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子扶蘇不自殺而是和蒙毅帶領軍隊殺回咸陽,秦朝歷史會不會改變?

富川老師


在此作答榮幸之至,以下內容純屬個人觀點。

就問題中假設的前提而言,扶蘇真的殺回咸陽,此時此刻他需要面臨的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扶蘇的為人

扶蘇生性溫和,親近儒生、信奉儒學,提倡仁政。扶蘇賢名遠揚,就連後世陳勝、吳廣起義都打著扶蘇的旗號,並堅信能激起廣大百姓的號召。可見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民心扶蘇是得到了。

當時的環境

創業難,守業更難。秦始皇以雷霆萬鈞之勢斬殺六國,統一後卻不休養生息,反而又徵發50萬人戍守五嶺地區,出兵30萬北伐匈奴,幾乎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庶民不堪重負,早有起義之心;秦始皇在世亦不體恤民情,賦稅嚴重,加上濫用民力,大興土木,百姓對其恨之入骨;另一方面六國的沒落貴族一直靜靜潛伏,其中不乏項羽這樣的人,即便扶蘇即位,他們也意難平。

與此同時,匈奴是不可避免的干擾,即便不再修建長城駐守,抵禦匈奴依舊需要依靠士兵衝鋒陷陣。

李斯的勢力

李斯的家族與秦始皇通婚,好幾位女兒嫁與秦始皇的兒子,權傾朝野,其中扶蘇也是他的女婿。但是李斯信奉法家帝王之術,這與扶蘇的主張存在劇烈的衝突。扶蘇與蒙恬交情甚好,若扶蘇殺回咸陽,李斯的丞相之位可能岌岌可危,李斯絕不會就此罷休。


因此扶蘇即使成功殺回咸陽,外憂內患的殘局不可避免,本就病入膏肓的秦王朝恐怕在扶蘇的賢明治理下,也只能苟延殘喘。百姓不會理解朝廷抵禦匈奴的良苦用心,積怨已久的列國貴族復辟在心,皇城內公子們的內鬥才拉開帷幕,沒有一個朝代可以避免骨肉至親的殘殺,扶蘇能救秦一時,卻無法阻止朝代的興衰。


千古絕唱姬


我還是覺得回答問題簡潔最好,不要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這個問題可以假設一下,當時扶蘇如果沒有自殺,而是帶領蒙恬手下30萬大軍反攻咸陽,那麼最終秦朝的歷史也不會改變。

秦末天下已是民不聊生,推翻秦朝統治已經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換任何人都可以統治天下,但唯獨不能讓秦繼續統治下去。不管是胡亥還是扶蘇當皇帝,都不可能憑一己之力挽大廈之將傾,在歷史洪流的車輪下個人的力量不足掛齒,即使抗爭也不過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誰也改變不了歷史的走向。





東山客


扶蘇的自殺不禁令後人感到惋惜,很多人感嘆,如果當時扶蘇不自殺,也許大秦帝國就不會斷送在秦二世之手。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扶蘇不自殺,他能不能繼承皇位?因為只有扶蘇繼承了皇位大秦帝國的命運才能改變。

扶蘇以賢名自居,當年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都是以扶蘇的名義起義的,由此可見扶蘇在當時還是非常受人愛戴的。如果當時趙高不篡改遺詔,扶蘇就可能順利登基。扶蘇繼位之後,首先肯定要廢除秦始皇時期的嚴刑峻法,推行仁政,人民安居樂業,大秦帝國也不會亡於秦二世之手。

但現實是在趙高和李斯的操作下,秦二世繼位已成事實,這是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如果扶蘇不自殺,他也不能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

扶蘇唯一一種繼承皇位的方式就是率領蒙恬統領的三十萬精銳造反。以當時扶蘇的威望和蒙恬三十萬精銳的實力,造反是易如反掌。但以扶蘇的性格,他肯定不會造反,更不會做一名亂臣賊子!

