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你的幸福?讓無條件的愛,帶我們遠離權變性高自尊的辛苦

在學校裡,從來沒見過低自尊的孩子成績會優秀,成績好的全都是高自尊的孩子。而來到工作單位,大家也會發現受尊重的、處於優勢地位的也都是高自尊的人,而低自尊的人不但幹活多拿錢少處於劣勢,還總是受人輕慢瞧不起。

那麼你認為高自尊的人會更幸福?

事實卻沒那麼簡單。當然說低自尊的人確實會活得比較辛苦,很多人甚至發展出討好型人格,用辛苦的犧牲和討好去換取世界能夠對他們好一點點。但是在一種情況下,高自尊的人會活得更辛苦,甚至更容易走向抑鬱和暴力。

誰偷走了你的幸福?讓無條件的愛,帶我們遠離權變性高自尊的辛苦

這種情況就是權變性高自尊。心理科學將“權變性高自尊”視為高自尊的一種,所謂“權變性高自尊”,就是指一個人的自尊是權變的,其自尊水平的高低依賴於外界的評價或自身取得的成就,當人覺得自己是成功的或被人肯定,就會處於高自尊,當人感覺被否定或者失敗了,自尊水平就會直線下降。

也就是說這種人的高自尊並不是來自於他自己本身,而是必須滿足一定的標準,他們才會自我感覺良好。譬如有些孩子考了高分就會感到自信滿滿,而一旦分數不理想就會深受打擊、一蹶不振,開始嚴重懷疑自己;再比如有的人熱衷於整容手術,或者拼命絕食減肥的,在他們看來塌鼻樑、眼睛不是雙眼皮、體型不苗條的,都沒有資格談自信,只有變美了變瘦了自己才會認可自己。

看身邊的那些“權變性高自尊”人士們確實活得非常辛苦。他們忙著追求一個又一個“成功”:“我必須考到年級前十、我必須年薪達到六位數、我必須把墊下巴和豐胸手術做了、我必須拿全獎……”

誰偷走了你的幸福?讓無條件的愛,帶我們遠離權變性高自尊的辛苦

有的人的自尊是建立在“成功”之上的,所以他們需要不斷的成功才能找到自我,一個成功實現了沒幾天他們就不快樂了,然後接著追求下一個成功。但這些還好無非是比較辛苦,最壞的是很多高自尊的人是非常脆弱而敏感的,一旦有人批評了他們,他們就受不了了,輕者情緒低落,重者自殺自殘、或暴力殺人。

當自尊需要滿足某些條件,它就會變成一副沉重的枷鎖把人拖向深淵。而人本主義科學理論之一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尊重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需求。人對尊重的渴求遠遠超過金錢。所以那些因“權變性高自尊”活得異常辛苦的人們,那麼辛苦也只是為了“自尊”二字而已。

可是,要怎樣才能讓他們明白:“自尊”本來就是屬於他們的,不需要那麼辛苦地去追求啊。

其實解藥就是:無條件的愛。

誰偷走了你的幸福?讓無條件的愛,帶我們遠離權變性高自尊的辛苦

因為“權變性高自尊”來自於“有條件關愛”。打個比方:當孩子覺得只有考高分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和肯定,否則父母就會生氣不愛自己,孩子就會認為只有“高分”的自己是可愛的有價值的,否則自己就沒什麼價值。正是“權變性高自尊”者內化了重要他人設立的“有條件關愛”的標準和期望,才形成了權變性高自尊。

那麼,如果從小你最重要的人,比如父母、師長告訴你:不管你考了多少分,外貌漂亮還是不漂亮,是男孩還是女孩,哪怕身患疾病算不上健康等等,你都是漂亮可愛、有價值、值得所有人尊重和愛的,那麼你就會無條件地接納自己,不管別人怎麼看你,不管自己貧窮還是富有、相貌美麗還是醜陋、遭遇成功還是失敗,你都會喜歡這個本來的自己、擁有可貴的自尊。

這就是意味著,你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應批評“事”而不是批評“人”,即使是懲罰也要讓他們覺得你的愛還在。

誰偷走了你的幸福?讓無條件的愛,帶我們遠離權變性高自尊的辛苦

“自尊者至貴”。我們渴望高自尊,但這個前提是你喜歡的是你自己本身,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心理學認為這種高自尊才是真實的,可靠的,這種類型的自尊被稱為“安全型高自尊”,能為人們贏得真正的尊重和幸福。

其實我們每個人本來都是屬於“安全型高自尊”,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沒有人天生不愛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其實我們每個人原本都有機會贏得尊重和幸福,只不過後來有太多的人,尤其是父母、家人給我們設立了太多條件和期望,讓我們的自尊發生了變異而已。

好了,瞭解了這些,我們就可以讓那些變異的自尊迴歸本位,享受真正的高自尊帶給我們的美妙體驗,不用活得那麼辛苦,輕輕鬆鬆迎接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