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何拒絕賣車安葬弟子顏回?

行者知趣

孔子號稱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個。顏回在孔子心目中是弟子當中NO.1的存在。

既然這樣,顏回去世時,他為何拒絕賣車安葬他?孔子自有孔子的道理。

顏回被孔子視為可以繼承衣缽的得意弟子,可惜的是顏回早於老師孔子而離世。

顏回去世後,孔子陷入極度悲傷中,他痛哭不已,發出“噫,天喪予!天喪予!”的悲嘆,意思是老天要亡我啊!

顏回的父親顏路早年也曾師從孔子,所以這父子二人均是孔子的弟子。顏路知道孔子對顏回的喜愛,顏回死後他因家貧沒錢為兒子辦理喪事,於是就請求孔子賣掉馬車來安葬顏回。

孔子卻說:“說說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吧。我兒子孔鯉死後,他只有內棺而沒有外槨,我不可以為他置辦外槨,而賣掉馬車,從此只步行。因為自從我當了官,就不可以在地上步行了。”

孔子的這番話,說明了自己是注重禮法之人,做事不可逾越禮法之舉。

我們讀《論語》時不難發現,孔子一直是維護傳統禮教的保守派,他一直想去修訂禮樂,他為此大聲疾呼,他想糾正一切偏離傳統的標準與做法。

孔子回應顏路的話,是按周禮規定,葬禮的級別要與逝者的身份相匹配。士大夫死後才可有棺又有槨,顏回並沒有做官,不屬士大夫之列,所以不應當越禮厚葬。

另一方面,孔子作為顏回的老師,他最熟悉顏回的風格和志向。從《論語》裡就有證明,比如: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這一句就是孔子對顏回的讚美∶顏回真是賢德啊,吃一筐飯,喝一瓢水,即使住在窮陋小屋的人都受不了這樣的清貧生活,但顏回卻不改一心求學的樂趣,真是賢德啊顏回!

顏回生前一直安貧樂道,執著於學業,以孔子對他的熟悉,清楚他死後肯定不願越禮厚葬的。

所以,孔子拒絕賣馬車為弟子顏回喪葬,於情於理都沒有錯。(完)


世界是一本書,人生是一份緣。關注蘭闍讀書,您一定會獲得知識與智慧~


蘭闍讀書

顏路找孔子不是讓孔子賣車,而是讓孔子將車子舍給顏淵用

關於“請子之車以為之槨”人們都釋作“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為顏淵買槨”,這個沒道理,好像孔子窮得連買幾塊板子做外槨都沒有能力了;而且,顏路僅僅向孔子要求買外棺為什麼偏要讓孔子賣車用於殯葬呢?直接向孔子提出出錢的要求就是了。

其實顏路是要孔子用自己的車子給顏回做外槨,所以孔子才不許。

士以上的人死了,用官車做外槨

《禮記·喪服大記》記錄了“殯”與“葬”的規格和過程,談到了用“車”的問題。 有一定地位的人死了,是先殯而後葬。“君裹棺用朱綠”,“大夫裹棺用玄綠”,“士不綠”。(“國君用紅色的絹包裹內棺”,“大夫用玄色的絹包裹內棺”,“士不用絹包棺”。)“君殯用輴 ,木替(tì,棺槨)至於上,畢塗屋;大夫殯以幬,置於西序,塗不暨於棺;士殯見衽,塗上帷之。”(“國君的殯用輴車載棺,用木料圍起,像房屋一樣用泥土封嚴實。大夫的殯用輴車載棺,用棺衣把棺罩住,放在住處的西側,封泥土時不直接與棺接觸。士用車載棺後,可以看見捆綁棺的皮帶,封好泥土,上面用帷幕罩上。”)“君葬用輴 ,四綍(音fú,牽引棺木用的大繩索),二碑,御棺用羽葆(以鳥羽聚於柄頭像蓋的一種儀仗)。大夫葬用輴,二綍,二碑,御棺用茅。士葬用國車,二綍無碑,比出官,御棺用功布。凡封,用綍去碑負引。君封以衡,大夫士以鹹。君命毋譁,以鼓封;大夫命毋哭;士哭者相止也。”(國君下葬用輴車,四條大繩牽引,用兩塊固定繩索的石碑,指揮下葬用羽葆。大夫下葬用輴車,二條大繩牽引,用兩塊固定繩索的石碑,指揮下葬用旗子。士下葬用國車,二條大繩牽引,不用固定繩索的石碑,到下葬時,用做大功使用的布指揮。封墓時,背對著碑肩扛著索引大繩。國君的墓封到衡木,大夫和士全封上。國君下葬時,命令禁止喧譁,用鼓聲指揮封墓。大夫下葬時,命令不許哭。士下葬時,互相告誡不哭。)

孔子的兒子孔鯉先於顏淵死,孔子也沒有捨出自己的車子

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多次高度稱讚顏淵,認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學上進。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孔子用自己的車子給顏淵做外槨。儘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卻不能放棄車子。因為他曾經擔任過大夫一級的官員,不能步行,必須有自己的車子,否則就違背了禮的規定,而且自己的兒子孔鯉死時孔子都沒有把車子給兒子用。

儘管孔子沒有答應顏路的請求,但孔子的弟子們還是厚葬了顏回,大概也備了外槨

從孔子說顏淵“視予猶父也”看,孔子與顏淵師徒是執父子之禮,以父子相處的(但顏淵的父親顏路也是孔子的弟子,看來這個輩分還挺不好論,我想顏路對孔子應該執師徒之禮,以兄長相處的)。 顏路在無力安葬兒子時,首先想到的是孔子。

在顏淵安葬問題上,孔子要遵從禮的規定。顏淵身份應該是“士”,家貧,孔子認為應該按照禮的規定像安葬自己的兒子孔鯉那樣安葬顏淵,所以連自己的車子都沒有捨出來。《四書集註》說:“喪具稱家之有無,貧而厚葬,不循理也。故夫子止之。孔子嘆不得如葬鯉之得宜,以責門人也。”

孔子的弟子們很有能力,雖然孔子說“不能這樣”,但弟子們還是鋪張排場地超規格安葬了顏淵,所以孔子說:“顏回啊,你把我當父親對待,我卻不能把你當兒子對待啊!不是我的錯啊,這些弟子們啊!” 品味孔子的這番話。可以想象,顏淵平時語言不多,再加上老師特別賞識他,人緣好,所以儘管顏淵生前很貧乏,他的父親想為他置辦個槨都沒有條件,但顏淵的同學有的經濟實力雄厚,大家出資厚葬他是有條件的,比如子貢,一定會慷慨贊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