為了鞏固皇權,秦二世重用了趙高,秦二世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誅殺反對他的人。而諸公子和大臣們就是秦二世待宰的羔羊。

秦二世先是除掉了蒙恬、蒙毅兩兄弟,然後又誅殺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六位公子處死之後,又將將閭三兄弟囚禁在宮中,還讓御史羅織他們的罪名。將閭三兄弟被迫含恨自殺。

公子高見兄弟姐妹們都慘遭殺害,整日惶惶不安。本來想要逃跑,但後來一想,如果自己逃跑了很可能會牽連家族,於是他對秦二世說道:“先帝在世的時候,我進宮可以有美食,出宮可以乘坐車馬。先帝寵愛我,還經常將衣服和寶馬賜予我。我本來應該與先帝一起死,但我卻苟活於世。我已無臉面活在世上!懇請陛下憐憫我,讓我追隨先帝去吧!”秦二世答應了公子高的請求,隨後秦二世派人處死了公子高。

而對於扶蘇而言,他早死與晚死是沒有區別的,所以他根本沒辦法改變大秦帝國的命運。


公元前


問題結論:如果扶蘇不自殺,帶著軍隊殺回咸陽只會造成天下大亂而已。

1.扶蘇為什麼要自殺

要知道秦始皇雖然在沙丘駕崩,但是他去世的消息真正公佈是在胡亥到達咸陽後才公佈的。只有理解了時間線,這樣才能夠理解扶蘇為什麼會自殺。

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是這樣的

  • 公元前210年七月 丙寅,始皇帝死於沙丘平臺宮。胡亥、趙高、李斯有沙丘之謀。
  • 公元前210年八月 扶蘇死。胡亥一行車駕抵達咸陽,發喪。通告天下。

在七月秦始皇駕崩到八月胡亥公佈秦始皇的死訊這段時間裡,基本上沒有知道秦始皇已經過世。這是因為內宮的首領中書府令趙高控制住了內廷,外朝的丞相李斯控制了外朝,兩者封鎖了消息。他們的目的是推舉胡亥稱帝,但是由於害怕秦始皇的其他兒子和天下生變,所以封鎖消息。

為了掩蓋消息,李斯和趙高先是把秦始皇的屍體放入棺槨,然後讓秦始皇生前寵信的宦官繼續乘坐秦始皇的馬車,秦始皇的飲食,百官的奏事跟尋常一樣,而奏章由宦官處理。可以說此時朝廷的運行如常,並沒有人知道秦始皇去世。

如此一來遠在封疆監軍的扶蘇就不可能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而李斯和趙高偽造的秦始皇的詔書命令是: 賜死扶蘇和蒙恬,軍隊由王離統帥。

就是說扶蘇誤以為是秦始皇的命令才會自殺,由此扶蘇自殺時,才會生出感慨:

父賜子死,尚安復請!

也就是說扶蘇的自殺是一定,作為始皇帝的兒子,他沒有理由前去違背父親和皇帝嬴政的命令。其次扶蘇的死也具有偶然性,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不可優柔寡斷,扶蘇接到命令隨即自殺,太過於仁孝,這樣的人無法做出有效的判斷,在政治軍事裡時致命的。

2.扶蘇能夠起兵成功嗎?

扶蘇與蒙恬統領三十萬大軍防衛北疆,從九原、雲中、雁門一直到遼東,都是北部軍的防區。這隻軍隊分佈比較廣,北部軍司令部設在上郡,也就是現在陝西北部榆林一帶。也就是三十萬的軍隊,只有主力在上郡,扶蘇和蒙恬在上郡率領的主力軍隊絕對沒有三十萬,以這支軍隊能否打敗胡亥?

假如扶蘇起兵的話,首先需要有支持的力量,因為扶蘇要組合力量才能起兵成功。那麼扶蘇需要哪些力量呢?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支持:

  • 要讓軍官和下層士兵聽從命令,假如軍官和下層士兵不聽從命令,那麼起兵就會失敗。
  • 給北部軍提供後勤的文吏需要支持扶蘇,除非扶蘇能夠在很短時間的內消滅李斯趙高,控制朝廷。否則他就需要這些官吏為自己服務。
  • 團結朝廷中可以投靠和忠於扶蘇的力量,光憑扶蘇和蒙恬兩人加一支軍隊是不可能就輕易擊垮李斯和趙高控制的朝廷,他們需要秦朝朝廷的官員支持。

但是在實際上這些都很做到,以扶蘇的威信實在是很難號召軍隊和官吏去對抗秦始皇

秦始皇駕崩的消息沒有公佈,在當時的官員和將士的認知裡秦始皇還是在世的,並且秦始皇的車架正在巡視北方邊境。李斯和趙高讓秦始皇的車架從沙丘出發,西北向進入恆山郡,由井陘關進入太原郡,再由太原郡北上,經過雁門郡進入雲中郡,一直往九原郡。李斯和趙高的目的就是藉著秦始皇的身份威懾北部軍,以此形成對於扶蘇的壓力,扶蘇想要起兵很難。

