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罗马帝国百年命运的一战,屋大维对决安东尼之亚克兴海战

公元前31,在世界的西边,爆发了当时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将直接决定无数人的命运,那就是著名的亚克兴海战。

公元前44年凯撒独揽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成为了终身的独裁者,罗马人子骨子里就反对被一个人统治。于是元老院的60名元老串通起来密谋除掉凯撒恢复共和,在著名的“3月15日”这一天,凯撒大步迈进元老院,突然与会的60个元老纷纷从袖袍中抽出短刀向凯撒刺来,凯撒没有防备,当场身中23刀一命呜呼,这位罗马帝国的“国父”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决定罗马帝国百年命运的一战,屋大维对决安东尼之亚克兴海战

这幅油画生动的再现了凯撒被刺杀时的场景,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刺客,他们手拿着宝剑向凯撒砍去

凯撒死后,罗马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屋大维借平息叛乱彻底掌握了罗马帝国的西部行省屋大维与安东尼分掌罗马西部和东部,但双方矛盾日渐加深,对立不断加剧。

公元前37年,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类巴特拉七世即“埃及艳后”结婚,并公然声称将罗马东方行省部分地区赠与她和她的子嗣,这让罗马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罗马人愤怒了,而安东尼的做法让东部行省的人也对他逐渐不满。人民叛乱加剧,士兵士气低落。屋大维眼看这就是统一罗马,干掉安东尼的大好时机,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安东尼竟然会自乱阵脚。他煽动元老院并与其联合,在公民大会上宣布安东尼为“祖国之公敌”,并向埃及女王宣战。

决定罗马帝国百年命运的一战,屋大维对决安东尼之亚克兴海战

屋大维举倾国之力,前来与安东尼决战,屋大维的军队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大战一触即发


公元前31年,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七世率军约10万、战船500余艘进兵希腊西海岸,海军停泊在阿卡那尼亚湾,陆军驻扎在海湾以南地区。屋大维率兵8万、战船400余艘,由意大利渡海东征,占据克基拉岛(科孚岛)和南面的莱天下斯品,控制阿卡那尼亚湾出口,与陆军对安东尼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并派出类数的战船切断对方海上补给线。安东尼军补给困难,军中疾病流行,逃亡日众。

决定罗马帝国百年命运的一战,屋大维对决安东尼之亚克兴海战

当时罗马人的主力战舰,五桨大战船,装备了撞角以及新型的铁钩炮


从装备上看,屋大维的战船上装备有一种叫“钳子”的新武器,这是把一块跳板外面包上铁皮,一头装有铁钩,另一头拖有绳索,进攻时,用弩炮把“钳子”投射出去,用铁钩把敌舰拖近船眩作战。由于“钳子”有铁皮包裹,因此敌人既无法砍断跳板,又无法割断后面的绳索。这种武器可发挥罗马军队陆战实力强大的优点,是海军武器的一个进步。而安东尼的战船则比较庞大,有的战船高出水面3米以上,有多层桨架,每支桨最多需10人划动。船上装有旋转的“炮塔”。船的两侧备有木材“装甲”,以防敌舰冲撞。安东尼的舰队共分8个支队,每个支队有一小队侦察船伴随。

决定罗马帝国百年命运的一战,屋大维对决安东尼之亚克兴海战

安东尼的船只大,装甲厚重武器多,而屋大维的战船虽小但灵活。适合在希腊海岛地形活动。


公元前31年9月2日,两军会战于阿卡那尼亚西北隅的亚克兴海角安东尼将舰队分为左、中、右3个编队成一线展开,亲率右翼编队迁回对方左翼,克娄巴特拉七世率60艘战船随即跟进策应。在希腊西海岸,夏季的风上午总是从海上吹向大陆,到中午就会转为西北风,风力变化不大。安东尼根据这个规律制定了作战计划。他把实力最强的舰队集中在右翼,利用转向的风力迂回到敌人的左翼抢占上风,利用上风和舰船的优势与屋大维的舰队进行决战。他认为屋大维的舰船较小,而且又是逆风作战,这样就可以迅速击败屋大维。一旦屋大维的舰队被击败,他的陆军就会因缺少运输船只和粮食而不战自乱。而且,万一他自己作战失利也可顺风逃跑。为此,他命令各舰携带风帆(当时作战都是划桨进退,一般不带帆)出战。然而,这个完美的作战计划由于一个逃兵的出现而全部落空。屋大维从安东尼的逃兵口中获悉其部署后,也将舰队分成左、中、右3个编队成一线展开,由海军将领阿格里帕指挥左翼、阿伦提和自己指挥另外两翼,编队迎战安东尼。

决定罗马帝国百年命运的一战,屋大维对决安东尼之亚克兴海战

在船上的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据说她的美貌在当时无人能及


正午时分,海上刮起了常见的和风,大战也随风而至。安东尼的右翼和阿格里帕的左翼同时向对方侧翼迂回。交战开始了。安东尼的士兵不断用机械或手投掷巨石、弩箭和带倒刺的铁标枪等攻击敌人,可惜收效甚微。

阿格里帕则率领左翼战船,充分发挥船体轻、机动性好的优点,避开安东尼舰队的远程矢石攻击,猛烈撞击敌舰,将其击沉。一次不成,立即退回,重新组织再次撞击。驾驶人员和摇桨人员冒着极大的风险和疲劳,奋力划桨,时而进攻时而后退,时而分散时而集中;双方战船互相撞击,有的撞击船头、船身,有的破坏解舵、桨板。尤其是其舰上的钳子”,更是令敌方整不及防。土兵们随心所欲地选择较弱的敌舰,然后角海炮把“钳子”投射出去,铁钩死死地拖住敌舰,敌人砍不断跳板,够不到绳索,船上的土兵则趁机踏着跳板跳到对方甲板上,用长矛、短剑杀死敌人,海战顿时变成了陆战。

