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八戒CC
1.顏回沒有傳世之作,首先可能是客觀條件不太允許。
顏回和老師孔子,生活在亂世,諸侯爭霸,“禮崩樂壞,民心不古"。
當時社會動亂流離,看不到安定的日子何時到來。這樣的情勢之下,要通過著書立說,來推行自己的學說,應該也是不太切合實際的。
顏回其實也是有自己的政治志向的,他欣賞舜的“無為而治”,有民本思想。希望能“無伐善、無施勞。”
可惜儒家的思想在當時不被統治階層接納,只能通過講學,去擴大儒家學說的影響。
2.顏回沒有著作傳世,或許也和孔子的學術觀念有關。
孔子主張述而不作,只是編輯、整理、傳授古籍,不輕易創作自己的作品。
顏回作為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一方面,對孔子的學說和觀念極為尊崇;另一方面,他也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幫助孔子整理、校對古籍的事務之中,應該沒有更多餘力,來著書立說了。
顏回悟性極高,很多問題理解的極為深入。尤其對易經,研究的很透徹。可惜去世得早,沒有留下更多的作品,是很遺憾的事。
生命感懷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顏回安貧樂道,最有學問,為何沒下留下傳世之傳?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因素。
第一,顏回屬於學術型人才,學問研究非常透徹,融會貫通了。但是,那時候沒有發表論文的傳統,老師又提倡“述而不作”,他就啥也沒幹。
第二,顏回學術很棒,但是碰到了好老師,總是“不恥下問”,他剛有一個新論點的苗頭,老師憑藉深厚積累和研究經驗,迅速形成體系化的論述學說。所以,顏回總是感嘆,“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不停跟著老師屁股後面跑。
第三,英年早逝,顏回學習很快,但是並不擅長創新,屬於守成型人才。假以時日必能有所造詣,但是短期內突破很困難,可惜他命太短了。
第四,儒家學問強調實踐,也就是說顏回踐行很勤勉,在實踐方面排第一。而後世傳頌的都是名言警句,並不是實踐怎麼刻苦、沒有犯錯,即使顏回“一單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不遷怒,不貳過”,但是大多數人只想學新觀點,不看重踐行的力量,覺得吃苦力行不是什麼大本事。
中醫生命科學
顏回是孔子最看中的弟子,道德學問是孔子弟子中的皎皎者,德行在弟子中排名第一,為什麼沒有著作流傳下來,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他把踐行孔子的教導作為人生的第一目標。他跟隨孔子學習最專心,得到了孔子的真傳,孔子說他差不多接近於道,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傳人。
顏淵力行孔子之道不輟。顏淵向孔子請教踐行仁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從視聽言動四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不符合要求的不能看、聽、說、做,要求很嚴苛,絕大多數的人難以做到,顏淵聽後馬上說:“回雖不敏,請事斯語也。”他說他要把孔子的話落實到行動上,努力去踐行孔子的教誨。孔子說,很多人都在為仁,但是都是堅持不了多久,而顏淵卻能持久的堅持下去。
其二,述而不作。孔子認為,先賢之學博大精深,後學學之唯恐不及,他只是在傳述先王之道。《論語》嚴格意義上講,也不是孔子的著作,是他的弟子記錄他平時的言行,更像整理的課題筆記。顏回也像孔子一樣,把學習孔子的思想放在第一位,覺得老師就沒有著書立說,老師還健在,更不可能自己去著書立說了。
其三,顏回去世得早。他生活貧困,“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論語·雍也》),但他一心修道,而忽視了物質上的追求,也不會放棄求道而去求富脫貧,註定長久處於貧困之中。 現代營養學家推測,顏回可能是營養不良而早早喪命。
丁小的時空
這個問題問得好。古人云:“有德必有言”。自古聖人立德必然要立言,而顏回稱為復聖,竟然沒有著述流傳後世的確讓人感到遺憾,也成為千古之謎。那麼,顏回為什麼沒有留下傳世著述呢?我想大約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家都說的,因為顏回32歲過世,離世比較早來不及有聖言傳世。二是大家都認為顏回修行很深,但這是別人的評價,作為顏回比較謙虛,他或許認為自己的道德修養還不足以立言,所以,志不在此。三是顏回始終以孔子為榜樣,孔子述而不著,顏回自然不會有所冒進。四是孔子評價顏回“不繁詞”、“擇言而出”,所以他的隻言片語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被收錄在《論語》裡面,就是他應該留給後世的遺產。五是顏回取卿相如拾芥蒂而被人誤解他甘於居陋巷,其實他是不遇民主。他的願望是“回願明王聖主而輔相之,敷其五教,導之以禮樂,使民城郭不修,溝池不越,鑄劍戟以為農器,放牛馬於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鬥爭之患……”。因此他居陋巷是在正如孟子所言,苦心志,歷筋骨,根本無暇估計著書立說,讓人扼腕嘆息的是他命短,二十九而發盡白,三十二而卒,真可謂壯志未酬身先死,哀哉!
牗天觀相
顏回沒有做過官,沒有寫過書,沒有做過什麼實際的事情。他是孔子堅定地追隨者、忠實者。孔子把他視為得意門生。
顏回對歷史的貢獻是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榜樣,與世無爭、安貧樂道、嚴於律己、堅守理想的形象。
這難道不算是對後人的貢獻嗎?尤其是在爭名逐利、寡廉鮮恥的社會,誰能想顏回那樣,不求名不求利,而只堅守自己認同的理想呢。借用王小波說的一句話:我對這個世界要求的很少,我活著只是想明白些道理。
柴門聞犬吠666
這是因為顏回沒有著書立說。
一、正因為他安貧樂道,所以他只是一味追隨老師,踐行老師的教導、學說,沒有想著追求名利。
二、按現在的說法,顏回在團隊中屬於總理一類人才,他只是想辦法把老師的學說更好的貫徹社會,在社會中發揚光大,從沒想過標新立異,另起爐灶。管仲、伊尹等名相流傳了什麼傳世之作?只有其做法流傳。
三、天妒英才,顏回壽命短,來不及著書立說。
馬火蟻
顏回是孔子的大弟子,是曾參的師兄,曾參是孟子的師祖。孔子對他極高的評價和後世孔孟顏曾的並列排名,已經說明他是非常了不起的儒學開創大師。他的學術成就包含在孔孟的思想學說裡,他沒有單獨出書一方面是英年早逝,更主要的是他是大弟子,需要對老師的學說進行記錄和整理。如果放到現代,孔子是教授又是博導,顏回就是博導帶的博士研究生,誰能說博導的學術成果就是博導一個人做出來的呢?
酒味悠悠過
顏回死的太早。孔子因顏回死去,曾失聲痛哭。
一木蟲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是孔子對他的弟子顏回的稱讚。顏回是《論語》編集之一,孔門十哲之一,孔子七十二賢之首,儒家五大聖人之一。顏回自小家境貧寒,十幾歲就進入孔子所辦的學堂,孔子第一次看到顏回時,覺得這孩子憨憨的,孔子給他講了一天的課,也沒見他說一句話,孔子就出題考他,不料顏回都能回答正確,並且悟性很高,從此孔子對顏回是另眼相看。顏回一生都跟隨孔子學習領悟聖賢之道,孔子的著作很多都是顏回領悟孔子的思想精髓後執筆所寫。顏回身體一直不好,再加上營養不良,享年41歲。只可惜他沒有留下自己的一篇著作,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儒家領域。
一葉孤帆行萬舟
古代各種學說,對封建統治者最有用的,才能得到重視,並有流傳的條件和機會,為統治者效力服務,老師在其上,豈能輪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