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宁古塔?最可怕的是与披甲人为奴

经常看清宫剧的人会发现每当皇帝生气时总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流放宁古塔”,无论是曾经地位多高的人在听到这句话之后都会被吓得面无血色,如果再听到之后那一句“与披甲人为奴”之后更是苦苦哀求,有的甚至为了不被流放宁古塔,而直接选择自杀。

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宁古塔?最可怕的是与披甲人为奴

其实宁古塔并没有塔,而是一个古地名,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大约是现在的黑龙江牡丹江一带,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的重镇,满语中数字六叫做宁古,个叫做塔,所以宁古塔的意思就是六个,相传是清皇族有六个远兄在这,这个地方是清朝人最怕去的地方,流放至此,证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地狱,九死一生,难有回头路。

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宁古塔?最可怕的是与披甲人为奴

王家镇在盐糖见闻杂录中说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距今七八千里,极地重病积雪,非富世界,中国人亦无致其地者。顺治年间,因科举舞弊案件牵连的方公干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而流放是一种刑法,本该是低于杀而高于打的刑法,不轻也不重,有些王朝的人还乐于接受流放这个结果,唯独清朝,若是被判流放宁古塔,是比死还难受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宁古塔?最可怕的是与披甲人为奴

因为死很痛苦,但就一会,这流放宁古塔是一段漫长而十分难熬的事情,如果有点勇气,犯人肯定会半路自尽,既然是流放宁古塔,自然不会是车送你去的,你得用脚走,被判流放,夏酷暑,冬严寒你都得马不停蹄得动身北上,身上单薄的囚衣,戴上镣铐,手,脚和头都不放过,都需要加上限制,死在路途上的达到三分之二是正常比例,染病,豺狼虎豹,强盗贼寇,押送兵丁,折磨凌辱等等,反正也没人在乎他们,随意安置。到达流放地,他们的命运早在启程之前就被安排好了。

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宁古塔?最可怕的是与披甲人为奴

朝廷大员若犯重罪,祸及亲戚朋友,全被发配边疆为奴,用以稳定军心,既然是做了奴隶,那么身心及子孙后代都是受到了折磨,远道而来的流放者,貌美女子就随意糟蹋,怕丈夫碍手碍脚,就把丈夫杀了。有些女子还会被卖到妓院来换钱,而一些男子会被卖掉换马匹。

所有糟糕的选择当中有一个是最好的,就是在官庄做苦力,但没有一点点人身自由,种田,打蚊,烧石灰,烧炭,但总比其他的方式要好,康熙时期的诗人丁杰写下了”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民事伴辽阳“。

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宁古塔?最可怕的是与披甲人为奴

被流放宁古塔的人大多数是曾经身份较为显赫的江南人和中原汉人,有点学士文化的,尤其是在文字狱盛行的时候,有不少被流放者心里都在想突然有一天皇帝传来圣旨,赦自己无罪,可以回家。但这终归是个梦想,几百年的时间,几千上万人被皇帝特赦的也就那么一两次。

但是也有例外,有个人名叫杨岳,本名杨春华,因郑成功海岸被发配宁古塔,幸好他的妻子烹饪技术十分出众,到达宁古塔之后,二人开了一家糕点铺子,制作一些江南小吃,很受当地人喜爱。

清朝为何把犯人流放宁古塔?最可怕的是与披甲人为奴

但是那些被特意被叮嘱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的流放者就没有那么好运,披甲者指的是位于宁古塔的一种特殊士兵,顾名思义就是披着盔甲的意思,他们是位于清朝最北边的边防士兵,被指给披甲人当奴隶,全年无休,还得在冰天雪地当中一直耕作,他们需要开垦荒地,挖山凿石,还得伺候那些士兵的生活,可以说再辛苦不过了,所以被流放到了宁古塔,你的命运就和一些牲口没有差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