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重回故宮,想要回清朝11個皇帝的牌位,為何卻被回絕?

用戶69288570


生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的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在相隔一天的時間內相繼死去。不滿三歲的溥儀繼承帝位,次年改年號為“宣統”,由其父載灃攝政。清宣統三年(1911)武昌起義爆發,1912年2月12日,清廷被迫宣佈溥儀退位,從此統治了中國長達267年的清王朝被推翻。1932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持溥儀在滿洲建立“滿洲國”,自此溥儀開始當起了“傀儡”皇帝。直到二戰結束,日本投降,溥儀被定性為戰犯,先是在蘇聯赤塔和伯力的收容所被監禁五年,而後被壓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了約十年的改造和學習。1959年終於溥儀得到了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的特赦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名公民。

成了公民的溥儀,還是得到了國家的特殊關照,給了他一份謀生的職業——動物園管理員。可淪為平民的溥儀,思想上還是受到了曾經當皇帝的禁錮。當他與親友故地重遊回到故宮時,以東道主自稱的溥儀在門口卻被攔下來要求買票入內,溥儀雖心有不滿,但他清楚,紫禁城早已不再是自己的府邸了,於是只好去買了票。

進入故宮的溥儀,看到了清朝歷代11個皇帝的牌位被作為景點供人參觀,一時間心裡也不免感慨萬千,再者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祖宗的傳統。於是,溥儀就向工作人員諮詢是否可以將這11個清朝歷代皇帝的牌位退還給他,讓他帶回家供奉,結果卻遭到了拒絕,這是為什麼呢?

按理說,溥儀作為後人,供奉自己的祖宗的要求說來也算是合情合理。可工作人員拒絕溥儀時回應他說清朝歷代11個皇帝的牌位已經是國家的固有資產,這是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象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意義,哪怕溥儀曾經是清朝皇帝,也不能輕易將這11個牌位交給他。據說,當時的工作人員還反問溥儀道:滿清入主中原時,清王朝怎麼沒把明朝皇帝的牌位還給朱家後人呢?溥儀被這句話弄得啞口無言,便不再提要拿回清朝歷代11個皇帝的牌位的事情了。

歷代王朝的皇帝牌位都具有極大的價值的,首先是歷史價值,再者就是文學價值和考古價值,這些價值根本就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得了的。比如乾隆的那塊牌位就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被搶走了,不知因為什麼原因落入了德國一個農民的手裡,而這個德國農民卻因不認識漢字把這個牌位一直扔在地下室裡。如果不是我國的一個愛國人士打聽到了這件事,花了兩千萬的高價將其買回來,那麼現在故宮的11個清朝歷代皇帝的牌位就湊不齊了。可見,清朝歷代帝王的牌位的價值並不僅僅是溥儀祖先的牌位如此簡單的,它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遺產,是屬於全民族的文化瑰寶。站在國家的角度考慮,溥儀也是萬萬不能貿然將牌位要回的。

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他長期處於漩渦之中卻未能發揮關鍵作用,他是亡國之君,也是叛國罪人,但他的一步一步失敗都昭示著新中國的崛起和人民的解放,可以說溥儀見證了一代帝國的滅亡,和一個新時代的來臨,而他最終也成為了新中國的一位公民。在要回牌位的時候,牌位也已是國家的公共財產,溥儀作為公民自然是沒有理由提出將國家財產據為己有的條件的。


鄧海春


我是逐夢,我來回答。

關於這件事我懷疑真實性,我在網絡上試圖去找尋原處,沒能找到,只能找到這個問題的很多回答。

我覺得存在質疑的方面有以下幾點:

1、清朝歷史上在位的皇帝加上溥儀總共12位,而在清朝滅亡後,乾隆的牌位下落不明,其實也就只有10個牌位。

2、溥儀在被逐出故宮後,或是在偽滿洲國期間也沒有這方面的要求的記錄。

3、溥儀重回故宮已經是1959年之後的事了,剛剛被勞動改造後釋放,一個剛剛勞動改造沒多久的人,加上他本身性格問題,怎麼會去提這種要求?(難道是因為新中國與眾不同?)

