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营口市已撤销的24个行政区域(营口原来是个巨无霸)

营口,是中国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曾是东北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宗教文化传播中心及各种物资的集散地,被誉为“东方贸易总汇”和“关外上海”之称。

历数营口市已撤销的24个行政区域(营口原来是个巨无霸)

一、车站区

1948年,营口设有车站区。

1949年,撤销车站区。

二、民主区

1948年,营口设有民主区。

1949年,撤销民主区。

三、建设区

1948年,营口设有建设区。

1949年,撤销建设区。

1957年,恢复建设区。

1958年,改为站前区。

历数营口市已撤销的24个行政区域(营口原来是个巨无霸)

四、繁荣区

1948年,营口设有繁荣区。

1949年,撤销繁荣区。

1957年,恢复繁荣区。

1958年,改为西市区。

五、幸福区

1948年,营口设有幸福区。

1949年,撤销幸福区。

六、胜利区

1948年,营口设有胜利区。

1949年,撤销胜利区。

历数营口市已撤销的24个行政区域(营口原来是个巨无霸)

七、河北区

1948年,营口设有河北区。

1949年,改为河北区公所。

1950年,撤销河北区。

八、盐场区

1949年,营口增设盐场区。

同年随后,工农区和盐场区合并为工农区。

九、工农区

1948年,营口设有工农区。

1949年,工农区和盐场区合并为工农区。

1950年撤销工农区。

1957年,恢复工农区。

1958年,将工农区改为市郊区。

1984年,郊区更名为老边区。

历数营口市已撤销的24个行政区域(营口原来是个巨无霸)

十、第一区

1950年,成立第一区。

1956年,撤销第一区。

十一、第二区

1950年,成立第二区。

1956年,撤销第二区。

十二、第三区

1950年,成立第三区。

1956年,撤销第三区。

历数营口市已撤销的24个行政区域(营口原来是个巨无霸)

十三、第四区

1950年,成立第四区。

1956年,撤销第四区。

十四、第五区

1950年,成立第五区。

1956年,第五区改为第五区公所。

1957年,改为工农区。

1958年,将工农区改为市郊区。

1984年,郊区更名为老边区。

十五、升平区

1958年,成立营口市升平区.

同年11月,升平区更名为新华区。

1963年,新华区撤销。

历数营口市已撤销的24个行政区域(营口原来是个巨无霸)

十六、郊区

1958年,工农区改为市郊区。

1984年,郊区更名为老边区。

十七、盖平县

1958年,盖平县划入营口市。

1965年,盖平县更名为盖县。

1965年,盖县划归辽南专区。

1969年,盖县再次划归营口市管辖。

1992年,盖县改为盖州市。

十八、营口县

1958年,营口县划入营口市。

1965年,营口县划归辽南专区。

1969年,营口县再次划归营口市管辖。

1992年,营口县改为大石桥市。

历数营口市已撤销的24个行政区域(营口原来是个巨无霸)

十九、盘山县

1958年,盘山县划入营口市。

1966年,盘山县划归盘锦垦区管辖。

1975年,盘山县再次划入营口市。

1984年,盘山县划归盘锦市管辖。

二十、新华区

1958年,升平区更名为新华区。

1963年,新华区撤销。

二十一、盘锦区

1961年,盘锦农垦局所划归营口市,新成立营口市盘锦区。

1966年,盘锦县划归盘锦垦区管辖。

历数营口市已撤销的24个行政区域(营口原来是个巨无霸)

二十二、盖县

1965年,盖平县更名为盖县。

1965年,盖县划归辽南专区。

1969年,盖县再次划归营口市管辖。

1992年,盖县改为盖州市。

二十三、海城县

1969年,海城县再次划归营口市管辖。

1973年,海城县划归鞍山市管辖。

二十四、大洼县

1975年,撤销盘锦地区,所辖大洼区更名大洼县,划入营口市。

1984年,大洼县划归盘锦市管辖。

历数营口市已撤销的24个行政区域(营口原来是个巨无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