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古今寫月第一人?張若虛?李太白?蘇東坡?

我們知道啊,月亮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意象,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都不乏寫月亮的名篇佳作。

比較早的有《詩經》,比如說《詩經·陳風》中的《月出》這一篇:

詩曰:

月出皎兮,佼(jiǎo)人僚(liáo)兮。

舒窈糾(jiǎo)兮,勞心悄(qiǎo)兮。

到西漢的時候,已經有了嫦娥奔月的傳說,劉安在《淮南子》一書中說: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héng)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

這就是嫦娥奔月故事的出處。

後來,中秋節漸漸在中華大地普及開來並且定型,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節”,當天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亮”進行的,可見人們對月亮的喜愛,月亮有了團圓的含義。

漸漸的,月亮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終於在唐宋迎來了爆發。

誰是古今寫月第一人?張若虛?李太白?蘇東坡?

說到關於月亮的詩詞,那可是數不勝數,我想對詩詞略有了解的小夥伴,張口就能說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詩句來。

但要說寫月亮寫的最好的人,有幾個人無疑是位居最前列的。比如,張若虛,李白、蘇東坡。

張若虛是初唐詩人,揚州人,現存他的詩只有2首,其中一首便是大名鼎鼎的《春江花月夜》,是描寫月亮的千古佳作。

這首詩太長了,我摘幾段:

這首詩開篇寫道: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

何處春江無月明。

再有: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還有: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雖然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春江、花、月、夜這幾個意象,但月字出現最多,全詩總共252個字,月字出現了15次。

這首詩被譽為“孤篇壓全唐”,聞一多評價它說“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這首詩不僅寫的真摯動人,而且富有人生哲理,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給人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雖然這首詩不單單是寫月亮,但確實是寫月亮的千古名篇。

誰是古今寫月第一人?張若虛?李太白?蘇東坡?

除了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蘇東坡的一首寫月亮的詞也寫的非常棒,這個想必大家也已經猜出來了,就是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

詞曰: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篇是蘇詞代表作之一。從藝術成就上來看,它構思奇巧,獨闢蹊徑,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詞的境界很開闊,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這首《水調歌頭》全篇都是佳句,歷來都是備受推崇。南宋著名文學家胡仔(Zī)認為此首詞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還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這首中秋詞也可以說是月亮詞,代表了蘇東坡關於寫月詩詞的最高水平。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和蘇東坡的《水調歌頭》都是很好的,但要說誰的寫月詩歌不僅質量上乘,而且數量很多,影響最大,那一定首推李白了。

誰是古今寫月第一人?張若虛?李太白?蘇東坡?

李白寫過很多寫月詩,他最出名的一首寫月詩是什麼呢?就是那首孩童都會背的《靜夜思》

詩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是寫的看到月亮後思念故鄉,李白不是第一個把月亮和思鄉之情結合起來的人,但他絕對是將月亮和思鄉之情普及的最為徹底之人。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進一步賦予了月亮思鄉的意境。藉著詩歌的廣為流傳,越來越多的文人開始用月亮來寄託自己的相思之情,奠定了月亮在詩詞中表達相思的意境。

從普及月亮的思鄉寓意這點來看,李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我們再來看一首詩:李白的《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詩曰: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這也是描寫月亮的名篇,其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句更是千古名句,廣為流傳。

這首詩裡李白把月亮想象成一個人,賦予了月亮靈魂。同時,也賦予了月亮一種孤獨感。

我們再來看李白的一首《把酒問月》

詩曰: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歌開篇就劈頭一問,發出了詩人對無限時空的感慨。

這首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讀來意味深長,迴腸蕩氣,極富迴環錯綜之美。

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寫到酒,用行雲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將明月與人生反覆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

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情理並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此外,除了我們上面說的三首,李白寫月的名篇還有許多,比如《關山月》這首,我摘其中兩句: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還有《古朗月行》這首: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以及“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等等有關月亮描寫的詩句。

我們讀了李白這麼多首關於月亮的詩,就會發現:李白對月亮有一種特殊的情結。

李白的一生,彷彿總是和月亮緊密聯繫在一起。他把月亮當成知音,當成摯友,他把人生喜怒哀樂等諸般情緒,都訴之於月,託之於月。

李白筆下的月亮,千姿百態,各個不同。每一個月亮,都在李白的詩歌中呈現得特別美,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

誠然,張若虛、蘇東坡等都是些寫月亮的偉大詩人,他們寫的有關月亮的佳作被稱為第一也不足為過。但綜合詩人一生,只有李白將整個一生都與月亮緊密聯繫在了一起,就連詩人之死,也充滿了於採石磯捉月落水而死的浪漫色彩。

李白有關月亮的詩作的數量之多、質量之高,是其他詩人難以望其項背的。雖說文無第一,但相信在很多讀者眼裡,李白就是古今寫月第一人。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大家閱讀,下一文我們來分享:《李白求職信寫的那麼牛,可為何總收不到off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