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前言

突多爾·弗拉第米勒斯庫(Tudor Vladimirescu)是在19世紀初羅馬尼亞反抗奧斯曼帝國統治、爭取民族獨立時期,領導農民起義的一位傑出領袖和民族英雄。他於1821年遇害,1966年4月13日剛剛擔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創立了以突多爾的名字命名的勳章與獎章,並且採用他的形象作為勳章的主要設計元素。眾所周知,隨著東歐劇變,這位崇敬突多爾的領導人,最終遭遇了與突多爾同樣的命運。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1989年聖誕節當天被執行槍決的齊奧塞斯庫夫婦


· 喀爾巴阡山脈 ·



位於歐洲中部的喀爾巴阡山脈是阿爾卑斯山的東部延伸,從斯洛伐克,經波蘭與烏克蘭,延伸至羅馬尼亞,全長1.45公里。在羅馬尼亞的部分呈一個反向的“L”形,這也將羅馬尼亞的國土大體上分成了三個部分——山脈西面的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n)、山脈東面的摩爾多瓦(Moldavia)和山脈南面的瓦拉幾亞(Wallachian)。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貫穿羅馬尼亞的喀爾巴阡山脈


公元11世紀的時候,匈牙利佔據了西面的特蘭西瓦尼亞;14世紀的時候,東面形成了摩爾多瓦公國,南面形成了瓦拉幾亞公國;15世紀起,奧斯曼帝國開啟了在這片土地長達4個世紀的統治,類似清朝的藩屬國,羅馬尼亞沒有併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而是定期向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納貢。


· 法納爾政權 ·



18世紀的時候,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兩個公國的邊境經常受到來自俄羅斯和哈布斯堡家族的侵擾,奧斯曼帝國為了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將兩個公國的大公均換成了來自君士坦丁堡法納爾地區(Phanariot)的希臘家族成員。

這一調整有利有弊,一方面具有遠見卓識的希臘家族大公進行了大幅的制度改革,比如摩爾多瓦公國取消了奴隸制,瓦拉幾亞公國廣泛地進行行政和法律方面的改革等等;另一方面強化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削弱了公國的自治權,繳納的貢品急劇增加。兩個公國的經濟主要依靠農業,這無疑給廣大農民帶來沉重的負擔,大部分農民已淪為農奴。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法納爾政權時期布加勒斯特的法院


法納爾政權下大公的權利不是無限的,他主要依靠擁有世襲領地的封建主階層波雅爾(Boyar)和高級僧侶來進行管理。波雅爾出任公國最高議會的成員,僧侶來分擔世俗責任。


· 突多爾早年生涯 ·



1780年,突多爾出生在法納爾政權下,瓦拉幾亞公國西北小鎮戈爾吉(Gorj)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2歲的時候送往南部的克雷奧瓦(Craiova),為那裡的一個波雅爾封建主服務,他在那裡學習了希臘語,後來還成為了莊園的管家。

1806年突多爾在瓦拉幾亞南部的克洛阿尼(Closani)成為了民兵領袖,並輾轉加入了俄羅斯的軍隊,參加了1806年至1812年的俄土戰爭,還因此獲得了三級聖·弗拉基米爾勳章。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描繪1806-12年俄土戰爭中關鍵戰役——阿託斯海戰(Battle of Athos)的繪畫


俄土戰爭之後,突多爾回到了克雷奧瓦,在1812年至1821年間,他著手準備反抗奧斯曼帝國統治的起義行動,由於他的個人魅力,以及出色的軍事才能與談判技巧,很快就聚集了一支強有力的軍事力量——民兵組織潘杜爾(Pandur)。


· 友好兄弟會 ·



1814年一群商人在敖德薩建立了一個希臘秘密協會——友好兄弟會(Philikí Etaireía),目的是推翻奧斯曼帝國在歐洲東南部的統治,建立一個獨立的希臘國家,協會聲稱得到俄羅斯的支持,成千上萬的人陸續加入協會。

到了1820年,俄羅斯軍隊的軍官亞歷山大·伊普希蘭狄斯(Alexander Ypsilantis)成為了協會的領導者,他計劃在多瑙河流域的各公國、伯羅奔尼撒,以及希臘群島發動起義。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亞歷山大·伊普希蘭狄斯


起初,突多爾與友好兄弟會結盟,試圖推翻奧斯曼帝國在整個巴爾幹半島的統治。


· 瓦拉幾亞起義 ·



1821年1月,先後在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公國任法納爾政權統治者的亞歷山大·蘇圖親王(Prince Alexandru Suţu)逝世,成立了一個由三個攝政者組成的臨時委員會,他們都是來自本土的波雅爾階層。委員會決定在奧斯曼帝國新任命的親王到達之前,掀起反抗法納爾政權的運動,15日他們與突多爾領導的潘杜爾民兵組織達成了協議。

突多爾致信奧斯曼帝國馬哈茂德二世,說明他們並不反對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而僅僅是反對法納爾政權,試圖以這個託辭爭取時間,另一方面突多爾早已與友好兄弟會達成起義計劃。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反映當時瓦拉幾亞民生景象繪畫


