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卡與N卡在根本上有什麼區別?

用戶65146090


顯卡作為電腦的一個重要部件,基本配電腦都會帶上,很多裝機小白在選購顯卡的時候就會有這樣那樣的疑問,比如顯卡是選擇A卡還是N卡呢?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顯卡A卡和N卡的區別,讓大家裝機不迷茫。


首先說說A卡嗎A卡其實是ATI顯卡的簡稱,ATI自從被AMD收購之後,也被稱為AMD顯卡,A卡的A其實就是AMD的開頭字母,是AMD生產的顯卡。


N卡是什麼呢,N卡就是NVIDIA的首字母,是英偉達生產的顯卡,英偉達生產的N卡最出名的是為遊戲而研發的GeForce顯卡系列,比如Titan RTX則是目前性能頂端的顯卡,一張顯卡頂你幾臺普通電腦的價錢,性能也是爆炸,那麼兩者具體什麼區別呢?


N卡:英偉達的顯卡GPU中每個流處理器都具有完整的算術邏輯單元功能,發出每條指令時每個流處理器都能充分工作,簡單來說N卡處理任務不會閒置算力。


A卡:A卡主要的強項在浮點運算能力上,因此比較適合音影和圖形設計,因此設計師、視頻剪輯師等工作時候A卡會更加出色。


因此結論也很明顯,根據需求選擇顯卡,我相信大部分人自己組裝電腦都是拿來打遊戲的,所以N卡就比較適合,不過也並不是N卡就不適合設計,一般的設計N卡也能輕鬆勝任,只不過如果專卡專用的話,A卡會更加適合。

順帶一提,預算有限的也可以考慮A卡,價格會便宜一點,如果預算充足,個人感覺N卡更加適合個人用戶日常使用。


極客洪小優


A卡和N卡是目前的兩款主流顯卡。前者是AMD公司的產品,後者是NVIDIA的產品,二者在性能上有著一定的差距。下面我們具體介紹一下兩款產品。

A卡

在大多數人印象裡,A卡一直都是AMD出品的。實際上A卡最開始是ATI公司的,後來被AMD收購了,由於兩個公司的名字比較像,所以稱呼一直沒有變。像什麼x1600啊,9550啊,都是A卡家族的。

俗話說:“A卡看視頻,N卡玩遊戲”,這句話放在過去幾年是沒有問題的。因為A卡善長的方向是理論運算,可惜執行效率不怎樣。再加上沒有什麼軟件上的支持,導致其性能無法充分發揮。所以A卡自己經常要發佈針對不同遊戲的優化補丁,玩家們還得跑去 官網下載,比較麻煩,以至於在玩家口中口碑不是太好。不過近些年來,A卡已經做了很大的改進。

N卡

英偉達算是顯卡界“爸爸”級別的存在了。比如男生們心心念唸的rtx2080,就是N卡的得意之作。N卡有自己的架構,執行效率非常高且靈活,性能很強。不過在實際應用功耗比較難掌控,發熱嚴重。算是N卡的老毛病了。

N卡真正得以霸佔市場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兼容性和3D呈象。這得益於N卡強悍的GPU:N卡的GPU中所有流處理器都具有完整的ALU(算術邏輯單元),在執行操作指令的時候,每個流處理器都會“盡職盡責”的工作。在打遊戲的時候,如果使用像D3Dgear這樣的軟件測試,會發現顯卡的頻率幾乎接近100%。

二者各有千秋,不能硬說N卡比A卡好


市場份額這個東西,搶到先機就贏了一半。從DX10時代起,A卡在這方面落後了N卡一步,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溫不火。客觀來講,A卡被黑的有些嚴,以現在的眼光來看,A卡一直在進步,在專業製圖和3D領域來講,A卡絕對不遜色與同價位的N卡;另外N卡在價格上要比品級的N卡低個幾百塊,也算是一個優勢吧。不論什麼哪個公司的顯卡,只要性價比高,買他總是沒錯的。


