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竹入畫,大略和蘭花相當,始於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畫家王維、吳道子等都喜愛畫竹。五代時,李夫人創墨竹法,傳說她夜坐床頭,見竹影婆娑映於窗紙上,乃循窗紙摹寫而創此法。到宋代,蘇軾發展了畫竹的方法,放棄了雙勾著色法,而把枝幹、葉均用水墨來畫,深墨為葉面,淡墨為葉背。以後的元明清時代,畫竹名家輩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鳥畫家,沒有不畫竹的。在眾多的畫家中,鄭板橋的畫竹堪稱一絕。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紙本,設色;縱121.6釐米,橫42.1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又叫《墨竹坡石圖》。畫雨竹二竿,聳立石旁,前面一竿以濃墨寫出,後一竿以淡墨寫出,葉用捺法,簇簇羅迭,錯落有致。筆勢厚重,墨彩豐腴,將秋風疏雨、玉立青竿的韻味刻畫得生動傳神。枝葉的向背紛披、俯仰疏密以及前後虛實的透視關係,也處理的恰到好處。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絹本,墨筆;縱117.8釐米,橫50.3釐米;南京博物院藏

畫中兩竿修竹分立秀石前後,挺拔向上,周圍叢生著細小的棘條和新篁弱枝。作者以濃淡二墨分寫兩竹,筆道勁利,竹葉以焦墨渴筆向上拖出,呈鬱郁上升之勢、生機勃發之貌;棘條新篁以細豪中鋒寫出,纖弱絹秀,與修竹形成對比。畫面構圖清逸灑脫,墨韻悠長。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紙本,水墨;縱110釐米,橫76釐米;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圖繪奇石與立竹,行筆平直,奇石兩側各繪欹竹,皆作隨風傾斜之態。畫面輕重佈置得當。寫竹筆意貫穿,葉葉交加,下筆遒健蒼勁,濃淡之墨,相互呼應,極有風致。石下小竹叢生,秀健活潑,生氣浮動。風格瀟灑,得墨竹之妙。款書直抒胸懷,頗多自負。此作系應友人徐明法之請,為默金先生七十三歲祝壽之作。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仿蘇軾壽星竹圖》,作者:項元汴,明代

立軸,絹本,設色;縱56.8釐米,橫29.2釐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斜坡之上,兩竿秀竹挺立於文石之後。文石用筆圓潤瑣碎,風格特異,濃墨點綴,蒼勁秀峭。秀竹濃淡相攜,意境古拙天真。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紙本,墨筆;縱76釐米,橫40釐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新篁數竿,瘦削挺拔,立於石旁,竹葉參差錯落,以濃淡顯出不同層次,線條鋒銳有力,筆墨細膩,生意盎然。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清悶閣墨竹圖》,作者:柯九思,元代

立軸,紙本,墨筆;縱132.8釐米,橫58.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竹兩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綴以稚竹小草。竹葉以書法之撇筆法寫之,墨色濃潤,濃淡相間,沉著勁挺。畫風從文同中變出,石用披麻長皴,圓勁渾厚,具有空間及體積感。畫面清雅秀美,神足韻高,自有一股勁挺拔俗的清剛之氣,在元代的畫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紙本,水墨;縱51.7釐米,橫32.5釐米;(日)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此圖竹枝一竿,取勢自上傾下,又旋而翻上,用筆蒼勁,除主幹用墨稍淡外,枝葉皆以濃墨為之,表現出堅韌頑強的精神力量,實是作者寄情筆墨的用心之作。其藝術表現手法乃效擬宋人文同,而較之老辣,富有書法筆意。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絹本,墨筆;縱153.2釐米,橫84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畫湖石、叢竹。竹竿粗壯挺拔,竹葉茂密成蔭,一群麻雀,或飛,或棲,或鳴,或食,活動於叢竹中,為竹林靜中增喧。畫法嚴謹,形象生動。以墨色的濃淡變化,突出空間上的幽深感,意韻空朦。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紙本,墨筆;縱77.2釐米,橫27釐米;蘇州博物館藏

