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司馬懿能稱得上是權謀家嗎?

隨著《軍師聯盟》和《虎嘯龍吟》的熱播,司馬懿以一個老謀深算的形象被一眾網絡文章描繪在公眾面前,一些雞湯文章將其樹立為“隱忍”、“堅毅”、“智慧”權謀典型。今天凌老師來談一談,司馬懿真的算是一個權謀家嗎?

首先,什麼才能稱得上權謀?如果自身掌握的權力足以輕鬆擊敗對手,比如一個宰相干掉一個縣令,那也就不需要什麼權謀了。權謀行為大多是在雙方勢均力敵甚至弱於對手的情況下,通過一步步努力,削弱對手,形成優勢。中國封建時代權謀的顯著特點就是要藉助名義上的最高權力(皇權),佔據道德制高點,講究名正言順,以分化、瓦解、擊敗對手。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秦儈利用宋高宗對“迎回欽徽二帝”的恐懼殺掉岳飛、張居正借一句“九歲小孩何以治天下”將內閣首輔高拱掀翻、多爾袞以攝政身份構陷先帝長子豪格謀反而將其下獄等等,不一而足。操作起來大致都是按“積蓄力量耐心等待——利用機會逐步架空——剪除羽翼蒐集罪證——巧借皇權最終拿下政敵”的步驟來推進,明面兒上要符合基本法,最後擊敗對手也就是水到渠成、眾望所歸了,這才能叫權謀。

說司馬懿權謀之術牛叉的,大多都是指他在與曹爽的政治鬥爭中長期裝病示弱,再以“高平陵事件”一舉反殺翻盤這一歷史過程,看起來挺像上面說的權謀套路呢,下面我們來仔細分析。

先看司馬懿的履歷:在曹操時代,司馬懿先是在丞相府當屬官(文學掾),得曹操賞識後被派往協助曹丕工作(太子中庶子),曹丕對他很信任,臨終前任命他和曹氏宗親曹真為輔政大臣,共同輔佐新主曹叡,正是在此期間,司馬懿開始任軍職,多次率軍抵禦蜀漢諸葛亮的北伐,一直升到大將軍、太尉等要職。曹叡臨終前再次託孤,由他和曹真之子曹爽共同輔佐八歲新帝曹芳。從履歷上看,此時司馬懿已經是四朝元老,而且兩次被作為輔政大臣輔佐新帝,在朝中應該根深蒂固;長年統兵作戰,還硬生生熬死了三國神人諸葛亮,威信很高,軍中肯定有一批鐵桿;年輕的皇太后郭氏,與曹爽不和,也是司馬懿可以利用的潛在盟友......

這樣梳理下來,司馬懿妥妥地是一個權傾朝野的權臣範兒啊,接下來不就應該按權謀套路將年輕的曹爽一頓削嗎?可是我們卻看到了一個相反的局面:先是他自己被明升為太傅,實際上失去了兵權;原本掌握宮廷禁軍的司馬懿親信蔣濟也被明升為太尉,失去了統領禁衛軍的職務,使得整個京畿衛戍都被曹爽兄弟掌握;然後司馬懿就被一點一點架空,失去了參知政事的權力,最後被迫臥床稱病,儼然已經失勢。這就看不懂了,當初曹叡遺命是司馬懿和曹爽“各領精兵三千,共執國事”,司馬懿作為一個久歷宦海、戰功卓著的老幹部,還有郭太后可以加持,怎麼沒幾個回合就被一個年輕的官三代用如此眼熟的權謀套路給按在床上了?

有人說,他這是故意示弱,麻痺對手吧?後來不是有高平陵事變呢,不是反殺曹爽了嗎?先談示弱問題,政治鬥爭講究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勝利,權謀的邏輯也在於此。如果政治鬥爭一開始就明顯弱於對手,那麼韜光養晦、示敵以弱是正確的選擇。可司馬懿擁有一半的決策權,兵權和宮廷宿衛大權盡皆在手,跟皇太后關係又好的有利形勢下,被人一點點架空、削權,連太后都被牽連(下文細說),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再冒險一搏?這不符合邏輯啊,除非他是個受虐狂,就是喜歡玩這種刺激。我們還是來看看曹爽是如何與司馬懿交鋒的吧!

第一回合,禁軍控制權的爭奪。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政治鬥爭,都離不開禁軍控制權的爭奪,毫不誇張地說,誰能控制禁軍,掌握宮廷宿衛之權,誰就掌握了政權,否則,任你權勢熏天的人物,喊你來懷仁堂開會,你來不來?不來?那就失去了參與決策的機會。來?一進宮門就給你拿下了。當時禁軍領軍蔣濟是司馬懿親信,自然成為曹爽必須挪開的人。為了給蔣濟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曹爽用了好幾年時間,通過一系列看似無關緊要的人事調整和利益交換,騰出了太尉一職,作為“三公”之一的太尉,雖然沒啥實權,但級別高,待遇好,光宗耀祖啊,這種誘惑蔣濟內心無法拒絕,司馬懿也不好擋親信的前途吧。挪開蔣濟,讓自己弟弟任禁軍領軍,從此掌握禁軍,控制了洛陽京畿,這一回合曹爽小勝。

