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重回故宫,想要回清朝11个皇帝的牌位,为何却被回绝?

用户69288570


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相隔一天的时间内相继死去。不满三岁的溥仪继承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宣统”,由其父载沣摄政。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廷被迫宣布溥仪退位,从此统治了中国长达267年的清王朝被推翻。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溥仪在满洲建立“满洲国”,自此溥仪开始当起了“傀儡”皇帝。直到二战结束,日本投降,溥仪被定性为战犯,先是在苏联赤塔和伯力的收容所被监禁五年,而后被压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了约十年的改造和学习。1959年终于溥仪得到了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特赦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公民。

成了公民的溥仪,还是得到了国家的特殊关照,给了他一份谋生的职业——动物园管理员。可沦为平民的溥仪,思想上还是受到了曾经当皇帝的禁锢。当他与亲友故地重游回到故宫时,以东道主自称的溥仪在门口却被拦下来要求买票入内,溥仪虽心有不满,但他清楚,紫禁城早已不再是自己的府邸了,于是只好去买了票。

进入故宫的溥仪,看到了清朝历代11个皇帝的牌位被作为景点供人参观,一时间心里也不免感慨万千,再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祖宗的传统。于是,溥仪就向工作人员咨询是否可以将这11个清朝历代皇帝的牌位退还给他,让他带回家供奉,结果却遭到了拒绝,这是为什么呢?

按理说,溥仪作为后人,供奉自己的祖宗的要求说来也算是合情合理。可工作人员拒绝溥仪时回应他说清朝历代11个皇帝的牌位已经是国家的固有资产,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象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哪怕溥仪曾经是清朝皇帝,也不能轻易将这11个牌位交给他。据说,当时的工作人员还反问溥仪道:满清入主中原时,清王朝怎么没把明朝皇帝的牌位还给朱家后人呢?溥仪被这句话弄得哑口无言,便不再提要拿回清朝历代11个皇帝的牌位的事情了。

历代王朝的皇帝牌位都具有极大的价值的,首先是历史价值,再者就是文学价值和考古价值,这些价值根本就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得了的。比如乾隆的那块牌位就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被抢走了,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落入了德国一个农民的手里,而这个德国农民却因不认识汉字把这个牌位一直扔在地下室里。如果不是我国的一个爱国人士打听到了这件事,花了两千万的高价将其买回来,那么现在故宫的11个清朝历代皇帝的牌位就凑不齐了。可见,清朝历代帝王的牌位的价值并不仅仅是溥仪祖先的牌位如此简单的,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遗产,是属于全民族的文化瑰宝。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溥仪也是万万不能贸然将牌位要回的。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他长期处于漩涡之中却未能发挥关键作用,他是亡国之君,也是叛国罪人,但他的一步一步失败都昭示着新中国的崛起和人民的解放,可以说溥仪见证了一代帝国的灭亡,和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而他最终也成为了新中国的一位公民。在要回牌位的时候,牌位也已是国家的公共财产,溥仪作为公民自然是没有理由提出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条件的。


邓海春


我是逐梦,我来回答。

关于这件事我怀疑真实性,我在网络上试图去找寻原处,没能找到,只能找到这个问题的很多回答。

我觉得存在质疑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清朝历史上在位的皇帝加上溥仪总共12位,而在清朝灭亡后,乾隆的牌位下落不明,其实也就只有10个牌位。

2、溥仪在被逐出故宫后,或是在伪满洲国期间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的记录。

3、溥仪重回故宫已经是1959年之后的事了,刚刚被劳动改造后释放,一个刚刚劳动改造没多久的人,加上他本身性格问题,怎么会去提这种要求?(难道是因为新中国与众不同?)

4、既然要拜,为什么不自己重新制作?

下面我讲下不允许的原因:

以找到的乾隆排位为例,它采用铜鎏金技术制成,外观上看有九条鳞片指爪清晰的龙,环绕着牌位中央“高宗纯皇帝”的满文。通过这个足可以看出牌位的价值,妥妥的国宝(05年以400万人民币追回),而溥仪却要一整套,对于人民的国宝,谁有权力给?谁会给?


