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師討厭:對教師的兩三種看法及“不平等”現象

一到教師快要放寒假的時候,可能背後很多人就會說:“還是做個老師好,每年可以有兩個假期,還是帶薪,舒服!"是的,沒有做老師的時候,或者說做某些老師,真的是很幸福,既可以領著相對穩定的工資,又可以休雙休加上兩個假期,想想都是一件很不錯的工作。

可是你只看到了當老師的光鮮亮麗一面,沒有看到基層老師的辛苦,尤其是基層高中老師的辛苦。每個基層老師都是在透支自己的青春和精力,直到把身體、熱情熬乾熬淨,熬到對工作深惡痛決為止。

教育是立國之本,國家、民族的振興,首先是教育的振興,教育的振興從尊重教師開始。做為一名基層教師,最討厭社會上的看法是哪個?筆者對此問題予以解答。對教師討厭的看法:一是關於“教育腐敗”;一是老師“重要知識課堂不講,輔導班講”,還有一個就是基層出不了人才,老師教的不好。

關於“教育腐敗”

就像當年某些投機分子為了迎合領導而隨意造詞一樣,竟然造出“師腐”一詞,難道所有老師都腐敗,不諱言教育界有個別擁有權力的人,有腐敗現象(基層教師連腐敗的機會都沒有好吧!),所以不能以偏概全及把師腐的帽子扣在所有教師的頭上,冤枉多少人啊!教育群體不像有些部門,從上到下都“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其實大家不能以偏概全(而且偏的太狠了),冤枉死老師了。


很多教師討厭:對教師的兩三種看法及“不平等”現象

關於基層出不了人才,老師教的不好。

”孩子的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有點教育意識的家長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費盡心思、耗盡錢財也要把孩子送到所謂的省重點、市重點學校去。名校也為了所謂的升學率,拼命地到處挖學生,把全省、全市優秀的學生挖到自己學校,然後提供各種優惠政策,一旦這些學生考上了名校,學校的名氣自然會變大,那優質生源就更不是問題。如此良性循環,只會是優質生源越來越集中在名校中。

其實上過高中並且自己是優秀生,或者身邊有優秀生的人都知道,一個學生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學校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並不是絕對環節。

優秀的學生往往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紮實的學習基礎,加上異於常人的思維能力,才最終能夠取得優秀的成績,學校之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懂教育的人都知道,優秀的學生絕不是完全靠老師教出來的。

可是現在沒有人關注這個問題,大家只看到了名校考出了好學生,那自己的孩子肯定也要上名校,要不然對不起孩子,而且自己臉上也無光,說明父母無能呀。

可是沒有人關心,缺失了優質生源的基層高中,即使老師很用心,也終究出不了太優秀的學生,因為剩下的學生不是習慣差,就是基礎薄弱或者是偏科。

這樣的生源,基層學校怎麼能出的了名牌,而沒有名牌,優秀的學生就更不會來,長此以往,學校陷入惡性循環,基層學校沒有了生命力和發展的希望。

明明是沒有生源,卻成了沒有教學能力。無端的揹負了各種罵名。走在街上也抬不起頭。


很多教師討厭:對教師的兩三種看法及“不平等”現象

關於老師“重要知識課堂不講,輔導班講”。

最討厭這種說法了,昧良心呀!我相信別說不辦輔導班的老師,就算辦輔導班的老師也不會這麼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為最優秀的學生,這是老師的職業本能啊。天地良心啊!老師是除了家長外唯一的希望孩子學習好,並不求回報的人啊!

教師也是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甚至是個弱勢群體,不是神,教師只是他的職業,教育教學只是他的工作,不要在用偏頗地眼光看待老師,不要再用道德去綁架他,讓他安安心心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除此之外,應該多加關注基層教師,也要把“好的”留些給基層教師。以下這些問題值得人們思考:

政府扶持市級學校,忽視縣級高中,扯掉了縣級高中發展的最後一根稻草。

市政府大力扶持市級學校發展,好的校舍,過硬的配套設施,為市級學校發展提供了條件。

相反縣級高中要發展,沒政策支持,也沒財力,只能在艱難中爬行。

沒硬件吸引力自然低。市級學校冬有暖氣夏有空調,還有圖書館。縣級則什麼也沒有。

沒吸引力,就招不到好學生,無學生就體現不出人生何值,沒有成就感,工作熱情受損。

所以越來越多的縣級高中老師的幸福感極低,也越來越不滿意工作狀態,卻只能苦熬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