愛思考的奧特曼


    A卡就是AMD顯卡(之前屬於ATI,後來被AMD收購),N卡是指NVIDIA英偉達顯卡。A卡和N卡多年來糾纏不清,下文具體說一說。


    1、GPU流處理器

    N卡的GPU每個流處理器具有完成的ALU(算數邏輯單元)功能,發出一條指令時每個流處理器充分工作。

    A卡的GPU每個流處理器的由5個流處理單元固定組成,比如3D遊戲中的4D指令居多,每個流處理器只能處理1條4D指令,其中一個流處理單元是閒置的。

    A卡的顯示核心在浮點運算能力上更強一些,在科學計算方面更有優勢,可以適應GPU和CPU融合的趨勢。


    2、設計側重點

    N卡注重3D性能和速度,顯示頻率可以達到近乎100%的狀態,N卡執行效率高,靈活性強,但是缺點是功耗比較大。

    A卡注重2D平面畫質,優勢在於理論運算能力,執行效率不高,A卡的功耗相對較小,缺點是軟件優化做的不是很好。


    3、多屏輸出方面

    有時在工作時需要用到多屏輸出,提升工作效率。多屏輸出是A卡的強項,後期A卡可以做到單卡六屏輸出,雙A卡可以做到12屏輸出。加上在架構方面和顯存方面的特性,即便在多屏的高分辨率情況下,顯示性能衰減要比N卡小一些。


    4、物理加速技術

    AMD採用了全球主流的Havok技術,可以說是最通用的技術,平臺支持度比較高,該技術偏重於CPU處理,少部分可由A卡協處理,性能有限。

    N卡採用了PhysX技術,硬件上以獨立的加速卡形式存在,性能專一而且強勁,但該技術並不開放,屬於N卡的專屬物理加速技術。目前,支持PhysX技術的遊戲並不是主流。很多遊戲廠商針對N卡優化,但是不支持PhysX技術。


    總之,A卡也好,B卡也罷,在下游廠商無縮水的情況下,一分價錢一分貨。硬說區別的話,由於兩者架構方面的差異,我覺得A卡作圖方面、科學計算方面更有優勢,如果是遊戲發燒友還是選擇N卡更好一些。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感謝您的閱讀!

流傳這樣一句話:A卡看高清視頻,N卡玩大型遊戲!A卡和N卡,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有人都不知道它們是什麼?其實,它們是顯卡,不過分屬於不同的公司而已!

A卡最早並不是AMD公司的,它原本屬於ATI,後來被AMD收購,所以,A卡就是AMD顯卡!

N卡是NVIDIA的顯卡,因為NVIDIA是為遊戲而設的GeForce顯示卡系列,因此它似乎被稱為更適合遊戲。如今,在顯卡天梯圖中,它們兩個涇渭分明!

英特爾和APU的顯卡和它們相比還棋差一招,2019年5月份顯卡天梯圖:

根本區別:兩家不同公司的產品!不過,它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A卡優勢:

  • A卡的特點是浮點運算能力強大。
  • A卡在影音和圖形設計方面,要更為出色,當然這是2012年之前。
  • A卡的性價比會更高一些。
  • 它的功耗相對N卡來說比較小。

A卡劣勢:在GPU處理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劣勢的。它的流處理單元是固定的,不能拆開重組,在處理純4D指令的時候,每個流處理器只能處理一條指令,而且即使有閒置的處理器,也不能協同工作,執行效率不高。2D能力出色。

N卡優勢:在CPU中,每個流處理器擁有非常完整的算術邏輯單元功能,每個流處理器都能充分的執行,它注意3D性能和速度,執行率相對較高,靈活性也比較高。

N卡劣勢:在浮點運算能力方面,和A卡相比有所差異,同樣它的價格相對A卡要高一些。它的功耗比較大。

那麼,怎麼選擇呢?

在2012年前,我們可能這樣建議,遊戲方面還是建議選擇N卡,A卡適合看視頻,因為它的顯卡驅動,不是特別完善,所以在遊戲表現方面非常的一般。但是在現在,N卡和A卡再表示,遊戲表現方面各有優劣了。


其實,我的看法是一分錢一分貨,價高者性能可能會越強。


LeoGo科技



其實N卡和A卡沒有很大區別,關鍵在於個人喜好。

就過去而言,普通家用顯卡,N卡的市場佔有率要遠高於A卡(Afan別拍磚呀~)。因為N卡的通用計算能力強,遊戲表現性能好,所以在遊戲方面略勝一籌。

但由於DX11問世,AMD(原ATI)的新版顯卡上市迅速,而N卡的費米系列缺比對手晚了半年多才上市(因為40nm新工藝良品率達不到要求,無法批量生產)。所以A卡在此時搶佔了市場,憑藉著新特效,廣受用戶歡迎。所以,支持DX11新特效的A卡已有平民價格的產品,而N卡卻沒有,依舊靠著老掉牙的芯片換新馬甲繼續在市場上銷售。