4、既然要拜,為什麼不自己重新制作?

下面我講下不允許的原因:

以找到的乾隆排位為例,它採用銅鎏金技術製成,外觀上看有九條鱗片指爪清晰的龍,環繞著牌位中央“高宗純皇帝”的滿文。通過這個足可以看出牌位的價值,妥妥的國寶(05年以400萬人民幣追回),而溥儀卻要一整套,對於人民的國寶,誰有權力給?誰會給?


帶志逐夢


從某種意義上說,溥儀的這些祖宗牌位,原本就是他自己丟在故宮的。因為,在北京政變時,馮玉祥下令溥儀限時搬出紫禁城,而溥儀等人卻忙著收拾行李細軟,壓根就沒有理會奉先殿裡的祖宗們。

自從溥儀邁出宮門的那一刻,紫禁城裡的一切,實際上便已不再屬於他了。其實,在辛亥革命後,袁世凱脅迫隆裕太后和宣統退位,儘管按照《清室優待條件》,他們還能生活在紫禁城內,並保留帝號,同時可以每年享受400萬兩的白銀,但大清已經滅亡,也就勢必註定溥儀這夥人早晚會被掃地出門。

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看準了時機,悄悄帶兵回到北京,發動政變,派人將溥儀驅離紫禁城。可是,礙於當時的形勢,溥儀等人根本沒有顧得上去奉天殿收拾祖宗牌位,而是在儘可能地裹挾出金銀細軟後,搬出了紫禁城。

出了紫禁城的溥儀,又先後跑到天津和東北,歷經坎坷之後的溥儀,再次回到北京時,心中自然是五味雜陳。新中國成立後,溥儀成了新政權的公民,帶著新夫人李淑賢重遊故宮,結果令他沒想到的是,此時自己卻要花錢買票才能進去。

當時的故宮,已經不再是過去的紫禁城,早已不屬於溥儀,工作人員讓他買票倒也合情合理。只是,在溥儀內心深處,還是邁不過去這道坎。恰逢此時,溥儀聽說盛放牌位的地方因年久失修,有漏雨的現象,於是,他便提出想要回自己祖宗的牌位。

然而,清亡後包括故宮在內的一切建築、文物均屬國家,清代皇帝的牌位、畫像也成了國家文物,並不屬於某個人。溥儀提出將這些牌位帶回家供奉,自然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所以,工作人員當場拒絕了溥儀的要求。

面對故宮工作人員的回絕,溥儀心中也著實不甘,還是想著取回這些牌位。最終,故宮方面用來一個溥儀很難反駁的理由:明朝的後人都沒說要取回故宮的文物,為什麼清朝的後人可以呢?

就這樣,溥儀被懟的啞口無言,只好放棄了這個請求。末代皇帝溥儀一生充滿了爭議,其最大的汙點便是在偽滿做了傀儡皇帝。不過,客觀的講,這個童年便被強行推上龍椅的皇帝,倒也顯得十分悲哀,他的一生很少能給自己做主,多數情況下都只能任人擺佈。如今來看,這十幾塊牌位與溥儀之間的故事,在有趣之餘,倒也有些無奈。


史海爛柯人


溥儀60多年的人生路,幾經沉浮,享受過世間繁華,也曾飽受顛沛流離;目睹了一個王朝的覆滅,也見證了一個嶄新國度的崛起。

他的身份也幾經變換,從清朝皇帝到日本傀儡,從戰犯到公民,經過改造被特赦後的溥儀,成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但前半生的不凡經歷還是為他帶來不少困擾。

溥儀辦理戶籍登記就比別人麻煩多了

工作人員:叫啥名字?