带志逐梦


从某种意义上说,溥仪的这些祖宗牌位,原本就是他自己丢在故宫的。因为,在北京政变时,冯玉祥下令溥仪限时搬出紫禁城,而溥仪等人却忙着收拾行李细软,压根就没有理会奉先殿里的祖宗们。

自从溥仪迈出宫门的那一刻,紫禁城里的一切,实际上便已不再属于他了。其实,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胁迫隆裕太后和宣统退位,尽管按照《清室优待条件》,他们还能生活在紫禁城内,并保留帝号,同时可以每年享受400万两的白银,但大清已经灭亡,也就势必注定溥仪这伙人早晚会被扫地出门。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看准了时机,悄悄带兵回到北京,发动政变,派人将溥仪驱离紫禁城。可是,碍于当时的形势,溥仪等人根本没有顾得上去奉天殿收拾祖宗牌位,而是在尽可能地裹挟出金银细软后,搬出了紫禁城。

出了紫禁城的溥仪,又先后跑到天津和东北,历经坎坷之后的溥仪,再次回到北京时,心中自然是五味杂陈。新中国成立后,溥仪成了新政权的公民,带着新夫人李淑贤重游故宫,结果令他没想到的是,此时自己却要花钱买票才能进去。

当时的故宫,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紫禁城,早已不属于溥仪,工作人员让他买票倒也合情合理。只是,在溥仪内心深处,还是迈不过去这道坎。恰逢此时,溥仪听说盛放牌位的地方因年久失修,有漏雨的现象,于是,他便提出想要回自己祖宗的牌位。

然而,清亡后包括故宫在内的一切建筑、文物均属国家,清代皇帝的牌位、画像也成了国家文物,并不属于某个人。溥仪提出将这些牌位带回家供奉,自然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所以,工作人员当场拒绝了溥仪的要求。

面对故宫工作人员的回绝,溥仪心中也着实不甘,还是想着取回这些牌位。最终,故宫方面用来一个溥仪很难反驳的理由:明朝的后人都没说要取回故宫的文物,为什么清朝的后人可以呢?

就这样,溥仪被怼的哑口无言,只好放弃了这个请求。末代皇帝溥仪一生充满了争议,其最大的污点便是在伪满做了傀儡皇帝。不过,客观的讲,这个童年便被强行推上龙椅的皇帝,倒也显得十分悲哀,他的一生很少能给自己做主,多数情况下都只能任人摆布。如今来看,这十几块牌位与溥仪之间的故事,在有趣之余,倒也有些无奈。


史海烂柯人


溥仪60多年的人生路,几经沉浮,享受过世间繁华,也曾饱受颠沛流离;目睹了一个王朝的覆灭,也见证了一个崭新国度的崛起。

他的身份也几经变换,从清朝皇帝到日本傀儡,从战犯到公民,经过改造被特赦后的溥仪,成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但前半生的不凡经历还是为他带来不少困扰。

溥仪办理户籍登记就比别人麻烦多了

工作人员:叫啥名字?

溥仪:爱新觉罗·溥仪

好家伙,这字数是汉人名字的两三倍了,没办法人家以前是皇帝,也不好强迫人家改名字,登记员就凑合给登记上了。

工作人员:文化程度?

溥仪:没上过学,都是请的老师来宫里给我上课。

工作人员:文化程度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也没有私塾家教的选项啊,我看就填个中学文化吧!

溥仪:得嘞,您说是啥文凭就是啥文凭!

工作人员:家庭住址?

溥仪:我老家是紫禁城啊!

工作人员:故宫早就不是你家的了,都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了,写紫禁城太不像话了,你现在住哪啊?

溥仪:我现在住我妹妹家啊

工作人员:那就填你妹妹家的地址吧!

