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柴荣不死北伐成功,打败契丹统一北方,赵匡胤会成为什么角色?

大马哈鱼12


如果柴荣不死,北伐成功,打败契丹统一北方。赵匡胤有三种不同角色,结果天地之别:

一是在战争中战死。战争总会有牺牲,柴荣北伐,统一北方,需要发动战争,赵匡胤作为他手下重要将领,肯定会亲身指挥参与战斗,这就有战死可能。


话史人


以柴荣的能力,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应该超过五成,而赵匡胤想称帝估计就只能想想了。

一代英主

后周世宗柴荣自公元954年即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致力于大一统。后周在他的统治之下,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同时南征北战,特别是大败辽国,连克三关三州,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英年早逝

可惜,公元959年,柴荣突发疾病,驾崩,在位时间仅6年,逝世时才39岁。随后其子恭帝柴宗训即位,年仅7岁。柴荣的突然去世,直接打断了后周的发展形势,特别是对辽的进攻态势,也让辽逃过一劫。

“陈桥兵变”

趁着皇帝年幼,时任禁军将领的赵匡胤,联合各部发动“陈桥兵变”,公元960年建立宋朝,都城汴京,赵匡胤即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也志在大一统,可惜“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更是让宋朝尚武精神渐渐没落,再也无力吞并辽。

历史没有如果,柴荣是一代英主无疑,有柴荣存在,也就没有宋朝啥事了,赵匡胤绝对是大一统的功臣之一。


以史知今



柴荣,后周世宗,于北伐契丹(辽)途中突患疾病而不得不退兵,使唾手可得的“燕云十六州”转瞬间化为烟云。从此,终极后来的有宋一代,“燕云十六州”始终未回到中原皇朝手中。柴荣突患疾病退兵开封、任命赵匡胤等人为托孤大臣后没几天就驾崩,享年39岁,可谓天妒英才!

如果柴荣不死北伐成功,打败契丹(辽)统一北方,赵匡胤会成为什么角色?

柴荣的文治武功

柴荣即位后,随即面临北汉和契丹(辽)的威胁,在后周群臣都要求暂避的情况下,柴荣力主亲征与北汉决战,在高平之战中大败北汉与契丹(辽)联军。此战是柴荣在军中威望大升,同时柴荣借此机会开始整饬军纪,斩杀临阵脱逃将士、提升有功将领。对了,赵匡胤也是在此战中表现突出而擢升。

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1、内政方面

在位期间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

2、外政方面

采用大臣王朴在《平边策》中“先易后难”的主张,即:先攻下江南(南唐)、岭南(南汉),再取巴蜀(后蜀),其后是辽国的燕云之地,最后是河东(北汉)。在位期间先后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


【注: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发现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在内外政策的大体框架方面与柴荣高度相似?再说一个小秘密,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也不是他的发明,而是后周太祖郭威在登基称帝时用过的,过程完全跟赵匡胤黄袍加身差不多,也是将士拥立。】

假设赵匡胤会成为什么角色?

很显然,柴荣的文治武功是唐末五代十国以来少有的明主、名君。那么赵匡胤作为后周的重要将领肯定会在全国统一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统一做出重要贡献。如果没有战死沙场,那么赵匡胤肯定会慢慢擢升。古有”文到尚书武封侯“的俗语,故而赵匡胤会成为一代良将,最高封侯,死后配享武庙,享受后世供奉的殊荣。仅此而已!

为什么不假设赵匡胤会造反?这里要提一下,后周世宗柴荣曾改革军事制度:

1、实施练选制度,精简中央禁军,补充强健之士,设有殿前都指挥使、水陆都部署、殿前都点检等高级军官,形成“殿前诸班”的禁军,其中殿前都点检掌握军事实权。(赵匡胤就是担任此职在后周世宗去世后发动陈桥兵变,篡位建宋朝。时机把握的非常好,欺负柴氏孤儿寡母,要是柴荣在世,赵匡胤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啊。赵匡胤获得此职也是在柴荣突患疾病后任命,作为托孤大臣之一。)

2、严明军纪,命兵部尚书张昭远制定新的军法。

3、最后是限制藩镇权力,例如禁止造军器、干预民政等等。

可想而知,赵匡胤在此制度下,根本无法造反。而且柴荣非常强势,内有柴荣自己坐镇掌中央禁军,外放节度使也又被限制权力,何谈造反?况且以柴荣的文治武功,随着全国的统一,进一步进行改革也说不定。因此,柴荣在世,赵匡胤无任何造反的机会,只能做忠臣良将!



