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什麼因為大嘴巴死的很慘的人?

女巫毒死獵人殺預言家


歷史上因大嘴巴而喪命的人物。

1、楊修

曹操與劉備對壘於漢中, 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裡,這傢伙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

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於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

2、賀若弼

賀若弼跟著隋文帝出去打仗的時候,每當隋文帝想要任用身邊的人,他就會在旁邊說這人是誰誰,我認識,而且用質疑的口氣說他都可以擔任這個職位?這不擺明著在隋文帝的面前,說他不會用人。但隋文帝念及舊情,就沒有殺他。

到了隋煬帝時期就不一樣了,隋煬帝本來就是一個比較驕奢的皇帝,而賀若弼依舊口無遮攔,私下議論隋煬帝淫亂奢侈。隋煬帝可沒那個好脾氣,不會慣著他,後來就找個理由把他給殺了。

3、朱慈煥

明朝滅亡後,崇禎皇帝第五個兒子,朱慈煥開始隱姓埋名,流落民間,成為了崇禎皇帝最後的血脈。後來,朱慈煥一路乞討,來到了一戶王姓人家,王家主人看出此人舉止非凡,最後認出了他是崇禎的兒子,於是將他收留在了身邊,改名王世元,幾年後,王家主人病故,王家不願繼續收留朱慈煥,於是朱慈煥重拾老朱家的老本行,當了一名和尚,本來已經平安無事,可是朱慈煥自己大嘴巴子,向人透露了他的真實身份,被人揭發,當時朱慈煥已經75歲,根本沒有了反抗的力量,但還是被康熙凌遲處死,至此,崇禎的子嗣被徹底的消滅。


有話郝浩說


有一句話說得好,叫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去學習說話,卻要用一生來學習如何閉嘴。中國歷史上,因為禍從口出而死的人,又何止一兩個。

一、禰衡

這個名字應該很大了,他裸衣罵曹操,結果被曹操客客氣氣地禮送出境,去荊州劉表那裡討生活;在劉表那裡呆了沒幾天,又把好脾氣的劉表給惹毛了,又被送去江夏黃祖那裡;黃祖這個大老粗終於沒有曹劉那樣的好脾氣,在忍無可忍以後把禰衡給砍了。

二、許攸

許攸和曹操是老相識了,在官渡之戰之中他的反水直接導致袁紹烏巢糧倉被燒,從而一敗塗地。而他卻也從此就躺在功勞簿上不再醒來。在曹軍開進冀州的時候,他甚至還嬉笑著對曹操說:“曹阿瞞啊曹阿瞞,沒有我,這冀州你進的來嗎?”不久以後,他就被曹操找了個藉口殺了。

三、周顗

相比於禰衡和許攸,周顗還算是個正面角色,但也是吃了嘴的虧。王敦之亂的時候,王導因為擔心皇帝遷怒於自己,於是就求周顗為自己說情。周顗卻裝作根本沒搭理他,還揚言這是清除奸臣的最好時機。

結果王敦成功攻入京城,在處理大臣的時候,王導三緘其口,終於導致周顗遇害。直到後來王導清理文件的時候,才看見周顗為自己說情的奏摺。於是也留下了那句著名的“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四、賀若弼和史萬歲

賀若和史是隋朝名將,並列為隋初四大名將之列。然而這兩個一個因為議論楊廣奢靡被殺,另一個則是因為直接頂撞楊堅而被殺,結局都難言有多好。

實際上,在君權至上、一言可決之生死的專制時代裡,因言獲罪是容易的,因為話多而掉腦袋也是家常便飯。

畢竟,狂言和真話,有時候並不容易區分,不是嗎?


你還知道那些因言獲罪的名人嗎?歡迎在評論區補充哦!


青言論史


大嘴巴應該是民間對一些心理藏不住事,有什麼事或者聽到什麼事總是喜歡對別人說的人一種統稱,用東北話來說就是小嘴巴巴賊能說,也不知道輕重還有該不該說,一股腦都說出來了,不考慮後果。

老話說的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每個人長著一張嘴,但就是這一張嘴能夠成事,也能夠敗事,在現在社會因嘴得罪人而被孤立,在古代因嘴得罪人就有可能小命不保,歷史上就存在因為有一張大嘴巴而被丟掉性命的人,今天我要說的這位就是楊修。

楊修,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人即今天陝西華陰人,出生世代簪纓之家,楊震的玄孫,太尉楊彪之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為學家。羅貫中評價其為:筆下龍蛇走,胸中棉帛成。著有賦、頌、碑、贊、詩、哀辭、表、記、書等各類作品,今存主要作品為《答臨淄侯箋》《神女賦》《孔雀賦》等。

之所以說楊修死在大嘴巴這個上面,實際上與他的才能有莫大的關係,也就是說,他因才得到曹操的重視和重用,但是最終也是因才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的名義殺掉。

