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鑑賞漫談(第十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唐詩鑑賞漫談(第十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春江花月夜

哲學家漢娜•阿倫特說過:“歷史似乎是一條跑道,有些競賽者跑得太快,結果消失在觀眾的視野之外。”

就象他的名字,張若虛:彷彿是虛構的人物。

一、穿越“蟲洞”的非著名詩人

1、湮沒無聞

張若虛(660?—720?),字、號均不詳,揚州(江蘇揚州)人。歷史上關於他的記錄幾乎為零,連生卒年都沒搞明白。

唐詩鑑賞漫談(第十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張若虛像

《舊唐書·賀知章傳》只有6個字:“若虛,兗州兵曹”,說他當過兗州的一個武官。

《全唐詩》倒是多寫了20個字,依舊少得可憐:

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詩二首。”

除此之外,沒有留下任何信息。

他的名字因為大V賀知章的存在才被記載,可惜也就剩下一個名字了,在人才輩出的大唐詩壇,存在感直逼負數。

唐詩鑑賞漫談(第十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吳中四士——賀知章、張若虛、張旭、包融

而張若虛的成果確實太少了,一輩子總共才留下來兩首詩(《春江花月夜》《代答閨夢還》),這點兒文學遺產根本不夠後人存銀行吃利息的——如果他有後人的話。

更慘的是,唐代各種詩歌文集,雜記小說;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書,均未刊登他的詩作。

不登就不登吧,稿費可以不在乎。但是從唐代至元代留存的二十餘種詩話裡,竟無一字提及張若虛。

這就有點過分了啊!

好像這個人和他那兩首詩壓根兒就沒存在過一樣。

唐詩鑑賞漫談(第十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2、光耀後世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過久了點。

一千年後的明朝嘉靖年間,李攀龍選編的《古今詩刪》收錄了《春江花月夜》。

伯樂終於出現了,張若虛的命運開始發生扭轉,他的詩從故紙堆裡被翻了出來,當即傳唱天下。

就像林俊杰那明亮的歌聲:別等到一千年以後,所有人都遺忘了我……

唐詩鑑賞漫談(第十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古今詩刪》書影

《春江花月夜》真正在詩壇確立地位,是在清朝,特別是晚清學者王闓運對其不吝讚美之辭。他在《論唐詩諸家源流》中留下了8個字的好評: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這些還遠遠不夠。

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到了民國,聞一多把張若虛和《春江花月夜》推上了唐詩金字塔的塔尖。

他在《宮體詩的自贖》一文中寫到:

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在這種詩面前,一切讚歎都是饒舌,幾乎是褻瀆”!

向前替宮體詩贖清了百年的罪,向後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從估計的”!

這麼高的評價是空前絕後的。

至於是否能以孤篇壓全唐,大家還是見仁見智吧!

唐詩鑑賞漫談(第十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聞一多

那個兗州的兵曹,那個消失在歷史中的詩人,終於從唐朝穿越到現代。

他揉一揉眼晴,似乎還不相信這是真的——

我不是沿著一條江在追月亮嗎?

怎麼走到了這裡?

沒有人能夠回答他,可所有人都在仰望著同一個夜空。

唐詩鑑賞漫談(第十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二、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1、自古詩人必寫月

公元618年,當李淵奪下表弟楊廣的江山時,他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開創了怎樣一個偉大的朝代。

但如果沒有詩歌,這種偉大,至少要打個五折。

沒有一個朝代可以像唐朝那樣,留下這麼多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詩篇。人們能想到的所有風物意象、悲歡離合,都被唐朝人寫盡寫絕了。

比如月亮,至少被寫進了5000多首詩裡。

所以,一個沒寫過月亮的詩人算不上真正的詩人,就像一個沒上過爆款綜藝節目的明星,算不上真正的明星。

唐詩鑑賞漫談(第十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舉杯邀明月

雖然在張若虛之前,描寫明月的詩詞不乏其例,但從整個詩歌史的角度來看,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讓“明月”首次成為了最經典的意象,毫無疑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2、今月曾經照古人

這首詩有憧憬,有悲傷,那是青春少年所感受到的真實體驗:

開篇四句即是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一個“生”字,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

江水繞過春草遍生的原野,月色瀉在晚樹花林之上。輕輕揮灑一筆,便巧妙緊扣春、江、花、月、夜這五個字眼,可謂是丹青妙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月光滌盪了人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細膩的筆觸,使夜色顯得格外幽美恬靜。

唐詩鑑賞漫談(第十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清明澄徹的天地,彷彿使人進入了一個純淨的宇宙,並引起了張若虛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個人的生命是稍縱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此,人生和明月得以共存。

這裡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月猶如此,人何以堪!張若虛的筆觸由自然景色轉到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孤單而皎潔的江月攪擾著思婦,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

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唐詩鑑賞漫談(第十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中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返回自己的家鄉!

遊子之情與詩人之情交織在一起,伴著殘月之光,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嫋嫋,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這首詩以寫“月生”起,以寫“落月”結,把從天上到地下這樣寥廓的空間,以及客子、思婦種種細膩的感情,通過環環緊扣、連綿不斷的結構方式組織起來。

轉情換意,前後呼應,若斷若續,使詩歌既完美嚴密,又有反覆詠歎的藝術效果。

唐詩鑑賞漫談(第十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張若虛雖然在仰望明月,卻又像俯視蒼生,他用福至心靈的感觸,寫下這樣一首悽婉纏綿的詩篇之後,擱筆而去,從此消失在歷史的蒼茫裡。

張若虛的一生過的好不好,誰都不知道。他要流芳百世的,絕不是虛名,而是文字。

時間會證明,《春江花月夜》和張若虛,這兩個詞會緊緊聯繫在一起。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這就是開啟盛唐的氣象!

只有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留給後人,才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朝代。

唐詩鑑賞漫談(第十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