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激素治療-更年期綜合症


潮熱、心悸、焦慮、煩躁不安、疲乏、腰痠背痛.....幾乎進入更年期的每位女性都會遭遇這樣那樣的症狀,她們奔波於醫院的各個科室,攢下厚厚的病歷和化驗單,吃了各種各樣的藥,症狀卻未從根本上得到緩解。

國內外近年醫學實戰表明,絕經激素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治療更年期綜合症。進人更年期的女性,不妨到婦產科查明激素水平,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雌激素,就有可能順利度過這段“苦惱之旅”。


激素水平低下-更年期綜合症的“禍首”

“潮熱”是更年期女性經常遭遇的症狀。在無任何誘因的情況下,熱感從胸部向面部和雙上肢迅速蔓延,有時伴有心慌、出汗。這種莫名的“潮熱”常讓人窘迫。還有的病人以夜間潮熱為主,常常是半夜醒來,渾身大汗,掀開被子怕著涼,蓋上被子又潮熱,折騰一陣再也睡不著了,第二天強打精神應付工作,疲憊不堪,晚間可能又是一個不眠之夜。潮熱和夜汗,發生的原因都是雌激素缺乏,導致血管收縮舒張運動處於無政府狀態。

心悸,也就是“心慌”,也是更年期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更年期婦女說這種感覺簡直就像“做賊心虛”,很不是滋味兒。當外界有突然的響動。有時動靜並不得大,自己卻感到一陣心慌,心臟“突突突”地跳個不停,需要好大一段時間才能漸漸平靜下來。反覆做心電圖檢查,做24小時心電圖,甚至平板運動試驗,結果常常為正常,充其量發作時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

更年期的精神、神經症狀表現多種多樣。如焦慮、抑鬱、煩躁、易怒、易哭、疲乏、皮膚蟻走感等,總覺得成群的螞蟻在皮膚上,頭髮裡爬來爬去,很難受,經皮膚科檢查卻並無異常發現。

腰痠背痛是更年期婦女骨質疏鬆的早期症狀。這種痠痛感多數是由於豎脊肌持續緊張造成的。早期的骨丟失多發生在脊椎,在重力的作用下,脊椎骨有被壓縮的傾向,使人感到似乎彎著腰駝著背更舒服一些,但生活又要求人們“站直了,別趴下”。這樣豎脊肌就必須持續緊張,對抗這種壓縮傾向。久而久之,肌肉持續收縮不緩解,則腰痠背痛。如果骨質疏鬆繼續發展,則有可能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

按發生機制,更年期症狀可分為血管運動障礙症狀、精神神經症狀、骨質疏鬆症狀和泌尿生殖系統症狀。研究表明,更年期綜合症的表現不同,但發病的根源卻只有一個,那就是雌激素的缺乏。


絕經激素治療,是給更年期和絕經期婦女補充適量雌激素或雌孕激素,以彌補體內卵巢激素的不足,使其身體保持較正常的狀態。

應用天然的雌、孕激素來進行更年期絕經激素治療,能夠減少合成藥物對肝臟的刺激作用。有子宮的婦女,一定要用孕激素來保護子宮內膜。而已做過子宮切除手術的婦女,則單用雌激素就可以了。

絕經激素治療中,大多數人在用藥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候,體會到更年期症狀確實有所改善,還需要堅持4~6個月的治療,才能逐漸感到症狀幾乎完全緩解。很多婦女在擺脫了潮熱、失眠,易煩躁、易疲乏等症狀的困擾後,覺得精神煥發,精力充沛,就像回到青年時代一樣。如能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用藥,症狀可以一直保持緩解。而如果中斷治療症狀則有可能復發。如果希望獲得預防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的良好效果,則至少需要3-5年的治療時間,最好終生治療。

目前,絕經激素治療藥物種類繁多,用藥劑量、配伍方式、用藥途徑均需在醫生詳細瞭解病人情況,共同協商後妥善決策。用藥過程中必須按照醫囑定期監測,並根據情況調整用藥方式、劑量等,以達到最佳效果,而絕不能像維生素類藥一樣,自己從藥店買回家,想吃就吃,想停就停。


絕經激素治療幾乎可以改善全部更年期綜合症,受到更年期女性的歡迎。

——可以減少骨質流失,明顯減緩骨質疏鬆症的發展,並可預防因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保護牙齒。

骨質疏鬆症是一個悄然而至的疾病,醫生常形象地稱之為“無聲的殺手”。腰背痛、腿抽筋和牙齒脫落、牙槽骨萎縮都發出骨質疏鬆的警報。

隨著年齡增大,牙槽骨也會發生骨質疏鬆。使植根於牙槽骨上的牙齒日益鬆動而易於脫落。對絕經後婦女而言,因雌激素水平低下導致的全身性骨質疏鬆無疑是引起牙齒脫落和牙槽骨萎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科學家經過周密的研究發現骨質越疏鬆,牙齒教量越少。絕經激素治療能預防並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和發展,使牙齒的根基牢固。