溥儀:愛新覺羅·溥儀

好傢伙,這字數是漢人名字的兩三倍了,沒辦法人家以前是皇帝,也不好強迫人家改名字,登記員就湊合給登記上了。

工作人員:文化程度?

溥儀:沒上過學,都是請的老師來宮裡給我上課。

工作人員:文化程度就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也沒有私塾家教的選項啊,我看就填個中學文化吧!

溥儀:得嘞,您說是啥文憑就是啥文憑!

工作人員:家庭住址?

溥儀:我老家是紫禁城啊!

工作人員:故宮早就不是你家的了,都成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了,寫紫禁城太不像話了,你現在住哪啊?

溥儀:我現在住我妹妹家啊

工作人員:那就填你妹妹家的地址吧!

成為公民的溥儀,幹起了動物園管理員的工作,還在我黨領導人的關懷下,與護士李淑賢喜結連理,溥儀開始了平凡而穩定的生活。

後來溥儀曾帶著妻子,與朋友們去故宮遊玩,以東道主自居的溥儀與親友們侃侃奇談,講述昔日紫禁城中的往事,卻在大門口被管理員攔住要求買票入內。

雖然溥儀自知從被馮玉祥攆出紫禁城那刻起,或者說從宣佈退位那天起,紫禁城就已經不是自己的府邸了,但是被要求買票入內,溥儀心裡還是很火大的。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溥儀也只好去買了票。

故地重遊,溥儀思緒萬千,回憶起年少時的點點滴滴,卻發現物是人已非。尤其是看到清朝列位皇帝的畫像及牌位,已經成為遊客觀光的景點時,心裡不是滋味。

於是,他向故宮的工作人員提出了索要清朝11位皇帝牌位的請求,要將祖宗的牌位帶回家供奉,在溥儀看來,就算故宮是公有財產,祖宗還是我的祖宗吧,後人供奉祖宗牌位的要求合情合理。

可是,溥儀的請求當場就被工作人員拒絕了,理由是故宮是國有資產,裡面的一顆石頭子都是國家的,哪個人都沒有權利拿走,更別提清朝皇帝的牌位了。再者說了,滿清入主紫禁城時,咋沒見你們祖宗把明朝皇帝牌位還給朱家後人呢?

溥儀被嗆得啞口無言,索要祖宗牌位的事情也就此作罷了,此後溥儀鮮少再去過故宮,可能那是溥儀的一道心傷,每去一次都是往傷口上撒鹽吧!


史論縱橫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統治中國上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1912年溥儀被迫退位,但仍被允許居住在宮中。


1924年西北軍閥馮玉祥帶兵進入故宮趕走溥儀,可以說溥儀是中國最落魄的一個皇帝了,不僅權力被人奪走,而且還被人從家裡面趕了出來。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今天,中國人都非常重視祭祀活動,緬懷先祖。

世事無常,白雲蒼狗,一晃幾十年過去,溥儀從撫順戰犯管理所回到北京後,溥儀眼看自己死後不能進入廟堂供奉,於是想要回祖先的牌位在家中供奉拜祭,可是這一請求卻受到了國家的拒絕,這是為何?

故宮裡面都是寶貝,這些文物的價值不是用金錢能夠衡量的,皇帝的牌位也不例外,具有極大的考古價值,對研究歷史有很大的幫助。

試想要是溥儀索回了牌位,毫無疑問他一定會對祖先牌位好好保管,但是無論怎麼保管肯定沒有國家文物單位保管的好,一些牌位都有上百年曆史了,很容易遭受破壞,如果牌位受到損害或者丟失,那將是巨大的精神文化損失。

清朝滅亡後,掌管太廟的太監打算販賣文物賺錢,剛好有位外國商人想買乾隆皇帝的牌位,於是乾隆皇帝的牌位被賣到國外,直到2005年,乾隆的牌位才被國人花高價買回中國,迴歸故宮太廟。

