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蜀漢政局,悲情的諸葛瞻!

涪城的北方塵頭大起,清脆的馬蹄聲,響徹天地的喊殺聲在不遠的山谷中迴盪,緊接著烏雲般的騎兵衝殺過來,偷渡陰平的鄧艾在佔領江油後,部隊得到了充分的休整補充,此時他躊躇滿志,面對涪城這個蜀中的核心關隘,他志在必得,因為攻克涪城和綿竹這兩道關隘,他就可以直搗成都,完成魏國幾代軍事統帥的理想,滅亡蜀漢。此時正面迎擊他的是蜀漢的駙馬都尉,軍師將軍諸葛瞻。

糟糕的蜀漢政局,悲情的諸葛瞻!

諸葛瞻

諸葛瞻,字思遠,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的少年是幸福的,在父親諸葛亮名譽的蔭庇下,諸葛瞻很早就展露頭角,年紀輕輕便進入了蜀漢的統治核心,並迎娶了公主。因為蜀漢人士都懷念諸葛亮,加上諸葛瞻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所以大家都很喜歡諸葛瞻才思敏捷。每當朝廷頒佈一項好的政令,儘管不是諸葛瞻建議倡導。百姓們都會互相轉告說:“這是諸葛武鄉侯所提倡的”。就這樣,諸葛瞻在皇帝的青睞與百姓的讚揚下,在官場平步青雲,一直做到了蜀漢的衛將軍,平尚書事的高官。當時蜀國政局已現動盪,隨著跟隨劉備創業和諸葛亮北伐的一批老臣的逝去,蜀漢的人才逐漸凋零,新進的後輩無論是在軍事能力還是在理政能力上都遠不及他們的前輩,一時蜀漢人才缺失,國力衰退。公元253年,尚書令費褘被魏國降將所刺,費褘的去世是蜀漢的一個重大的損失,從此蜀漢再無這樣處理政務的治國幹才,後繼者無論是陳袛、樊建還是董厥都無法像費褘那樣高效的處理政務,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而又因為姜維的連年北伐,導致國力難以為繼,蜀漢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恰恰就在此時,一個導致蜀漢政權最終崩潰的關鍵人物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宦官黃皓。


糟糕的蜀漢政局,悲情的諸葛瞻!

黃皓


黃皓,憑藉劉禪的寵信,阿諛獻媚,處心往上爬。董允在日,每每正顏厲色地匡諫劉禪,多次責備黃皓;黃皓十分懼怕董允,始終不敢為非作歹。董允在世之日,黃皓的官位一直不過黃門丞。延熙九年(246年),侍中董允去世,陳祗接替他擔任侍中,不再排斥宦官黃皓,並與黃皓互為表裡,使得黃皓開始有機會參與政事。景耀元年(258年),鎮軍將軍陳祗病死,黃皓開始專秉朝政。黃皓從黃門令成為中常侍、奉車都尉。 劉禪弟弟劉永憎惡宦官黃皓,黃皓取得劉禪的信任把持朝政後,在劉禪耳邊讒言離間劉永,劉禪漸漸疏遠劉永,以致劉永竟十多年不能朝見劉禪。 眾大臣多依附黃皓,羅憲獨獨堅正不移。黃皓憎恨他,貶他為巴東太守。景耀二年(259年)樊建擔任尚書令(丞相)。自從樊建、董厥、諸葛瞻統領朝政,姜維常常在外打仗,黃皓玩弄權柄,諸葛瞻、董厥都將就庇護黃皓,沒能夠糾正劉禪的錯誤,阻止黃皓的行為,然而樊建偏不與黃皓和好往來。也許在諸葛瞻看來,姜維北伐對蜀漢國力的危害要遠大於黃皓亂政的肘腋之患。


糟糕的蜀漢政局,悲情的諸葛瞻!

魏滅蜀之戰


很快到了263年,魏國出師欲攻滅蜀漢,由於後主聽信黃皓讒言,未能及時發兵援助蜀漢外圍防守,接應姜維,導致關城失守,魏國大軍長驅直入。雖然在劍閣,姜維擋住了鍾會的主力,但由於鄧艾偷渡陰平,導致魏軍得以進入蜀漢腹地,劉禪唯有寄希望於諸葛瞻。諸葛瞻與黃崇,張遵,李球等人率軍出發了,可是面對決死一搏的鄧艾,面對部將黃崇多次建議佔領險要的提醒,諸葛瞻猶豫了,他沒有能夠迅速的援救江油,沒能夠分兵把手險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諸葛瞻作戰經驗不足,面對鄧艾率領的虎狼之師,沒有必勝的把握,另一方面根據蜀漢的兵力來計算,諸葛瞻率領的軍隊不可能太多,因為姜維主力大概5萬人,漢中防守大概會有2-3萬人,成都守城軍隊也會超過萬人,根據蜀漢投降後軍卒統計共9萬餘人,諸葛瞻所率軍隊應在萬人左右,與鄧艾所率近3萬人相比,相差懸殊。就這樣帶著猶豫的心情,諸葛瞻的前鋒在涪城與鄧艾相遇,一場大戰下來,諸葛瞻的前鋒被打敗了,不過這次失利使得諸葛瞻猛醒,他迅速收攏軍隊,到成都的最後一道屏障綿竹關堅守,並打敗了尾隨來的鄧艾的前鋒,他閉關固守,等待援軍。可是鄧艾還是老道狡猾的很,雖然他打下了江油和涪城,卻並沒有得到多少補給,如果一旦消耗下去,待蜀軍後方主力一到,他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於是他休書一封與諸葛瞻,裡面盡是些輕視傲慢之詞,並說如果諸葛瞻能夠投降,他可以上表封他為琅琊王,這等激將法雖看著一般,卻抓住了諸葛瞻的痛點,惜名節高於生命的他,被徹底激怒,率一干人馬下城與鄧艾拼命,結果中了圈套,慘死於魏軍陣中,惜哉!諸葛瞻,也許他是一名賢士,卻不是一個謀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