雪峰居士


哎呀,这是我最想假设的历史问题了。

真的。

柴荣死得太早了。

他有能力,有魄力。可惜天不假年,若不然,也不会扔下孤儿寡母让人欺负。

如果柴荣命够长,北伐成功,打败契丹统一北方,那赵匡胤会成为什么?

当然会成为得力大将,继续南征啊。

赵匡胤能成事,是利用了柴荣的家底的。现在东家不死,自己还能干,赵匡胤没有机会,当然只能继续打工了。

当时柴荣的儿子还小,所以被迫“禅让”了,也不知道他本身的能力如何,如果他在父亲的庇护与教导下长到适龄接班,自身手腕过硬,治得了赵匡胤等一班老臣,稳坐下去没有问题。

如果小柴接了班,却治不住那些老臣,那么,一统之后再度分裂不是没有可能。但世事难料,在再次的分裂中,赵匡胤也许一枝独大,也许被他人所灭,也许,柴氏宗族中另外跃出一匹黑马,重新归拢力量也未可知。

也许,赵匡胤在新君继位后不久就挂了——毕竟他的寿命寿命也不长。那就终其一世,还是个臣子。

一切都是假设。但柴荣活得久一点,政治格局肯定会不一样。

赵匡胤黄袍加身,确实占了孤儿寡母的便宜。


钱多多读文史


如果柴荣不死北伐成功,打败契丹统一北方,赵匡胤会成为什么角色?

论文治武功,柴荣并不逊色于赵匡胤,倘若不是英年早逝,想必历史上的皇帝圈根本没有赵匡胤的事儿。赵匡胤黄袍加身,继承了柴荣的皇位,可以说是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大周王朝在柴荣的任期内,对外南征北战,广阔疆土,对内平和政治,抚恤平民,制定了一系列强国的策略。

可以说,赵匡胤能够创立大宋江山的版图,是站在了柴荣这位伟人的肩膀上。如果没有这份基业,赵匡胤是很难对外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征战契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柴荣在世,燕云十六州收入囊中是势在必行的。可赵家倾两兄弟之力,都没有实现这个夙愿,这就是能力的差距。

至于柴荣如果没有早逝,赵匡胤在大周王朝的地位,其实并不难猜测。

赵匡胤在柴进去世前,是柴荣的禁卫军统领,虽然有兵权,但是并没有达到位高权重的地步。如果柴荣活着,赵匡胤最多做到大将军一职,柴进也不可能将天下兵马归他统领,顶多让他统领一部兵马。待天下平定之后,论功行赏,也许会给他封侯,成为一方诸侯。

可以这样理解。

赵匡胤深得柴荣信任,本事了得。

就如韩信之刘邦,李靖之李世民,但是柴荣宅心仁厚,只要赵匡胤没有露出造反的尾巴,也不会有狡兔死走狗烹的行动,将功高震主的赵匡胤杀害。倘若赵匡胤图谋不轨,则另当别论了。

我觉得,柴荣如果一统天下,建立大周王朝,想必比大宋王朝要强盛许多。

毕竟,在华夏的地盘上,大宋王朝并没有真正的统一,西有虎视眈眈的西夏,北有龙盘而据的大辽。


樱花如歌


如果柴荣不英年早逝,他很有可能完成统一事业,完全没有赵匡胤的机会。如果是这样的话,赵匡胤扮演的角色很可能是一位开国功臣。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不仅善于用兵,在政治上更加玩的转。

称帝后,他实施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在军事方面,他解除了将领的兵权,调往外地任节度使,这时候的节度使和五代时候的节度使完全不同,是没有实际权力的;在行政方面,分割宰相的权利,避免中央权力一家独大,设立通判与知州相互制衡,避免地方权力一家独大;财政方面设立转运使,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赵匡胤前期作为军事将领,表现非常出色。柴荣一但统一天下,无仗可打,作为开国功臣的赵匡胤必须面临专业,鉴于他在政治上也才能卓著,非常合适当个宰相,不过这要看柴荣怎么安排了。

那么赵匡胤有没有可能在柴荣手里篡位呢?