有了前車之鑑,為了保險起見,國家就更不會答應溥儀的要求。

同時,溥儀沒有子女,他死後這些牌位誰會保管也是一個難題。

另外,新中國成立後,故宮早就歸國家所有,就連溥儀本人進去遊玩還要買門票,這些牌位雖然寫的是愛新覺羅家的名字,但是已經不歸他們家族所有。

國家還規定,意外發現文物後必須依法上交,個人不得私藏,也就是說只能你把文物交給國家保管的可能,國家斷無把文物交給你保管的逆向模式。

眾所周知,故宮不僅是清朝的皇宮,而且是明朝的皇宮,溥儀想緬懷祖先,如果今天要到了祖先的牌位,明天就可能想要祖先的畫像祖先的遺物,後天朱元璋的後代知道了,肯定不服氣,就會找國家要寶貝要地皮,這樣下去,過不了多久故宮就要被他們瓜分殆盡,那麼國家還有什麼權威可言?


為了防止產生這種後果,減少國家的文物損失,所以說國家斷斷然不會將牌位還給溥儀。

從溥儀要祖先牌位的事情可以看出兩點,一是國家對文物的重視和保護,需要國家和群眾的合作與支持,需要每個人懂法守法,千萬莫提無理要求,提了也跟沒提一樣。

二是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崇敬先祖,於是產生了祭祀活動和清明節,這些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去傳承和發揚,但有一點,不能與國家利益發生衝突。


歷來現實


在這裡,我們需要注意一點,溥儀回故宮的時候,是什麼身份?

他還是皇帝麼?

不,他已經不是皇帝了,他只是經過改造的戰犯,叛國背族的罪人罷了,黨和政府可憐他,赦免了他,但他此時的身份,也只是共和國公民的一份子而已。

溥儀沒有資格再稱為末代皇帝,去故宮

要知道,故宮從民國開始,就是國家的了,故宮裡的一切東西,雖然被溥儀和他的根本敗壞掉了很多,但留下的全部都是中國人民共同的財產,而不是他溥儀家的財產,不僅如此,就連所謂的祖宗牌位,也是中國這段歷史的代表,而不是他家歷史的代表了。

這些說起來有些不近人情,但卻是事實,事實就是,滿清已經被推翻,作為叛國投敵,認了日本清和源氏做祖宗的溥儀,沒有任何資格來索要這些東西了。

想一下,如果溥儀可以要牌位,是不是也可以要故宮裡的文物?比如乾隆喜歡的戒指,雍正的鐘表?康熙射殺三百隻兔子的弓?

想一下,要了這些,溥儀是不是還可以去要故宮的所有權?就像現在網絡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宣揚的一樣,可憐的溥儀回自己家還要買票,自己的家啊,那所有權不是他的麼?還有些精神有問題的人真去要求回紫金城去住了,說紫金城是他們家的。

真是的麼??

再想一下,既然溥儀可以要,姓朱的後人是不是也可以要?兩者要不要打官司?

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不是不近人情的問題,而是國家和個人要分開的問題

其實不是這樣,如果你想祭祀自己的祖宗,可以重新立牌位啊,國家已經是人民的國家了,溥儀的歷代祖宗在故宮的牌位,那是國家歷史的一部分,就像當時故宮的工作人員說的那樣:“人家姓朱的都沒有來要”看大家明白的很,這個國家已經不是八旗的天下了,姓朱的都要不成,你姓愛新覺羅的一個前罪犯怎麼要?

