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呂后強勢殘暴,卻也有低三下四忍氣吞聲的時候

導語

呂后,這位歷史上第一位無冕女皇帝,她在劉邦死後,迅速控制了整個大漢天下,她的強勢,大肆封賞呂氏家族,極力打壓劉氏皇族,劉氏皇族人人自危,她的心狠毒辣,劉邦寵妾戚夫人因為和呂后爭奪兒子繼承權,得罪呂后,被呂后做成“人彘”,其狀悽慘,連呂后兒子漢惠帝見了都驚怕不已。

後世史官對於呂后都停留在殘暴專橫的印象裡,可以想像站在大殿之上呂后,威嚴的注目著一朝重臣,向她和她的兒子漢惠帝朝拜的時候,她的心裡是何等的滿足和自豪,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西漢女強人,也有在匈奴挑釁的時候,不得不低下那顆高昂的頭。本篇就來具體講述這個典故的前因後果。

都說呂后強勢殘暴,卻也有低三下四忍氣吞聲的時候

匈奴的崛起,對大漢的威脅

從歷史進程來看,北方的遊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衝突持續了幾千年,而且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北方的貧瘠、落後、氣候惡劣,而中原地區富庶讓他們感覺就是一塊肥肉,趨之若鶩,為了部落的生存發展,他們不得不鋌而走險,發動戰爭,雙方實力的對比,又影響著局勢的走向,當北方實力強的時候,他們就會擴張南侵,反之,則會收斂實力,避其鋒芒。


都說呂后強勢殘暴,卻也有低三下四忍氣吞聲的時候

匈奴問題,對於西漢是個棘手的燙山芋,據專家考證,匈奴和華夏本是同根同源,《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公元前16世紀,夏朝滅亡以後夏後的一支逃到北方大漠地區,在吞併其他部落後形成匈奴,匈奴是泛稱,不同的朝代對匈奴叫法不同,鬼方、混夷,獫狁都指匈奴,這支匈奴部落能征善戰,極具侵略性和擴張性,匈奴發展到秦漢之際時,勢力範圍包括了西到裡海,東到西伯利亞,南至長城外的廣袤區域,嚴重威脅著劉漢王朝。

都說呂后強勢殘暴,卻也有低三下四忍氣吞聲的時候

劉邦建立西漢以後,一些異姓王趁朝局未穩,犯上作亂,公元前201年,劉邦的開國功臣韓王信在今山西大同地區起兵反叛,並勾結匈奴一起進犯漢朝,公元200年前,劉邦為了鎮壓叛亂,決定御駕親征,率領32萬大軍出擊匈奴,戰爭的初期,匈奴冒頓單于鑑於漢軍人數眾多,準備採取避其鋒芒,誘敵深入的策略,起初西漢軍隊進展順利,勢如破竹,連打幾場勝仗,開始產生輕敵思想,當劉邦率領先頭部隊到達平城白登山後,冒頓單于設下埋伏,並迅速切斷劉邦的主力部隊,劉邦的先頭部隊頓時陷入敵人的包圍之中,整整七天七夜,糧食也快吃完了,飢寒交迫,危在旦夕,這就是歷史著名的“白登之圍”,後來,多虧陳平的計策,通過向單于的寵妾閼氏獻出金銀財寶,閼氏在得到劉邦那裡的好處後,開始在冒頓單于那裡吹枕邊風,軟化了冒頓單于要置劉邦於死地的決心,劉邦最終才得以脫身,然而白登之圍,劉家軍隊精銳殆盡,一時無法恢復。

都說呂后強勢殘暴,卻也有低三下四忍氣吞聲的時候

白登之圍以後,西漢對付匈奴基本處於守勢,長期以和親政策維持雙邊的和平。

惠帝即位後,單于藐視大漢,調戲呂后

劉邦死後,呂后的兒子惠帝即位,朝政 大權掌握在呂后手裡,此時的大漢國力尚未從白登之圍當中恢復國力,國力積弱積貧,根本不能和匈奴相抗衡,漢朝繼續奉行防禦為主,採取和親的國策和匈奴打交道。此時的匈奴根本不把漢朝放在眼裡,在這樣的背景下,冒頓單于趁漢朝新君繼位,朝局不穩,給呂后去了一封挑釁味十足的書信。

都說呂后強勢殘暴,卻也有低三下四忍氣吞聲的時候


《漢書》記載,孤憤之君,生於沮澤,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憤,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意思就是讓呂后當單于的女人,這是一種赤裸裸的羞辱,其實冒頓單于的本意並不是看上了呂后,而是對大漢整個國家的羞辱,藉以試探西漢新統治者的反映。

不難想像,當時呂后是用怎樣的心情看完這封信的,在名節比生死更重要的古代,這種羞辱怎能不讓人氣憤填膺,何況匈奴調戲的可是堂堂一國女主呂后,此時的呂后在國內是權傾朝野,說一不二,怎會嚥下這口惡氣,當她將這封國書拿到朝堂之上討論時,許多大臣武將主張派出軍隊教訓匈奴的狂妄,然而中郎將季布提醒呂后,白登之圍,前車殷鑑,現在不是逞強的時候。一句話點醒了憤怒的呂后。

都說呂后強勢殘暴,卻也有低三下四忍氣吞聲的時候

憤怒之餘的呂后頭腦很快清醒,一位成熟政治家的涵養在此次事件中得以充分體現, 她認識到此時的漢朝國力無法擊敗匈奴,還不如忍一時之氣,繼續維護和平,與民休養,發展才是硬道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口惡氣,遲早是要匈奴來還的。

她給匈奴單于回了一封信,信中介紹自己年老色衰,走路都困難,還不如送給單于幾位年輕貌美的女子,繼續實行和親。回信送到單于那裡,單于也自知理虧,不再主動挑起爭端。

都說呂后強勢殘暴,卻也有低三下四忍氣吞聲的時候

此次事件的處理風格,完全看不出是心狠手辣的呂后所為,但是也正因為這樣低調的處理,避免了兩國的流血衝突,保持了兩國的邊界和平,忍一時之辱去,換得百年和平來,給新生的西漢政權得到極大的喘息機會,得以發展經濟,呂后之後的文帝、景帝繼續施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開啟了西漢的文景之治。

都說呂后強勢殘暴,卻也有低三下四忍氣吞聲的時候

結語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位處廟堂之高的女主也有無奈的時候,但是這也體現這位成熟政治家的極高素養,韜光養晦在當時的背景之下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忍並非代表懦弱,而是一種高瞻遠矚,事實也證明了呂后的遠見,漢武帝即位以後,勵精圖治,國力大增,重用大將衛青、霍去病,主動出擊匈奴,殺得匈奴“匈奴遠遁,而南無王庭”。

參考文獻《史記·呂太后本紀》

《史記·匈奴列傳》

《漢書·匈奴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