假如扶蘇起兵,那就是以子反父,以臣反君。這樣誰會支持?要知道扶蘇根本不知道秦始皇已經去世。

3.扶蘇起兵成功又會怎麼樣

扶蘇假如起兵成功,那就是另外設立一箇中央政府。秦帝國只會分裂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扶蘇蒙恬控制住的北部軍政府,另一個則是胡亥控制住的秦朝朝廷政府。扶蘇如果不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胡亥,那就是秦帝國的自我內耗,最後天下大亂。

這在歷史上很常見,如果中央政府的皇族內鬥能夠在都城以政變的方式解決,那麼基本上不會對於國家造成破壞,但是外部皇族內鬥基本上都是以大規模的戰爭的形式造就最後的獲勝者。晉朝的八王之亂直接傾覆了晉朝的統治,明朝的燕王起兵則是四年的靖康之亂。在秦朝時期有齊國的五公子之亂,晉國的曲沃代翼。這些都是前例。

所以扶蘇起兵之後,秦朝最有可能的是帝國分裂成兩半,然後扶蘇和胡亥互打。可以推測在扶蘇和胡亥征戰之時,最有可能像晉朝八王之亂一樣,百姓起義軍四起,草寇橫行,郡守割據一方。最後在混戰中出現一個勝利者,又或者是從此繼續分離,沒有中央帝國的形成。

很多人想象中的扶蘇起兵是扶蘇帶著軍隊衝入秦始皇的巡視隊伍,糾出李斯,趙高,胡亥殺掉,然後順利繼承皇位統治秦朝江山,這在實際上是很難達到的事情,屬於臆想。扶蘇起兵合理的推測是天下大亂。


人者仁義也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歷代王朝都是嫡長子繼承皇位,照理兒說這大秦的皇位在秦始皇之後就是他的了。但天有不測風雲,秦始皇突然駕崩,趙高夥同丞相李斯偽造聖旨,硬是立小兒子胡亥當了皇帝。

如果扶蘇當時沒有那麼決絕的喝下那杯毒酒,聽了蒙恬的勸諫,或許大秦帝國不會那麼快的滅亡。

蒙恬手中有三十萬大軍,各個驍勇善戰,常年打擊匈奴,比起胡亥手中的並不知強多少,但是唯一的變數就是會有多少人支持扶蘇殺回咸陽,而扶蘇又會以怎樣的計謀去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不為自己也為天下蒼生。

胡亥本就是個不成大器的皇子,雖然想當皇帝但是沒本事,但是趙高這個閹人必定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阻止扶蘇的行動,外加李斯這個人的倒戈,李斯作為秦始皇身邊的心腹,大秦帝國的政治家、文學家,扶蘇想要殺回咸陽的路上又多了很多絆腳石,如果扶蘇和其它人聯盟,比如儒家的人,比如對扶蘇有好印象的能人異士,比如扶蘇的個人勢力。

扶蘇殺回咸陽不外乎兩種結果,第一種是扶蘇憑藉多方勢力的聯合、蒙恬的相助,把胡亥、趙高、李斯等人擒拿降服,順利逼出趙高說出實情,告知天下,扶蘇順利登上皇位,統一天下;第二種扶蘇的人和胡亥的人雙方兩敗俱傷,第三方勢力趁火打劫,滅了扶蘇和胡亥,至於後來劉邦什麼時候出現能否出現也就無從得知了。

扶蘇如果登上皇位做了秦二世那麼勢必要解決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問題,只要這個問題解決了,一切都好說,至於民心,“公子扶蘇”這個名字就是百姓對扶蘇的最好的褒獎,相信百姓也會喜歡這個為民為蒼生的皇帝的。





建哥影視合集


如果公子扶蘇不自殺並和蒙毅帶領的軍隊殺回咸陽,歷史必然會改寫。

一、殺回咸陽,扶蘇必贏,胡亥必敗!

