《較量》《班長的隊伍》《歡慶山城堡戰鬥大捷》《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母親送兒打東洋》、《陝甘紅軍歷史長卷》、《兩當兵變》、《中華蘇維埃》。出版《紅色陝甘寧邊區袁鵬飛作品》等專著5部。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畫家 袁鵬飛

曾經有這樣一句話,物質的貧瘠並不十分可怕,精神的淪喪才是人生價值的淪喪。現在談這句話可能與時下熱談的經濟話題有點不合拍,但是在整個文藝界,大師們研究的不是藝術更多的是生財之道。因為利益驅動,甘於在寂寞之道上行走的人越來越少。然而,熱鬧過後,沉寂者往往剝繭重生,袁鵬飛創作正是後者。他習慣不被關注,因為他是一個永遠對工作和畫面負責的人。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創作中的袁鵬飛

對袁鵬飛創作的紅色系列水墨人物畫進行分析研究,會發現他的創作,有三個明顯特點:第一,在宏大題材把控上,善於運用獨特視角還原歷史,在記錄和闡釋中描繪故事;第二,在細膩情感承載上,極致發揮了中國水墨畫的功能,在千人千面的大場景積極抒情;第三在寫實主義技法上,探索創新寫實與筆墨趣味,在水墨寫實人物上破繭重生。

分析國畫作品難免掛一漏萬,不夠完善,但旨在拋磚引玉。

一、在宏大題材把控上,善於運用獨特視角還原歷史,在記錄和闡釋中描繪故事。

袁鵬飛的老家甘肅環縣,慶陽是陝甘寧邊區、革命的搖籃。戰爭年代,這裡的溝溝卯卯都親眼目睹過曾經發生過的戰鬥,而老人從小講的“故經”,也多是這類戰爭題材,袁鵬飛從小就耳濡目染,接受了這些“革命”的啟蒙教育,夢想有朝一日,通過自己的畫筆把這段歷史真實的還原出來。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慶陽窯洞

從軍後,部隊的教育、個人的愛好,加上童年的夢想,使他對發生在故鄉的歷史事件更加痴迷。於是研究紅色經典、傳承紅色故事成為他筆下的主場景:紅色基因、陝甘特色、重大革命事件都進入了他的作品。

而這也構成他紅色經典作品的一大亮點:陝甘地域特色,沒有人比他熟悉,探親休假,他的速寫本上都是家鄉的歷史人物、風土人情、炊煙牛羊、放羊老漢、拾柴的老人、光屁股娃娃……而這,都成為他日後創作的豐富素材。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慶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記錄革命、忠實還原,面對一些中國革命的歷史事件,他通過查閱資料後鎖定某一特殊背景,運用他獨到的藝術視角和畫技表現方式進行了記錄和闡述。因而,宏大的革命題材,成為他畫筆駕馭下的一方方水墨丹青,而獨特的畫面處理又將自己的作品時空“挪”到了革命年代,戰爭風起雲湧,革命如火如荼……這些作品除了參加全軍全國的各種大型畫展外,還被各種專業報刊上推薦介紹,受到業界的好評。其中巨幅國畫作品《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被國家級紀念館收藏並長期陳列。

水墨人物畫《歡慶山城堡大捷》,就取材發生在甘肅環縣的“山城堡戰役”。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歡慶山城堡戰鬥大捷》 250x500cm 2011年

1936年10月,為粉碎國民黨軍進攻、爭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紅軍在寧夏海原、預旺及環縣山城鄉馬掌子山、斷馬崾峴、哨馬營一帶與國民黨軍胡宗南部進行了一次重大決戰,史稱"山城堡戰役" 。

山城堡戰役發生於1936年11月,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的第一大仗,也是紅軍長征和結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最後一仗。該戰役紅軍以誘敵深入的戰術殲滅中央軍1個旅又1個團,終止了中央軍對陝甘寧蘇區的攻勢。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歡慶山城堡大捷》局部放大圖

畫作中,袁鵬飛用“剪影”的方式,擇取“場面宏大、人物眾多、主題歡慶”這個特點,對主要人物進行“聚焦”,次要人物“堆砌”,筆墨聚散,黑白處理,全景式地展現了80多年前發生在家鄉的戰鬥。

正如劉大為先生評論的那樣,該畫:

“畫風蓄素樸實,畫面人物形態生動,層次分明,將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領袖人物和廣大官兵、人民群眾遠近結合,主次有序,繁簡疏密處理得錯落有致,注意動靜結合,紅軍和人民群眾戰鬥勝利後,那種情不自禁的喜悅心情躍然紙上。”