這些東西包括整個故宮,都是屬於國家的,屬於全體中國人民的。


關河南望


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清朝,它統治中國達300多年的時間,由強到弱,由盛到衰,直到最後滅亡,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清朝一共產生了十二位皇帝,其中末代皇帝是溥儀。而溥儀三歲登基六歲退位,一生命運坎坷,顛沛流離,波折不斷,歷經滄桑,可以稱之為史上最慘的皇帝了。

溥儀,1906年出生北京,1909年年僅四歲的他被扶植上了皇位,當時的大清王朝已經腐敗墜落到了無可挽救的地步了,只等最後一根稻草的降臨。可見,溥儀在皇帝位置上也不好當。據溥儀在其《我的前半生》中寫到:“我前半生當了三次皇帝”,的確,溥儀“前半世”共三次登基帝位,前兩次是在懵懂中被人立為皇帝,最後一次是主動成為日本偽滿洲國傀儡皇帝。

“三朝天子三朝民”,溥儀的大起大落,從被趕出了紫禁城,到被日本人誆騙過去,再到蘇聯飽受多年牢獄之災,回國之後在功德林改造,他自然也飽受風霜。

期間,溥儀的身份也數易其身,從清朝皇帝到日本傀儡,從戰犯到公民,直到經過改造被特赦後的溥儀才恢復“自由身”。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民生的需要,每個人都必須上戶口。而作為曾經的“皇帝”的溥儀也不能例外,結果上戶口時引來了尷尬。

首先是名字。溥儀寫的是愛新覺羅·溥儀。這字數是漢人名字的數倍,但這個是以前人家的名字,不好強迫人家改名字,登記員就湊合給登記上了。

其次是文化程度。溥儀寫的是我請的都是家教——老師來宮裡給我上課。登記員一看文化程度一般都是就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之類,沒有私塾家教的選項啊,於是選擇了一個擇中的辦法,填了箇中學文化。

再次是家庭住址。溥儀寫的是紫禁城。登記員見了直搖有關當局,說: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早就不是你家的了,寫紫禁城肯定不行。溥儀只好說,我現在住我妹妹家,是不是直接填我妹妹家的地址呢?登記員想了想說,就這樣吧。

成為公民的溥儀,也得到了國家的特殊的關照。一是給了他一份謀生職業——動物園管理員。二是給了他一個完整的家——和護士李淑賢喜結連理。

然而成為“凡人”的溥儀的生活並不“平凡”,還是被以前“皇帝”這個身份而束縛和桎梏。據悉,一次,溥儀帶著妻子及朋友們去故宮遊玩,結果遭遇尷尬的“三重門”事件。

第一重門:難入門。

溥儀一行走到故宮門口的時候,被工作人員給攔了下來,要求買票入內。

溥儀一聽都快氣炸了,這裡以前是自己的家,現在自己連回家都要門票了。好在他老婆看出端倪來了,趕緊買了門票,急匆匆的走了進去,省得被賣票員看溥儀的身份來。

第二重門:照片門。

當溥儀遊玩到光緒帝的住處時,尷尬再度降臨。據說當時的溥儀發現光緒帝的屋子裡面掛的不是光緒帝的照片時,他忍不住當著工作人員的面指出了這一錯誤。工作人員呵斥道:你是什麼人?你憑什麼說錯了?你難道見過光緒皇帝嗎?

溥儀氣的吹鬍子瞪眼睛,本來不想暴露身份的他大聲反駁道:我就是光緒帝的兒子溥儀,難道我連自己的父親都不認識了嗎?

工作人員知道他的身份後,這才主動認錯,馬上把畫像換掉了。

第三門:牌位門。

據說,溥儀提出一個驚人的申請:要回祖宗的11個牌位,回家供奉。

這對平常人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問題是溥儀不是平常人,而他想要要回的東西更不是平常物。

故宮管理人員很快給了回覆:不能拿。其實,當時故宮已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遺址了,裡面的東西都是重點文物,溥儀拿牌位的請求當然不是可能會答應的。

然而,溥儀不這麼想,他很生氣,於是去說“忠孝”之理,結果被故宮人員一句話頂回來了:“你想拿回你家祖宗牌位,那老朱家的牌位你還給人家了嗎?”一句話說的溥儀啞口無言。

後半生在故宮遭遇這三重門後,溥儀餘生再也沒有踏足過故宮了,他應該是不想再去那裡“受傷害”了。

1967年,溥儀的生命走到了最後彌留關頭,因為有了牌匾的事情,溥儀臨死前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自己能夠留個全屍就很好了。