兵慫熊一個,將慫熊一窩。

蒙恬所帶軍隊是秦國虎狼之師,當時歷史背景無人能敵,而胡亥沒有核心軍隊,此戰扶蘇必贏,胡亥必敗。

二、扶蘇深受儒家教育,有寬厚仁德之名,深得民心!陳勝吳廣起義,打著扶蘇的旗號,證明秦朝時代,儒家思想在民間深入民心。

扶蘇執政,必除暴行,安民心,實仁政,則安天下也。

除暴行,實新政,安民心,則農民起義必會延遲。六國舊勢力反抗也會逐浙消弱,則必然會延長秦朝統治,再就看後君之政,之變法,則是另一解說。

除胡亥換扶蘇,則是換思維和認知,改朝換代除歷史背景外,更有內憂外患,秦二世是因內政動盪,正義之師過於愚忠導致。

無論矯詔是真是假,扶蘇與蒙毅所帶領軍隊殺回咸陽,戰必勝。勝為王,敗為寇,歷史必然會改寫。






Lf王約定


不請自來我是架空歷史頻道的北狼後裔,下面由我來回答“如果扶蘇不自殺,而是殺回咸陽宮,秦朝歷史會不會改變?”

我們都知道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也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因為兩代帝王的暴政滅亡了!

但是,有不少人認為

如果扶蘇不自殺,而是殺回咸陽宮,秦朝歷史就會改變!

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明白使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很多人都認為秦是亡於二世的暴政 但我認為,暴政這個原因,只是後世的儒生對秦始皇的摸黑,而真正導致秦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是六國貴族的復辟。

據《史記·蒙恬列傳》中所說

“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

這一句話就說明了,秦朝的統治必定會滅亡的原因。

為什麼憑這一句話就可以如此肯定?

這一句話就反應了秦朝滅亡最重要的三個原因

第一,法家理論


秦始皇滅掉的六國,都有自身的文化、政治等特色,而秦朝推行的法家理論,必然會導致六國不習慣,由此出現不滿的情緒

第二,根深蒂固的貴族社會

漢朝之前,中國社會是貴族政治,秦始皇滅了六國後,卻沒有對六國貴族和官僚進行妥當的安置,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以至於很多原先的王族,淪落為一介草民,六國貴族的利益被觸犯了!所以,這一批人不可能甘心,後來的項羽、張良都是六國貴族出身,都想著要復國,再者秦皇滅的六國,

除韓趙魏的歷史較短(三家分晉後,大約有170餘年歷史)楚國、齊國、燕國都是從周朝之初成立,有800餘年歷史,歷史悠久,根基深固,國家被滅,不代表大家都心服口服!

第三,郡縣制

秦朝建立的不只是一個朝代那麼簡單,秦朝的建立,標誌著秦朝打破了自夏商而來形成的歷史格局,尤其打破了周朝根深蒂固的分封制;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世人從所未見的新體系。在歷史上新舊體系過渡的過程中,總會出現最混亂的局面,舊勢力的垂死掙扎,新生體系的根基不穩,這三波一連串的原因,都是導致秦王朝滅亡的根本因素。

所以,司馬遷的“天下之心未定”這一句話,指出了秦朝二世而亡的要害。

那麼如果是仁義的扶蘇繼位,能改變秦朝短命的國運嗎?

我認為即使是扶蘇繼位最多也只能延緩秦朝滅亡的速度,因為秦朝要想不這麼早滅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六國貴族趕盡殺絕,像之後的漢朝就是這麼做的,有了這個基礎,才有了後來的文景之治,但是秦始皇沒有這麼做,所以一旦出現導火線,六國貴族必然會揭竿而起!而陳勝吳廣起義,就是這一根導火線。

如果扶蘇繼位,他唯一的機會,就是先下狠手,清洗一波貴族,讓六國貴族勢力盤根錯節,才能讓大秦帝國,波瀾不驚。

但是,扶蘇會這麼做嗎?

史料記載扶蘇很仁慈,要他去做這種事,他是絕對做不出,而將來只要一旦出現導火線,六國貴族照樣反秦,再說如果扶蘇繼位,憑藉著這個人的仁慈的性格,也就不會屠戮功臣、殺害皇族;而且扶蘇即位後,調整苛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為要與民休息,恢復國力,但扶蘇也不會完全拋棄法制,減輕徭役還是能夠做到的,他所奉行的政治主張,無疑反映了當時民眾的需要,這樣或許可以使秦朝的統治更長一點,但秦朝滅亡的命運還是無法改變。


架空歷史—北狼後裔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是我個人的分析,如有不同意見,歡迎關注或留言交流!