成为公民的溥仪,干起了动物园管理员的工作,还在我党领导人的关怀下,与护士李淑贤喜结连理,溥仪开始了平凡而稳定的生活。

后来溥仪曾带着妻子,与朋友们去故宫游玩,以东道主自居的溥仪与亲友们侃侃奇谈,讲述昔日紫禁城中的往事,却在大门口被管理员拦住要求买票入内。

虽然溥仪自知从被冯玉祥撵出紫禁城那刻起,或者说从宣布退位那天起,紫禁城就已经不是自己的府邸了,但是被要求买票入内,溥仪心里还是很火大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溥仪也只好去买了票。

故地重游,溥仪思绪万千,回忆起年少时的点点滴滴,却发现物是人已非。尤其是看到清朝列位皇帝的画像及牌位,已经成为游客观光的景点时,心里不是滋味。

于是,他向故宫的工作人员提出了索要清朝11位皇帝牌位的请求,要将祖宗的牌位带回家供奉,在溥仪看来,就算故宫是公有财产,祖宗还是我的祖宗吧,后人供奉祖宗牌位的要求合情合理。

可是,溥仪的请求当场就被工作人员拒绝了,理由是故宫是国有资产,里面的一颗石头子都是国家的,哪个人都没有权利拿走,更别提清朝皇帝的牌位了。再者说了,满清入主紫禁城时,咋没见你们祖宗把明朝皇帝牌位还给朱家后人呢?

溥仪被呛得哑口无言,索要祖宗牌位的事情也就此作罢了,此后溥仪鲜少再去过故宫,可能那是溥仪的一道心伤,每去一次都是往伤口上撒盐吧!


史论纵横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统治中国上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溥仪被迫退位,但仍被允许居住在宫中。


1924年西北军阀冯玉祥带兵进入故宫赶走溥仪,可以说溥仪是中国最落魄的一个皇帝了,不仅权力被人夺走,而且还被人从家里面赶了出来。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中国人都非常重视祭祀活动,缅怀先祖。

世事无常,白云苍狗,一晃几十年过去,溥仪从抚顺战犯管理所回到北京后,溥仪眼看自己死后不能进入庙堂供奉,于是想要回祖先的牌位在家中供奉拜祭,可是这一请求却受到了国家的拒绝,这是为何?

故宫里面都是宝贝,这些文物的价值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皇帝的牌位也不例外,具有极大的考古价值,对研究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试想要是溥仪索回了牌位,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对祖先牌位好好保管,但是无论怎么保管肯定没有国家文物单位保管的好,一些牌位都有上百年历史了,很容易遭受破坏,如果牌位受到损害或者丢失,那将是巨大的精神文化损失。

清朝灭亡后,掌管太庙的太监打算贩卖文物赚钱,刚好有位外国商人想买乾隆皇帝的牌位,于是乾隆皇帝的牌位被卖到国外,直到2005年,乾隆的牌位才被国人花高价买回中国,回归故宫太庙。

有了前车之鉴,为了保险起见,国家就更不会答应溥仪的要求。

同时,溥仪没有子女,他死后这些牌位谁会保管也是一个难题。

另外,新中国成立后,故宫早就归国家所有,就连溥仪本人进去游玩还要买门票,这些牌位虽然写的是爱新觉罗家的名字,但是已经不归他们家族所有。

国家还规定,意外发现文物后必须依法上交,个人不得私藏,也就是说只能你把文物交给国家保管的可能,国家断无把文物交给你保管的逆向模式。

众所周知,故宫不仅是清朝的皇宫,而且是明朝的皇宫,溥仪想缅怀祖先,如果今天要到了祖先的牌位,明天就可能想要祖先的画像祖先的遗物,后天朱元璋的后代知道了,肯定不服气,就会找国家要宝贝要地皮,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故宫就要被他们瓜分殆尽,那么国家还有什么权威可言?


为了防止产生这种后果,减少国家的文物损失,所以说国家断断然不会将牌位还给溥仪。

从溥仪要祖先牌位的事情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国家对文物的重视和保护,需要国家和群众的合作与支持,需要每个人懂法守法,千万莫提无理要求,提了也跟没提一样。

二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崇敬先祖,于是产生了祭祀活动和清明节,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但有一点,不能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


历来现实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点,溥仪回故宫的时候,是什么身份?

他还是皇帝么?