所以,如果你想要使用新特效就用AMD(ATI)HD5000系列顯卡,並且這系列顯卡功耗低,散熱小,有著一般N卡無法比擬的優勢。並且,ATI顯卡在硬件解碼看高清方面一直優於N卡。

以上只是就一般而言,因為一個顯卡的性能還取決於許多方面,如顯存位寬,大小,頻率,顯示核心頻率等。所以購買顯卡還需要綜合考慮。

大品牌顯卡在做工,用料,散熱等方面都很出色,但價錢也一般偏高。而像昂達這樣的路通品牌,質量也可以,並且有時會預先設定超頻,對一般用戶來說,使用個方便,性能更強,性價比更高。

整體而言,DIY市場遵循一分錢一分貨的規律,貴就有它貴的道理。A卡和N卡區別不大,選購傾向關鍵在使用方面和個人喜好。


一帆風順萬事如意


現在2080發佈了

重要的是2080是和 2080ti一起發佈的

但是

首先,價格,因為普通玩家其實用不了上頂級的顯卡,基本上60 70 系列的就能用

但是老黃這次的膨脹 2017年發佈的1080ti的售價是699刀,按照英偉達期間的標準來看

這價格我覺得還是有點貴,但是對於很多追求遊戲性能和體驗的人來說,這個價格,值了

所以2080ti發佈的時候,我就感覺,絕對便宜不了的。這個東西


果然

現在我只能說

可能2080ti上市後,1080ti價格下來,我就買個1080ti

然後我們看看A卡,英偉達放大招,AMD應該如何應對?

這是vega64的價格

這是1080ti的價格


其實我想說的是,如果你預算到了上1080ti/vega64的情況的時候,喜歡那個就上哪個,這種大佬應該是不差錢的吧

就這樣


qiangfly8


這個問題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總的來說,AMD的顯卡不如NVIDIA的顯卡的!包括現在的RX500系列。在主流市場,RX580基本和GTX1060差不多的性能(580領先的那一點兒基本可以忽略了),然而,功耗呢?580最起碼得配500W以上的電源,1060用個450W就足矣。至於高端市場,Vega64和56,和1080、1080Ti比呢?你們自己說吧,更何況NVIDIA還有TITAN!說這些不是黑AMD,而是事實。大家都知道,NVIDIA在GPU領域已經稱霸了很多年了,N卡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以至於老黃說出:"我們最大的對手是我們自己"的豪言!當然,如果你是A粉,那就是信仰的問題而不是性能的問題。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你要玩的遊戲RX580啥帶不起來?GTX1060啥帶不起來?大不了買個好電源麼!大不了調低畫質麼!對吧?

至於NVIDIA剛剛發佈的RTX20系列,我就不說了,等AMD發佈對應的新顯卡再論,你拿RTX20系列和現在的RX500系比沒意義。

所以,我的結論是,AMD在GPU領域和NVIDIA還有一定的差距,當然,不排除AMD反超NVIDIA成為老大的可能性。

不過AMD在CPU領域那是真牛逼!一個Ryzen幹懵了英特爾!還有第二代“線程撕裂者”,我看英特爾怎麼辦~

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AMD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卡懟英偉達,U懟英特爾。你還能找出第二個既做GPU又做CPU的科技公司麼?


騰訊新聞間諜


a卡是什麼?a卡和n卡的區別

  N卡和A卡兩家架構問題要深究就得寫一本書了。在DX9以前的時代,兩家的架構主要由像素單元、頂點單元、紋理單元、光柵單元組成,一個渲染流程的所有單元綁在一起組成一條渲染管線,管線越多,性能就越強。而遊戲中的指令以4D指令居多(像素有RGBA,頂點有XYZW),這些單元就被設計成了一次能處理4D指令的處理器,對於當時的遊戲環境來說這種架構效率很高。但到了DX9後期甚至DX10時代,遊戲中的1D、2D、3D、4D指令開始頻繁混合出現,像素與頂點的渲染量比例也有了改變,原先的架構就變得效率低下了,比如一個處理單元一次能處理4D運算,當碰到1D運算時就只用到4/1的資源,剩下3/4的資源就閒置掉了,相當於效率降低了4倍。而有些遊戲的像素渲染量明顯多於頂點,那麼這些綁在一起數量比例固定的單元就效率低下了,比如像素吃力的時候,頂點可能比較空閒,非常浪費資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NV和ATI都對架構進行了改進,但都治標不治本。這時候重新設計架構成為了必然,所以,從DX10時代起,兩家的架構就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兩家DX10產品面市後,人們驚奇的發現,竟然是兩種不同的架構。

