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算是诗人吗?你怎么看?

宽宽奶奶749


孔子云“不读诗无以言”,说他重视诗经等经典作品。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的人还需要说是不是诗人吗,影响华夏子孙几千年的奠基人还需要证明自己是诗人吗,一部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就被后人说成半部可安天下还需要证明自己是诗人吗。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我们都惊为天人之作。先师的文笔就更加惊天地泣鬼神了。他晚年精研《易经》而韦编三绝。更是写出的佳句不胜枚举。他的《易传》中“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试想一下这么多优美富有哲理的句子岂是一般诗人所能比拟。

我们无知的现代人总说要文化创新摒弃古人无知思想。我就试问一句你们读过《论语》读过《易经》读过《道德经》吗?你一遍都没有读过更别谈深度思考过。哪你哪来的勇气对经典文化说三道四。

所以我们的文化要好好继承发扬。使国学文化承葆青春和活力。




韩易天


孔子对中国诗学有重要影响,但严格意义上讲他不是诗人。

孔子对诗歌的重要贡献,第一个就是重新修订了《诗经》,使原来有些失序的诗歌又各归其位,而且孔子对每一首诗都弦歌之。

二、孔子对《诗经》有过一个总体评价“思无邪”,这也对中国后来诗歌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国儒家诗歌讲求“雅正”就是从这里来的。

三、孔子对诗的功能提出过“群、观、兴、怨”的观点,就是说诗歌可以抒发感情,激发人的情志,可以观察学习社会知识,可以通过诗歌交往朋友,可以表现自己内心的怨刺不平。

孔子本人不曾留下诗歌作品,算不上是个诗人,但他对诗歌的影响力确是不容小视的。





无心随墨


孔子是一位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巨人。王恩来先生撰写的学术专著《人性的寻找——孔子思想研究》一书,为理解孔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诠解视角,被学术界誉为“优秀的学术著作”。其中阐述孔子诗论一节,以《论语》为主体,结合新近发现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深入分析了“兴、观、群、怨”四种诗的功能,揭示了诗词创作的目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

从历史上来说:诗歌在我国产生较早,在《尚书·舜典》中,有舜“诗言志”的论说,若此论果真出自舜之口,诗歌在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就产生了,并在西周至春秋时期达到空前繁盛的程度。汇集这一时期诗歌作品的《诗经》,司马迁认为经过孔子的删定:“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史记·孔子世家》)《汉书·艺文志》也持此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后世的学者大多认同此说。但也有表示怀疑的。怀疑的主要根据,是孔子在《论语》中两次谈到“《诗》三百” (《为政》)和“诵《诗》三百” (《子路》),且《左传》引诗百分之九十五见于《诗经》,故认为“三百”是《诗》原有的篇数,没经过孔子删减,此看法虽有一定理据,但并不很充分。能够删定《诗经》,本身就应该具有诗人的能力和审美。

从思想上来说:孔子十分重视《诗》的教化功能,将《诗》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教材,他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感发志意于诗,立足社会于礼,成就人格于乐。孔子还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季氏》),学诗可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最能反映孔子诗学主张的,是下面这段话: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这里所说的兴、观、群、怨,分别指想象力、观察力、合作力和排解能力。孔子认为学诗可以提高这四方面能力,实际上也揭示了诗的四种功能。

综上所述,孔子是一个诗人!


岛叔杂谈


对于孔子算不算诗人,关键应该看怎么定义,不同的标准之下,结论会有不同吧。因此首先应该明确标准,在共同的标准基础上,讨论才有价值:

首先,从最宽鬆的意义上看,只要有过抒情言志的感性表达,语言有一定的节奏和韵脚的,就可以认定是诗作的话,那每个人都可以是诗人,毕竟,从小到老,谁没诌过几句顺口溜、三句半什么的呢。

从这方面来看,孔子不只整理过《诗经》,有自己的一套文学理论和诗歌评论方法,而且也有过这种抒情文字的创作。西汉戴圣搜集整理的《礼记》中的《檀弓》上篇,就记载了孔子的一次诗歌创作的情景以及作品的内容:“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

其次,从比较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诗人应该是进行诗歌创作并且有一定成就的人。没有进行过创作,能够背诵的诗歌再多,在各种不同场合下再能贴合情景地引用别人的诗作,甚至能获得大家的交口称赞,这样的人应该是什么意义上的诗人都不能算。即使创作过诗歌,但是质量普遍不高,也没有水平能够让人注重的作品,可以从最宽松的意义上称为诗人,但是在严格的意义上就不适合了。

这方面孔子算不算诗人,应该就见仁见智了吧。

最后,是最严格的意义上说,就是自觉地进行诗歌创作甚至多少以之为业的人。这一意义上的诗人应该是比较晚出的,孔子的时代还没有这样的人物。虽说不用说《诗经》中的诗歌是绝对有作者的,就是《周易》、《尚书》中也有一些可称为诗歌的段落,可是像屈原那样自觉地大量创作优秀作品,应该还没有。后世的项羽、刘邦也有诗作让后人比较熟悉,甚至感慨不已,但是要把他们称作诗人,总会让人们觉得别扭,原因就是不大合乎这个最严格意义上的定义。

