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有看似很乖,很聽話的表現,其實說明他缺安全感了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一個需求層次理論,他認為當人類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時才會產生有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價值的需要。換句話來說就是要先解決溫飽問題,才有談其他的需要。因此生理與安全的需要,是人類最低級也是最基礎的需要。

孩子突然有看似很乖,很聽話的表現,其實說明他缺安全感了

需求層次理論,圖片源於網絡

人際關係理論的代表人物沙利文認為:人類行為的動力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滿足的需求,一類是對安全的需求。可見安全的需求的重要性。

那什麼是安全感呢?對安全感的需求什麼時候開始產生呢?

安全感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是一種讓人感覺放心、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心理感受。嬰兒從一出生就對安全感有強烈的需求。出生時從羊水包圍的子宮環境突然變成了裸露在外的空氣中,他就感受到了生存的壓力。在嬰兒時期的安全需求主要來自於周圍的人無條件的接納和重視自己

當孩子突然有這些很乖、很聽話的表現時,就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

例1:3歲的孩子突然很聽媽媽話,媽媽讓幹什麼才去幹什麼,不讓幹什麼就不去幹什麼。這麼聽話的孩子是怎麼形成的?原來之前不聽話頑皮搗亂時,媽媽就嚇唬說他再這樣,就不喜歡他,不要他了。

他原有的安全感遭受破壞,原來他這麼喜歡和信賴的媽媽,會因為自己做的事不喜歡他不要他,他很害怕失去媽媽的愛,就順從媽媽的意願去做媽媽的乖孩子。雖然媽媽只是一時氣話,可孩子確當了真。他們該是多麼害怕失去媽媽啊!因此,大人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帶來傷害。

孩子突然有看似很乖,很聽話的表現,其實說明他缺安全感了

例2:2歲的小寶寶在自己家吃飯很任性,挑食得很,不是扔筷子就是把飯到處灑,就不好好吃飯。隨媽媽回外婆家後,吃飯很乖,不挑食,也不亂髮脾氣了,吃飯安安靜靜的。原因是孩子對陌生環境的不熟悉不適應,感到焦慮、害怕,缺乏安全感,孩子的心理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會怯生或手足無措。因此,父母在把寶寶帶去新的環境,需要提前讓寶寶有心理準備,多給他關注和擁抱,幫助他慢慢適應新環境。

孩子突然有看似很乖,很聽話的表現,其實說明他缺安全感了

例3:一個4歲的男孩,家庭條件很好,他爸爸媽媽工作很忙經常外地出差,他由保姆帶著。節假日父母回家,給他買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他看見吃的後就自己到一邊吃和玩去了,也不纏著媽媽和爸爸,爸爸和媽媽也覺得孩子長大了很懂事。爸爸媽媽走了後也不會哭鬧。在別人看來他是很堅強的好孩子,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原因是他認為他曾經信賴的父母拋棄了他,在父母那裡已經找不到安全感了,而他從食物和玩具那裡得到了滿足。他甚至不敢在父母面前表現自己的情緒,可見他的安全感嚴重缺失。如果父母再多給他一些愛和陪伴,不是用食物和玩具來滿足他,他就會更加願意表現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也可以更好地走出去與其他人交往。

孩子突然有看似很乖,很聽話的表現,其實說明他缺安全感了

孩子缺少安全感,他就會花很大精力找其他方式去彌補安全感的缺失,就沒有大的精力去嘗試新的東西,探索世界和發展自己。這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健康成長極為不利。我們作為父母,都想著孩子能成龍乘鳳,想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可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而孩子對父母最大的需求就是安全感,而父母就是他們的世界啊。他只有在一個安全、穩定、持續有愛的環境裡成長,他才能真正放心地去主動探索世界和發展自己。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信任父母,信任環境,信任他人,信任自己,只有在每個階段得到充分的安全感的滿足,才能為更好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比爾蓋茨說過:“教育是伴隨終身的事,而我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務是給孩子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