不,他已经不是皇帝了,他只是经过改造的战犯,叛国背族的罪人罢了,党和政府可怜他,赦免了他,但他此时的身份,也只是共和国公民的一份子而已。

溥仪没有资格再称为末代皇帝,去故宫

要知道,故宫从民国开始,就是国家的了,故宫里的一切东西,虽然被溥仪和他的根本败坏掉了很多,但留下的全部都是中国人民共同的财产,而不是他溥仪家的财产,不仅如此,就连所谓的祖宗牌位,也是中国这段历史的代表,而不是他家历史的代表了。

这些说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却是事实,事实就是,满清已经被推翻,作为叛国投敌,认了日本清和源氏做祖宗的溥仪,没有任何资格来索要这些东西了。

想一下,如果溥仪可以要牌位,是不是也可以要故宫里的文物?比如乾隆喜欢的戒指,雍正的钟表?康熙射杀三百只兔子的弓?

想一下,要了这些,溥仪是不是还可以去要故宫的所有权?就像现在网络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宣扬的一样,可怜的溥仪回自己家还要买票,自己的家啊,那所有权不是他的么?还有些精神有问题的人真去要求回紫金城去住了,说紫金城是他们家的。

真是的么??

再想一下,既然溥仪可以要,姓朱的后人是不是也可以要?两者要不要打官司?

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不是不近人情的问题,而是国家和个人要分开的问题

其实不是这样,如果你想祭祀自己的祖宗,可以重新立牌位啊,国家已经是人民的国家了,溥仪的历代祖宗在故宫的牌位,那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就像当时故宫的工作人员说的那样:“人家姓朱的都没有来要”看大家明白的很,这个国家已经不是八旗的天下了,姓朱的都要不成,你姓爱新觉罗的一个前罪犯怎么要?

这些东西包括整个故宫,都是属于国家的,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


关河南望


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清朝,它统治中国达300多年的时间,由强到弱,由盛到衰,直到最后灭亡,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清朝一共产生了十二位皇帝,其中末代皇帝是溥仪。而溥仪三岁登基六岁退位,一生命运坎坷,颠沛流离,波折不断,历经沧桑,可以称之为史上最惨的皇帝了。

溥仪,1906年出生北京,1909年年仅四岁的他被扶植上了皇位,当时的大清王朝已经腐败坠落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了,只等最后一根稻草的降临。可见,溥仪在皇帝位置上也不好当。据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中写到:“我前半生当了三次皇帝”,的确,溥仪“前半世”共三次登基帝位,前两次是在懵懂中被人立为皇帝,最后一次是主动成为日本伪满洲国傀儡皇帝。

“三朝天子三朝民”,溥仪的大起大落,从被赶出了紫禁城,到被日本人诓骗过去,再到苏联饱受多年牢狱之灾,回国之后在功德林改造,他自然也饱受风霜。

期间,溥仪的身份也数易其身,从清朝皇帝到日本傀儡,从战犯到公民,直到经过改造被特赦后的溥仪才恢复“自由身”。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民生的需要,每个人都必须上户口。而作为曾经的“皇帝”的溥仪也不能例外,结果上户口时引来了尴尬。

首先是名字。溥仪写的是爱新觉罗·溥仪。这字数是汉人名字的数倍,但这个是以前人家的名字,不好强迫人家改名字,登记员就凑合给登记上了。

其次是文化程度。溥仪写的是我请的都是家教——老师来宫里给我上课。登记员一看文化程度一般都是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之类,没有私塾家教的选项啊,于是选择了一个择中的办法,填了个中学文化。

再次是家庭住址。溥仪写的是紫禁城。登记员见了直摇有关当局,说: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早就不是你家的了,写紫禁城肯定不行。溥仪只好说,我现在住我妹妹家,是不是直接填我妹妹家的地址呢?登记员想了想说,就这样吧。

成为公民的溥仪,也得到了国家的特殊的关照。一是给了他一份谋生职业——动物园管理员。二是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和护士李淑贤喜结连理。

然而成为“凡人”的溥仪的生活并不“平凡”,还是被以前“皇帝”这个身份而束缚和桎梏。据悉,一次,溥仪带着妻子及朋友们去故宫游玩,结果遭遇尴尬的“三重门”事件。

第一重门:难入门。

溥仪一行走到故宫门口的时候,被工作人员给拦了下来,要求买票入内。

溥仪一听都快气炸了,这里以前是自己的家,现在自己连回家都要门票了。好在他老婆看出端倪来了,赶紧买了门票,急匆匆的走了进去,省得被卖票员看溥仪的身份来。

第二重门:照片门。

当溥仪游玩到光绪帝的住处时,尴尬再度降临。据说当时的溥仪发现光绪帝的屋子里面挂的不是光绪帝的照片时,他忍不住当着工作人员的面指出了这一错误。工作人员呵斥道:你是什么人?你凭什么说错了?你难道见过光绪皇帝吗?