細觀此畫,袁鵬飛還以環縣當地最具民俗喜慶特徵的社火隊裡的大頭娃娃、高蹺隊、舞動的獅子等形象,烘托主題,把沸騰的場面呈現得恰到好處。人、物、景相互關聯;形、神、意緊扣主題。畫的色彩以黃土高原為背景,淡淡的筆墨、簡練的線條、白描般的景物,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在視覺情感上極易感染觀者(觀眾)的情緒,並很容易產生情感互換,將觀者拉回或置身於那段紅軍革命歷史:艱難困苦的自然環境、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魚水情深的滄桑歲月……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團結是福》 180x200cm

這幅紅色主題鉅作的作者袁鵬飛還充分運用這一畫技,完成了該畫的姊妹篇《西征紅軍到環縣》等,連續創作,聯袂出品,一時成為軍旅畫壇的一員“悍將”。

二、在細膩情感承載上,極致發揮了中國水墨畫的功能,在千人千面的大場景積極抒情。

在袁鵬飛略顯簡樸的家裡,每一張紙上都飽含他精巧的構思、深厚的感情與摯愛。就在這間斗室,他創作的國畫參軍了全國、全軍的美展,並且獲得了多項榮譽。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論持久戰》報告會 180x150cm

袁鵬飛對藝術幾乎有點執拗的精神讓人感動,也許由於這種原因,才會讓人的心頭對精神價值產生懷舊。那種沉在心底的重量,是每一位具有藝術良知、堅守初心藝術家的高地,因為這種堅守能夠拒絕喧囂、沉澱內心、純潔靈魂,潛心鑽研學問。

千百年來,在無數前輩畫家的努力下,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堪稱“經典”的人物畫作品,建立了一座座的人物畫史上的豐碑。人物畫作為成熟的畫種,在世界藝術史上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意義,它以爐火純青的藝術高度凝聚了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精神。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接見劉志丹》 2017年

在人物畫發展歷程中,它又吸取了多民族繪畫的優點,集不同畫種的長處於一身,豐富了自身的表現力和精神內涵

;它的包容性、敘事性、表現性、抒情性、現實性與史詩性,奠定了人物畫無與倫比的藝術特徵和審美價值體系。漫長的人物畫史,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可資借鑑的創作經驗與精闢的技法技巧。正如業內專業評價的那樣:人物畫藝術,已經從古典走向現代,而關注現實、關注人的命運與生存,並在其中孕育了靈感和激情。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縱觀袁鵬飛作品的藝術特色

,不難發現,他注重吸取歷史文化的積澱,又善於將藝術與生活結合。部隊生活是他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他長期生活在基層軍營生活中,是豐富的生活給了他靈感。

在大量軍旅題材作品(軍旅題材註定是紅色作品)裡,他用恣肆汪洋的筆墨將他們展現在紙上,或大汗淋漓、或靜坐默思、或跨障越礙形象誇張,或操作現代兵器神采奕奕。他創作的山水畫,“胸中自有溝壑千千萬,腕底妙生雲煙收眼底”。畫風渾厚華滋、樸實如素,與大西北的蒼茫、雄洪、渾厚、廣博暗自呼應,與隴東兒女的純樸、善良、勤勞、憨厚相聯繫,在畫風日漸亂糜的風尚裡,始終保持著一份清醒、一份虔誠、一份厚道、一份純真。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渭華起義》 120x150cm 2017年

關注現實、在生活中提取素材、在感受時代精神中煥發創作激情與靈感,創作出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以鼓舞人民,教育人民,以藝術的力量去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創作出高雅的藝術作品是袁鵬飛不變的使命與責任。

袁鵬飛的人物畫從不脫離“人”的主題和時代精神,在細膩情感承載上,極致發揮了中國水墨畫的功能,在千人千面的大場景積極抒情。真可謂“千人千面、氣勢恢弘”“弘揚主旋律、歌唱正能量”“信手拈來皆巨幅,點墨之間畫國風”。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創建照金蘇區》 120x150cm 2017年

作品《大愛無疆》記錄玉樹地震這個特殊的時刻,在廢墟里搶救生命是100萬子弟兵神聖的職責,堅強的在這裡與時間賽跑、與生理極限抗爭,出色地完成了搶救群眾、維護災區治安秩序、疏導災區道路交通、救助受災同胞等急難險重任務,出色地完成黨中央任務。

