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導致新生兒溶血?臨床上是否可以控制?醫生:可以

什麼原因導致新生兒溶血?臨床上是否可以控制?醫生:可以

什麼原因導致新生兒溶血?臨床上是否可以控制?醫生:可以

什麼是新生兒溶血?新生兒溶血性疾病從廣義上說包括母嬰血型不合、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球形紅細胞增多症等引起的溶血癥,臨床上以母嬰血型不合引起最為常見。習慣上稱為新生兒免疫溶血性疾病,簡稱HDN,今天我們著重講解新生兒溶血的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

什麼原因導致新生兒溶血?臨床上是否可以控制?醫生:可以

HDN是發生在胎兒或新生兒時期的疾病,主要原因為母嬰血型不合時,在妊娠後期由於胎盤局部破裂,使得母嬰之間出現少量的紅細胞交換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的數量遠多於母親紅細胞進入胎兒體內的數量。因此,當少量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時,即可刺激母體產生相應的IgG抗體。IgG類抗體能通過胎盤作用於胎兒紅細胞使之產生不同程度的新生兒黃疸、貧血、水腫、肝脾大等溶血病的症狀,嚴重者可致胎兒死亡。如果胎兒存活,出生後來自母體的抗體還可能繼續造成新生兒溶血,嚴重時可發展為核黃疸甚至死亡。在我國的HDN中,ABO血型系統所引起的溶血多見,其次為Rh血型系統。其他血型系統,如KelDuf、Kid等也有報道,但極為少見。

1、ABO血型不合

新生兒ABO溶血病遠較Rh溶血病多見,但一般較Rh溶血病情輕,發生胎兒水腫者極少見。ABO溶血病90%以上發生於O型母親孕育了A型或B型的胎兒引起,A型胎兒比B型胎兒更常見。O型母親發病率較高,可能與其在受到A或B型抗原物質刺激後產生的免疫性抗體效價較高有關,這種1gG類免疫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導致HDN。ABO新生兒溶血病可以在第一胎髮病,這是因為:

什麼原因導致新生兒溶血?臨床上是否可以控制?醫生:可以

①母親懷第一胎前曾接受過類A、類B型物質,如輸血、注射疫苗,接受自然界中存在的類A、類B物質等的刺激而產生了抗胎兒紅細胞的抗體。

②胎兒的很多組織及體液均含有相當於A或B的血型物質,也可能在懷孕時進入母體,使母體產生相應的免疫性抗體。

2、Rh血型不合

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中,以D抗原不合最為多見,臨床表現也最嚴重,Rh不合的新生兒溶血病一般在第二胎以後發生,且多為Rh陰性的母親孕育了Rh陽性的胎兒引起。分娩時,胎兒帶有一定數量的Rh抗原陽性紅細胞進入母體,即可刺激母體產生抗Rh的抗體。此抗體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與胎兒紅細胞表面抗原結合引起溶血。

第一胎時因產生的抗Rh抗體較晚較少,故極少發生溶血,當第二次妊娠後,若母體再次受到Rh陽性抗原的刺激,產生的抗體多而快極易引起 嚴重的HDN。故Rh所致新生兒溶血多發生在第二胎及其以後的妊娠,但若孕婦曾有輸Rh陽性血液或第一胎妊娠前有流產史,則生產第一胎也可發病。

怎樣避免或者減少新生兒溶血的發生?

產前實驗室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妊娠期間應對孕婦定期進行過篩試驗,估計發病的程度以確定最佳分娩時間,從而保證優生優育。

①.血型鑑定,包括夫妻雙方的ABO,Rh血型鑑定,以確定夫婦血型是否配合。

什麼原因導致新生兒溶血?臨床上是否可以控制?醫生:可以

②.檢查母親血清中有無IgG性質的抗體,並檢測IgG抗A或抗B效價,然後再結合臨床實際情況使用藥物干擾。

什麼原因導致新生兒溶血?臨床上是否可以控制?醫生:可以

③.羊水分析,估計胎兒宮內溶血程度。檢查內容包括:胎兒血型物質,鑑定胎兒血型,測定膽紅素含量判斷胎兒宮內溶血程度。甚至還可以檢測羊水中的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值,以確定胎兒的成熟度等等。這些都可以提前發現新生兒溶血的發病,從而減少發病概率!

我是“點滴”,每天關注一點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