圖繪叢竹和坡石,竹子枝葉疏落,坡石皴筆短促而蒼勁。疏竹布於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間的空白處以楷書詩題相連,起到了貫穿氣息、參與構圖的作用,體現出元代文人畫所強調的詩書畫相結合的形式。此圖為王蒙傳世作品中較早的一件。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紙本,墨筆;縱97.5釐米,橫50.3釐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畫以乾溼濃淡的水墨寫竹梅二君,用墨色的變化烘托出滿卷的氤氳之氣。雲彌霧漫之中,竹葉飛揚,似籟籟有聲,將無形之風描繪盡致。風隨霧動,霧就風湧,風霧之中的翠竹疏梅,意韻灑落。構圖簡潔明快,縱橫宕逸。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綾本,墨筆;縱137.8釐米,橫50.7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墨竹作者自題“寫與可先生筆意”,與可即文同,為湖州竹派的創始者。畫竹尚寫真,其瀟灑之姿,疑風可動。作者此幅竹法,卻以草書筆意生枝撇葉,意象縱橫,墨色酣暢,其法與文同並不相似。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紙本,墨筆;尺寸不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中寫新竹三竿,清韻蕭蕭,含雨帶露,枝葉飄搖,有瀟灑出塵之致。畫家以圓勁之筆法畫竿,以挺秀之筆法寫枝,隨手撇寫竹葉,俯仰向背,皆存書法意韻;又以墨之濃淡、筆觸之大小來表示空間上立體感,使畫面清雅秀逸,不同一般。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紙本,墨筆;縱78.2釐米,橫34.5釐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倒掛竹一枝,姿態秀妍,頗有臨風弄月的風致。其墨竹畫法,繼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瓚等的傳統,著重表達蕭散清逸的意韻。淡墨寫枝,濃墨捺葉、葉端輕輕彎折,翻轉自如,如神來之筆,盡顯竹葉靜中有動的態勢。此圖用筆在遒勁中出姿媚,縱橫外見灑脫,開元末明初畫竹的新風格。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絹本,水墨;縱195釐米,橫69.7釐米;泰州市博物館藏

此圖繪竹五竿,交叉呼應,葉分四組,濃淡疏密,十分和諧,宛若清晨曉霧中竹影婆娑,極富情韻。用筆平實而勁利,工整而有變化,葉葉交互,似颯颯有聲。墨色清潤,層次分明,畫右下繪一巨石,細草叢生。在整個墨竹巨石間形成動與靜對比,取得視覺上的平衡。流露出一種清逸秀潤之氣。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紙本,墨筆;縱121.8釐米,橫58.8釐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畫中以濃淡二墨寫竹竿枝葉,水墨撇脫,隨意揮灑,以濃淡枯潤的變化,盡現竹之風致意態,有云霧迷瀠之感。畫意空靈溼潤。小溪之畔,怪石嶙峋,以幹筆溼墨勾染點皴,色澤凝重,富有體積感。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紙本,墨筆;縱59.5釐米,橫30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歸昌世畫竹,《無聲詩史》稱:“枝葉清麗,逗雨舞風,有渭川淇澳之思。”此圖竹竿剛勁,竹葉隨風,搖盪不止,而竹竿挺直不屈。筆勢挺拔,著意表現竹的堅強氣質,並含有清麗縱逸的情意,得宋元人墨竹的意態而自具新意。此畫為其晚年之作。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冊頁,紙本,水墨;縱22.5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冊共八開,在此選收兩開。王暈二十九歲作此冊,取法王紱,以濃淡墨寫風晴雨露各竹,盡其變化,用筆舒放瀟灑,意境深邃。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長卷,紙本,水墨;縱35.6釐米,橫359.8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四清圖》紙本,約在明代中期被分為兩段,前半卷現藏美國,畫慈竹、笙竹二叢,上有趙孟頰、元復初題跋;後半卷畫梧竹蘭石,藏於故宮,也即所選此圖。圖中梧桐及竹子多截取中段入畫,採用王庭筠《古木幽槎》和“推蓬竹”的構圖方法,用筆沉著穩健,筆筆交待清楚,墨色淋漓清潤,深淺濃淡都掌握得恰到好處。結構層次、空間關係處理得恰當妥貼,繁而不亂,疏密有致,各種竹子的姿態及新老榮枯之狀都表現的十分真切。畫面疏影橫斜,濃淡相宜,意境幽遠。後半卷有明代周天球題跋。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冊頁,紙本,墨筆;縱53釐米,橫68.5釐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墨竹譜》共計二十四開,是吳鎮畫竹的代表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態、欹正仰俯、陰陽向背皆有所不同,筆法簡潔蒼勁。在此選其中兩幅,其一寫新篁始出,旁襯粗竹勁乾和潤秀竹筍,筆墨濃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為雪竹,不以墨彩渲染烘托,而直接以淡墨草寫雪意,枝葉在雪中的掩映露藏、彎曲而又暗含張力的形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卷,紙本,墨筆;縱25.1釐米,橫183.3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畫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濃淡墨筆畫大葉竹兩竿,枝幹斜覆,竹葉下垂,表現了風雨中竹子的枝葉掛滿雨水、縱橫披離、搖曳多姿的自然形態。用筆瀟灑蒼潤,墨氣濃重,嚴謹自然,勁挺有骨,悉盡筆墨之能事,清潤之氣撲人眉睫。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荊棘叢蘭圖》局部,作者:鄭燮,清代