  N卡的架構思路很簡單,用強大的前端處理器把所有指令拆分成一個個1D指令,而下面所有處理單元都變成了1D單元(流處理器),這些流處理器都能當做像素和頂點單元來使用,每個單元都能獨立收發指令,這樣不管碰到什麼類型的指令都能“一擁而上”,效率幾乎達到100%的理想程度,是標準的線程級並行架構,也是追求高效率的理想架構。

  N卡的架構看上去很完美,但缺點也很明顯,由於每個流處理器都對應獨立的指令發射端和控制單元這類東西,體積龐大,控制單元在晶體管的消耗上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在相同晶體管數量的情況下,N卡能做的運算單元就相對少很多。在流處理器數量相對少的情況下,處理4D指令時又會顯得性能不足(因為要耗費四個流處理器去處理一個指令),所以N卡的流處理器頻率會比核心頻率高出一倍以上,以彌補數量上的缺陷。由以上缺點又造成了另一個缺點,就是功耗巨大。

  總結,N卡架構執行效率極高,靈活性強,在實際應用中容易發揮應有性能。但功耗較難控制,較少的處理單元也限制了其理論運算能力。

  A卡方面,雖然也是採用了通用的1D流處理器做為執行單元,但採用的是指令級並行架構,每5個流處理器為一組,每組一次最大可接收一條5D指令(而N卡接收的是1D指令),在前端上就把所有指令打包成一個個5D指令發下去(而N卡是拆分成一個個1D發下去),所以A卡的架構又被稱為5D架構。這樣的設計可以實現高指令吞吐,能在較少的控制單元下做出龐大的運算單元,晶體管消耗也較少,所以A卡的流處理器一般都是N卡的4-5倍,理論運算能力也遠強於N卡,功耗也相對要低一些,同性能的芯片面積也都比較小。

  但是,A卡架構的缺點也很明顯,雖然理論上總運算性能強大,但一旦碰到混合指令或條件指令的時候,前端就很難實現完整的5D打包,往往變成3D、2D、1D的發下去了,造成每組流處理器只有3、2甚至1個在工作,幾乎一半的單元浪費掉了。軟件要想針對這種架構優化,必需減少混合、條件指令的出現(需要耗費程序員的大量精力),或杜絕(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軟件優化度上A卡是處於劣勢的,常常無法發揮應有性能。

  總結,A卡架構優勢在於理論運算能力,但執行效率不高,對於複雜多變的任務種類適應性不強,如果沒有軟件上的支持,常常無法發揮應有性能。所以A卡除了需要遊戲廠商的支持外,自己也要常常發佈針對某款遊戲優化的驅動補丁(造成A卡發佈半年後,還可通過驅動提升性能的現象)。

  在物理加速技術方面,全球主流的是Havok技術,目前為INTEL所有,平臺支持度高,各廠商(包括AMD)也都默認對其支持,在遊戲支持度上佔了60%以上市場份額。但該技術偏重CPU處理(少部分可由A卡協處理),性能比較有限,可展現的效果規模較小。

  而物理技術的另一股新勢力就是AGEIA公司的PhysX技術,硬件上以獨立的加速卡形式存在,性能專一且強勁,能夠展現更復雜的物理效果,但該技術並不開放,而且要購買加速卡才能實現,限制了其支持度。自08年NV收購AGEIA公司後,PhysX技術就變成N卡專屬,在DX10架構以後的N卡中都集成了PhysX物理引擎,但封閉的策略還是沒變,要想實現PhysX物理效果,用戶必需擁有一塊DX10以上級別的N卡,這對於遊戲廠商來說比較冒險,如果“足夠性能”的硬件用戶量不足,那麼軟件廠商就虧大了,所以支持PhysX技術的遊戲數量至今也沒佔到主流,很多廠商寧可對N卡優化,也不支持PhysX技術。不過NV通過強勢的營銷策略,甚至有些時候是“非常規”的營銷,為人所知,市場前景也是被看好的。

  總結:在物理加速技術上NV屬於劍走偏鋒型,企圖利用封閉的技術搞壟斷排擠(與索尼的儲存卡(記憶棒)有點相似),但要排擠主流的AMD、INTEL陣營是難上加難,結局是否和索尼一樣我們不得而知。

