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贪小便宜,为七座城放赵国一马,结果三十万秦军战死

长平之战,秦国大良造白起一举击溃赵国主力,四十五万赵国军人身死长平。特别是白起将二十余万赵国降卒集体坑杀后,天下列国震恐,对秦国的虎狼之师十分畏惧,六国将领皆不敢与白起一战。长平之战中,秦国出动五十余万大军,战后伤亡过半,白起整军备战,打算一鼓作气灭了赵国。

白起以兵家的眼光看待战争,认为长平之战后,六国虽然更加憎恨秦国,但都不会出手攻击秦国,因为长平之战的震撼太大了,列国不敢与秦军交战。赵国精锐尽失,国中惶惶不安,正是一举灭国的天赐良机。白起征伐列国,无一败绩,早已名满天下,他现在追求的就是灭一国,以成就自己的最高兵学。

秦昭王贪小便宜,为七座城放赵国一马,结果三十万秦军战死

白起

赵国当然不愿意坐等灭亡,于是赵国跟韩国联合,共同出资,请纵横家名士苏代携重金入秦,游说秦国丞相范雎。秦昭王最信任的人就是丞相范雎了,因为是范雎让他得以亲政,相对而言秦昭王对白起还颇不放心,毕竟白起是宣太后、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战神。

赵国派出的纵横家名士苏代用两点理由说服范雎,让范雎说服秦王下令白起班师回朝。这两点理由概括起来是:其一、白起灭赵,必为三公,地位将会在范雎之位;其二、白起灭赵,而秦民不增加,秦不得实惠。

苏代说:白起阵斩赵括,武功盖世,已为当世名将,白起再攻灭赵国,易如反掌。秦若灭赵,则秦王为天子,白起为三公,三公地位在丞相之上,难道范丞相你想位居白起之下吗?

苏代又说:秦国攻占韩国上党郡,但是上党郡臣民皆叛秦归赵,这说明天下百姓不愿当秦人。现在秦国攻灭赵国,那么赵国北部的百姓逃入燕国,东部的百姓逃至齐国,南部的百姓逃至韩、魏。如此一来,你秦国能增加多少人口?有土地而没有人,这样的仗打了有什么意义?

苏代再说:不如接受韩国割让一城,赵国割让六城而退兵,如此白起没有了军功,威胁不到你的地位,而秦国又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不好吗?

秦昭王贪小便宜,为七座城放赵国一马,结果三十万秦军战死

范雎

范雎认为苏代说得十分有道理,于是他向秦王进言,接受韩、赵七城,而白起班师回国,同时范雎还找了一条理由,那就是秦军需要修整!秦昭王虽然年纪大了,但他没有宣太后那么成熟的政治经验和斗争经验,于是同意了范雎的建议。再没有得到韩、赵城池的前提下班师回国了,白起知道了其中的原因,跟范雎产生了矛盾。

赵孝成王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大臣虞卿认为割地与秦,秦势更强,赵国将陷入"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的境地,如此赵将灭亡。 虞卿建议以六城贿赂齐国,联齐抗秦。赵孝成王采用虞卿的谋略,派虞卿东见齐王建,商讨合纵抗秦计划,并借魏国使者来赵之机商讨合纵事宜,与魏订立盟约。同时赵国将灵丘封给楚相春申君黄歇,结好楚国;并对韩、燕亦极力交好。赵国在国内则积极发展生产,重整军备,积极进行抗秦准备 。

秦昭王贪小便宜,为七座城放赵国一马,结果三十万秦军战死

秦昭王

秦军班师后,论功行赏,许多将士都获得爵位,不少士兵连升数级。秦国将士们正准备用国家封赏买田娶妻之时,秦昭王征召他们出征赵国。原来赵国毁约,不割六城给秦国,秦昭王大怒之下,发兵二十万灭赵。经过一年的修整,赵国有所恢复,同时天下列国也知秦军损失惨重,畏秦之心大减,一时各国使者四处奔走,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秦昭王命白起统兵灭赵,白起称病不出, 秦昭王认为自己有负于白起,就改命五夫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灭赵,直攻赵都邯郸。赵国名将廉颇素以勇力闻名于诸侯,防守战正是他之所长,加上邯郸城高墙厚,粮草充足,据城坚守,赵国已立于不败之地。五夫夫王陵率步骑二十万伐赵,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带足够的攻城器械,因此久攻不下,一年打下来,秦军士气低落,损失过半。

不久秦军增兵十万伐赵,这次带足了攻城器械,赵国危矣。赵国丞相平原君赵胜散家财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白起放回的四百余名娃娃兵也登上城墙,抗击秦军。不久,秦军又损失五万余人,而邯郸城仍坚不可下。

秦昭王贪小便宜,为七座城放赵国一马,结果三十万秦军战死

秦国军队

秦昭王再次命令白起出战,白起认为灭赵时机已过,不如退兵守境,以免被六国合纵击之。秦昭王不信白起之言,命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增兵十万继续围攻邯郸。一年之后,秦军伤亡过半,而邯郸城仍坚不可下。赵国坚持了两年不败,让列国看到秦军并非不可战胜,当赵使来求援时,魏国、楚国各出兵十万支援赵国,当然这中间少不了利益交换。

得知魏、楚各出兵十万援赵,秦昭王派郑安平率兵五万增援王龁。这时秦国前后派出了45万大军,秦国野战部队已经派完,国内仅余各郡县守备部队。魏楚援军到来之前,赵胜招募三千敢死队,命李谈率领进击秦军,击退秦军三十里,李谈战死,赵王封其父为李侯。赵、魏、楚三军在邯郸城外击溃秦军,郑安平所部二万秦军降赵。

魏楚赵三国联军乘胜进至河东,秦军再次战败,大军退回河西郡。此时韩国也加入合纵攻秦,赵、魏、楚、韩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秦国河东之地尽失,损失精锐部队三十余万,之后秦军据河而守,四国联军也很快解散,各回各家。

秦昭王贪小便宜,为七座城放赵国一马,结果三十万秦军战死

白起之死

白起不领王命,拒不出战,被秦昭王赐死。白起死前: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白起死后,秦民哀之,建生祠以祭祀白起。如果秦昭王不贪七城,白起挟长平之战之余威,必然可以一鼓作气灭赵,秦国损失的兵力不会超过五万。灭赵之后,可以加快天下统一进程,这至少可以减少七国百万军民的死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