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恩如大仇”到《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馬小跳眼鏡事件。

去年十月份開始關注的馬小跳,因為他和別的自媒體人不一樣,他是真正帶領“網吧大神”走上正軌的人。

比起那些花百十塊採訪一次的自媒體人,馬小跳沒有什麼華麗的文案,沒有詭異的造型,更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

他授人以漁。

眼鏡、小胖、大胖、貸款哥……這些本該在網吧裡昏昏沉沉的“底層人士”,在馬小跳或市儈或真心的幫助下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體會到了自食其力的滿足感。

這就夠了。

從“大恩如大仇”到《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馬小跳眼鏡事件。


故事的開始。

馬小跳歸根結底是一個小工頭、小老闆,他做的一切從根本上說起來還是盈利。

不論是視頻帶來的收益,還是拆除賺取的工錢,都是為了盈利。

所謂的“網吧大神”,簡直就是每個工頭夢寐以求的團隊。有活時候隨叫隨到,沒活時候工人自己跑跑外賣搬搬貨。令行禁止、感恩戴德,又全是青壯全都可信。

倘若是經常從事建築工程的人就會知道,養一支穩定的隊伍最大的難點在於淡季。養不起穩定隊伍時候,每次去勞動市場僱傭臨時工都相當於一次賭博。

偷奸耍滑、小偷小摸、不聽指揮、亂說話壞事的人數不勝數。

更何況馬小跳這樣的隊伍還有額外收益。藉著“網吧大神”的噱頭帶來的自媒體收益,和精神上的成就感。何樂不為?


從“大恩如大仇”到《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馬小跳眼鏡事件。


眼鏡反目,貸款哥出走。

我想,大多數人在觀看馬小跳視頻的時候無不是抱著一種高人一等的心態在看,順便拋去一些同情、獲取一些滿足。

這一點,從幾位兄弟的綽號上就能看出一二。至於馬小跳本人會不會有這樣的滿足感就不得而知了。

但正如《讓子彈飛》中湯師爺所說:“掙錢嘛,不寒摻。”

馬小跳、眼鏡、大胖、小胖、憨哥、貸款哥,大家都是靠自己的雙手獲得生存的本錢,不寒酸。

但是,看似“時來運轉,其實是頂風作案。”

3月不知道哪天,貸款哥出走。3月10日,馬小跳和眼鏡正式拉開戰鬥的帷幕。

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

畢竟,假如換個場合換個對象,單單“眼鏡”“大胖”“憨哥”“貸款哥”這樣的稱謂只怕就大打出手了。

更何況自己最落魄的一面赤裸裸的暴露在數十萬粉絲的目光下?

當他們活在自己的小世界時候,這些東西無足輕重。一旦與社會接軌,就會很快發現那些高人一等的言論、那些俯視的目光。

每天抱著手機的貸款哥走了,走的毫無徵兆,走的賭氣又堅決。

有了對象的眼鏡反目了,他不能向貸款哥一樣一走了之。整件事情最大的受益者是他,最大的受害者也是他,他無處可去、無所遁形。他只能試著發出自己的聲音。


從“大恩如大仇”到《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馬小跳眼鏡事件。


自古大恩如大仇

一個人如果長期承受著來自另外一個人的恩情,面對“恩人”時候不由得就會感覺低人一等。

反觀“施恩者”,時時刻刻認為我有恩於他,下意識的就缺了幾分收斂和剋制。

受恩的人若覺得這恩情太大太重,就成了負擔,終有一日將會反目。而施恩的人覺得這恩情很大很重,便會無止境的索取,覺得對方付出什麼都不足以償還自己的恩情。

唐朝有個嶺南節度使,名叫李勉。在開封尉任上時,一次監斬的犯人名叫李九,喪命在即卻是面無懼色,李勉見他膽氣過人是一條真正的好漢,就下令網開一面放了這名囚犯。

數年後,李勉在河北偶然遇到這位當年的囚徒。

這人見到當年的救命恩人,不由分說將恩公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猶覺得不夠。就和妻子商量:“此活我者,何以報德?”妻子說:“償還千匹可乎?”

李九說,不行不行,一千匹布不足以報答救命之恩。妻子又說:“兩千匹可乎?” 故囚仍然搖頭,說還不夠。妻子就說:“若此,不如殺之!”

幸得此家僕人密告,李勉才免於一死。

看似荒誕的故事,表達的意思卻一點都不荒誕。

活命這樣的大恩,簡直就是無以為報,不論幾千匹布都不足以感謝,那怎麼辦,殺了吧。

殺了他就不需要每天有負擔,殺了他不需要走到哪都聽到“某某對自己有恩,某某真是個好人”之類的言論。

殺,便是反目。

從“大恩如大仇”到《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馬小跳眼鏡事件。

馬斯洛需求金字塔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

當年的網吧大神已經走出了網吧,和大多數人一樣站在陽光下用勤勞換取生存。已經不需要為一日三餐發愁,這時候他們更需要被人肯定、被人尊重。

大家有目共睹的是,眼鏡從今年開始變得不一樣了,或者說有了女朋友以後變得不一樣了。他正在試圖擔起生活的擔子,試圖撿起昔日丟下的尊嚴,當他看到吃瓜群眾在評論區高高在上的和施恩者互動,心裡一定是苦澀的。

我一個人的時候,貧窮對於我來說就是晚飯吃饅頭或者吃牛排的區別,絲毫不會有損我的快樂;但當我喜歡上一個女孩的時候,貧窮卻讓我變得如此的自卑。

我想這就是眼鏡的真實寫照罷。

更何況,數十萬粉絲的目光無限放大了他的缺陷,這樣的壓力足以壓垮任何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

反目顯得如此理所當然。

從“大恩如大仇”到《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馬小跳眼鏡事件。

《莊子》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渾沌。倏和忽常跑到渾沌住的地方去玩,渾沌待他們很好。

倏和忽商量著報答渾沌的美意,說:"人都是七竅,用來看、聽、吃、呼吸,而渾沌偏偏沒有,我們幹嘛不替他鑿開呢?"於是倏和忽每天替渾沌開一竅,到了第七天,渾沌就死了。

莊子用“倏”和“忽”給“渾沌”報恩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覺中常常帶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卻忽視了對方真正需要的東西。

有時候“相濡以沫真不如相忘於江湖。”

我一直冷血且固執的認為,任何感情都需要經營,越是親密無間的交情越需要相敬如賓。萬事不求人就沒有朋友,喧賓奪主就沒人敢請客。

從“大恩如大仇”到《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馬小跳眼鏡事件。


當然,不論怎麼說這都是一次成功的營銷。


聞亻二:一個好讀書不能甚解的文盲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