長卷,紙本,墨筆;縱31.5釐米,橫508釐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卷以蘭、竹為題,間以山石。畫法豪縱,以草書中豎長撇之筆繪寫蘭叢,高低側欹,各不相同,花姿花色也各有千秋。竹叢空靈潤秀,神韻俱全。畫卷末是一叢生長於荊棘之中的蘭花,開花遠盛於平常蘭叢,正中作者自題之中所說“無小人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蘭更碩茂矣”的詞意,反映了畫家卓立不群、堅貞高潔的品格。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雙鉤竹及松石圖》,作者:張遜,元代

長卷,紙本,墨筆;縱43.4釐米,橫66.8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陂陀間秀竹數叢,搖曳多姿,老松一株,橫斜虯曲,與湖石相映成趣。竹子的枝、葉均用雙鉤法,嚴謹工整,筆致勁健,如“鐵勾鎖”。古松、陂陀用圓筆勾皴,以水墨略染,外柔內剛,具有董巨的遺風。張遜是元代畫竹名家,但傳世作品罕見。此幀為張氏雙鉤竹孤本,實為可貴。前後隔水有謝希曾跋,後紙有察僅、倪瓚、張坤等十四家題跋。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卷,紙本,墨筆;縱33.4釐米,橫76.2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貫穿整個畫面,生動可愛。竹葉以禿筆濃墨畫成,筆墨瘦勁蒼健。淡墨寫枝,筆力勁辣,偃仰有致。此畫一改倪瓚畫中貫有的疏冷、零落、靜寂的風格,而具有欣欣向榮、清韻撲面的感覺。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長卷,紙本,墨筆;縱31.8釐米,橫145.2釐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大雪紛飛,千里茫茫,雪野之中,竹叢由於積雪的重壓而傾斜向一邊。這一幅作品,雖寫雪竹,但氣勢恢宏,不同一般。畫家以闊筆渲染出背景的空曠和幽遠,雪以留白寫出,墨筆寫竹,摻以赭石使墨色富有變化和層次感。山坡的高低起伏,皆簡筆渲染而成,以點粉作空中之雪,背景筆觸富有變化,似有高山險壑的意境。整幅雪竹十分生動。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扇面,紙本,墨筆;縱54.3釐米,橫18.4釐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扇面以草書之法寫竹,用筆酣暢迅疾,一氣呵成。構圖疏密有致,層次分明。墨韻生動,竹葉多以中鋒拖出,畫風粗放。下方竹枝斜挑,與款題相為呼應,使畫面協調統一,韻味高雅。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扇面,紙本,墨筆;縱17.5釐米,橫52.3釐米;徐悲鴻紀念館藏

此扇面以淡墨寫竹竿、山石,濃墨撇葉,雖寥寥幾筆,清韻之風卻已滿紙。畫面佈局雋永沉穩又不失空靈幽深之意。


國畫“四君子”之墨竹篇——清風竹影

立軸,紙本,水墨;縱146.2釐米,橫44.7釐米;廣州美術館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