第二回合,清除司馬懿的嫡系。史書記載,曹叡剛死,曹爽急於建功,貿然率兵攻蜀國,結果在興勢遭蜀軍擊敗,損失慘重,此戰導致曹爽的威望大跌。很多人認為這是曹爽草包的表現,呵呵,史書是這樣讀的嗎?我們知道,興勢所在的關隴地區一直是諸葛亮北伐的主要方向,司馬懿長年領兵拒蜀也就是在這一地區,無論是當地駐軍還是地方官員,都與司馬家關係密切,實際上是司馬家的基本盤,也是司馬懿在魏國立足的根本。曹爽不聽勸阻執意到當地領兵攻蜀,攻蜀本身是政治正確,大家不好阻攔,若贏,得了兵權、賺了聲望了,若輸,大將軍印信依然在手,損失的卻是司馬懿的嫡系部隊啊,難怪興勢之戰時,司馬懿人在後方還不斷加急書信為曹爽出謀劃策呢,史書說他是放下個人恩怨,一心為國,其實他是心疼自己的部隊啊!所以這一戰,軍事上看,曹爽敗給了蜀國,政治上看,卻狠狠削弱了司馬氏的部隊,戰後再通過一頓問責、撤換,也就徹底削去了司馬懿的兵權。這一回合,曹爽大勝。

第三回合,眼瞅著內外兩軍的兵權旁落,司馬懿忍不住出手了。但司馬大將軍可瞧不上曹爽這種玩弄權術的小伎倆,他一出手就是大招——主動找郭太后結盟。中國歷史有個特點,就是後一個王朝總會對前一個王朝所犯的致命錯誤進行矯正,哪怕矯枉過正。比如秦朝集權,漢朝就分封諸侯;唐末藩鎮割據,宋朝就以文制武;明朝宦官專權,清朝就禁止太監離京等等,東漢末年出現外戚專權,曹魏政權就嚴禁後宮干政,曹丕還發布正式文件,禁止後代太后聽政,已經成為曹魏的國策。從曹叡臨終前的佈局看,司馬懿、曹爽分別代表了朝臣集團、宗室,絲毫未見對自己老婆有任何授權。司馬懿與郭太后勾結,一下子就觸犯了大忌諱,曹爽發現之後立即將郭太后軟禁,割斷了她與司馬懿的聯繫。從《三國志》來看,並沒有明說司馬懿勾結郭太后,只說高平陵事件一開始,司馬懿奏請太后同意,才開始行動,但這很難證明郭太后到底是被司馬懿挾持了才同意的,還是之前就有勾結。那麼曹爽軟禁郭太后的行為,是因為發現司馬懿與之勾結嗎?我們來看另一段史料:裴松之在《三國志》的註解裡有這麼一段話“奏使郭太后出居別宮......宣王(司馬懿)由是特深恨之”,你們倆如果不是盟友,隔離了郭太后,司馬懿幹嘛要恨人家呢?至於《三國志》沒記載,畢竟陳壽是吃司馬家飯的,也要講政治嘛!第三回合,曹爽再勝,於是司馬懿也開始了居家隔離的日子。

綜合以上史實,凌老師相信,司馬懿稱病交權,不是故意示弱,確實是在與曹爽的權謀較量中幹不過人家啊!一個老幹部,資歷比人家老,盟友比人家多,勢力比人家大,三回合的較量,前兩回合被人家架空削權,第三回合主動出擊卻坑了個隊友,這還能叫有權謀啊?

再看高平陵事變過程,司馬懿趁曹爽兄弟和小皇帝出城祭拜,聯絡郭太后,發動軍事政變,控制京城,與曹爽隔落水對峙。在司馬懿一再表示只為削除曹爽兄弟兵權,別無他意,並對洛水發誓。曹爽信了,投降了,然後就被軟禁,然後被找了藉口滅三族,司馬懿還把所有曹氏宗親集中關押在鄴城,從此掌握大權!好吧,看完這個過程,我想說:臥槽,這裡面有半點權謀技術含量嗎?大家玩權術,講究的是通過政治手段打倒,肉體消滅當然可以有,但那是勝利之後順理成章的行為。司馬懿這種政治上鬥不過別人,就搞軍事冒險的做法,跟辯論賽說不過人家就直接捅人一刀的性質有什麼不同嗎?用破壞傳統政治鬥爭規矩的方法,只能叫耍賴,毫無權謀價值可言。

也有人說,司馬懿不是滅孟達、拒諸葛、徵遼東、討東吳,挺能征善戰的一個軍事家,怎麼會沒有權謀呢?其實一點也不奇怪,歷史上軍事家沒頭腦、沒情商的太多了,不然咋會有人在千人大會上當面與一把手爭道理,非要分個青紅皂白呢?像戚繼光這樣又會打仗、又會給領導送禮的著名軍事家,在歷史上畢竟是少數。

當然,相對於曹爽而言,司馬懿最終還是勝利了,領袖說過,勝利者是不被指責的。因為他太長壽了,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能活到72歲,已是高壽,足以熬死跟他同一時代的所有精英,熬過了三代帝王才遇到幼主,那個時代誰能相信70歲的老人還能執刀發動政變呢?曹爽也是太背了!

第一篇文章,閒著無聊,寫著玩玩的,想到哪兒寫到哪兒,邏輯性不強,請各位看客見諒!喜歡的話就點個贊吧,你的點贊是對作者最大的激勵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