公子扶蘇是秦始皇贏政的長子,不僅才華橫溢,而且素有仁愛之心,《史記》有記載:“扶蘇為人仁。”陳勝吳廣起義時以“扶蘇素有賢名”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起義。可見公子扶蘇為人仁德,在百姓心中有很高的威望。由於反對秦始皇焚書坑儒等一些暴政,被髮配到邊境做監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中暴病而亡,隨行的胡亥和趙高、李斯矯詔篡位,並以秦始皇的名義賜死公子扶蘇。

如果公子扶蘇當時不自殺,以公子扶蘇的影響力和為政理念,秦朝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就轟然倒塌。理由有三點:

一、公子扶蘇是長子,繼位名正言順,能保證內政平穩。胡亥擔心自己的帝位來的有水分,害怕他人起異心,加上饞臣挑唆,胡亥殺了自己二十多個兄弟姐妹,秦始皇后裔基本殺光。文臣武將也殺了無數。弄的皇宮朝堂血雨腥風,人心惶惶。公子扶蘇有沒有這些擔憂,一方面是他有軍隊作為後盾。另一方面秦始皇生前就有意讓公子扶蘇將來繼承帝位,而且是眾人皆知。他只要回國揭露胡亥的陰謀,就可服眾,而不會搞得內政混亂。

二、公子扶蘇的政治理念是以仁治國,符合剛完成統一的秦王朝。打天下易,守天下難。秦始皇在位時,雖然採取了很多統一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措施,但其運用的一直是強勢的法家理論思想,在國家統一後,弊端日益顯露。面對無法協調的國內矛盾和一直在蠢蠢欲動的六國舊勢力,公子扶蘇的治國理念恰逢其時。以仁治國,一可安民心,緩和矛盾,二可去暴政,恢復民生,以此可安天下!

三、公子扶蘇有強大的軍隊支持,可平內亂,保秦國基業。

胡亥失國一個重大原因是沒有完全可靠的嫡系軍隊,在陳勝吳廣起義時,沒有及時應對,軍隊調動緩慢,關鍵時刻只能放囚徒應對,白白喪失了平亂的最佳時期,也由於沒有及時平亂,導致各地紛紛響應,到那時,已經無力迴天了。按照問題的假設,那麼公子扶蘇至少有一支30萬保自己繼位的嫡系軍隊,這支軍隊不管在行動力還是戰鬥力肯定遠勝胡亥失國時的軍隊,我認為平息前期內亂,防止各方勢力紛紛響應是足夠的,進而可保秦國基業穩固。


獨白歷史


秦朝歷史改變是必然的,但是能改變到什麼程度卻很難說。

扶蘇不自殺帶來的改變

扶蘇作為始皇帝的長子,手裡有當時秦朝最擅長打仗的統帥蒙恬以及秦朝最有戰鬥力的一支軍隊——近三十萬秦軍。

假如扶蘇不自殺,而是和蒙恬率軍回師咸陽,以扶蘇的長子身份加上秦始皇的突然死亡帶來的動盪,咸陽城裡支持扶蘇的必然不會比支持胡亥的少。對於當時的胡亥和趙高、李斯來說,是沒有足夠資本與扶蘇抗衡的,失敗在所難免。

所以,扶蘇完全有能力代替胡亥成為秦朝的掌舵人。

然而,扶蘇卻未必能阻止關東六國的反叛

秦二世即位不到一年,便迎來了陳勝、吳廣的起義。雖然陳勝當時的藉口是“扶蘇”、“項燕”,但很顯然,他們的謀反是不會因為扶蘇即位而改變的,關東六國謀反的責任也不可能完全推到剛剛即位不到一年的秦二世胡亥身上。

即便換成扶蘇,也不可能瞬間改變秦帝國的既定政策,秦始皇驪山陵墓和長城的修築更不可能因為扶蘇的上任而馬上終止。關東六國的反抗情緒已經到達了一個關鍵點,只差陳勝、吳廣式的人物來引爆而已。

問題就在於扶蘇面對關東六國的反叛,他能做出怎樣的反應

1、全力剿殺反叛者,還是適時地退守函谷關,以拒秦國故地?

