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本來叫瀋陽大法寺,為什麼又叫八王寺?這裡的“八王”指誰

坐落於瀋陽大東區小北街上的八王寺,是一座距今有600多年曆史的佛寺。據遼寧檔案館的檔案記載,八王寺本身應該稱為大法寺,那麼它又是怎麼成為了八王寺?而“八王”又指的是誰呢?

本來叫瀋陽大法寺,為什麼又叫八王寺?這裡的“八王”指誰

(八王寺)

說起來,大法寺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年),經過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一直延續到明末。

後來,後金強大起來,努爾哈赤攻下瀋陽,將瀋陽作為了他們的都城。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登基稱帝,將國號改為“大清”,開始正式將兵力集中用於消滅明朝的戰爭。

也就是這一年,被封為多羅武英郡王的阿濟格戰事告捷,從鳳凰城歸來。當他途經大法寺時,看到寺中蛛網密佈,破敗不堪。於是找到寺廟中的住持,經過一番籌劃後,由他出資,對寺廟進行了修整。住持感念阿濟格的樂善好施,特意在廟內修建了八王祠以謝其功。

有人也許就要問了,阿濟格明明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為何住持卻稱他為“八王”呢?

沒錯,阿濟格是努爾哈赤第十二子,他和多爾袞、多鐸都是大妃阿巴亥所生。

當時,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最為寵愛的大妃,因此,阿濟格幾兄弟也深為努爾哈赤喜愛。

據《滿文老檔》記載,阿濟格“身長丈餘,腰腹甚大”。他驍勇善戰,在戰場上極為勇猛。早年便因功被封為臺吉,後來他在統一建州女真各部和討伐蒙古察哈爾部時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再次被封貝勒。

說阿濟格得努爾哈赤寵愛,也並不是空穴來風。

據《清史稿》記載,有一次,努爾哈赤看到皇太極的繼福晉烏拉那拉氏在遇到阿濟格時,居然不願下轎行禮,非常生氣,竟逼迫皇太極休離了烏拉那拉氏。

可見,阿濟格在努爾哈赤在世時,地位何其顯貴。

本來叫瀋陽大法寺,為什麼又叫八王寺?這裡的“八王”指誰

(阿濟格劇照)

努爾哈赤去世後,在眾人的擁戴下,第八子皇太極繼承了汗位。一心想統一天下的皇太極正是用兵之時,對阿濟格自然極力拉攏。每逢阿濟格征戰歸來,皇太極或親臨十里之外迎接,或設宴犒勞,或遣使褒獎慰勞。因此,阿濟格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為滿清問鼎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順治元年(1644年),阿濟格隨清軍入關,大敗李自成統領的大順軍。在攻佔北京城後,滿清遷都北京。

論功行賞時,阿濟格被封為和碩英親王。由於他在被封的諸王中排第八,因此又被稱為“八王”。

不過,問題來了,既然被尊為“八王”,是順治在位時的事情,那麼早先的住持,為何會稱之為“八王祠”呢?

據當地人傳言說,阿濟格對大法寺修繕給予了強大的資金支持。但身為漢人的住持對滿人身份的阿濟格心存畏懼,不敢問津他的封位,誤認為他是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所以稀裡糊塗就稱他為八王。

寺廟修繕一新後,阿濟格也就把這裡當作家廟,而時人也都習慣稱之為“八王寺”。隨著時間的流逝,再加上大家口口相傳,大法寺的名氣反而不為人知了

本來叫瀋陽大法寺,為什麼又叫八王寺?這裡的“八王”指誰

(乾隆劇照)

​八王寺最風光的時候,要數乾隆年間和同治年間。

乾隆和同治曾分別對八王寺進行修繕和擴建。

重建後的八王寺佔地402畝,其寺廟規模宏大,裡面又分6個院落,不僅有鐘樓、鼓樓、大殿、配殿等,還設有寶塔、碑樓等,一時香火鼎盛,僧侶雲集,是瀋陽城中最大的禪寺之一。

但到了光緒年間,隨著外敵入侵,日俄開戰,八王寺也屢遭炮火損毀,再次陷入頹敗的局面。

民國時期,張作霖雄踞東北後,也曾出資修繕。但隨著抗戰爆發,接著又是土改運動,破四舊等,八王寺中的器物或被掠走或被偷盜,再加上人為破壞嚴重,八王寺再度凋敝破敗。

解放後,由於大力發展工業,八王寺的房屋不斷被工廠徵用拆除,以至最後只剩下一間破敗不堪的大殿,且殿柱早已腐爛,窗戶也因年久失修,只有木條殘存。殿門也只有兩塊色彩斑駁的破木板子,唯有房樑上還隱約可見有雕花的模樣。

2006年,在通過文物普查後,相關部門決定恢復八王寺的原貌。但由於八王寺原址上已經被居民區覆蓋,於是經過層層報批,最後終於做出了異地重建的方案。在離原址80米的地方,重新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功能齊全的八王寺。

(參考史料:《滿文老檔》《清史稿》《瀋陽縣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