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会有“流放”这一刑法?你可能还不知道,流放仅次于死刑

在古代,流放发配是仅次于死刑的刑法,但山高皇帝远,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流放难道不比关在监狱里要自由?古人为什么要发明“流放”这种刑法?

首先从古代的生产力来看,农业是最受统治阶级关注一项,士农工商中,农民的地位要高于工和商,可就算如此,百姓们吃不饱也是常有的事,要是遇到些自然灾害,饿死人是常有的事。

古代为何会有“流放”这一刑法?你可能还不知道,流放仅次于死刑

而这种情况下,犯人关在牢里反而能吃上饭,长此以往,便有了为了温饱而故意犯罪的事情发生,这算是流放犯人的理由之一,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而流放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边境的兵力,古代的边境并不太平,大仗小仗时有发生,要说这世界上最残酷的是哪里,那当然是战场,否则遇到战事时,为何要到处抓壮丁?因为没人想去战场打仗,可能也是流放才成了仅次于死刑的原因之一。

古代为何会有“流放”这一刑法?你可能还不知道,流放仅次于死刑

到了后来,流放又逐渐演变为让犯人去开发边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古人居住的更加聚集,像边远的地方鲜有人烟,生活条件自然和中原地区没法比,没人愿意去开发那些边远地区,这些犯人恰恰有了利用的价值,事实上不光是我国古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曾有过这种做法,比如说英国就曾将大量的法人流放到澳大利亚充当劳力。

古代为何会有“流放”这一刑法?你可能还不知道,流放仅次于死刑

而这所谓的“劳力”,几乎是完全免费,高兴的时候可以加个餐,不高兴的时候就是饿上几天也没人会管,可以想象被流放的犯人们没日没夜的干活,又得不到任何好处,仿佛行尸走肉一般,外加荒凉的地区,艰苦的环境,对于犯人来说是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有严苛的流放地,说是生不如死也不为过,比如说清朝时期,动不动就将要犯流放宁古塔。

古代为何会有“流放”这一刑法?你可能还不知道,流放仅次于死刑

宁古塔常年冰封,吴兆骞就曾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宁古寒天下之所无。”,不仅天气恶劣,被流放犯人们的待遇更是极差,有了战事,首先是犯人们顶上,没战事的时候又要做苦工,当真是没有出头之日。

最后一点来源于古人的思想情节,有时候越是有文学素养的人,这种情节便越大,千万不要小瞧这种思乡情节,在我们看来无所谓的事,对古代人来说却是天大的事,要不古时候曹操为何会有割发代首的举动?因为古人将头发看的与命一样重要,要是放到现在,有的人一个月不剪发还难受,所以我们不能以现在的观点去看待古人,而要站在古人的思想角度上去想。

古代为何会有“流放”这一刑法?你可能还不知道,流放仅次于死刑

流放之地,必然离家甚远,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到哪都有思念的人,这种精神上的空虚折磨,才是流放最令人恐惧的折磨。

但抛开这些不说,“流放”的出现也同样是古人智慧的体现,最起码做到了物尽其用,还能减少食物上的开支,那些犯罪者,也为自己的罪行买了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