溥仪气的吹胡子瞪眼睛,本来不想暴露身份的他大声反驳道:我就是光绪帝的儿子溥仪,难道我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认识了吗?

工作人员知道他的身份后,这才主动认错,马上把画像换掉了。

第三门:牌位门。

据说,溥仪提出一个惊人的申请:要回祖宗的11个牌位,回家供奉。

这对平常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问题是溥仪不是平常人,而他想要要回的东西更不是平常物。

故宫管理人员很快给了回复:不能拿。其实,当时故宫已经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遗址了,里面的东西都是重点文物,溥仪拿牌位的请求当然不是可能会答应的。

然而,溥仪不这么想,他很生气,于是去说“忠孝”之理,结果被故宫人员一句话顶回来了:“你想拿回你家祖宗牌位,那老朱家的牌位你还给人家了吗?”一句话说的溥仪哑口无言。

后半生在故宫遭遇这三重门后,溥仪余生再也没有踏足过故宫了,他应该是不想再去那里“受伤害”了。

1967年,溥仪的生命走到了最后弥留关头,因为有了牌匾的事情,溥仪临死前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自己能够留个全尸就很好了。

而出人意料的是,当是国家政府却特批火化了的溥仪埋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溥仪死后受到了如此殊荣,按理说应该知足了。然而,28年后,也就是1995年,溥仪的老婆李淑贤突然提议:他丈夫溥仪的骨灰应该埋在清西陵才对。理由是:。清朝历代皇帝都埋葬于清朝的皇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国家文物等相关部门综合考虑后,觉得李淑贤的理由并不过分。经请示中央同意后,最后把溥仪的骨灰从八宝山迁到了清西陵,埋在了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的旁边。

对此,李淑贤大感欣慰,表示:溥仪泉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肯定回绝,因为牌位的意义非凡。

因为当时溥仪已经是个普通公民,而他口中的紫禁城也成了故宫博物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任何物品都是文物,是不能交由个人管理,清朝11个皇帝牌位见证曾经的历史进程,成为故宫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不能交由个人管理。




个人觉得溥仪如果心里想着清朝历代的祖先,可以去埋葬着历代祖先的的陵寝祭奠,更加近距离感受先辈们智慧的过往。


薄仪的一生大起大落几经波折,太多的“第一”个“最后”在他身上见证。


溥仪封建社会统治下的最后一位皇帝,总结他的一生,出生在封建社会的贵族家庭,前半生由于年龄小一直按着祖制墨守成规的生活。后半生又成了日本人“傀儡”,虽然名义上做着满洲国的皇帝,在别人的安排下生活,没有任何话语权,甚至连娶妻生子都由不得自己。




溥仪的一生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做过主(包括对待自己),在本该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嬉闹的年纪被选为皇帝,由一群陌生人前簇后拥伺候着,指点着维护所谓的皇室尊严。在还没有明白做皇帝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就被人稀里糊涂赶出家门,并签订了一系列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条约。

后来知道做皇帝是干啥的,本想着“待从头,重整旧江河”时候,却被日本人利用,又不明就里成了日本人的帮凶。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而溥仪也再次退位,就是在同年溥仪准备与关东军一起前往日本,结果被苏联红军抓获,并在苏联监狱关押五年。


后来我国领导人经过多次的交涉和奔波,溥仪得以回国受审,并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教育再改造,正是在这里接受学习教育,溥仪在军事法庭上勇敢的指证日本人的罪行。


出狱后的溥仪在党领导人的帮助协调下有了工作,有了家庭,也有了新的身份——北京市民。

一切稳定后的溥仪突然想回到自己儿时的“家”里看看,结果被故宫景点人员拦下要求买票,溥仪一头雾水(心想回自己的家还要买票)。当时溥仪非常生气经过一番沟通后,工作人员让溥仪进入参观。


俗话说近乡情更怯,回到“家”的溥仪虽然带着妻子朋友溜达一圈,但心里却五味杂陈,这也是溥仪最后一次回到紫禁城的家。


后来溥仪想到故宫里面供奉的11位祖先牌位,就想要回去自己供奉尽孝,工作人员知道其心意后立刻向上级领导专家请示,当时故宫里面的领导回绝溥仪的要求,为什么呢?