赵匡胤是一个做事非常谨慎的人,没有把握的事情绝不会干,谋反这种性命攸关的事情更加不会盲目冲动,就算是在柴荣幼子手里篡位的时候,尚且一再试探手下的诚意,如果面对柴荣,可想而知他绝不会有这个胆量,等到柴荣一步步掌权牢固了,他就更加没有机会。


秦曰汉云


如果不死,后面赵匡胤也做不了皇帝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了兵变,七岁的周恭帝被迫退位,后周就此被大宋所取代。但是在一年前,赵匡胤还是一名忠心耿耿的将领。在柴荣病重的时候还乞求上天保佑他的皇帝,可是为何在柴荣逝去仅仅一年,赵匡胤就迫不及待的称帝了呢?如果当初柴荣晚死几年,还有赵宋吗?

在讨论柴荣不死是否能改变历史之前,我们先来说说被赵匡胤取代的后周。

后周的太祖郭威本来是名低级兵校,投奔后汉,因其骁勇很快便出任高级将领,手握重兵,受到了皇帝的猜忌,受身边大臣蛊惑,杀郭威全家。郭威听闻,一怒之下起兵造反,杀回了都城。干掉了仇人,手握废立大权,本想自己称帝,却担心名不正言不顺,于是便立了一个小皇帝。

后来京城风闻契丹进犯边境,郭威便率大军向北出发,大军走到了一个地方,怎么也不愿意前进,众将士非要拥立郭威为帝,并在混乱中将一面黄旗子披在了郭威的身上,随后郭威杀回都城正式称帝,建立了后周。

而郭威此时所作的一切都被赵匡胤看在眼里。要说赵匡胤实在是没有创意,10年后,赵匡胤照着郭威这个剧本,将这台大戏,重新演绎了一遍,建立了大宋。

郭威建立了后周后没几年便死了,夺天下前,郭威的家人被后汉的皇帝全杀了,只有养子柴荣和他领兵在外得以幸免,因此只好将皇位交给了养子柴荣,好在柴荣励精图治、比郭威还要雄才大略。

周世宗柴荣像

柴荣征南唐,北伐契丹,在即位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将后周的疆域扩大了数倍之多,不但如此,柴荣还进行了很多改革,经济文化大繁荣,后世称柴荣为“五代第一明君”。

可以说赵匡胤的宋朝不但在疆域上继承了后周,在施政上同样是延续了后周的方法,踩在后周的肩膀上大宋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后世的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如果柴荣不英年早逝,再给他十年的时间,会不会完成统一?赵匡胤是否还会在柴荣死后来一次兵变?

先我们来看看赵匡胤敢兵变的两大倚仗:

1. 军权在手

从后周太祖郭威起兵造反之后,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原王朝如此短命,能传位三代的已经是比较长久的王朝了。郭威认为这些王朝之所以如此短命,就是因为武将的权力太高了,权力大的武将看皇帝不顺眼,就起兵造反,取而代之,所以郭威在位期间一直致力于削弱武将的权力。

郭威死后,柴荣也一直想不能让武将有太大的权力,但对新建立的后周来说,四周强敌环饲,这个时候削弱军权,无疑是自断一臂,柴荣必须要倚重各路将军手中的兵将。这种情况下,柴荣无从选择。高平一站,赵匡胤展露头角,立下殊功,才得郭荣信重,在禁军中缓步经营势力。

赵匡胤

2. 主少国疑,人心惶惶

柴荣最大的问题,便是身后事的安排。自五代乱世以来,从来没有少主能够守住国家的先例。最大的威胁除了其他国家的虎视眈眈,还有国内各个将领,除了赵匡胤,郭威的女婿张永德、外甥李重进这些人,同样对皇位蠢蠢欲动。

