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恩如大仇”到《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马小跳眼镜事件。

去年十月份开始关注的马小跳,因为他和别的自媒体人不一样,他是真正带领“网吧大神”走上正轨的人。

比起那些花百十块采访一次的自媒体人,马小跳没有什么华丽的文案,没有诡异的造型,更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

他授人以渔。

眼镜、小胖、大胖、贷款哥……这些本该在网吧里昏昏沉沉的“底层人士”,在马小跳或市侩或真心的帮助下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体会到了自食其力的满足感。

这就够了。

从“大恩如大仇”到《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马小跳眼镜事件。


故事的开始。

马小跳归根结底是一个小工头、小老板,他做的一切从根本上说起来还是盈利。

不论是视频带来的收益,还是拆除赚取的工钱,都是为了盈利。

所谓的“网吧大神”,简直就是每个工头梦寐以求的团队。有活时候随叫随到,没活时候工人自己跑跑外卖搬搬货。令行禁止、感恩戴德,又全是青壮全都可信。

倘若是经常从事建筑工程的人就会知道,养一支稳定的队伍最大的难点在于淡季。养不起稳定队伍时候,每次去劳动市场雇佣临时工都相当于一次赌博。

偷奸耍滑、小偷小摸、不听指挥、乱说话坏事的人数不胜数。

更何况马小跳这样的队伍还有额外收益。借着“网吧大神”的噱头带来的自媒体收益,和精神上的成就感。何乐不为?


从“大恩如大仇”到《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马小跳眼镜事件。


眼镜反目,贷款哥出走。

我想,大多数人在观看马小跳视频的时候无不是抱着一种高人一等的心态在看,顺便抛去一些同情、获取一些满足。

这一点,从几位兄弟的绰号上就能看出一二。至于马小跳本人会不会有这样的满足感就不得而知了。

但正如《让子弹飞》中汤师爷所说:“挣钱嘛,不寒掺。”

马小跳、眼镜、大胖、小胖、憨哥、贷款哥,大家都是靠自己的双手获得生存的本钱,不寒酸。

但是,看似“时来运转,其实是顶风作案。”

3月不知道哪天,贷款哥出走。3月10日,马小跳和眼镜正式拉开战斗的帷幕。

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毕竟,假如换个场合换个对象,单单“眼镜”“大胖”“憨哥”“贷款哥”这样的称谓只怕就大打出手了。

更何况自己最落魄的一面赤裸裸的暴露在数十万粉丝的目光下?

当他们活在自己的小世界时候,这些东西无足轻重。一旦与社会接轨,就会很快发现那些高人一等的言论、那些俯视的目光。

每天抱着手机的贷款哥走了,走的毫无征兆,走的赌气又坚决。

有了对象的眼镜反目了,他不能向贷款哥一样一走了之。整件事情最大的受益者是他,最大的受害者也是他,他无处可去、无所遁形。他只能试着发出自己的声音。


从“大恩如大仇”到《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马小跳眼镜事件。


自古大恩如大仇

一个人如果长期承受着来自另外一个人的恩情,面对“恩人”时候不由得就会感觉低人一等。

反观“施恩者”,时时刻刻认为我有恩于他,下意识的就缺了几分收敛和克制。

受恩的人若觉得这恩情太大太重,就成了负担,终有一日将会反目。而施恩的人觉得这恩情很大很重,便会无止境的索取,觉得对方付出什么都不足以偿还自己的恩情。

唐朝有个岭南节度使,名叫李勉。在开封尉任上时,一次监斩的犯人名叫李九,丧命在即却是面无惧色,李勉见他胆气过人是一条真正的好汉,就下令网开一面放了这名囚犯。

数年后,李勉在河北偶然遇到这位当年的囚徒。

这人见到当年的救命恩人,不由分说将恩公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犹觉得不够。就和妻子商量:“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子说:“偿还千匹可乎?”

李九说,不行不行,一千匹布不足以报答救命之恩。妻子又说:“两千匹可乎?” 故囚仍然摇头,说还不够。妻子就说:“若此,不如杀之!”

幸得此家仆人密告,李勉才免于一死。

看似荒诞的故事,表达的意思却一点都不荒诞。

活命这样的大恩,简直就是无以为报,不论几千匹布都不足以感谢,那怎么办,杀了吧。

杀了他就不需要每天有负担,杀了他不需要走到哪都听到“某某对自己有恩,某某真是个好人”之类的言论。

杀,便是反目。

从“大恩如大仇”到《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马小跳眼镜事件。

马斯洛需求金字塔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

当年的网吧大神已经走出了网吧,和大多数人一样站在阳光下用勤劳换取生存。已经不需要为一日三餐发愁,这时候他们更需要被人肯定、被人尊重。

大家有目共睹的是,眼镜从今年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或者说有了女朋友以后变得不一样了。他正在试图担起生活的担子,试图捡起昔日丢下的尊严,当他看到吃瓜群众在评论区高高在上的和施恩者互动,心里一定是苦涩的。

我一个人的时候,贫穷对于我来说就是晚饭吃馒头或者吃牛排的区别,丝毫不会有损我的快乐;但当我喜欢上一个女孩的时候,贫穷却让我变得如此的自卑。

我想这就是眼镜的真实写照罢。

更何况,数十万粉丝的目光无限放大了他的缺陷,这样的压力足以压垮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

反目显得如此理所当然。

从“大恩如大仇”到《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马小跳眼镜事件。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倏和忽常跑到浑沌住的地方去玩,浑沌待他们很好。

倏和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美意,说:"人都是七窍,用来看、听、吃、呼吸,而浑沌偏偏没有,我们干嘛不替他凿开呢?"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报恩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却忽视了对方真正需要的东西。

有时候“相濡以沫真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一直冷血且固执的认为,任何感情都需要经营,越是亲密无间的交情越需要相敬如宾。万事不求人就没有朋友,喧宾夺主就没人敢请客。

从“大恩如大仇”到《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分析马小跳眼镜事件。


当然,不论怎么说这都是一次成功的营销。


闻亻二:一个好读书不能甚解的文盲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