1月23日突多爾發佈了第一個公告,提出了農民有反抗壓迫的權利,這是羅馬尼亞近千年以來的第一次。隨後又制定了大量具體措施,包括減少稅收,建立瓦拉幾亞軍隊等等,突多爾還要求驅逐一些法納爾家族人員。

3月21日突多爾佔領了瓦拉幾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今羅馬尼亞首都),過程中隨著部隊的前進人數不斷增加,突多爾再次發佈公告,再次承諾與奧斯曼帝國的和平。另一方面領導友好兄弟會的伊普希蘭狄斯也從摩爾多瓦南下至布加勒斯特。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紅色為突多爾的潘杜爾民兵組織,黃色為友好兄弟會,綠色為奧斯曼帝國軍隊


突多爾維護農民權利的種種行為自然使他與本地波雅爾階層決裂,他開始戴上了留給新任法納爾親王的黑色高筒皮質的土耳其傳統卡爾帕克帽,並且要求別人稱呼他為主人(Domn)。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突多爾的畫像


此時,奧斯曼帝國鑑於俄羅斯威脅干涉瓦拉幾亞,大軍直逼,抵達多瑙河以南。面對準備渡河的奧斯曼軍隊,突多爾宣佈中立,並在5月份將部隊後撤至奧爾特尼亞,此時軍心已散,軍紀渙散。

奧斯曼軍隊迅速擊潰了友好兄弟會,佔領了布加勒斯特。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描繪奧斯曼軍隊與友好兄弟會在布加勒斯特交戰的繪畫


由於突多爾對奧斯曼帝國的一味妥協,引起了友好兄弟會的強烈不滿,且伊普希蘭狄斯懷疑他與奧斯曼帝國軍人合謀,切斷了友好兄弟會從布加勒斯特撤退,於是下令並於6月1日逮捕了突多爾,經過審判與拷打,突多爾於6月7日被處死。死後他的屍體被切成了幾塊丟棄在一個修道院的井裡(一說是糞坑裡)。

友好兄弟會並沒有如願以償的接管突多爾的部隊,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在突多爾被處決後就散了,只有少數反抗奧斯曼統治的,堅持到8月也解散了。

雖然起義很快被平息了,但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一直駐紮到1826年。帝國意識到法納爾家族的統治帶來希臘民族主義的滲透,伊普希蘭狄斯本人也來自法納爾家族。因此,奧斯曼帝國歸還了瓦拉幾亞與摩爾多瓦兩個公國,由當地人來統治。


· 民族英雄突多爾 ·



儘管突多爾作為民族英雄被幾代羅馬尼亞人傳誦,但將他推至極高歷史地位的卻是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1947-1965年),因為他團結廣大農民,通過起義鬥爭反抗壓迫,符合共產主義羅馬尼亞的意識形態,他的思想被認為是先進的。

此外,他把俄羅斯作為自己事業的盟友,也契合了羅馬尼亞與蘇聯結盟做法。二戰時期,蘇聯紅軍與曾在東線作戰的羅馬尼亞戰俘共同組成了一個以突多爾·弗拉第米勒斯庫命名的師。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毛澤東主席會見偕夫人訪華的尼古拉·齊奧塞斯庫


1965年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改名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走上國家最高領導崗位的尼古拉·齊奧塞斯庫與次年創立了突多爾·弗拉第米勒斯庫勳章與獎章,用於獎勵給在建立社會主義羅馬尼亞或推進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方面做出功績的本國軍人、平民,以及外國友人。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突多爾勳章與獎章


突多爾勳章共分五個等級,其設計非常精美、別緻。章體約呈圓形,中心是直徑約為2cm的小圓章,由中心向外發散十簇射線,每一簇中的射線長短不一。其中一級突多爾勳章下方的七簇射線被從底部中心生出的兩枝月桂花冠連接,每一枝上均鑲嵌七顆圓形鋯石。中心小圓章內圖案為突多爾的半身側像,他頭戴土耳其傳統的卡爾帕克帽,面朝左側傾斜,頭像兩側書寫“1821”(突多爾逝世的年份)和他的全名突多爾·弗拉第米勒斯庫。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左上至右下分別為一、二、三、四、五級突多爾勳章


除勳章外,還設立了兩級突多爾獎章,分別為銀級與銅級。獎章的正面為突多爾的半身像;背面中心為二戰時羅馬尼亞突多爾師的旗幟,邊緣書寫“突多爾·弗拉第米勒斯庫獎章 1821”。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銀級與銅級突多爾獎章


· 相同的命運 ·



歷史驚人的相似,創立突多爾勳章的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領導人尼古拉·齊奧塞斯庫,不曾想卻與突多爾有著相同的命運。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 演講中的齊奧塞斯庫


他們都出身於貧寒的農民家庭,他們都早年參加革命,他們都逐漸走上領導崗位,他們都建立了巨大的功勳,他們都因犯錯而被捕、審判,他們都被無情地處死。

更加巧合的是,他們被審判與處死的地點也完全相同——蒂爾戈維什特(Târgovişte)。


悲情“突多爾”——羅馬尼亞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