【1】楊修因才而起,但卻因才而攪入立儲鬥爭中。

從《後漢書》和《世說新語-捷悟篇》中看出曹操是非常重用楊修的,任命他為自己的主簿,而且負責內外之事獲得曹操的認可。同時連曹操對楊修的才能都自愧不如,足可見楊修的厲害。但是楊修因才而起,最終因才而亡,楊修受到曹操的賞識和重用,曹操手下和他的兒子們為了得到曹操的關注,自然會向楊修示好,其中就有曹操的二子曹植,曹丕與曹植之間為了爭奪儲君之位十分激烈的,最初曹操的感情傾向是向著曹植的,因為他的才能很高,而且曹操對二子們的一些考察曹植都能夠順利過關,但是曹丕自然不甘如此,透露出在曹植背後有人扶持出謀劃策,其中就包括楊修,而曹操對臣子干涉自己家的事情是十分反感的,所以最終對楊修痛下殺手。

【2】楊修自恃才高不給曹操留面子。

在這方面更加能夠凸顯出楊修大嘴巴的特色,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曹操雖然不是皇帝,但是實際上就是皇帝,而且還是一位智勇雙全的人,所以輔佐曹操要更加的小心,但是楊修在這方面表現就不是那麼的靈活。尤其在展露才能方面,在很多場合讓曹操很下不來臺,如一次修建相國府的大門,曹操來視察,看完什麼都沒有說,叫人在門上寫了個“活”字就離開了。負責的人不知道為什麼,於是找到楊修,楊修叫人立刻把門拆了,他解釋:門裡加個活字就是闊字,魏王嫌這個門大了。

還有一此有人送給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點,就在杯蓋上寫了一個“合”字給大家看,沒有誰懂得究竟是何意。輪到楊修了,楊修便吃了一口,說:曹公教我們每人吃一口,還有什麼猶豫的。

另外的就是非常著名的雞肋事件了,更加讓曹操下來臺。

人聰明是好事,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壞事,楊修憑藉著自己的才能,每次都能股破解曹操的暗語,又參與了曹丕曹植奪儲之爭,這讓曹操很是不爽,如果不殺楊修,那豈不是他狠毒隱晦的事情都被他看得一清二楚,最終: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大嘴巴一詞,大家經常會把他用在諷刺調侃某個人說話不注意,或嘴上沒有把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朱元璋小時候的玩伴,瞧瞧什麼是大嘴巴,大嘴巴的人最後死的有多慘。

朱元璋年幼時曾是一個放牛娃,父母親人都在他年幼的時候就早早的離開了。那個時候朱元璋還不叫朱元璋,他有一個不入流的名字叫朱重八

。小朱重八年幼時孤苦伶仃無人依靠,吃飯都成了問題,還好有兩個小夥伴帶著他攬下了給地主放牛的活計。才能勉強維持生計。就是這樣朱重八從小在小夥伴的扶持下存活了下來。小重八長大後正值天下大亂,他也投身到了反蒙大軍中去。在無數場血戰中,小重八不僅活了下來,還成了明朝的太祖爺。

這朱重八不僅當了皇帝,還改了名字。後來朱元璋年幼時跟他一起放牛的小夥伴聽說他當了皇帝就來投靠他。

小夥伴進到宮殿中絲毫不顧殿中還侍立的有其他文武百官,拉著朱元璋的手竹筒倒豆子的就回憶起來當年一起放牛的糗事:“朱重八你小子好福氣呀,讓你當上皇帝了,坐在龍椅上啥感覺呀,咱們當年都一起放牛,如今你卻搖身一變成了皇帝,連名字都改了。”朱元璋聽聞之後面色慍怒但是還是強壓下了心中的怒火。想要叫人把他帶下去,先安排他好生休息。

誰知這個小夥伴見朱元璋沒主動允諾他官職又開口說到“朱重八,當了皇帝可莫要忘了扶持我們這些兄弟,當初可是我們幫助你,要知道以前你家可窮了褲子都沒得穿,光著屁股滿山跑,放牛的時候都沒褲子穿。要不是我可憐你給了你一條褲子。你得被村裡的姑娘笑話多久。你可要記得我的好呀。”

本來只是慍怒的朱元璋聽到這個小夥伴不管不顧的把他小時候的糗事。在所有人面前抖露出來。自己貴為九五至尊,被他這麼一說,以後在文武百官面前面子忘哪裡擱,沒有了皇帝的威嚴,以後還怎麼駕馭部下。於是他立刻叫人把這個小夥伴拖下去斬了。免得損失了他皇帝的體面。

確實朱元璋名人處罰小夥伴也有他的道理。小夥伴如此大嘴巴,這樣不合時宜的一番話說出來,朱元璋本就初登皇位,底下還是有不少軍功甚偉的將軍,以及看不起他出身的文官。這樣一來更會在他面前表現的傲慢,甚至抓著機會攻擊他。所以朱元璋只能殺雞儆猴砍了這個大嘴巴的少時玩伴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我是@痛定思痛的小牛頓,如果你也喜歡歷史,關注我。我們一起快樂的玩耍🤗


痛定思痛的小牛頓


對不起,沒看明白,是因為咀巴長的大而慘死?還是叫人打了嘴巴而慘死?🐷八戒咀巴大,但最終是隨唐僧西天取經後,終成正果,未聽說怎麼死的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