决定罗马帝国百年命运的一战,屋大维对决安东尼之亚克兴海战

在当时的海战中由于缺少有效摧毁敌方战舰的方法,海战主要以接舷战为主,战舰主要装备重型撞角对敌实施撞击


一时间,海面上大小船只混杂在一起,船上、海上血肉横飞,到处是漂泊的船板和断残的肢体,鲜血染红了海面。喊声、号角声和船板破裂声交织在一起,战斗十分激烈。

就在安东尼指挥右翼仍在苦战之际,他的中央和左翼舰队感到胜利无望,竟然掉头向港内逃跑。克娄巴特拉七世急忙指挥她的预备队加以阻挡,未料,她的预备队不但没有截住逃跑的战船,反而转舵回身,举起他们的船桨,直接向屋大维投降了!安东尼自知大势已去,便匆匆挂起了事先约定好的信号旗,通知克娄巴特拉七世逃跑。

埃及舰队接到信号后,纷纷挂起船帆,不顾一切地穿过众战船,向广阔的海面逃去。仍在激战之中的安东尼的其他战船,看到信号后也纷纷放弃了战斗,扯起风帆,把投射器等重机械丢入海中,以减轻负载,迅速撤离。一些没有带风帆的战船,包括安东尼的旗舰在内,因为无法逃走,便重新组织力量,准备血战到底。

决定罗马帝国百年命运的一战,屋大维对决安东尼之亚克兴海战

没有带风帆的战舰无法在广阔的海面上远洋航行,只能拼死一战。


这时,屋大维的士兵情绪更加高涨。由于他们的船上没有风帆而无法追击逃跑的敌舰,就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了对残余敌舰的攻击上。他们死死缠住那些无法逃走的敌舰,有的猛力撞击敌舰下层,折断它们的长桨,有的通过接跳板冲上敌舰,与敌人展开肉搏。安东尼舰船上的士兵竭力用船钩推开敌舰,用斧头砍杀冲上来的敌人,用沉重的矢石击退靠近的敌船,砸死那些想爬上船来的敌军。由于安东尼舰队上的土兵拼命抵抗,屋大维的战船也大量受损。于是屋大维命令舰队撤离敌舰,改用火攻。

不一会儿,千万支火箭、扎着火把的标枪和发射器射出的涂有柏油的木炭块,从不同方向飞向安东尼的战船。霎时,安东尼的一些战船燃起熊熊大火,炽烈的火焰映红了海面。安东尼的旗舰也被敌舰的“钳子”死死钩住了,他急忙爬上另一艘战船,带着残存的40艘战船逃走了。这时,夜幕已经降临,屋大维舰队因为没带风帆,而且也看不清整个战场,所以就没有追赶。

决定罗马帝国百年命运的一战,屋大维对决安东尼之亚克兴海战

大势已去的安东尼只能狼狈逃走,亚克兴一败终结了他的一世英名


第二天,没能逃走的安东尼的一些战船全部投降。安东尼的陆军看到海军大败,也都投降了屋大维。

当然还有另外的版本,说是善变的克娄巴特拉七世见大事不妙,便匆匆弃安东尼而逃,心灰意冷的安东尼方无心恋战,挂起求和的白旗追随爱侣而去。这种说法虽令安东尼少了些军事家的果断与决绝,却也给安东尼增添了几分绕指柔的缠绵儿女情怀。

但无可争辩的是,逃回埃及的安东尼傲慢与尊严一时间轰然倒地,从此一蹶不振,整日耽于酒色之中,不再过问军政大事。公元前30年,屋大维进攻埃及,安东尼率兵试图抵抗,结果他的残存兵力全都趁机逃跑降敌。恰在此时,安东尼又听信了克娄巴特拉死亡的传言、不禁万念俱灰,遂自杀身亡。不久,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也自杀死亡。古老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就此覆灭。

决定罗马帝国百年命运的一战,屋大维对决安东尼之亚克兴海战

安东尼回到埃及后已经大势已去,兵无斗志整天闷闷不乐,屋大维兵不血刃的攻进了亚历山大城


公元前30年8月1日,屋大维进入亚历山大城,埃及被并入罗马版图,改立行省。第二年秋,屋大维回到罗马,大肆庆祝凯旋。接着他整编军队,成立9个近卫军,分别驻扎在罗马及各个地区,把50个军团屯驻在罗马领土的边防线上,成为一个正规的常备军,同时扩大了舰队。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奉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拉丁文意为“神圣的”、“至尊的”),后世即以此称之。当时,他年仅35岁。亚克兴海战,实际上是以屋大维为首的西方文明与以安东尼为首的东方帝国的较量。此次海战灭亡了曾经无比发达的埃及王朝,从此埃及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近代。屋大维的胜利,为其建立帝制扫清了道路,使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罗马的救星,以后更建立了强大的地跨欧、非、亚三洲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北起多瑙河,南至非洲(包括埃及在内的北非一带),西起比利牛斯半岛,东到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半岛,形成了古代史上一个最为庞大的帝国,地中海都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决定罗马帝国百年命运的一战,屋大维对决安东尼之亚克兴海战

保存到现在的屋大维雕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