即便將章邯換成蒙恬,甚至在章邯的基礎上增加蒙恬也是很難消滅關東六國的叛軍的。在當時起義軍不斷蜂起雲湧之時,仍然採取“堵槍眼”或者“拍蒼蠅”的戰略是不足以實現再次統一的,而且很有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將秦軍主力消磨殆盡,以至於如胡亥一樣,導致秦朝最終滅亡。莫不如,退守函谷關,保留秦國故土,靜待關東動亂,再趁機東征。

2、繼續用郡縣制還是適當恢復分封?

對於扶蘇而言,面對關東叛軍,如果不能扶持更多的力量,允許一部分人發展自己的勢力,想要成功平叛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改變秦始皇定下的郡縣制國策,而以一部分土地為誘餌,培養更多勢力,以穩定局勢。

這樣做雖然有培養起新的“反叛者”的可能,但面對當時的局勢,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水言水語

總的來說,公子扶蘇不自殺而是和蒙恬帶領軍隊殺回咸陽,對秦朝來說,勢必是會改變歷史的,至少多了一次政變,換了一任君主。但是,至於說會不會阻止秦朝滅亡,很難說。

舉個簡單的例子:

在賭桌上,你千辛萬苦將手中的資本翻了七倍,突然之間,出現一個又一個攪局者,不斷蠶食你的收益,你真的能放棄已經得到收益,固守自己的本金麼?


扶蘇面對這種局勢,真的能“壯士斷腕”、“割肉喂鷹”麼?很難說!


水一白聊歷史


首先扶蘇沒有理由不自殺,要知道賜死扶蘇的人,不是秦二世,而是他的好爸爸和他的好皇帝秦始皇。而且在當時秦始皇死亡的消息並沒有流傳出來,全世界人民知道秦始皇已經登上極樂世界的人,只有那麼幾個。所以扶蘇根本不可能想到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陰謀,而是二話不說的執行父親兼皇帝的命令。

不過既然是假設,我們不妨大膽一點,扶蘇沒有自殺,而是寫奏摺,向自己的父親申辯。畢竟扶蘇此時,在九原軍中,身邊有數十萬刀把子保護他,就算秦始皇的使者也不敢強行動手,要了他的小命。所以扶蘇完全可以篤悠悠的寫奏摺向自己的老爹喊冤。

但是秦始皇的死亡這個信息是沒有辦法埋的太久的,畢竟車隊到了咸陽之後肯定就得露餡。一旦胡亥粉墨登場,繼位稱帝,那麼扶蘇就算再傻,也知道前面那道看似是父親發來的詔書,其實是這個好弟弟想要自己的命。

在蒙恬的幫助之下,起兵造反,那是必然的事情。而且由於他擁有秦國最精銳的30萬軍隊的同情與支持,打敗小惡魔胡亥,進入咸陽,繼承老爸的皇帝位置,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

但是扶蘇上位之後,整個國家仍然不會迎來想象中的穩定,六國的遺老遺少們還是會起來造反。雖然和胡亥這個昏君相比,扶蘇這個人的能力要強很多,而且也仁慈很多。但是六國的遺老遺少,從來不會因為秦國君主的仁慈而放棄復國夢想,在他們眼裡扶蘇也好,胡亥也罷,通通都是敵人。

(蒙恬劇照)

再者,秦始皇的一系列政策也不可能因為扶蘇的上位而迅速改變,六國的人對於秦國的政策反感到了極點,並不可能因為一個仁慈的君主的小恩小惠而有所改變。

所以扶蘇上臺以後,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紛亂的局面。

不過好在扶蘇手裡有30萬,經過戰爭考驗,忠心耿耿的精銳部隊。有這支部隊作為武力倚仗,能夠迅速撲滅起義,那些剛剛丟下鋤頭,拿著自制的刀槍的起義軍,怎麼可能是打了一輩子仗的秦國精銳軍隊的對手呢?

人家是職業軍人,是靠砍人頭髮家致富的,這個戰鬥力槓槓的!再迅速撲滅了帶頭的幾支起義軍之後,相信就連項羽家都未必再敢起事了,畢竟活著不更好嘛,有必要去捋這隻百戰百勝的秦軍的虎鬚嗎?

在搞定了起義軍之後,扶蘇很有可能恢復分封制,因為扶蘇這個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很重,這種做法很有可能在他的身上發生。

這很有可能導致他父親秦始皇一生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甚至有可能導致整個國家分裂,最終中國會出現諸如歐洲那樣的情況,沒能形成一個大一統的政權,小國林立,各自為政。

不過這都是我們的想像而已,畢竟歷史不能假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