而出人意料的是,當是國家政府卻特批火化了的溥儀埋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溥儀死後受到了如此殊榮,按理說應該知足了。然而,28年後,也就是1995年,溥儀的老婆李淑賢突然提議:他丈夫溥儀的骨灰應該埋在清西陵才對。理由是:。清朝歷代皇帝都埋葬於清朝的皇陵清東陵和清西陵。

國家文物等相關部門綜合考慮後,覺得李淑賢的理由並不過分。經請示中央同意後,最後把溥儀的骨灰從八寶山遷到了清西陵,埋在了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位皇帝的旁邊。

對此,李淑賢大感欣慰,表示:溥儀泉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肯定回絕,因為牌位的意義非凡。

因為當時溥儀已經是個普通公民,而他口中的紫禁城也成了故宮博物院,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的任何物品都是文物,是不能交由個人管理,清朝11個皇帝牌位見證曾經的歷史進程,成為故宮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不能交由個人管理。




個人覺得溥儀如果心裡想著清朝歷代的祖先,可以去埋葬著歷代祖先的的陵寢祭奠,更加近距離感受先輩們智慧的過往。


薄儀的一生大起大落幾經波折,太多的“第一”個“最後”在他身上見證。


溥儀封建社會統治下的最後一位皇帝,總結他的一生,出生在封建社會的貴族家庭,前半生由於年齡小一直按著祖制墨守成規的生活。後半生又成了日本人“傀儡”,雖然名義上做著滿洲國的皇帝,在別人的安排下生活,沒有任何話語權,甚至連娶妻生子都由不得自己。




溥儀的一生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做過主(包括對待自己),在本該依偎在父母身邊撒嬌嬉鬧的年紀被選為皇帝,由一群陌生人前簇後擁伺候著,指點著維護所謂的皇室尊嚴。在還沒有明白做皇帝到底是什麼的時候,就被人稀裡糊塗趕出家門,並簽訂了一系列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的條約。

後來知道做皇帝是幹啥的,本想著“待從頭,重整舊江河”時候,卻被日本人利用,又不明就裡成了日本人的幫兇。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而溥儀也再次退位,就是在同年溥儀準備與關東軍一起前往日本,結果被蘇聯紅軍抓獲,並在蘇聯監獄關押五年。


後來我國領導人經過多次的交涉和奔波,溥儀得以回國受審,並送往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教育再改造,正是在這裡接受學習教育,溥儀在軍事法庭上勇敢的指證日本人的罪行。


出獄後的溥儀在黨領導人的幫助協調下有了工作,有了家庭,也有了新的身份——北京市民。

一切穩定後的溥儀突然想回到自己兒時的“家”裡看看,結果被故宮景點人員攔下要求買票,溥儀一頭霧水(心想回自己的家還要買票)。當時溥儀非常生氣經過一番溝通後,工作人員讓溥儀進入參觀。


俗話說近鄉情更怯,回到“家”的溥儀雖然帶著妻子朋友溜達一圈,但心裡卻五味雜陳,這也是溥儀最後一次回到紫禁城的家。


後來溥儀想到故宮裡面供奉的11位祖先牌位,就想要回去自己供奉盡孝,工作人員知道其心意後立刻向上級領導專家請示,當時故宮裡面的領導回絕溥儀的要求,為什麼呢?