  目前來看,支持PhysX技術的遊戲只相當於Havok的三成左右,數量不佔優勢,而很多初學者把支持物理加速技術和遊戲優化的概念搞混了,以為針對N卡優化的遊戲就採用PhysX技術,其實這兩者沒有什麼關係,針對N卡優化的遊戲雖然較多,但採用PhysX物理技術的遊戲是比較少的。這方面兩家算是不分勝負,但在選購上N卡又多了個籌碼。

  高清解碼方面,自藍光戰勝HD-DVD後,市場上高清片源開始增多,但高清影片播放時的解碼任務對當時的雙核CPU來說是非常吃力的,中端以下CPU全線投降,這時候NV和AMD適時的在DX10架構中加入了高清解碼功能,分擔幾乎所有的CPU工作,讓低端CPU也能流暢的播放高清電影。當時高清格式主要有三種,奇怪的是N卡只支持一種格式的完全解碼,這就導致N卡玩家在播放別的格式高清影片時CPU還是非常吃力,甚至卡頓;而A卡則支持了雙格式解碼(剩下一種格式運算量不大,CPU能搞定),這樣A卡用戶即使在入門級的CPU下也可以流暢播放高清了,CPU還有大量餘力幹別的事。從此A卡適合看電影的說法就流傳下來了。不過N卡到了DX11架構後也支持了雙格式解碼,解碼能力終於可以向AMD看齊,不過這時候CPU已經發展了三四代,入門級CPU都可以應付高清播放,顯卡的解碼能力已經沒那麼亮眼了。

  畫質方面,兩家理論上並沒有區別,因為處理的都是數字信號,而只要信號源相同,那麼運算結果也都是相同的。但最終輸出效果取決於模擬信號的轉換和特意的渲染,兩家可能稍有差別,但只是效果上的細微變化,與畫質(圖像品質)沒有關係。N卡效果似乎稍柔和,色彩稍淡,A卡則稍銳利,色彩稍濃。歐俄國家的人群比較喜歡飽和度低的畫面,而亞太區的人群則比較喜歡高飽和的畫面,在色彩冷暖上不同國家人群的喜好也不同,所以這個只是偏好問題,沒有高低之分。況且兩家的效果差別也只是微小的,幾乎可以不計,畢竟顯卡的工作是真實還原色彩,而不是改變色彩。

  在抗鋸齒性能方面,N卡憑著高效能在前兩代一直佔著優勢,到了第三代,AMD的HD4000系列就把抗鋸齒運算從流處理器改到了光刪單元,從而大副提升了抗鋸齒性能,超越了N卡。到了第五代後,N卡的GF500系列也改到了光刪單元,從此兩家各有勝負。

  多屏輸出方面,是AMD的強項,後期A卡可以做到單卡六屏輸出,雙卡則支持到恐怖的12屏。加上架構和顯存的特性,即使在多屏高分辨率下,性能衰減也比對手要小,是多屏發燒友及多屏遊戲玩家的最愛

  3D視覺技術方面,前期是N卡佔優勢,後期是A卡佔優,由於A卡3D視覺技術是免費開放的,得到了大量周邊廠商的支持,選擇性也更高。就技術本身而言,兩家都有無線與有線眼鏡套裝,原理相同,區別不大。

  通用計算方面,雖然通用計算概念是由ATI在X1900XT時代首個提出來的,但ATI一直都不夠重視,加上後期A卡DX10架構的軟件開發難的問題,導致支持的軟件數量少,一直沒有起色(雖然其運算性能是無敵的)。而N卡則從GF200系列開始,高度重視通用計算,以打通遊戲以外的應用路線,通過架構的針對性改進,以及推出方便的開發套件,讓程序員在不學習圖形API的情況下都能開發出適用的軟件,並且支持C++語言,使支持者越來越多。從中國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早期採用A卡核心做為計算單元,後期改用N卡核心就可見一斑。