——減少患老年性痴呆的幾率。

在老年女性中,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明顯比男性要高,約為男性的1.5-3倍。科學家近年來對女性特有的雌激素與老年性痴呆的關係給予極大關注,研究發現,絕經後接受口服絕經激素治療,可使患老年性痴呆的危險降低30-67%,且可使發病年齡推遲。雌激素可直接營養神經,減少老年斑的形成,還可以改善神經信息傳導物質即神經質的代謝,故雌激素可以預防和減緩老年性痴呆的發生、發展。研究認為,絕經激素治療應用時間越長,劑量越充分,預防老年性痴呆的效果也越明顯。但如盲目加大用藥劑量,反會造成較多的不良反應,得不償失。

另一方面,應用絕經激素治療後,更年期婦女抑鬱、焦慮、煩躁等症狀明顯改善,使她們處於一種平和、健康、飽滿的精神狀態,以積極的態度和充沛的精力安度晚年,也有利於減緩老年性痴呆的發生。

——為心血管保駕護航。

50歲是女性平均絕經年齡,這之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明顯低於男性,約為男性的1/7。女性絕經後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內分泌系統發生明顯變化,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逐漸增高。到70歲時,男、女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趨於一致。80歲時,女性甚至高於男性。這一變化過程,反映了雌激素對心血管系統的保護作用。

激素替代,不僅能增加對心血管系統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而且還可減少對心血管系統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可以從根本上改善血脂構成,有益於心血管系統。此外,雌激素還有直接舒張血管的作用。科學家已證實,更年期絕經激素治療可改善腦、心肌、視網膜、腎的供血情況;

絕經激素治療對心血管系統的有益作用,與用藥時間長短有關。用藥時間越長,獲益越多。目前認為,需堅持3年或更長時間的替代治療,才能對心血管系統起到保護作用。


絕經激素治療的核心是“替代”,即補充作用,缺乏卵巢激素的人需要補充,不需要的人應用激素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因為過量的激素會打亂身體內分泌平衡,引發不良後果。

有些患者雖然出現類似更年期症狀,並不能說明體內一定缺乏雌激素。只有通過抽血化驗,檢查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才能客觀地瞭解體內是否真正缺乏卵巢激素,決定能否進行絕經激素治療,併為選擇絕經激素治療的藥物種類、劑量、用藥方式等提供參考。有經驗的婦產科和檢驗科醫生還要了解卵巢功能衰退的情況,為能否採取絕經激素治療提供判斷根據。醫生會向那些缺乏雌激素,又有較重的更年期症狀,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婦女推薦絕經激素治療。

並非每位卵巢激素缺乏的更年期婦女都能應用絕經激素治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黑色素瘤患者,肝、腎功能不全,系統性紅斑狼瘡,近半年內曾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還有少見的血卟啉症、耳硬化等,均不能應用雌激素,而腦膜瘤患者禁止應用孕激素。

另一些絕經後婦女接受絕經激素治療也要慎重,如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因為這些疾病的發生均與雌孕激素有關,應用替代治療後,肌瘤和內膜異位症病灶有可能生長。如患者有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應在內科醫生指導下,先控制好血壓和血糖,再應用絕經激素治療也不遲。其它像患膽囊炎、癲癇、哮喘、高粘血癥和有乳癌家族史的患者,應用絕經激素治療亦應慎重。


激素替代會增加得癌的危險嗎?

凡是提到雌激素和絕經激素治療,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問:“會增加得癌的危險嗎?”這個疑問在廣泛推行絕經激素治療的今天,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爭議最大的當數乳腺癌。乳腺癌的危險因素包括家族史、初潮提前和絕經較晚、30歲以後初次妊娠等。科學家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有人把多項研究的所有數據彙總起來,進行詳細分析。研究結果認為,連續五年以上的絕經激素治療使患乳腺癌的危險僅輕度增加,並隨用藥時間的延長,危險性仍有緩慢增加的趨勢。另外一些研究表明,絕經激素治療並未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沒有證據表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婦女接受絕經激素治療會增加乳腺癌發生,但仍應持謹慎態度。

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有乳腺癌病史的婦女,應禁用雌激素治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婦女,應慎用雌激素治療。因為乳腺是雌激素的敏感器官,雌激素可促進乳腺癌病灶的生長,使乳腺癌複發率增加、復發時間縮短、生存率下降。需要強調的是,接受替代治療後出現的乳房脹痛並非乳腺癌徵兆,而可能是乳腺充血所致,通常經過六個月的適應或調整用藥方案即可緩解,不必多慮。

子宮內膜也是雌激素的靶器官。單純的雌激素治療會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即使是小劑量也會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而孕激素對子宮內膜的保護作用已眾所周知。已施行子官全切術的婦女在接受替代治療時不必服用孕激素。未行子宮切除術的婦女,在接受替代治療時,一定不要嫌加用孕激素麻煩、費事,因為孕激素是子宮內膜的忠實衛士;在孕激素參與替代治療後,患子宮內膜癌的幾率與不用替代治療的幾率幾乎一致。

迄今為止,沒有證據表明絕經激素治療與其他婦科腫瘤有關。國外的資料還表明,絕經激素治療明顯改善了上皮性卵巢癌病人的生活質量,而且未縮短她們的生存時間。國外的研究還發現,絕經激素治療使婦女患直腸癌和結腸癌的危險降低。


絕經激素治療-更年期綜合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