可见,这个问题乍一看觉得有些荒谬,可是也不是没有讨论的价值。

就这样吧。



孟周


孔子不是诗人,因为孔子没有什么诗作。

但孔子是教育家、伦理学家、思想家。孔子的思想特点表现为入世,这和老子正好相反。因此孔子在不得世时,周游列国,到处传播他的经世理念,门下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尽管一路颠簸历尽艰难,落得如丧家之犬之状,但他依然执着于他的教育事业。

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他的伦理观念。他的伦理观念非常适合中国农耕文明下的血缘家族的道统思想。对维护王朝统治下的社会稳定及其有用。所以代代王朝都推崇孔子思想。

有人说孔子也是哲学家。其实他不能算作哲学家,因为他的思想没有任何哲学思辨,非常直白,大众一听就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一度非常钦佩孔子,认为东方这样一个文明国度这么尊奉孔子,足见孔子的伟大。但当他读了孔子的书后,他便大失所望,说“不如不读孔子的书,就让他一直给我留下一个良好映象。”说孔子冲其量也只能是个伦理学家,他的理论及其浅薄而直白。

在中国,孔子一直被历代王朝所遵从。但到了民国以后,尤其是五四以后,知识界开始对孔子思想以及理论进行清算,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毛主席、鲁迅等人都对孔子思想提出过批判。

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孔子,这是个问题。但不可否认,孔子思想中对中华民族有用的东西,是值得我们挖掘和探讨的。


尚海涛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孔子对诗歌有研究,也具备诗人的气质和修养,但终究没有成为诗人,这是我的看法。具体分析如下:

一、社会背景使得孔子必须接触和研究诗歌。

孔子所生活的年代是春秋时期,那个时候无论是君子权贵还是平民百姓,都非常热衷于《诗经》,讲话时都喜欢引用《诗经》里的话甚至是背诵整首作品,这样能更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体现自己的才智。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孔子作为当时的文学家、教育家,当然不会对诗歌漠然置之、不闻不问,而是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并由此指出“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孔子对诗歌是非常重视的。

二、孔子具备诗人的素养和基本条件,但没有成为诗人。

孔子对诗歌有相当的研究,孔子也说过很多流芳千古的句子,比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多么有诗意的句子。但最后没有成为诗人,有以下两点:

首先,孔子的理想并不是想成为诗人,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恢复周公所创立的礼乐治国,也就是说政治理想要远远高于文学创作理想。

其次,当时写诗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孔子的一生大多没有固定工资,他也需要谋生,现实不容许整天推敲诗句,所以说诗歌创作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最后,孔子离诗人一步之遥,只是隔了那么一层纸。





草原文化站


说二句,孔子不是诗人。但诗词,诗歌,是孔子文学的一部分。孔子应该是诗人的根基,诗词的奠基才是硬道理。孔子是字体的创造者,语言的组合者,文学的编程者,文化的传播者。他是远古的大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古有"天下文官祖,累代帝王师"之称。诗人是爱好文学人们的一个分枝,他具有一定文学功底,浪漫与激情,气质与宣昂,喜欢符韵声的游戏。把文学寄语加载实境实情,一泻胸中激荡,可谓诗者。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由于孔子对世间责任重大,虽有激情满怀,他不够浪漫豪爽,山水花香,在他的《春秋》也好,《战国》也好,《史记》也吧,都没有象诗人那般的论段。文学发展到唐宋时期,诗人,诗词,诗歌,已成定型与圣形。因此说,孔子不是诗人。可谓,孔子一生伟大,弟子七二有加。文人文化老祖,华夏千古圣人。


手机用户乌龙


“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的名言,此话来自一段经典故事:

《论语·季氏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这似乎没有疑义。他是不是诗人,这一点没有人提出。孔子那个年代,“诗”这个字的意思还没有具体到诗词,泛指《诗经》。但我觉得诗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包括后来的编撰《诗经》。

他对学生这样阐述学诗的重要性: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可以激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所以,在诗词还没有像唐朝这样兴盛的时候,孔子的“诗”更多是教化育人,诗人这个词稍带浪漫主义色彩,没有“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这样的定义精确。



piupiu君的礼物


孔子不是诗人,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正遍知无上士


孔子不是诗人,是思想家,教育家,我觉得孔子为后人写诗打下理论基础,因为:

一、春秋时期,在社交场合朗诵诗歌蔚成风气。

二、孔子非常重视诗歌的作用;

三、孔子对《诗三百篇》(后来叫《诗经》)不但熟悉,而且很有研究;

四、孔子是一个相当有诗人气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