一,前面說了新中國成立後,故宮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的一切文物都有歷史的痕跡,代表著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


二,溥儀雖然是愛新覺羅的後代,但他現在的身份只是個普通的公民,且溥儀的祖先牌位背後歷史文化意義重大,換句話來說這些牌位已經是故宮文化的一份子。溥儀是為了自己瞻仰,放在故宮則會讓更多人感受牌位主人背後的歷史故事文化。


三,從道德層面來看溥儀有權要回自己祖先的牌位,而且名正言順,但是溥儀沒有後代傳承,如果這11個牌位丟失或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後果難以想象。


相同的歷史事件,不同的解讀觀點。我是微風之語歡迎大家的關注評論。



微風之語


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封建王朝的皇帝,在經歷了300多年曆史的清朝,由強到衰,由盛到弱,直到滅亡。

而清朝十二位皇帝中,末代皇帝溥儀三歲開始登記,六歲就退位,一生的命運可謂坎坷,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悲慘的皇帝之一。

在新中國成立後,溥儀成了新中國的公民,也得到了國家的特別照顧,這位出生不平凡的人,漸漸過上了平凡的生活。但在擺脫了皇帝身份後的溥儀,曾遇到了十分尷尬的三件事。

回家難

溥儀某天帶著妻子想會故宮看看,畢竟曾經這裡是自己的家,在外久了難免想回到曾經住過的地方看看。

當溥儀一行人到達故宮門口的時候,卻被工作人員給攔了下來,並要求他們必須買票才能進入參觀。溥儀一聽就惱了,這裡曾經是自己的家,沒聽過會自己的家還要買票的。

但他老婆是明白了,以前的封建統治結束了,現在是新中國,就算以前是溥儀的家,但現在已經成為了歷史,故宮現在是屬於文物了。

因此,他老婆趕緊買了門派,拉著他走了進去,省的被工作人員看出溥儀的身份,更為尷尬。

照片烏龍

話說當溥儀他們遊玩到光緒帝的住處時,又發生了一件尷尬事。當時的溥儀發現光緒屋子裡面掛的盡然不是光緒帝的照片,他忍不住立刻跟工作人員說明這個錯誤。

工作人員呵斥道:“你是什麼人?憑什麼說我們掛錯照片了?你見過光緒帝嗎?”

工作人員一連三問把溥儀氣的七竅生煙,他大聲反駁道:“我就是光緒帝的兒子溥儀,你說我認不認識我父親?”

代工作人員查明瞭身份後,知道他確實是溥儀,這才主動認錯,立馬把光緒帝的照片換好。

牌位拿不回

據說,當時溥儀提出一個要求,就是想要把祖宗的十一個牌位拿回去供奉。這對常人來說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但問題是他溥儀不是平常人,而他的祖宗的牌位更不是平常的東西,這些都已經是文物了。

因此,故宮管理人員的答覆是:不能拿。當時的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遺址,裡面的東西都是十分珍貴的文物,溥儀祖宗的牌位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東西了,而是國家的、人民的。

而經過忠孝教育的溥儀,還是堅持認為他祖宗的牌位必須他拿回去,結果故宮管理員反問一句:“你想要回你祖宗的牌位,可老朱家的牌位你有沒有還給人家?”

就這一句話把溥儀說的啞口無言,最後無奈只能放棄拿回牌位之事,而在經過這三件事後,溥儀下半生就再也沒有踏入過故宮的門,畢竟睹物思人,再去那裡,心會更受傷。

關於溥儀想拿回祖宗牌位的想法,許多人都能理解,但故宮在新中國成立後已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遺址,裡面的東西也全屬於文物。溥儀祖宗的牌位也是文物,這些東西不再是屬於他的了,故宮代表著是一個歷史、一種文化,裡面的東西都見證著過往的歷史,留給後人品讀,所以鼓動的任何東西都是“缺一不可”的。


小燕子讀歷史


每次改朝換代,前朝貴族們的遭遇都會讓人發出慨嘆,原本風光無限的他們,卻在短短的時間內變得一無所有,處境有時候連普通人都不如。

其中落差最大的,應該就是皇室成員,從至高的位置跌落底層,沒有堅韌的意志,很難扛過這其中的變化,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作為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堪稱跌宕起伏

1909年,剛剛三歲的溥儀登上了皇位,而他之所以會被垂暮的慈禧選中,原因有三個:

他的祖父——醇親王奕譞的嫡福晉是慈禧的胞妹,奕譞本人也是慈禧的心腹,深受其信任,前任皇帝光緒就是奕譞的另一個兒子,有這樣的祖父,溥儀自然被慈禧高看一眼。

不止如此,溥儀的母親瓜爾佳氏同樣出身不凡,她是慈禧的另一個心腹榮祿的女兒。

有了這樣的長輩,溥儀還有年齡優勢,有了光緒的例子在前,慈禧絕對不會再選一個成年人來登基,以免其脫出掌控,剛剛三歲的溥儀因此在諸位皇室子弟中脫穎而出。

但是這對溥儀來講,很難說是幸運還是不幸。他曾經三次登上皇位,又被三次趕下:第一次登上皇位三年後的1912年,因為辛亥革命爆發,他被迫退位;而在五年後,在辮子軍張勳的支持下,他又做了十二天的皇帝,隨即又在段祺瑞的討伐之下匆匆退位,活成了一個笑話;

最後一次皇帝生涯,則成為他人生中最不光彩的一段經歷,在日本人的操縱下,他成了偽滿洲國的皇帝,成為了敵人手中侵略中國的工具。

建國後成為普通人的生活,讓這位末代皇帝有些無所適從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而作為其傀儡的溥儀自然也就失去了靠山,妄想逃跑的他最終被蘇聯俘虜,直到五年後才回到中國,並且因為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而進行了九年的勞動改造,最終在1959年被特赦出獄。

出獄後的溥儀顯得有些無所適從,上戶口的時候,工作人員問他的住所,他反射性地回答了“紫禁城”三個字,可是現在的他,根本就不可能住進紫禁城,最後他說出了自己妹妹的地址。

其實在那個時候,為了避禍,生活免受打擾,有很多滿清貴族都改了自己的名字,但是這一招在溥儀那裡行不通,雖然大清已經不復存在,可是他的身份註定了不能夠和普通的皇室成員一樣。

後來溥儀在國家的安排下進入了動物園工作,還和一名為李淑賢的女子結了婚。可是在他心中,還是忘不了自己曾經的皇帝生涯。

溥儀的一次遭遇,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那就是他在建國後和朋友一起去遊覽故宮,正要往裡走的時候,卻被攔下要求去買票。這裡曾經是我的家,我回來還要買票?溥儀大感不滿,但是最終還是去買了票,從此,受到打擊的他再也沒有去過故宮。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溥儀還曾經想要把自己之前清朝十一位皇帝的牌位帶回家供奉,卻同樣遭到了拒絕,原因也很正當,現在這些東西都已經是國家的文物,不再屬於溥儀個人,何況當初明朝滅亡的時候,也不見清朝統治者把祖先的牌位還給朱氏子孫。最終溥儀只能悻然而歸。

溥儀的遭遇值得嘆息,卻不必施予太多的同情

有很多人,因為看到溥儀的落寞而對其施以同情,但是筆者想說,大可不必如此,他的處境,已經超過了那個時代的普通百姓很多。畢竟他不過是受到了精神上的打擊,物質上的供應卻從來差不了,和他相比,無數在戰亂中失去性命的人遠比他更值得同情。

另外,也不要忘記他的戰犯身份,也許在還沒有成年的時候,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在他人的操縱之下,但是之後他接受了完整的教育,甚至還學習了西方文化。當他被日本人立為皇帝的時候,他不可能不清楚自己會起到什麼作用,對這個國家、對這個國家的人民會造成什麼傷害,可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他欣然答應,成了一個可鄙的賣國者。

溥儀本人對自己犯下的罪過也一清二楚。1959年,特赦的消息傳來的時候,他一開始不認為自己會在首批名單之中,因為他自認自己罪行深重,特赦誰也不會特赦他。既然當事人都這樣認為,人們也不必因為自己對皇室的盲目嚮往、崇拜而施予過多的同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