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麼要去工作,這些都是很好的答案

美國幽默大師羅伯特·奧本曾經這樣回答一個問題:每天早晨打開報紙,如果百萬富翁排行榜上還沒有自己的名字,就去工作。

工作,工作,還是工作……端午小長假結束,每個人從各地風塵僕僕趕回自己工作崗位。相信很多人都會自問:我為什麼要工作?是為了發財致富,還是僅僅為了養家餬口?我們好像並沒有去思考這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對我們來說又有著重要意義的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去工作,這些都是很好的答案

深圳方圓盛世

修身齊家?去工作

工作是生存的需要

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創造性的提出了人的需求層次理論。他把人的各種需要分為五個層次,依次序上升: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根據馬斯洛這一理論,我們不難看出,其中生理需要是人的各種需要中最基本、最強烈的一種,是對生存的基本需要。

工作才會有工資,有了工資才可以保證基本的、必須的生存需要。現實社會,芸芸眾生,工資就是其工作的唯一目的和唯一動力,也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手段。因此,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基本的工資、為了保障生存的權力。是因為生存的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辛勤地、努力地去工作,這是很現實的。

我們為什麼要去工作,這些都是很好的答案

深圳方圓盛世

工作是肩上無需言說的責任

除了生存之外,每個人都還肩負著對家庭的責任,而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報酬,滿足生活的需要,承擔自己對家庭的基本責任。人不能不工作,文化在日益進步,生活也日趨複雜,到處是義務、責任、恐懼和阻礙,這些東西不是由大自然產生出來的,而是由人類社會產生出來的。

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滿》一書中提到:“如果是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為了謀生而從事的日常工作會帶來非比尋常的滿足感。通過昇華,工作能從個人喜好或直覺衝動中發掘潛力,這種原始力量,由於其內在原因要比尋常的力量來得更為強烈。”

我們為什麼要去工作,這些都是很好的答案

深圳方圓盛世

更高追求?去工作

工作是一種道德約束

許多富有的人卻不辭辛勞地做著他並不喜歡的工作,因為他們認為工作是道德上的要求。今天大多數人仍然認為並相信工作是一種美德。在我們身邊,很多家財萬貫的家長並不一定要求子女去臥薪嚐膽,某一天來繼承自己的事業,但也會堅持把孩子送到某部門,某企業去工作,所圖的當然不是那點工資收入,而是有一份正經的差事,至少孩子不容易學壞。身邊更多的傳奇是有關大城市邊緣因為拆遷暴富的村民們,守著n套住房,衣食無憂,卻開著寶馬去拉黑活,原因是什麼?工作是一種道德約束。

我們為什麼要去工作,這些都是很好的答案

深圳方圓盛世

工作可以實現社會理想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要知道,人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渾渾噩噩、稀裡糊塗地度過此生,為的是要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發揮出自己的本色,做一個最好的自己。沒有人願意虛度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充實美滿,富有意義。進取之心,人皆有之。可是歲月流逝,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鬥志和激情。當正處在人生的創造時期人們,又怎能失去進取之心,失去激情,麻木不仁地度過此生呢?而工作,就是實現這種理想的最好平臺。

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去工作

工作是與環境溝通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方式

今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難再去想象自己的工作與人類福祉、民族興亡等宏大敘事之間存在著什麼顯著的關聯。人們在意的是工作的本來面目。今天人們的個體意識早已興起,自我價值實現是人生的最重要目標,而人又是社會的動物,工作正好搭起了這座橋樑。在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是工作的目的,而工作是人與環境溝通,加入社會最普通最好的方式。

我們為什麼要去工作,這些都是很好的答案

深圳方圓盛世

工作意味著那份幸福感和希望還在:明天會更好

工作是辛苦的,是有壓力的,充滿了各種酸甜苦辣,需要操心,需要投入,需要耗費心力,會白頭髮,甚至會積勞成疾,但是人們還是那樣投入的進行工作,因為人們同時也在享受著工作所帶來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人們得到一個關於希望的承諾,只要繼續努力工作,明天就會比今天好,明年就會比今年好。儘管只是暗示,但它意義重大。這不僅涉及個人的安全感,也涉及社會的安全感。

我們為什麼要去工作,這些都是很好的答案

深圳方圓盛世

與工作所能帶來的的幸福感和希望相比,不工作的空虛、恐懼與絕望,誰也不能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