一,前面说了新中国成立后,故宫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一切文物都有历史的痕迹,代表着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


二,溥仪虽然是爱新觉罗的后代,但他现在的身份只是个普通的公民,且溥仪的祖先牌位背后历史文化意义重大,换句话来说这些牌位已经是故宫文化的一份子。溥仪是为了自己瞻仰,放在故宫则会让更多人感受牌位主人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


三,从道德层面来看溥仪有权要回自己祖先的牌位,而且名正言顺,但是溥仪没有后代传承,如果这11个牌位丢失或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后果难以想象。


相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的解读观点。我是微风之语欢迎大家的关注评论。



微风之语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建王朝的皇帝,在经历了300多年历史的清朝,由强到衰,由盛到弱,直到灭亡。

而清朝十二位皇帝中,末代皇帝溥仪三岁开始登记,六岁就退位,一生的命运可谓坎坷,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悲惨的皇帝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后,溥仪成了新中国的公民,也得到了国家的特别照顾,这位出生不平凡的人,渐渐过上了平凡的生活。但在摆脱了皇帝身份后的溥仪,曾遇到了十分尴尬的三件事。

回家难

溥仪某天带着妻子想会故宫看看,毕竟曾经这里是自己的家,在外久了难免想回到曾经住过的地方看看。

当溥仪一行人到达故宫门口的时候,却被工作人员给拦了下来,并要求他们必须买票才能进入参观。溥仪一听就恼了,这里曾经是自己的家,没听过会自己的家还要买票的。

但他老婆是明白了,以前的封建统治结束了,现在是新中国,就算以前是溥仪的家,但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故宫现在是属于文物了。

因此,他老婆赶紧买了门派,拉着他走了进去,省的被工作人员看出溥仪的身份,更为尴尬。

照片乌龙

话说当溥仪他们游玩到光绪帝的住处时,又发生了一件尴尬事。当时的溥仪发现光绪屋子里面挂的尽然不是光绪帝的照片,他忍不住立刻跟工作人员说明这个错误。

工作人员呵斥道:“你是什么人?凭什么说我们挂错照片了?你见过光绪帝吗?”

工作人员一连三问把溥仪气的七窍生烟,他大声反驳道:“我就是光绪帝的儿子溥仪,你说我认不认识我父亲?”

代工作人员查明了身份后,知道他确实是溥仪,这才主动认错,立马把光绪帝的照片换好。

牌位拿不回

据说,当时溥仪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想要把祖宗的十一个牌位拿回去供奉。这对常人来说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但问题是他溥仪不是平常人,而他的祖宗的牌位更不是平常的东西,这些都已经是文物了。

因此,故宫管理人员的答复是:不能拿。当时的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遗址,里面的东西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溥仪祖宗的牌位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东西了,而是国家的、人民的。

而经过忠孝教育的溥仪,还是坚持认为他祖宗的牌位必须他拿回去,结果故宫管理员反问一句:“你想要回你祖宗的牌位,可老朱家的牌位你有没有还给人家?”