去年,袁鵬飛作品參展“成功美術館2019年名家書畫全國巡展•青島站”,百餘幅全國書畫名家的精品力作集體亮相,袁鵬飛作品以其一慣的特點受到參觀者的一致好評:“以線條塑造人物,展現出藝術的律動美和節奏美,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曾有網友在欣賞完袁鵬飛先生的畫作後說:

“袁先生的水墨人物畫作造型準確,神態描摹生動,線條簡練,水墨淋漓,人物自然樸實,給人親切之感,可見畫家在筆墨線寫上有很深的造詣。他的畫作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表現出率真純厚的個人藝術風貌和意蘊綿綿的精神境界,實為佳作。”

這是袁鵬飛常年堅持的一慣畫風,作品《較量》,背景是矗立的大炮,一群生龍活虎的官兵們在大炮前比賽扳手腕。構圖不算複雜,作者採用國畫傳統筆法,畫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的人物。很傳神地傳達了部隊生活中一個經常出現的動人瞬間和官兵之間的戰友之情。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較量》

另一幅作品《班長的隊伍》,表現的是連隊炊事班養豬戰士的生活,就題材而言不算新鮮,但由於他很好的發揮了國畫藝術的特點,用大寫意的手法,將豬群處理成一團旋風似的烏雲,而戰士的神態活潑,眼神裡透露出對自己這支隊伍的喜愛,生動風趣,幽默可愛,使這個老題材有了新意。

三、在寫實主義技法上,探索創新寫實和筆墨趣味,在水墨寫實人物上破繭重生。

袁鵬飛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在軍藝這座藝術殿堂,對他影響較深的還是原美術系主任劉大為。劉主任的筆墨大膽,而其特點,借用後人評價張大千的那句話:“細筆則如春蠶吐絲,粗則橫掃千軍。”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彝族阿婆 136x68cm 2018年

袁鵬飛的筆法也是如此,作品以線為主要表現手段。縱觀中國美術史,以線為主的繪畫理念,確定了它的結構特點、空間意識、形式規律、美感魅力,以及以書入畫、筆墨意蘊,乃至筆法、墨法、線法的豐富形態和獨特運用。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彝族姑娘葉杉 136x68cm 2018年

袁鵬飛是主張寫實技法的,但他以水墨人物見長。

這兩者原本相對而生如今卻要“共處一室”,這緣於中國畫的用筆。畫的用筆是指見筆痕、筆跡、筆觸;分中鋒、側鋒、逆鋒。行筆的陰陽頓挫、皴擦點染、輕重緩急顯而易見,多以用筆渾厚老辣、蒼勁挺拔、墨色豐富、著筆有力見之功力,這也是衡量中國畫藝術水準的重要標誌。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陝甘紅軍第二次反圍剿勝利》 120x150cm 2017年

另外,中國畫的表現形式為放棄對客觀對象的照搬,不求寫實、模仿,重視神韻,以形寫神,筆墨傳情,求其形意的和諧和對自然與生命的理解,強調悟性和感覺的意象心理,把似與不似之間確立為最高審美境界,在有形與無形之間尋找美的定格。具體表現為內容的寫意化與理想化,形象的整體化與裝飾化,構圖、透視的散點化與平衡化等特點。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紅二十六、二十七軍成立 》 120x150cm 2017年

由此可見,寫實造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筆墨的表現,這也是當代寫實主義畫家都必須面對的課題。為此,袁鵬飛的創新在於,既要求水墨寫實人物,做足造型的寫實,而又把筆墨靈活運用,充滿趣味性,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迎接中央紅軍到陝北》 120x150cm 2017年

袁鵬飛寫實技法的提高,還是到劉大為工作室後,導師們所強調的水墨人物寫生幫助了他,對西方造型方式的理解和筆墨傳統的深厚功力,使他駕輕就熟地運用一種樸素、濃郁而含有充沛感性的筆墨語言塑造形象,即以豐富的用線、用墨與皴擦相間的水墨淋漓樣式建立起人物畫的面貌。西畫的素描造型理念不露痕跡地融入傳統繪畫的筆情墨趣之中,充分強調了寫意人物畫的表現性,將自己的氣質與秉賦在塑造的形象中流露出來,顯示了鮮活的當代性。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彝族小姑娘日歪 136x68cm 2018年