  專業圖形領域,兩家都有相應的專業卡系列,N卡佔了大部分專業卡市場份額,導致A卡可選產品較少。但在性能上並沒有分勝負,兩家都有各種等級定位的產品。不過在遊戲卡上,A卡曾暴出可以通過特定的驅動配合特定的型號,使幾百元的遊戲卡瞬間變成幾千元的專業卡案例,當時在專業圈裡可是大事件,各種改版驅動的求下載也一度火熱,不過之後新版本驅動填補了漏洞及型號的換代,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但A卡適合做圖的說法就傳了下來,其實在不改版的情況下,兩家遊戲卡在專業圖形上都沒有什麼性能可言,其性能高低之分在專業卡眼裡連零頭都不如,所以在遊戲卡上談專業圖形,本身沒有太大意義。

在驅動程序方面

  A卡在ATI時代驅動程序一直受人詬病,ATI常常在驅動沒有充分測試的情況下搶先推出新硬件,然後再慢慢完善驅動程序,初期常出現各種兼容性問題,造成A卡發佈半年後性能與兼容性才能通過驅動程序恢復正常的現象。而當時的NV卻是過於嚴謹和保守(至今也是這樣),雖然驅動完善度很高,但嚴重拖慢了新品推出的腳步,所謂有利必有弊。

  自07年AMD收購ATI後,A卡的驅動程序才終於恢復正常,讓人放心了,不過之前ATI搞壞的驅動口碑還需要時間慢慢解決。雖然AMD解決了驅動問題,但新問題又出現了:A卡架構優化難。AMD只能在新遊戲發佈後慢慢推出針對性優化的驅動,這樣A卡通過驅動“提升”性能的現象還是沒變,導致首發評測時A卡的成績常常低於預期,隨著時間的推移,排名才發生改變。而N卡在這方面就好了很多,沒有毛病可挑。

  在雙芯卡與多卡互聯交火的驅動上,A卡與N卡倒是反了過來,A卡驅動在交火兼容性上完成度非常高,而N卡則常常出現問題,多卡互聯的兼容性問題比較嚴重(多卡丟楨現象也比A卡要多),甚至影響到了雙芯卡的發揮,至今也沒有得到改善。只能希望未來兩家都能取長補短了。

  近年情況:當NV和AMD兩種統一渲染架構發展到第四代後(N卡是GF400,A卡是HD5000)都走到了極限,缺點蓋過了優點,弊端暴走了。N卡為了提升運算單元,GTX480晶體管達到空前規模,功耗發熱量已經控制不了,變成史上首個需要屏蔽部分單元才能保證良品率的首發高端;而A卡也好不到哪去,HD5870已經把運算單元撐到極限(1600個),計算效率比例降至低谷,無法再擴充。當芯片代工廠臺積電下一代工藝還沒有問世的時候,兩家只能在原有40納米工藝下推出下一代型號。NV的辦法就是改進製造工藝,使40納米應用更加成熟,終於開啟了GTX480被屏蔽掉的一組SM(32個流處理器),推出相當於GTX480的成熟版和完整版:GTX580。而AMD由於本身工藝就很純熟,在製造工藝上沒有改進的空間,就在架構上做文章:前端處理器變成了兩個(前幾代都只有一個),相當於增加了控制單元,縮減了運算單元。HD6870以1120個流處理器就勝過了1440個流處理器的HD5850,更接近了1600個流處理器的HD5870,證明這種改進是成功的,不過HD6870這個名字有點不太讓人接受就是了。之後推出的HD6970更是把原先5個流處理器一組改成4個一組,這樣雙重改進確實能有效提升效率,連次旗艦的HD6950(1408個流處理)都要強於上代旗艦HD5870。不過兩家產品還是沒有可比性,雖然N卡保持了兩代單芯最強,但在價格定位上,AMD還是比較“陰險”的,往往能捅到NV的痛處。

  最新進展:2012年自兩家先後發佈最新DX11.1核心後,情況有所改變。AMD的最新GCN架構(HD7000系列)多達兩千流處理器之巨,但最明顯的改進是大幅增加控制單元的比例,使晶體管數量達到空前規模,有點向N卡靠攏的意味。結果表現令人驚喜,效率大幅提升,計算性能更強,通用計算性能也大幅超越以前,徹底改掉了通用計算的老毛病。

  不過N卡半年後推出的最新開譜勒架構(GF600系列),則更讓人大跌鏡,大幅減少了控制單元,甚至前端部分工作改到了驅動端,再大幅提升流處理器數量,這樣效率雖然比以前降低了,但計算性能卻是N卡空前最高的,這有點向A卡靠攏的意味。從實際表現來看,GF600相比HD7000有更強的性能,更低的功耗,算是真正做到了最強。不過價格也不太親民就是了。