就这一句话把溥仪说的哑口无言,最后无奈只能放弃拿回牌位之事,而在经过这三件事后,溥仪下半生就再也没有踏入过故宫的门,毕竟睹物思人,再去那里,心会更受伤。

关于溥仪想拿回祖宗牌位的想法,许多人都能理解,但故宫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遗址,里面的东西也全属于文物。溥仪祖宗的牌位也是文物,这些东西不再是属于他的了,故宫代表着是一个历史、一种文化,里面的东西都见证着过往的历史,留给后人品读,所以鼓动的任何东西都是“缺一不可”的。


小燕子读历史


每次改朝换代,前朝贵族们的遭遇都会让人发出慨叹,原本风光无限的他们,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变得一无所有,处境有时候连普通人都不如。

其中落差最大的,应该就是皇室成员,从至高的位置跌落底层,没有坚韧的意志,很难扛过这其中的变化,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堪称跌宕起伏

1909年,刚刚三岁的溥仪登上了皇位,而他之所以会被垂暮的慈禧选中,原因有三个:

他的祖父——醇亲王奕譞的嫡福晋是慈禧的胞妹,奕譞本人也是慈禧的心腹,深受其信任,前任皇帝光绪就是奕譞的另一个儿子,有这样的祖父,溥仪自然被慈禧高看一眼。

不止如此,溥仪的母亲瓜尔佳氏同样出身不凡,她是慈禧的另一个心腹荣禄的女儿。

有了这样的长辈,溥仪还有年龄优势,有了光绪的例子在前,慈禧绝对不会再选一个成年人来登基,以免其脱出掌控,刚刚三岁的溥仪因此在诸位皇室子弟中脱颖而出。

但是这对溥仪来讲,很难说是幸运还是不幸。他曾经三次登上皇位,又被三次赶下:第一次登上皇位三年后的1912年,因为辛亥革命爆发,他被迫退位;而在五年后,在辫子军张勋的支持下,他又做了十二天的皇帝,随即又在段祺瑞的讨伐之下匆匆退位,活成了一个笑话;

最后一次皇帝生涯,则成为他人生中最不光彩的一段经历,在日本人的操纵下,他成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成为了敌人手中侵略中国的工具。

建国后成为普通人的生活,让这位末代皇帝有些无所适从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而作为其傀儡的溥仪自然也就失去了靠山,妄想逃跑的他最终被苏联俘虏,直到五年后才回到中国,并且因为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而进行了九年的劳动改造,最终在1959年被特赦出狱。

出狱后的溥仪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上户口的时候,工作人员问他的住所,他反射性地回答了“紫禁城”三个字,可是现在的他,根本就不可能住进紫禁城,最后他说出了自己妹妹的地址。

其实在那个时候,为了避祸,生活免受打扰,有很多满清贵族都改了自己的名字,但是这一招在溥仪那里行不通,虽然大清已经不复存在,可是他的身份注定了不能够和普通的皇室成员一样。

后来溥仪在国家的安排下进入了动物园工作,还和一名为李淑贤的女子结了婚。可是在他心中,还是忘不了自己曾经的皇帝生涯。

溥仪的一次遭遇,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那就是他在建国后和朋友一起去游览故宫,正要往里走的时候,却被拦下要求去买票。这里曾经是我的家,我回来还要买票?溥仪大感不满,但是最终还是去买了票,从此,受到打击的他再也没有去过故宫。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溥仪还曾经想要把自己之前清朝十一位皇帝的牌位带回家供奉,却同样遭到了拒绝,原因也很正当,现在这些东西都已经是国家的文物,不再属于溥仪个人,何况当初明朝灭亡的时候,也不见清朝统治者把祖先的牌位还给朱氏子孙。最终溥仪只能悻然而归。

溥仪的遭遇值得叹息,却不必施予太多的同情

有很多人,因为看到溥仪的落寞而对其施以同情,但是笔者想说,大可不必如此,他的处境,已经超过了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很多。毕竟他不过是受到了精神上的打击,物质上的供应却从来差不了,和他相比,无数在战乱中失去性命的人远比他更值得同情。

另外,也不要忘记他的战犯身份,也许在还没有成年的时候,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他人的操纵之下,但是之后他接受了完整的教育,甚至还学习了西方文化。当他被日本人立为皇帝的时候,他不可能不清楚自己会起到什么作用,对这个国家、对这个国家的人民会造成什么伤害,可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他欣然答应,成了一个可鄙的卖国者。

溥仪本人对自己犯下的罪过也一清二楚。1959年,特赦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一开始不认为自己会在首批名单之中,因为他自认自己罪行深重,特赦谁也不会特赦他。既然当事人都这样认为,人们也不必因为自己对皇室的盲目向往、崇拜而施予过多的同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