此時,他以一種現代水墨語言的“修辭”方式,拉近自己與所畫人物的距離。他在與所畫人物對話時,保持了生活的原態,找尋的是最能出落人物精神的技法。

元代末期的著名肖像畫家王繹,就擅長人物寫像,所畫多線條素描,少顏色暈染,畫小像精細逼真,後經吳中山水、人物畫家顧逵指授,技藝精進,達到“非惟貌人之形似,抑且得人之神氣”。自雲:“凡寫像,須通曉相法。善人之面貌部位,與夫五嶽四瀆,各各不侔,自有相對照處,而四時氣色亦異。”“彼方叫嘯談話之間,本真性情發現,我則靜而求之,默識於心,閉目如在目前,放筆如在筆底。”由於觀之,袁鵬飛的千人千面畫法,還真有幾分王繹的道行。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王繹所做《楊竹西小像圖》

袁鵬飛創作,畫幅不拘一格,作品靈動活潑,比如《非典期間》、《隴東老人》等人物畫,寫頭筆法突出,作品形神皆俱、線條飄逸、筆意灑脫;而小品人物畫《姜公垂釣》《洗衣女》卻又集“雅潔淨賞”於一體,用美術語言向世人訴說著禪境與空靈;而創作的巨幅紅色人物畫動輒達3-4米高左右,全憑作者精湛的技法,紮實的功底以及對紅色革命素材的熟稔,繪圖打底、水墨寫,展現群像、烘托主題。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 245x745cm 2014年

在《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母親送兒打東洋》等作品中,就突出了“大”和“眾”的特點:主題大、場面大、畫幅大;人物千人千面、形象不同、表情不一,站立巨幅畫作之前,如臨其境,彷彿置身畫境,周身左右都是革命前輩,堪稱美術界的佳話。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母親送兒打東洋 》 180x220cm

重大軍事題材人物畫反映的也都是現實生活的重大場面,在姿態的塑造、神情的刻畫、氛境的營造中,突出強調了“骨線”的書法用筆、人物形體結構佈局、水墨意境渲染相結合的藝術表現性,集中體現了線條的節奏美與韻律美,又在潑墨和線條互為融合的水墨韻味中傳達出傳人精神的張力和崇高敬意。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兩當兵變》 120x150cm 2017年

在完成的《陝甘紅軍歷史長卷》《兩當兵變》《中華蘇維埃》以及正在創作的“紅色南梁”紅色主題作品中,不論是從畫面的形制與結構,還是在人物所處空間裡製造和諧,他仍在不斷尋求創新。尤其是在有限的視野範圍內,仍在探索儘可能地擴大畫幅,讓更多的人物,形象鮮明、身份具體、特徵明顯地集中呈現,這其實就是國畫的大寫實主義。

袁鵬飛作品還有個明顯特色,就是在水墨人物畫中融入了人物速寫的筆觸特點,人物的面部輪廓與肌肉表現都非常寫實,展現出其豐富的內心世界。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就地辦案》 90x90cm 2015年

畫家將自己對西方造型方式的理解和中國傳統筆墨融合在一起,強調寫意人物的形神合一,以淡雅明快的筆墨和簡潔流暢的線條塑造出多個栩栩如生的大眾人物形象,既保留了傳統肖像畫的信條以目傳神,又使得他的水墨寫生通過人物凸顯了價值所在,讓畫面人物的全部精神得以綻放,使藝術作品充滿張力和魅力,從而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物質與精神的統一、墨與色的統一、點線與皺擦的統一,不僅具有技法的意義,還具有學術性的意義。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楊兆雲》 90x90cm 2015年

成功美術館的書畫評論員也認為:

“袁鵬飛先生的作品在潑墨與線條的結合中反映現實生活,作品畫面極具表現力和感染力,展現出紮實的速寫功底和卓越的造型表現能力。畫家在藝術創作中始終貫徹以生活為本源的理念,描繪出一幅幅充滿生活氣息的畫作,表現自己對自然生命的關懷,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帶給讀者無盡的震撼與感動。”

顯然,這樣的水墨人物寫生已經不是單純的客觀物象的呈現,而是更接近於表現造型的本質和規律。

袁鵬飛國畫:在宏觀敘事中用線條勾勒記憶,闡釋歷史情感

《善後工作》 90x100cm 2015年

總之,任何人,只要面對袁鵬飛具體的紅色作品,我們都能從中體悟出袁鵬飛國畫的藝術特色,也能從中探尋出他藝術形象的美,因為他骨子裡那種對母語文化的真誠、虔誠,已經將他置於藝術殿堂的核心,等待他展翅高飛的只是時間和機遇。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就是——畫家袁鵬飛藝術探索的追求和價值。


姑且慕容:文學青年,寫過詩,撰過文,拍過電視,上過新聞。在書山文海期待您走近,願與您一道分享學習心得,感悟文化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