主少国疑,人心惶惶。是以孙策不传子孙绍而传弟,司马师不传嗣子司马攸而传弟,赵匡胤长期以赵光义为实际储君,等到亲儿子长大成人后,赵光义羽翼已丰,尾大不掉,欲易储已不可能,也是同样缘由。

郭荣重病后,为保孺子皇位,费尽心思去打压张永德、李重进,反让和郭威毫无关系的赵匡胤轻易得了天下,是他眼光和胸襟不如他养父的地方。

但是如果上天能够再多给柴荣10年的时间,一切都不一样了。首先这10年即便柴荣完不成统一,但也基本上处于大局已定的情况,在这几年,柴荣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可能会对他儿子即位产生威胁的大将,比如张永德、李重进、以及赵匡胤等。

而柴荣多了十年,小皇帝也长大了,主少国疑的状况不复存在,即便他不如他的父亲那样雄才大略,但守成是没有问题的。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有宋三百年,商品经济发达、市民文化繁盛,如此不同过往各朝的独具特色,当时世界第一大都会,古代史上繁华富庶无与伦比的汴京城,实为周世宗郭荣这样一个小贩出身的帝王所奠基。

郭威——柴荣——赵匡胤,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整体。三代君王历时近半个世纪后,才终于在李唐帝国的废墟重建了一个昌盛的汉人王朝,结束了兵戈连绵、黎民饥馑的百年乱世。






富士康一哥


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后期的一代英主,必然有过人的能力。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他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4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在商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去世,年仅39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庆陵。而赵匡胤–后周世宗逝世前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握殿前禁军,公元960年,北汉和契丹联兵犯境,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于陈桥驿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逼迫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而赵匡胤在周世宗时期缕建战功,逐步被器重,但这也是在柴荣的英明领导下,如若柴荣不死(或晚点死),北伐或可成功,后周一统天下,而赵匡胤会做为开国功臣位于朝堂,断然没有造反逼迫皇帝禅位的可能,也就没有后面的宋朝,当然也没有后来的南宋偏安一隅,当然,这只是假设性的历史……


骁骑龙尊


历史上的柴荣军事上是强于赵匡胤,从对辽战争可以看出。而且赵本人也是柴荣一手提拔提来的年轻将领。柴荣如果不英年早逝北伐成功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北伐成功,以柴荣的政治觉悟肯定会乘胜挥军南下统一华夏!如果这些都做完了的话会肯定着手解决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如果赵这时还活着,他只有俩个选择,一交出一切兵权,韬晦养老。要么就是兵变被抄满门!赵多半会选择前者,毫无悬念的事他肯定不会去冒这个风险...


回眸五千年


一直对宋这个朝代不怎么喜欢,因为他从根本上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朝代,并立的政权有,辽,夏,金,从赵匡胤的所作所为和实行的政策来看,赵匡胤并不是一个,战必胜,攻必克的帅才,而且当时他只是禁军头领,说白了就是皇家保安队队长,再加上后来的杯酒释兵权,用文臣统兵的行为来看,他是看不上当兵的大老粗的,但是又不得不靠他们打天下,这点有点像美团的王兴,他从内心一直瞧不起销售这个职业,据说曾经还把干嘉伟晾在外面,让他等了2个小时才见他。言归正传,柴荣号称五代第一英主,这点我是赞同的,而且个人认为他跟刘秀的性格有点相似,如果他活着说不定真能一统江山,如果柴荣一直活着那么他对赵匡胤的使用绝对会有所保留,而且以赵匡胤的所作所为来看,绝对不是雄才大略的主,欺负孤儿寡母的事情但凡有点血性的男人都做不出来,如果他能够打败辽,金,再称帝,我想大家都不会有太多意见,而且从他的作为看出,他压根就没真正想这么做,是个格局很小的人,当年毛主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完全是为了凑数押个韵而已,赵匡胤顶多就是个玩弄权术的权臣,所以,柴荣在世,赵匡胤顶多就是个节度使到顶了,甚至我都觉得他都不一定能有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