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新疆:近代中国第一人臣林则徐(7)

面对世界,每一个人只是其中的一个点,如果眼睛只盯着自己、固守自己的经验,自己就是中心、自己就是天下。

在林则徐禁烟前,国人仍以" 天朝君临万国" 的妄自尊大的心态紧闭大门,国人对外部的世界茫然无知,认为英国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离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 大便不通而死" 。

清朝官员也称英国人膝盖不能打弯,所以拜见中国" 万岁" 就不能下跪。即使林则徐刚到广州时,也称茶叶、大黄是" 制夷之大权" ,相信夷人膝盖伸展不便,认为" 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 。

因此,林则徐也曾天真地认为英国不敢对天朝大国动武。

不过,因为亲身经历了禁烟的重重阻力,使得林则徐不再仅仅只盯着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了"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在广州禁烟期间,林则徐开始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

虎门销烟后,禁烟运动遇到了新的困难。林则徐对鸦片贩子采取强硬态度,要求他们立一保证书,永不夹带鸦片进关,如果查出鸦片," 货尽没收,人即正法" 。

英方认为缴烟是迫于形势的权宜之计,而立保证书则关系到今后长远的利益,他们绝不愿放弃通过肮脏的鸦片贸易所取得的巨大利润。因此义律一再拒绝执行立保证书的命令,并且当众撕碎了保证书样本,叫嚷绝不停止鸦片贸易。

而朝廷内部反对禁烟的官吏也伺机而动,他们采用了各种手段来削弱禁烟运动。

6 月23 日,穆彰阿会同刑部,依照道光皇帝谕旨研究林则徐提出的一条建议,即:" 夷人带鸦片烟来内地者,人即正法,货物入官" ,他们上奏建议将" 来内地" 改为" 入口" 。一词之改,实质表示外商在口外的贩烟活动不必干涉,为沿海的鸦片走私大开方便之门。

广州城顷刻谣言四起,鸦片贩子活动更加肆无忌惮。林则徐明知事出有因,仍严正宣告:" 彼造谣惑众者,名为误会,实则矫诬,一经访获讯明,定当立行正法。"

辞官南归的龚自珍,因林则徐禁烟阻力重重和自己无从献策而忧虑,曾赋诗一首:

" 胡人横海拜将军,侧主南天未藏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腊丸难寄惜雄文。"

身负重任的林则徐,更是感觉阻力重重,在虎门时,他写给豫堃的一封信中,曾经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仆立志要断此根株,然收缴若不准行,此根如何能断?踌躇踯躅,滋切焦口"。

林则徐虽然感到忧虑,却并未因此气馁和退缩。他赋诗明志:" 近闻筹海盛封章,突兀班心字有芒。谁识然犀经慧照,那容李树代桃僵

林则徐查禁鸦片的决心当然不能使义律回心转意,而是激他铤而走险。半个月后,英船水手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流血事件。

7 月7 日,英国水手在宝安县尖沙咀村酗酒,殴打村民,并用木棍将农民林维喜打死。12 日,林则徐派人查办,查明确系英国水手酗酒行凶,屡次责令义律交出杀人凶犯,由中国官府审办,义律一概不理,却在8 月3 日宣布在中国领海上设立一个具有刑事与海上管辖权的法庭,将于12 日在一艘英船上开庭审讯林维喜案,并邀请中国官员旁听。

义律践踏中国司法主权的行动,理所当然地被林则徐拒绝了,为维护国家主权,林则徐下令断绝英船和在澳门英商的食物接济。

23 日,又下令驱逐澳门英商。同时,林则徐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必要措施,作好抗敌自卫的准备。他命令海口内河各处设防,加强兵备,整顿队伍,进行军事演习。清朝军队和水师,这时已经非常腐败,经过林则徐的大力整顿,战斗素质有所提高,逐渐增强为一支能御敌的部队。沿海人员一心御侮,同仇敌忾,林则徐号召沿海人民聚合丁壮,购置器械,用以自卫,如果英人上岸滋事,准许开枪阻击,勒令退回,或将其俘获。在林则徐的号召下,广州、南海、顺德等地农民纷纷购置武器,准备抗击来犯之敌。

上述一系列措施,使英商遇到了极大困难,食物和水的供应断绝了,义律无计可施,向林则徐乞诚,愿意进行谈判。林则徐即通知澳门同知蒋立昂,在英方缴烟、立保证书和交出凶手的前提下,双方能够进行谈判。由于义律的装聋作哑,一味抵赖,谈判没有结果。

这时,英国政府已蓄意挑起侵华战争,来维持可耻的鸦片贸易。

11 月2 日,士密率英舰" 窝拉疑" 号、" 海阿新" 号窜行达穿鼻洋海面,向水师提督关天培递交了英军驻华海军司令致钦差大臣的信件,要求林则徐准许英商及家眷住在澳门并恢复一切供应,林则徐严正地加以拒绝。

第二天清晨,关天培率水师在穿鼻洋面巡防稽查,士密要求关天培把巡船驶回沙角。水师在领海上巡防,这是中国的主权,关天培当即严词拒绝,并表示说:只要义律在限期内交出殴毙林维喜的凶手,水师就可以考虑撤回。

躲在" 窝拉疑" 号军舰上的义律狡辩说:" 我再三声明并不知道谁是杀害林维喜的凶手,若我已经查出,早就惩办了,若以后拿获的话,也一定会惩办。"

完全拒绝了关天培提出的条件,中国水师理所当然地在自己的领海上巡航。紧接着中国官兵在穿鼻、官涌击退了英军的武力挑衅。

对外界更是一无所知的道光皇帝,在接到林则徐胜利的捷报之后,下达了谕旨:" 英吉利国夷人自议禁烟以后,反复无常,前次胆敢先放火炮,旋经剀谕,伪作恭顺,仍勾结兵船,潜图报复。彼时虽加惩创,未即绝其贸易,已不足以示威……即使此次具出甘结,亦难保无反复情事,若屡次抗拒,仍准通商,殊属不成事体,至区区税银,何足计论……著林则徐等酌量情形,即将英吉利国贸易停止。所有该国船只,尽行驱逐出口,不必取具甘结(立保证书)。其殴毙华民凶犯,亦不值令其交出。"

立保证书、惩凶的正义措施被明令废止了,林则徐几个月来为挽救民族危难的努力遭到无情的否决,更使他心酸的是,道光帝在回折上进行了恶狠狠的批斥:

林奏:" 此次剿办之余,于澳门既不能陆居,于尖沙又不能水处。苟知悔悟,尽许回头。"

朱批:" 不应如此,恐失体制。"

林奏:" 若义律与土密等尚以报复为心,则坚垒固军,静以待之,亦自确有把握。"

朱批:" 虽有把握,究非经久之谋。"

林奏:" 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实至公无私之义。"

朱批:" 所见甚是,而所办未免自相矛盾矣。"

这是林则徐走上仕途以来,首次受到皇上如此强词夺理的批斥,他不敢也没有再行顶撞。12月6日,他宣布正式封港,断绝与英国的贸易。这件事使他感到痛心。后来,他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外间悠悠众口,都谓我激起夷衅,殊不知实出圣躬独断。"

与此同时,在北京的反禁烟派加紧了破坏禁烟抗英斗争活动。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利用道光帝急于禁烟收场的心态,奏请调邓廷桢为两江总督,以去林则徐左臂。

1840 年1 月5 日,道光帝调邓廷桢为两江总督( 后改调闽浙总督) ,林则徐转任两广总督。

实则,让林则徐远离禁烟运动,以免断了自己的财路。

虽然说" 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 ,但对林则徐而言,却是一生最大的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