  綜合來看,兩家戲劇性的向對方靠攏,讓人不禁遐想世界大同的未來。一直以來A卡都給人小芯片、低功耗的印象,現在角色換過來了,變成N卡小芯片低功耗了。雖然兩者在向對方靠攏,但線程級和指令級兩種架構的界限還是有的,造成了新架構中A卡首次在技術層面上落敗,不知道一直扮演著弱者角色的AMD會在未來做出什麼樣的反擊,這很讓人期待。

  a卡是什麼?a卡和n卡的區別?總的來說,A卡和N卡在遊戲中的表現是各有優劣,在多數遊戲測試中都是互有勝負,可以說是平分秋色。而“N卡玩遊戲好,A卡看電影好”這種中國式謬論我們還是少聽少說為好,否則會極大的限制你技術水平的長進。N卡和A卡雖然架構有別,但為了與各類軟硬件兼容,都是遵循一定的標準進行設計,所以在性能的實現上都是一樣的。而單機遊戲廠商每一款大作的推出,都是里程碑式的宣傳效應,單機遊戲廠商的支持傾向也成為了兩家必爭之地,所以我們常常會在單機遊戲大作中輪番看到兩家品牌標誌。而這個現象則導致了相當數量的初學者進入了一個誤區:誰家支持的遊戲多,誰的顯卡就好。其實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每個賣遊戲的廠商眼中永遠只有玩家數量,不會傻到為了某一家而放棄另一家,所以即使宣稱專為某家顯卡優化的遊戲,也會給另一家顯卡留下相當程度的後路,所以在多數遊戲測試中即使兩家顯卡互有勝負,其差距也不大。

  而網絡遊戲方面,玩家數量就是遊戲商的生命,巴不得老爺機的玩家都能玩自己的遊戲,所以除了對硬件要求較低以外,對兩家顯卡的支持更不會有什麼區別。總的來說,對於攢機的用戶並不要刻意的去關注的A卡和N卡,就像處理器平臺有AMD和Intel一樣,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但並不影響我們大多數人的使用,只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實用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和預期價位選擇即可,不必在意品牌。 希望大家能夠的理性的看待顯卡是選A卡還N卡,而不要被商家所迷惑


次元哥遊戲


A卡畫質比N卡好,這是大家經常說的一句話,但我不覺得啊,我從6600GT時代入坑,7600GS,hd3850,8800GT,gtx460,RX580,A卡N卡換著用沒覺得有啥大差別,直到換上120吋投影玩遊戲,才發現N卡無論如何調整畫質蒼白無力,A卡畫質飽滿色彩鮮亮,這就是區別啊,大家可以試一下,高下立辨。


MrZhang66493880


不同時期的A卡和N卡特點都是不同的,如果說到根本區別那肯定要談GPU架構,因為A卡和N卡最核心的技術就在於顯卡上那顆GPU核心,所以兩個品牌的顯卡之間最大的區別也在於此,而反映到我們用戶關心的其實就是實際性能。

目前來說,A卡大部分GPU架構仍然使用從2012年發佈的GCN架構,HD7970是首款採用此架構的顯卡,GCN架構從2012年到2019年一直在不斷進化改進,直到vega系列和rx500系列都是GCN架構,GCN架構在2012年的時候可謂是非常先進的,其技術指標明顯超過N卡的費米架構,能效比更是遠遠超過,即使是後來的開普勒架構GTX600系列也沒有佔到很大便宜,那時候,AMD的圖形業務前景是一片大好的。

但是NVIDIA的研發實力確實更強,幾乎每一代顯卡都會推出一款全新架構,從開普勒—麥克斯韋—帕斯卡——再到如今的圖靈架構,每一代GPU的性能、功能和能效比都會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RTX20系列在使用14nm工藝下加入了光追等功能模塊下能效比仍然超過了vega系列顯卡,今年AMD推出了7nm工藝的RX5700顯卡才算勉強追平N卡,但是性能最強的仍然還是N卡的2080ti,短時間內A卡也無法超越。

說到A卡和N卡的根本區別就不能不提軟件方面,在驅動研發和遊戲開發商的合作方面,NVIDIA一直強於AMD,這裡與資金和研發實力有很大關係,AMD一邊顧著CPU一邊顧著顯卡是非常力不從心的,驅動上的bug也往往比N卡更多,一塊新顯卡往往需要更新好幾個驅動才能達到最佳狀態,也就是俗稱的“A卡戰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